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余莉教授主講 2014年10月13日 講於 澳大利亞
那麼很多人看到現在的領導者對於老百姓根本就沒有“仁愛之心”,對老百姓是漠不關心,對老百姓的苦難也是熟視無睹、麻木不仁。那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在於我們沒有在根本上著眼。在《論語》孔老夫子弟子由子就說了這樣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君子、人都重視根本,這個根本樹立了,這個“道”才能生長出來。
而“仁愛之心”根本在哪裡呢?那就是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悌之心。假如一個領導者,對父母的苦痛都熟視無睹,不放在心上,對於陌生人、對於人民百姓的痛苦又怎麼可能有想方設法去幫助的心呢?所以“孝悌之心”是“仁愛之心”的根本,教育應該從教“孝”開始。那麼在“淨業三福”之中的第一福,也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孝道確實是儒、釋、道三家的根本。
在《孝經》上,說一個人不愛他的父母親,去愛別的人,這個是和德行相悖離的;一個人不尊敬他的父母親,去尊敬其他人,這也是和理的要求相悖離的。為什麼是相悖離的呢?比如說我們逢年過節,大家都會想到去送禮。請問我們對誰的禮物會費盡苦心、絞盡腦汁,生怕別人不滿意、不高興呢?我們對給領導的禮物、給生意合作伙伴的禮物最用心,因為他們關系到我們的提升、關系到我們能不能賺到錢,是和我們利益相關的人。那我們是以什麼樣的心在和人相處呢?是以利害之心。所以一個人不孝敬父母,他一生有一個重要的處事原則沒有樹立,那就是恩義、情義、道義的處事原則。而這種處事原則沒有樹立,他不會什麼原則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以功利心,為人處事的原則,這個人對我有利,我就會全力以赴,這個人由利變成害了,對不起,我就會做出忘恩負義的事情。
那麼父母的恩德可以說是無量無邊。在一個幻燈片題目叫《母親》之中,就這樣寫道:
媽媽
雖然孩子已經成年
但是我依然能夠感受到
您哺育我時
那乳汁裡飽含著的溫暖
當我畢業的喜訊
充滿著您的驕傲笑臉
您知道您期盼的世界
已經開始將五彩渲染
母愛無邊
在生命中承襲綿綿
無窮的力量支撐著不朽的關懷
讓愛走向生生不息的永遠
媽媽
雖然魚白早現天邊
我的耳旁依然回想著
在雷鳴的轟想中
您深夜輕輕的腳步點點
好想為您遞上一支拐杖
支撐起您
曾經硬朗似鐵的腰桿
所有的豪情歲月
航行在您承諾的永遠
好像摘一朵鮮花
插在您白發蒼蒼的鬓邊
在滿是歲月的溝壑裡
為您種下永遠的春天
您依舊溫柔的聲音
哪怕是喋喋不休的叮囑
也是在我神情未定的時候
延續著千年不絕的訓言
當我很久沒有聽到
您的唠叨
偶爾有一天我發現
我在重復您的教誨
我才知道
我在將愛的信息承傳
好想為您點上一盞明燈
照亮您曾經秋水的眼簾
讓所有記憶的詩集
在您的眼眸裡
歷歷再現
看了這一個幻燈片,讓我們也回想起自己的母親。平時和母親相處在一起的時候,母親確實非常的唠叨,說你這也做得不對,那做得不好;這不足,那不夠,所以讓自己非常的沒有信心,當然也非常的反感。但是,當我們用心的去體會母親的心的時候,才明白,其實母親希望你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過失。因為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很高,所以才“愛之深,責之切”。
在另一個幻燈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母親的八大謊言,感人肺腑。
一、兒時家裡很窮,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裡的飯分給孩子們吃。母親說:孩子們,快吃吧,我不餓!
二、孩子們吃魚的時候,母親不吃,母親又用筷子把魚夾給孩子們的碗裡。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愛吃魚!
三、有個冬天,孩子半夜醒來,看到母親還弓著身子在油燈下糊火柴盒,母親,快睡了吧,明早你還得上班吶!母親笑笑,說:孩子,快睡吧,我不困!
四、高考結束的鈴聲響了,母親迎上去遞過用罐頭瓶泡好的濃茶叮囑讓孩子喝了。望著母親干裂的嘴唇和滿頭的汗珠,男孩將手中的罐頭瓶反遞過去讓母親喝。母親說:孩子,快喝吧,我不渴!
五、父親病逝之後,母親又當爹又當娘,苦不堪言。然而母親多年了始終不嫁,別人再勸,母親也斷然不聽,母親說:我不愛!
六、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常常寄錢回家補貼母親,母親堅決不要,又將錢退了回去。母親說:我有錢!
七、孩子長大了,有了一份好工作,孩子想把母親接來享享清福,卻被老人回絕了。母親說:我不習慣!
八、晚年,母親患了重病住進醫院,孩子千裡迢迢趕回來時,術後的母親已是奄奄一息。望著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來的母親,孩子悲痛欲絕,潸然淚下。母親卻說:孩子,別哭,我不痛!
我們看到母親這一生的八大謊言,感覺到特別熟悉,因為我們的父母經常說,而且說得特別像真的,沒有愛心、心不夠清淨的兒女,卻信以為真。比如說:父母難道真的不願意和兒女住到一起嗎?請問哪一個老人不願意和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呢?但是,父母來到兒女家裡住上幾天,就告訴他(她)這不對、那不好,最後他(她)覺得在這兒住得被人家嫌棄,礙手礙腳的,所以他(她)確實覺得不習慣了,那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啊。所以,父母他(她)最不願意的是給兒女增加負擔、添最多的麻煩,自己雖然生活很艱難,如果能夠不麻煩兒女,他(她)這個困難都能夠自己去解決,生怕讓忙碌的兒女耽誤時間。
你看,父母打過來電話,父母關愛兒女的心,就會問寒問暖,但是做兒女的卻不能體會父母的用心,覺得很不耐煩:一拿起電話就沒完沒了,你不知道我很忙嗎!因為時時都考慮到自己,沒有考慮到對方的需要,沒有看到父母真正的需要。
所以有人說,我們現在的人都過著一種“忙”、“盲”、“茫”的人生。
第一“忙”,是豎“心”旁,加一個“亡”字。看到這個字就告訴我們什麼叫“忙”?就是我們的心被五欲六塵、財色名利給蒙蔽了,不敏銳了,不覺悟了,看不到父母親人的需要了。
第二個就是盲人的“盲”,看不見了。比如說在母親節的時候,有很多記者去采訪很多有成就的企業家,說:你認為最好的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是什麼?結果他們就誇誇其談:我要掙很多錢,要買大房子、大車子,讓父母住上舒適的房子、坐上豪華的轎車。結果這些記者去采訪他們的母親:你認為兒女孝敬你最好的方式是什麼?結果這些母親幾乎無一例外地說:哎!我也不希望住什麼大房子、坐什麼豪華轎車,我只希望我的兒女有時間多回家看看,陪我聊聊天、唠唠家常就夠了。
因為我們過份的忙碌,看不到父母親人的需要,最後雖然賺了很多錢,事業很成功,但是換來的是家人的怨聲載道,還有不理解;甚至人生留下了很多的遺憾,最後就“芒然”了。說我這樣努力不就是為了這個家嗎?為什麼大家都不理解我?為什麼沒有幸福可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經常把腳步停下來,多去關心父母家人的需要,不要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留在我們的人生中不可彌補。
一個人不孝敬父母,他就會以利害之心與人相處,結果怎麼樣?
“以利交者,利盡則交疏”,以利益來交往,如果利益沒有了,那麼交情就自然疏遠了。
“以勢交者,勢傾則交斷”,彼此是以權勢來交往,結果權勢傾覆了,不再是領導了,這個交情就決裂了。
“以色交者,花落而愛渝”,男的喜歡女的美色,女的喜歡男的英俊,結果有一天自己衰老了、年華不再了,這個愛也就終止了。
“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我們彼此是以情義、恩義、道義來交往的,這個天長地久的情義才能夠保存。
那麼這句話也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古人說,“諸事不順,因不孝”。許多人會說:我做事順不順利怎麼會和我孝不孝敬父母有關系呢?從這裡我們知道了,一個人不孝敬父母,以利害與人交往,結果怎麼樣?同生相氣同聲相求。我們所結交的朋友,我們所感召的領導、下屬,也都是以利害之心和我們來交往的,那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怎麼會一帆風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