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幫我們的方式就是斷苦
對於斷苦的斷法,平時我們想:觀音菩薩能不能救我呢?觀音菩薩如果能救我,不要等我念,就把我救了就好了。這種想法就是不太了解觀音菩薩幫助我們的方式。觀音菩薩幫我們的方式就是斷苦,比如我們現在被火燒也好、被水淹也好——你已經掉在水裡了,觀音菩薩並不能夠把你現在掉在水裡的這個苦滅掉,而是滅掉什麼呢?滅掉你下一刻仍然在水裡出不來的苦。怎麼滅呢?就是讓你一直掉在水裡的這個結果的因不能再生。一刻不生,你下一刻就不會在水裡了;兩刻不生,你兩刻不在水裡;永遠不生,這就叫作獲得解脫了。
所以這個前提是什麼呢?就是要看:你不想要那個果,你也不想生它的因。如果你貪著它的因,很顯然,這個果就會不斷地出來;就像一個人貪著生死輪回,為愛火所燒,他不斷地趣求這種生死,這樣的話,佛菩薩是不可能把他從這個貪愛當中強行地拔出來的。
觀音菩薩幫我們的方式就是斷苦
佛經公案
有一個外道,他對自己的一個東西非常的貪著。他和一個佛教徒有交往,他把他的東西和這個佛教徒進行交換,交換完了以後他後悔了,覺得他的東西非常好,這個佛教徒好像騙他了,相當於用十塊錢的東西把他的一百塊錢的東西騙走了,他覺得很吃虧,想盡一切辦法要去把它要回來。這個佛教徒覺得這個外道很壞,就故意要捉弄他,不想還給他。這事情被佛知道了,佛就對這個佛教徒說:你一定要把這個東西還給他,你不還給他的話,他就會吐血而死。就是這個外道太貪著這個東西了,貪著到離開這個東西就要死掉了。
我們一般的人,對於自己所特別貪著的東西,就是一刻也不能離的那樣的貪著。貪著到了一個很強的程度的時候,一旦強行地分離了,那他就受不了了,他這個心就會起極大的憂惱,然後心就會產生對四大的一種影響——火大會特別增盛,有的會像發燒一樣燒掉了,有的就是吐血死掉了。
凡夫,尤其是這種信心不夠的、知見不正的,很多善根比較薄弱的眾生,如果用強行的辦法去度化他的話,他很可能就會受到更大的苦受。而且由於治的不是根本,治的是標,好像醫生一樣,光是把他的症狀滅掉有什麼用呢?你說:為什麼菩薩不來強行地把我救度呢?我貪這個蘋果,你強行把我的蘋果搶走好了;我貪這個衣服,你強行把我衣服搶走好了。如果就這麼簡單的話,佛菩薩那麼有智慧,肯定就早已經做了,這連我們一般的這些世間上人也能想到。因為從現前來講,這種做法容易引發眾生更大的憂惱和苦;從將來來講,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所以這種事情做了,意義非常的小,這種意義不大的事情做了也沒什麼用處。這是打個比方。
真正要做到解救現前的苦——暫時的,還有將來究竟的,就必須要根據對方的根器而進行對症下藥
為什麼說佛菩薩當中,佛才稱為聖者之王?只有佛才能轉法輪呢?只有佛具有徹底地、最正確地了解一切眾生的能力。對方是什麼樣的根器、什麼樣的特點、適合用什麼樣的法去救度、暫時的利益他能獲得什麼、究竟的利益如何獲得……這些事情,因為佛得到了一切種智,由於這個智他才能夠轉法輪,他能夠了解一切眾生的根器。其他的、以外的眾生都還欠缺一點點,即使最厲害的——除了佛以外最厲害的十地菩薩也是這樣。
從這一點來說,這個事情——能夠找到最適合的一個方式來利益眾生,是很困難的,這麼難行的事情佛能做到。像觀世音菩薩,如果我們把觀世音菩薩理解成為古佛的話,這樣就會更容易覺得他的功德圓滿。那麼就是也了解到了佛陀的殊勝,他具有這樣殊勝的功德。也就是說,利益眾生的時候,不是我們想想的,我們有時候想想的話,都是比較片面的。我們自己的想法,因為帶有執著,把我們的智慧給障蔽住了;佛陀沒有這種執著,所以事物是怎麼樣,他就如實地顯現是怎麼樣,同時顯現出了現象和本質,這是非常非常殊勝的。由於佛陀的這種功德,所以他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善巧的,可以劃分為下、中、上士道。
如果佛不觀待因緣而做這些事情,就是按照我們的想法,那很顯然,由於我們的執著,我們習慣性的一些錯誤的思維方式,總覺得:這個東西有作用,那就一定是不觀待其他事物的一種作用。要是我們覺得(它)沒有自性的話,又變成沒有作用了。這就是我們顛倒的執著。應該是反過來去思考,如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像我們想想的那樣簡單的話,那佛在某個人剛剛皈依的時候,干脆就讓他出家好了。因為佛本來想的就是“說法必出離”,反正遲早要出離,那你今天來皈依,你就趕快把頭剃了吧!這樣的話,很多人恐怕就馬上吐血要死掉了——丈夫怎麼捨得掉呢?妻子怎麼捨得掉呢?這不氣死了?誰還會來信佛呢?所以這是有次第的。有時候我們不要老是勸別人怎麼怎麼樣,如果你想想你自己十年前是怎麼樣的,你二十年前是怎麼樣的,你就不會對別人要求那麼高,也不會那麼著急。
剛才是從觀音菩薩救度眾生的原理上講了這些。這是他得“觀世音菩薩”名的一個因緣,凡是稱名,那麼他就“觀其音聲”,然後“皆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