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修淨土為何要持戒?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沒有堅實持戒的德行, 遇到境界往往失敗  

淨土法門法師:「《普超三昧經一》曰」,第一卷有這樣兩句話,「被戒德铠,化度眾生」。你要教化眾生、你要度眾生,首先第一個條件你要披上戒德的铠甲,你披上這個铠甲就是武士,沒有铠甲你是個普通人,你怎麼能參加戰斗?這是說明戒律多重要!「此正為善護身業,不失律儀之真意」。「善護身業,不失律儀」,我們怎樣去理解它,怎樣去學習它,最後怎樣去落實它。「戒铠於此有二義:一者,護持義。以戒德為铠甲,如消防隊員衣石棉衣」,防火,「入三界火宅」,三界火宅就是六道輪回,你在六道輪回裡頭,「冒三毒烈焰」,三毒是貪瞋癡,再加上傲慢、懷疑是五毒。這個五毒有一樣,你就脫離不了輪回,五樣都具足那還得了嗎?你能不造惡業嗎?你能不墮三惡道嗎?所以必須你要有真本事。五毒在面前不能夠傷害你,你才能夠自度度人;五毒在面前動心,你就完了,你就一敗塗地。世間人最難突破的高名厚利,給你很高的地位,你動不動心?給你很大一筆財富,動不動心?貪心就起來,貪一定連帶著貪瞋癡慢疑統統都起來,沒有堅實持戒的這種德行,你遇到這個境界往往就失敗。

甚至於修行多年的老和尚了,蓮池大師《竹窗隨筆》上有記載,深山真修,德行、學問受人敬仰,城裡面的信徒請他去講經,請他去供養,他去了。說有個道場金碧輝煌請他去做方丈,他去了,住進去之後一切隨俗,道心就沒有了,完全退轉,戒定慧不見了,貪瞋癡現前,深山修了幾十年,一入塵世禁不起考驗就完了。你說這個事情多難、多不容易!我們自己想想,現在這個花花世界,沒有一樣東西不在誘惑人,誘惑你生起七情五欲,你說是不是?七情是喜怒哀樂愛惡欲,五欲是財色名食睡。在這個世界,無論你走到哪個角落,它就在你身邊,如果你有戒定铠甲如如不動,還得加上觀慧,知道什麼?「觀法如化」,花花世界夢幻泡影,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念念如是觀,那真入佛家,好了,入佛家念念是戒定慧。念念貪瞋癡這是三途之家,這要有很高很高的警覺心,不允許自己念念有貪瞋癡。外頭境界誘惑你,你要有觀照的功夫,善的境界在誘惑你,讓你起貪心;不善的境界來誘惑你,讓你起瞋恚心。這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切時、一切處都在圍繞你。

所以這個世界,經上講得好,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在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不錯,在這個世界修行比極樂世界進展太快了。沒錯,這個世界是大起大落,起得快,落得也快,一個不小心就跌到阿鼻地獄去了。真正有觀照功夫的人,在這個世界好;西方極樂世界善惡都沒有,所以你的心永遠是保持定的境界,因此那個進步就很慢,沒那麼快。這個地方是考試非常嚴格,通過馬上就提升,不通過馬上就下去,兩個世界不一樣。會修的人兩個世界都好,沒什麼差別,不會修的話,想到極樂世界去不了,不想到三途偏偏要下去。(摘自Jing Kong法師《淨土大經解演義》第300集)

大安法師:持戒對念佛往生的意義

作者:大安法師(東林寺住持)

10076_130425115327_1.jpg (282×311)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乃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佛說無量壽經》

首先,你要產生對淨土法門的信心跟持戒有關系。

《佛說無量壽經》說你往昔曾經有過持戒供佛的善根,今生才能得人身,並且遇到淨土法門進而產生信心。“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

第二,你今生念佛要得到感應要持戒。

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身口意三業都是以戒律獲致清淨,連貪嗔瞋癡的念頭都不讓它起來,這句萬德洪號是清淨持戒的結晶,所以我們持戒的心才能跟具足清淨功德的彌陀名號相應。如果你不持戒反而犯戒,念念都是貪瞋癡,那當下你能念的心跟這句名號不相應,不相應就感應不上彌陀願力,就得不到佛力加持,也就難以往生。

第三,持戒是末法眾生住持佛法的重要條件。

戒律是佛法的幢相,關系到佛教的壽命。四眾弟子能夠奉持戒律就是在住持佛法,令佛法在世間發揚光大;如果四眾弟子不持戒就會令佛教在世間提前消亡。

願將本文的功德至心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上一篇:女醫師閱人無數,發現孝順父母的都很發達,混得差的都是不孝
下一篇:我所認識的釋迦牟尼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