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國學經典:孔夫子之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孔夫子之道

  儒家修行的目標是止於至善,達到聖人仁愛的境地。落實中華傳統的綱常倫理之道,便是做人與修行之根本。

  宗聖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者,心上有中,意指不偏不倚,中正無私,逢事而盡其心,在位而盡其職,無半點虛心假意,心專誠一之謂也。

  恕者,如下有心,時時處處要從他人的角度去設想,人我一體,仁慈博愛,捨己利民為恕。遇事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化凡心為聖心,化自私為大公,則恕道常在矣。

  忠恕,就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一個保證,也是為人本具之良心!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子貢問孔聖人:是否有一言可以終生奉行?孔聖人回答:那就是“恕(道)”呀!自己不願意之事,千萬不要強加於別人。恕者如其心,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就是時時處處要從他人的角度去設想,自然很多沖突就解開了。其實善惡就在一念之間,多為別人著想,就是與人相處的原則。

  孔聖人道述堯舜、教正人倫。人倫就是五倫,五倫大道是人倫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礎。

  (1)君臣有義:居上位者(君)要以禮對人,下位者(臣)要奉上以忠以敬,君仁而臣忠,則君安而臣樂也。

  (2)父子有親:父母教化子女當仁愛教導;孩子侍奉父母要孝順恭敬,父慈子孝,則父子有親也。

  (3)夫婦有別:夫敬愛賢妻,妻敬愛夫君,相敬如賓,家有諸事商議而行,家和萬事興,自然白頭偕老也。所謂夫婦有別者,即非自己之夫,或非自己之妻,即不可犯YIN亂,而破壞人倫道德。雖是自己之夫或妻,身為夫者應待其妻如待友,為妻者須事其夫如事賓客。

  (4)長幼有序:敬老愛幼。年長者,須盡其責務,以教愛幼輩;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長輩。長幼各守其道,而不亂綱常,則一團和氣,盡享天倫之樂也。

  (5)朋友有信:朋友之間,善事助而成之,惡事勸而改之,以信義相往來,不論貧富,一視同仁。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逢有事,則能盡心竭力相顧相助,此即是仁義道德之益友也。

  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

  仁:孟子曰:“仁者人也,親親(敬愛父母)為大。”仁愛之心,天生俱來,仁愛即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正道。仁心就是聖人之心,眾生本是一體所化,同是兄弟姐妹,要慈悲為懷,濟人之困,利樂有情,救度眾生。

  義:符合道義,履行義務的意思。知恩則報,見善則行,於心無愧。

  禮:表達真誠恭敬之心,卑己而尊人。禮節是天地間自然之順序,也是人與人相處的規范,重視禮節的人,必能遠離一切YIN亂背德之行為。

  智:本性無惡,有過必改,有善必行,學習聖賢,濟世救人。

  信:人言為信,誠實無欺,為修道之准繩。若人守信,則是正人君子。

  忠恕為孔聖人立教之真旨,總言之,盡己之心是謂之忠,推己及人謂之恕,其實倫常即是行忠、行恕之地也。

  儒家的初級經典是《弟子規》,其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它是孔孟思想的根,也是中國文化的根。《弟子規》一共一千零八十個字,裡面講了一百一十三樁事情,《弟子規》若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其實儒家的忠恕之道,綱常倫理全部都涵蓋於《弟子規》之中,能真正落實弟子規,就是行倫常大道。

  

  

  儒教不立門戶,以正心誠意修身為本,五倫八德為歸,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用。為了澤及蒼生,儒教不限門牆,不拘信仰,志在化天下為大同,育萬民成聖賢。只要平時落實先聖教誨,力行忠恕之道,落實三綱無常、五倫八德,在家作孝子賢孫,工作中盡職盡責,心行造作不違反禮教,則不愧為賢人君子。更能樂善好施,立身行道,宣揚聖賢之理,則今生成就完美之人生,將來還可以安享大同之幸福。

  儒學經典要義:

  1、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解】孔子說:“一個人家的子弟,在家能行孝道,在外能擴充悌道(尊敬師長),做事謹慎,說話守信用,博愛大眾,並且接近有仁心的人。這些事情做完了,還有剩余的精力,再學習其他文化藝術。”

  2、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中庸】

  【解】孔子遠述唐堯虞舜的道理,近表彰文王武王的典章制度,並且上循順天時變化,下依照水土地理特性。(孔聖人所講的道就是中華祖先之道。)

  3、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解】孔子說:“如果有人立志學仁(仁是每個人本具之良心),他便不會再作惡。”

  4、孔聖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解】孔子說:“君子心中只有道義;小人心中卻只知道利益。”

  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解】孔子說:“君子偶爾犯錯違背仁道,這是有的。但比小人好多了,小人是從來不會行仁道的。”

  6、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解】孔子的學生子游問孝順父母的道理,孔子說:“今天孝順父母的人以為只要做到奉養父母就可以了,不知道奉養父母,如果沒有孝敬心,跟養狗、養馬有什麼分別?”

  7、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

  【解】孟武伯問要如何孝順父母?孔子說:“父母唯恐子女有疾病。作子女的要體念父母的心,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免得父母擔憂。”

  8、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解】有子說:“一個人做人能行孝悌卻愛忤逆上司、長上,這是很少的;不愛忤逆上司、長上而會在一個團體裡作亂,這是不會有的。一個君子做事情總是從根本下手,根本一旦確立,其他一切道裡自然生出來。孝與悌便是仁愛的基礎啊!”

  9、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解】孔子說:“君子以義作行事的骨干,再依禮法實行,謙遜形諸外表,最後以誠摯信實的態度去完成。能這樣的話,才真可算是君子了。”

  10、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解】孔子說:“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別人。”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解】曾子說:“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樣事情:為人做事有沒有盡忠?與人交往有沒有講信用?夫子所傳授給我的,我有沒有實踐它?”

  忠心就是盡自己本分。既然要為別人做事就要盡本分把事情做好,把職責完成。與人交往,必須講信用,否則別人不信任我們。老師傳授給我們的知識道理,我們要拿出來用,才不枉費老師辛苦教導以及自己辛苦學習。學問只知道是沒有用的,必須行出來才有用。學道,知道,要行出來才能成道。

  1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解】孔子說:“君子有九項值得他留心思考的事情:看事物時要想著能看清楚;聽聲音時要想著能聽明白;表現的臉色要想著能溫和;禮貌要想著能恭敬;說話要想到能誠實;做事情要想到能專心敬意;有疑惑要想到能問明白;憤怒的時候要想到發脾氣的後果;見到利得要想到合不合義理。”

  孔子教人臨事要依這幾樣准則多思考,事情才能做好,也才不會犯錯。這九項值得思考的事情都是一個學道的人做人做事應有的態度。

  13、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堯曰】

  【解】堯帝說:“咳!舜啊!上天所欽定的天子位的繼承落在你身上,你要執守中正的道理才能長久!假如四海的人民生活都窮苦困頓,那時候上天給你的祿位就終止了。”

  14、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解】曾子說:“易經亘卦象辭有句話說:君子所思所想不超出自己的本分地位。”

  君子心中所想的總是合乎他的身分與地位,不好高骛遠,也不貪心妄想。

  1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解】孔子說:“君子有三項讓他敬畏的事:他敬畏天理,敬畏大德,敬畏聖人的言論。小人不了解義理天意,所以不敬畏,並且輕慢大德者,以及把聖人的言論當戲玩。”

  1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

  【解】孔子說:“在上位的人自身做事正當,不用命令,其人民自然會照著做;反之,自身做事不正當,雖然有命令,其人民也不遵從。”

  這叫“以身作則”,也叫“上行下效”。在上位的人如果不以身作則,自己胡作非為,而要人民不效法,不胡作非為,那是不可能的。“上梁不正,下梁歪。”這是一定的道理。

 

上一篇:中華人倫道德
下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神通夢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