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如大本雲:一心系念,正所謂一心不亂也。而事理各別,初事一心者,如前憶念,念念相續,無有二念,信力成就,名事一心。屬定門攝,未有慧故。
這是給我們解釋事一心的樣子。《無量壽經》講『一心系念』,比我們這個經上講的好懂,這個經上講『一心不亂』。《阿彌陀經》的梵本也是一心系念,不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鸠摩羅什大師是意譯,不是直譯,是照意思翻,不是從文字翻的。玄奘大師的譯本是直譯,文字怎麼說他就怎麼翻,這是兩種翻譯的方式不一樣。玄奘大師的譯本就是「一心系念」。「系念」就是牽掛,一心一意牽掛什麼?就是掛念著阿彌陀佛,其他統統不要掛念,統統放下了,從今之後,一心只掛念阿彌陀佛,這聽起來就容易懂得多,容易學得多了,這就是小本講的「一心不亂」的意思。可見得大本經上講的「一心系念」,這個系念確實是一心不亂的意思。羅什大師用意譯,『正所謂一心不亂也』。一心不亂的范圍很廣,究竟什麼叫一心?什麼叫不亂?這裡面的標准很多,假如沒有這麼多的標准,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就不可能有四土三輩九品;四土三輩九品統統是一心不亂,凡聖同居土往生的也是一心不亂,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的還是一心不亂,名字相同,那裡面程度不一樣,有淺深之別,這就是蕅益大師講的功夫淺深,就是一心系念的功夫,一心不亂的功夫。
這裡面有理有事,這是大別,大的差別是理與事。現在先給我們說明,什麼叫事一心。事一心著重在事相上,好懂,換句話說,是我們凡夫常識、思想、見解能夠達到,佛說了我們很容易接受。「理」是如來境界,我們沒有見到,不太容易相信,比較難接受。
『事一心』怎麼講?這是從淺講到深,先說最淺的,『如前憶念』,像前面講的憶念,「憶」是想,『念念相續,無有二念』,這個才行,這個念要一個接著一個,不能間斷。間斷就有妄想摻雜在其中,斷的時候也不打妄想,不打妄想是無明夾雜在其中,無明跟妄想都是大障礙。由此可知,這一句佛號要緊,要念念不斷,斷了之後一定不是妄想就是無明,這兩樣東西都是心性上的大障礙。凡夫之所以不能明心見性就是這兩大障礙,妄想是屬於所知障,無明是屬於煩惱障。其實這兩樣東西可以互用,也可以說妄想是煩惱障,無明是所知障。無明的本意就是對於一切萬事萬法都不明了了,這就是無明,很難懂。
曾經有一個講經的人,他講經的時候聽眾問他無明是什麼,他引經據典講了很多,結果那個人還是沒聽懂。演培法師說了個公案,古時候有一個宰相,一個法師在念經,他請教什麼叫無明?這個法師不理他,一直念下去,問了二、三句都不理。結果他就發脾氣,「你好大的架子」,法師回過頭來,「這就叫無明」,他馬上就頂禮,知道什麼叫無明了。法師正是教他體會這個意思。他是不是真的體會?他體會的無明是無明火,實在講還是沒搞清楚。我就補充一句:「沒明白就是無明,聽懂了就明了,沒聽懂就是無明。」我講了半天你沒聽懂,這是無明。「明」是對於一切萬事萬法過去、現在、未來一切明了通達;你沒有這個能力,就是無明。
不是無明就是妄想,這東西很麻煩,怎樣把無明、妄想都破掉?佛號妙!《大勢至圓通章》講「淨念相繼」,你只要做到這四個字,念佛功夫就得力了。「淨念」,淨是清淨,你心裡懷疑,心不清淨,那個念就不叫淨念;你還有胡思亂想、還有夾雜,心不清淨,你這個念不是淨念。「淨念」是不懷疑、不夾雜,「相繼」就是不斷。我們平常講,講得很白,「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九個字在《楞嚴經》只用了四個字「淨念相繼」。這樣念佛,功夫得力,這樣念佛叫做相應。
『無有二念,信力成就,名事一心』,蓮池大師這句說得好,這才算是信仰淨宗,才算是信阿彌陀佛。我們有沒有信?我們不信!天天念佛發願求生,天天跟阿彌陀佛做對頭,跟祖師大德做冤家,為什麼?夾雜、懷疑、間斷,這就是做冤家、做對頭,不信!我們講的信願行,嘴皮上的信願行,實際上信願行統統沒有,這怎麼能往生?真正往生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力成就」,這才叫「事一心」。這個事一心不是高的,起碼的事一心,也就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條件,有這個條件就行了,就往生了。
這樣看起來好難,不容易!是,如果那麼容易,念佛人不是統統往生了嗎?李老師常講「一萬個念佛人中,只有三、五個往生」,你就曉得原因在此地。那三、五個往生的,實在講,真正叫老實人,你罵他、打他、侮辱他,他都不知道,甚至你在旁邊罵了半天,他不曉得你在罵誰,他在那裡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種人能往生,為什麼?他能專一不二。
...
演【唯憑信力。】
他相信!《彌陀經》上中心的兩句開示,「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兩句要緊!用什麼方法達到?「執持名號」。這三句話十二個字,一部《彌陀經》就講完了,整個淨宗法門也講完了;不但整個淨宗法門講完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經教、一切法門也講完了。才知道諸佛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最精要的開示就是這三句話,你這三句話要是真正掌握到,沒有不往生的道理。能夠一心受持,從事一心自然就念到理一心,因為事一心會得定,定了之後就開悟,一悟了就入理一心,跟禅宗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兩樣。「唯憑信力」,所以我們要相信。什麼人真正相信?從今而後,再沒有是非人我、再沒有妄想執著,這個人信了。還有胡思亂想、還有是非人我,這人還是不信。不信的人多,信的人少,一萬個人當中,真的三、五個相信,大多數人聽聽經,只不過是種一點善根而已。由此可知,信根之建立,確實大本經上講得詳細,這個人是無量劫來行菩薩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現在蒙十方諸佛加持,他的信心成就,不是普通人。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二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