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過去有一個很有學問的秀才,窮困潦倒、疾病纏身,並且看到現實生活中有人貧窮、有人富裕,有人快樂、有人痛苦,有人健康、有人病痛,於是內心就開始抱怨上蒼的不公,並且撰文例舉了很多現實中貧富不均、苦樂懸殊的例子,以表達對上蒼的不滿。一天夜裡,他睡夢中夢見兩個黑衣人將自己帶到一個公堂上,一個身著紅衣的威嚴長者對他正色說到:“你怎能抱怨上蒼不公呢?上蒼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上蒼的公平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平等地給予了每個人以思想的選擇權,這個選擇權帝王不多一分、貧民也不少一分,健者不強一分、病者也不弱一分,美俊者不增一分、丑陋者也不減一分,而且何時何地都不會被剝奪;第二、一旦選擇好,上蒼就沒有絲毫偏差地給予,而且絕對童叟無欺。世人苦樂不等,都是他們自心的選擇,並非上蒼不公。愚者不知善用上蒼的這兩個恩賜,他們選擇了低劣的會招致痛苦的思想,最後在得到痛苦時,卻又來抱怨上蒼的不公,何其愚昧啊!你雖飽讀聖賢之書,卻不明此理,心中時常生起種種惡念,故而窮疾交加,回去之後,好好反省自心,善用上蒼給予的權利,培育善念,淨除惡念,久久自然就會漸入佳境。”秀才從夢中驚醒之後,嚇出一身冷汗,但夢境是如此地清晰,以致他不得不對紅衣長者的所言細細思考,突然間他似乎明白了紅衣長者所說的一切。從此之後,他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漸漸自己的命運果然變好了。
不是嗎?自心的痛苦與快樂,都是自心的選擇,與外境有什麼關系呢?選擇不如意的外境去思維,選擇不停地盯著缺陷與不足,選擇抱怨,即便是很小的痛苦也會被放大,使得自己的內心痛苦不堪。不如意之事即便發生了,其實也可以選擇不去管它,或者思維如何改變它,或者思維其它重要的令人感到愉悅的事情。心靈之上有一個千真萬確的規律——那就是,你選擇思維什麼,你就會感受到什麼!
如果桌上有一只燒紅的鐵球,大多數有理智的人都不會選擇用手去碰或拿,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自己用手去碰或拿,手就會被燒得皮開肉綻。智者都知道,雖然這個鐵球可以燒傷我們的手,但只要我們的手不去碰這個鐵球,手就永遠不會被傷害。
如果有一個愚人,不小心碰了一下這個鐵球,結果手被燙傷了,因為手被燙傷的緣故,他就非常憤怒,於是抓起這個鐵球,開始不停地抱怨、指責、咒罵,結果自己的手被燒傷得越來越厲害;因為手被燒傷得更厲害的緣故,於是他就更加憤怒地握緊這個球,一邊淒慘地嚎叫,一邊變本加厲地抱怨、指責,並且試圖用手捏扁它、摧毀它。
如果有一個愚人這麼去做,我們肯定覺得這個愚人愚昧得有點可憐。我們知道,他試圖用“緊握鐵球,並抱怨、指責、摧毀鐵球”的方式來去除自己手被燒傷的痛苦,這根本不會成功;不但不會成功,反而會招致更多的痛苦。去除手被鐵球燒傷痛苦的最簡單、最理智的方法就是迅速使自己的手遠離這個燒紅的鐵球,再也不要靠近這個鐵球半分。因為手受到鐵球傷害的唯一條件就是接觸這個燒紅的鐵球。
我們很多人或許會嘲笑這個愚人,可是卻不知道,在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就是這個愚人。我們雖然知道讓自己的手避開有形的熱鐵球,但卻不知道讓自己的心避開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無形的“熱鐵球”——也即生活中我們遭遇到的一件又一件不如意的事情。
為什麼將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比作“熱鐵球”呢?因為所有生活中的“不如意事”與我們“自心”的關系,和“熱鐵球”與“手”的關系是一模一樣的。只要“心”選擇了抓住“不如意事”不放,不停地去想、去埋怨、去憤恨,“心”自己就會不停地受到傷害;什麼時候,“心”選擇了徹底拋棄“不如意事”,再也不去想它,思維它,也不去抱怨它、指責它,“心”自己就不再被這件“不如意事”困擾與傷害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待一件件“不如意事”的方式,和那個愚人對待“熱鐵球”的方式並無二致。我們總是不停地想著這件不如意的事情,並且不停地抱怨、指責,我們夜不能眠、輾轉反側,不願意忘記這件事,不願意饒恕制造這件事的人,卻不知道自心在想著不如意事,並且指責、抱怨、不饒恕的時候,就是自心受到傷害的時候。自心受到的這種傷害,其實並非外境的不如意事造成的,而是自心的選擇造成的,或者說是自己內心對這件事的不依不饒造成的。
什麼時候,我們將心中的指責、抱怨徹底拋棄掉,開始饒恕別人,並且忘記不如意事的時候,我們內心的傷痕就會得到痊愈並消失。所以,難怪智者說:“寬恕別人就是寬恕自己,不寬恕別人就是不寬恕自己”。
我們對待這個道理應該反復地觀察,直到充分認識到“緣著一件不如意事去抱怨、指責”與“手拿一只燒紅的鐵球試圖捏扁它”確實是一樣愚笨為止。
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坑洞或者溝塹,但只要繞過它們,就可以繼續前行。這些坑洞與溝塹絲毫不能障礙我們前進,並到達目的地。但是,如果坐在坑洞或溝塹面前,整天想著它對自己所造成的障礙,並且不停地抱怨、指責,那麼坑洞與溝塹就真的障礙了我們的前進,而且還對我們的心造成了實質性的傷害。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就像前進途中的坑洞與溝塹,不去想它,想辦法繞過去,或者根本不將其作為障礙看,而是當作一道風景看,一邊欣賞一邊繞過去,我們照樣可以生活得很好、很快樂。
據說,有一位哲學家在家裡掛了一幅畫,這幅畫的內容就只有一個黑點,其它什麼也沒有。每一位客人造訪的時候,總是盯著那個黑點,試圖看出一點道理來。這個哲學家每次都微笑著向客人解釋:“這幅畫中有那麼多白色的空地你不去看,為什麼偏要盯著這個黑點呢?生活中的不如意就像畫上的這個黑點,如果我們的心專注在這個黑點之上,周圍的一大片空白對我們來說,就似乎不存在了。其實,每時每刻我們的心可以有很多選擇,為什麼偏要選擇思維、抱怨不如意之事呢?生活中有那麼多的美好與恩賜,為什麼不去思維、不去感恩呢?”
有些人總是感歎命運不公,好像自己總是很不幸,好運氣從來也不會降臨在自己身上。實際上,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過度地放大了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要知道,每個人、每一天在生活中經歷的美好事情絕對不比糟糕的事情少,關鍵看你是否有發現美好事物的眼光。是選擇花時間去享受那些美好的事物呢?還是浪費時間執著於糟糕的事物?如果選擇了後者,幸福將與你無緣。
作為一個人必須意識到,生命的本質就是心靈的狀態,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外境上的東西比人內心的安樂更重要,我們應當對自己內心的安樂負責,而且只有自己才能負起這個責。而對自己內心安樂負責的唯一辦法就是選擇好自己的思想,不要讓痛苦、消極、抱怨的思想充斥自己的心靈,而應該讓感恩與美好的思想時時在內心萦繞。
從一扇窗戶看出去,有人看到了滿天的星星,有人看到了滿地的泥濘。既然如此,為什麼不選擇看天上的星星呢?一定要善用上蒼賦予我們的選擇權!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