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難脫者,元末張士誠攻湖州,江浙丞相與戰,擒四十人,囚檻送戮,夜宿西湖鳥窠寺。大猷謀禅師,徐步廊下,囚見師神觀閒雅,持誦不辍,因求救拔。師教令至心念南無救苦救難阿彌陀佛,中有三人信受其語,念不絕口。天曉發囚,易枷鎖,至三人,刑具不足,惟系以繩,既而審鞫,知良民被虜者,遂得釋。】
這是講感應裡面末後一條,「俘囚脫難」。遇到災難的時候,念佛念菩薩的感應很多。我們看許多《感應錄》裡面所記載的,不僅如此,古人《筆記》裡面記載的也非常之多,像紀曉岚《閱微草堂筆記》裡面就記載不少。這也是略舉一條,這是元朝時候的一段故事。『張士誠』在當時也是割據一方,以後是被朱元璋消滅,在當時他的勢力相當大。『湖州』是在江蘇。戰亂的時候,有不少的良民被俘虜。有作亂的,也有良民,摻雜在其中,各人業力不相同。這些俘虜關在寺院裡的空房,所以能見到法師,這是眾生的共業。這些遇難的人求法師幫助他,法師能幫助的就是勸他念佛,我們平常遇到災難都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這個地方是『救苦救難阿彌陀佛』。我相信大猷謀禅師自己本身一定是個念佛修淨土的人,要不然他不會教他念阿彌陀佛。
由此可知,當我們遇到災難,要不要再去念觀音菩薩?生病,要不要去念藥師佛?好像每個佛菩薩管一樁事情。從這個地方我們就覺悟到,我們平常所修的這個法門,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本尊,遇到災難也好,有疾病也好,統統念阿彌陀佛,決定有效。這個效果從什麼地方產生?我們在講席當中跟諸位說過,至誠感通。一般人求佛、求菩薩沒效,就是他心不誠,怎麼曉得他心不誠?他要求許許多多佛菩薩,他心就不誠。心要是真誠,只求一尊佛菩薩,你平常專念他,到時候一定有靈驗。我們念這一段要明白這個道理。俗話說「誠則靈」,不誠就不靈,念咒、畫符都不例外。念咒、畫符誠都靈,何況我們念佛菩薩名號?那更沒有疑惑了。
學佛,縱然研究經教,也是得一門深入。學多了,我們的精神、力量就分散了,要想有成就很難。自古以來,學要專攻,譬如我們用十年的時間專門學這部《彌陀經》,專攻這一部《彌陀經》,十年不斷的去讀誦、去演講,研究討論,十年以後你就是《阿彌陀經》的專家了。哪一個人都比不上你,為什麼?你在這一部經上下了十年功夫。另外一個人十年他研究十部經,看起來不少,很多!一年研究一部,每部經他所了解的都是表面的,沒有深度。如果十年研究二十部、三十部,那更不必說了。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能夠明了,你好好的想想,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來學佛。
古今有成就的這些大德們,都是一生專攻一部。古時候,像清涼一生專攻《華嚴》,他講《華嚴經》講了五十遍;智者大師專攻《法華》;南山律祖,唐朝終南山道宣律師專攻《四分戒律》。《四分律》是一部很大的書,他聽了二十多遍,聽講,人家能有這樣的精神,哪個地方講《四分律》,他就到那裡去討經單聽經,經講完他就離開。近代圓瑛法師,專攻《楞嚴》,二十五歲就在《楞嚴》下功夫,一直到七十多歲才完成一部《楞嚴經講義》,一生的力量,他能有那麼大的成就。江味農居士一生專攻《金剛經》,在《金剛經》下了四十年的功夫,古今以來講《金剛經》沒有人能超過他,他那一部《金剛經講義》是《金剛經》注解的權威,人家用的功夫深,四十年!周止庵居士在一部《心經》上,《心經》二百六十個字,他也用了四十年的功夫,寫成《心經诠注》,這是《心經》權威的注解,自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超過他。所以無論是解門、行門都要專攻,才能收到不思議的效果。
這個地方講到念佛,其中這三個人是冤枉的,是良民,他們相信;作惡的人,他不相信。我們要問,假如他相信,能不能得救?他相信,決定能得救。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九十一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