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時代選擇什麼法門最適合修行 鐘茂森博士主講 (共一集) 2011/5/30 中國廣東省興寧市 檔名:57-060-0001
尊敬的李副部長,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領導、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我們今天上午進入第三場最後一場的演講,今天我們講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選擇什麼法門最適合」。這個問題提得非常的重要,因為在座的大部分都是佛弟子,佛弟子學佛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這一生要了生死、要出三界、要成佛道,這個是學佛的終極目標。但是要成就這個目標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在我們現前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在佛法裡面講叫末法時代,這是世尊生前預言的。他老人家告訴我們,他的法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正法時期,成就的人很多。第二個時期是像法時期,佛法開始衰落,但是還有點樣子,叫像法,像個樣子,佛不在世了,佛弟子供佛像。正法時期有一千年,像法時期也有一千年,末法時期有一萬年,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總共是一萬二千年。一萬二千年之後就沒有佛法,進入了滅法時代,一直等到下一尊佛出世才會再有佛法。下一尊佛就是彌勒尊佛,他現在在兜率天。我們學《地藏經》就了解,天有二十八層,從四天王天一直往上,到非想非非想處天,二十八層天。彌勒菩薩現在處在兜率內院,當來下生成佛大概要多長時間?一般說的,我們計算了一下,大概是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時間是非常長遠,那個時候已經不是我們這個地球了,地球都毀滅掉了,那是另外一個新的世界。
我們現在在這樣的一個大時期當中,處在佛滅度三千年以後,是處於末法時代,末法的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現在是第二個一千年。確確實實,看到佛門裡面龍蛇混雜,佛在經上也預言這個時代斗爭堅固,人與人之間講競爭、講斗爭,常常有對立、有沖突,甚至是戰爭,我們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面修行非常難以成就。那出三界、成佛道的理想到底這一生能不能實現?如果不能實現,這一輩子完了,還得搞長劫的輪回。輪回,現在西方科學家已經證實了確確實實有,我過去在世界各地演講了五十場以上關於「因果輪回的科學證明」,美國、歐洲的醫學家、心理學家他們都已經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人確實有輪回。
輪回有,凡人不能超越,唯有憑藉佛法才有可能這一生超越輪回。輪回是很苦的,不超越不行,那靠什麼法門這一生能得度,能超越生死輪回,超出三界?佛在經上有預言,佛講正法時代靠持戒成就,你只要能好好持戒,你就能得定,你就能開智慧,就能開悟證果,所以佛的很多弟子們全都是證得了阿羅漢果,出三界了。佛滅度以後像法時期,佛講靠禅定成就,光持戒已經不夠了,心定不下來,在持戒的基礎上還要修定。大家要聽明白了,不是說我光修定不用持戒,不是,而是持戒還不夠,在持戒的基礎上再加上修禅定,這是因為眾生根機下劣。佛滅度後一千年,正好佛法傳到中國來,禅宗在中國非常的鼎盛,確確實實成就了許許多多的修行人。有記載的,我們看到《五燈會元》裡頭記載一千七百則公案,這是成就的人有一千七百人,他們都是了生死、成佛道。
像法一千年之後,佛講禅定都不能成就,靠什麼成就?靠淨土成就,也就是要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可以幫助很多很多的眾生此一生了脫生死。換句話說,末法時期的眾生根性又更差,持戒不能成就,禅定也不能成就,心定不下來,妄想紛飛。大家可以自己試一試,你們不用說以後來試,現在就可以試,你們坐在這裡聽我在這講兩個半小時,能不能自始至終不打一個妄念?這是禅定,又不打瞌睡,又不打妄想,兩個半小時,能不能做到?我看能做到的沒幾個。心定不下來,禅定很難成就,所以要靠淨土法門。淨土法門叫二力法門,不光是靠自力,自己要修戒、修定,還要靠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威神加持之力。我們心念佛時,跟阿彌陀佛威神願力感應道交,這種自力、佛力融會在一起,能夠超越我們的業力,能夠在臨命終時見佛接引往生西方,這是淨土法門。所以即使是我們禅定功夫不能成就,但是蒙佛力接引一樣能夠往生西方,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永不退轉,一生成佛,這在《無量壽經》裡面講得非常的詳細。
今天我們來講解選擇什麼法門最適合,當然我們要聽佛的話,佛告訴我們在末法時期靠淨土成就,那我們就老老實實的修淨土法門。所以今天我給大家從印光大師《文鈔》裡面摘錄了一篇文章,是印祖寫的。
【印光法師文鈔.淨土指要】
這篇文章雖然不長,但是非常扼要的將淨土法門的旨趣、原理、方法介紹得非常清楚。你看了這篇文章之後,你一定就能夠對淨土法門生起堅定的信心。印光大師,我想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他是淨土宗第十三祖,民國時代的人,一九四0年才往生,往生的時候八十歲,他是坐著走的,念阿彌陀佛坐著走的。他一生深入經教,到了七十歲才出來弘法,弘法十年,厚積薄發,他的影響力超過當時同時代的任何一位高僧大德。相傳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那我們看他的行持真的很像。大勢至菩薩修什麼法門?就是修淨土念佛法門,他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印光大師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淨土四經之後,做為淨土五經,這是他的一個偉大貢獻,在他之前的人都沒有這麼做。他這麼一做,我們真是非常的佩服,他把《大勢至念佛圓通章》附在淨土經典之後,可以說淨土的經典、教義就已經非常圓滿。淨土經典不多,五經一論,《無量壽經》是第一經,還有《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淨土三經。清朝的魏源居士將《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附在三經之後成為淨土四經,顯示淨土涵蓋華嚴奧藏。印祖又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第五經,顯示出淨土跟《楞嚴》也是不二。我們今天看他的「淨土指要」這篇文章,可以說是他老人家畢生的心傳。大家都有講義了,我們今天對著講義來講解,因為時間不長,所以我們只能夠是簡要的介紹,不能夠展開來說明。我們來看第一段: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不斷惑業。得出輪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國。】
這是一小段。印祖給我們開宗明義介紹,『淨土法門』,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法門,看似簡單,實則它的含義非常的深廣,是『如來一代時教』當中的『特別法門』。如來,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教下將如來一代時教分為五個層次,「華嚴時」是第一時。華嚴時不是在我們人間講的,是釋迦牟尼佛在定中講的,在一真法界裡面,所以參與的大眾都是法身大士,凡夫是沒有資格參加的。華嚴時講了二七日,也就是十四天,有的說是三七日,二十一天。然後世尊從定中出定,開始了在世間的教化,頭八年講「阿含時」,小乘,打基礎。緊接著講「方等」。阿含時是十二年,十二年阿含時;方等是八年,方等好比是提升了,阿含時是小學,十二年,方等是中學。第三時是「般若時」,講了二十二年,這好比是大學。最後是「法華涅盤時」,這個也講了八年,好比是大學的研究所。總共四十九年的講經說法,都是不斷的幫眾生提升他們的根性。
而淨土法門它叫特別法門,不管我們是什麼樣的根性,你是阿含的根性,還是方等的根性,還是般若的根性,還是法華涅盤的根性,都適合,這叫特別法門。『三根普被』,三根是上、中、下,你是利根也好、鈍根也好,全都收攝。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你能念阿彌陀佛,一樣能往生極樂世界;你要是研究大乘經教,深入《華嚴》、《法華》這些一乘經典,你真正明白了,你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也一樣可以。所以這裡講上至『等覺菩薩,不能超出其外』,等覺是最上根的,像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地藏這一類的等覺菩薩,他們也要修這個法門,不超出其外。下至『逆惡罪人』,五逆重罪的罪人,十惡不赦的罪人,臨終地獄相現前,馬上就要墮到地獄去了,這個時候如果有善知識提醒他,勸他念佛求生淨土,他一樣能往生。
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例子,像唐朝的張善和,他一生以宰牛為業,殺了不知多少牛,到臨命終的時候見到很多牛頭人來索命,他非常恐懼,大喊救命。剛好遇到一位出家人經過他的屋外,聽到裡頭有叫救命的聲音,就進去看,看到他這個樣子,馬上給他燒了一炷香,叫他拿著香,大聲念阿彌陀佛。張善和因為沒有任何辦法,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就拼命念阿彌陀佛,沒念幾聲,就告訴這個出家人說,那些牛頭人都不見了;再念一段時間,看到阿彌陀佛來了,說完就走了,阿彌陀佛接他去極樂世界了。這是什麼?臨終地獄相現了,假如他不遇到念佛法門的話,他肯定墮地獄;遇到念佛法門,臨終最危急的時刻也能夠得度,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知道,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阿彌陀經》講的阿鞞跋致菩薩,相當於《華嚴》圓教裡面講的七地以上的菩薩。這個地位不得了,七地上面就是八地、九地、十地,就是等覺,然後就是妙覺佛果,差幾步就成佛了!他的神通道力就跟阿彌陀佛都差不多。所以這個法門實在是不可思議。
一般通途的法門,除了淨土以外的其他法門都要講次第。像我們要出三界、要成佛道,按照教下來說,你要斷見思煩惱,斷了見煩惱你證小乘須陀洹果,這是初果,然後證二果、三果,到四果阿羅漢,你才能叫出三界,就是斷了見思煩惱;然後還要斷塵沙煩惱,你才是證得菩薩果位;再斷無明煩惱,才能夠證法身大士;法身大士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四十一個,然後才證妙覺果位,成佛。這麼長的一條路,經上講三大阿僧只劫,那是非常非常漫長。阿僧只是無量的意思,一個無量劫還不夠,得三大無量劫你才能夠修成。
靠淨土法門呢?這裡講,『不斷惑業,得出輪回』,你不用斷見思煩惱你就能出輪回,你這一生就登佛國、就能成佛,這個太不可思議了!不是一般人不可思議,通宗通教的大德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太特殊了!但是這又是事實。所以蕅益大師,這是淨土宗第九祖,在《彌陀經要解》裡面他說,這個是「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這個不是九法界眾生可以信、可以理解的。九法界包括菩薩,六道加上聲聞、緣覺、菩薩,這九法界。連菩薩都不能理解,那凡夫更不能理解了,為什麼?它是諸佛如來的境界,極圓極頓的法門。圓是圓滿成佛,頓是立刻成佛、一生成佛,而且又極容易,你又不用斷惑業。
要知道斷惑非常難,不要講塵沙、無明,就講見思惑,我看一般人都斷不了。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我們自己數都數不過來,別說斷了。見惑裡面五大類,第一個是身見,我們就斷不了。身見是執著這個身體是我,能斷嗎?不執著身體是我的人,他就能捨身,你砍他、殺他,他不在乎;你羞辱他,他也不在乎,身見斷了。這個至少我自己覺得不行,我不知道是不是你們比我好一些,真的不容易,所以修通途法門真的是難於上青天。幸好世尊慈悲,大開方便之門,給我們講了這淨土法門,讓我這種業障深重的凡夫這一生都有可能成就。而且往生佛國這個成就不是小成就,一下子就登到了七地以上的菩薩,超越了阿羅漢、聲聞、緣覺,超越了菩薩,超越了前面的十住、十行、十回向,還有一地到七地,全超越了。所以我們對這個法門真的要生起殷重心,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遇,都給我們遇上了,所以我們真的是大福報的人。下面經文又講:
【末世眾生。根機陋劣。捨此法門。其何能淑。】
我們末法時代的眾生,別看別人,看看自己是不是『根機陋劣』?我自己看看自己真的是根機陋劣。為什麼?煩惱斷不了,學了佛了,還常常明知故犯,就是五戒都持得不夠清淨,這是不是根機陋劣?所以除了這個法門以外,你再想修其他的法門真的是難。這是印光大師講的,他講『其何能淑』,你怎麼可能成就?換句話說,你要是捨了淨土法門,你去修其他的這些法門,禅、密、教下,那個法門是很好,都是如來宣說的,可是那是度根機好的眾生。你說禅宗,你想這一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行嗎?你再看《壇經》六祖惠能大師說,他只接引上上根人,上根還沒分,上上根。六祖惠能大師他自己就是上上根,他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一個,聽《金剛經》聽了半部,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豁然大悟。我想想我自己,《金剛經》我也讀了不少遍了,從來沒有大徹大悟,連豁然大悟都沒有,還是煩惱重重、疑惑重重。所以自己真的要認識自己,千萬不要有增上慢,修行最忌就是增上慢,覺得自己了不起,可以修一些高的法門。那個法門很高沒錯,但是你要是爬不上去摔下來,爬得高摔得重。所以印光大師在這一篇文章裡面苦口婆心勸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怎麼修淨業?底下說:
【凡修淨業者。第一必須嚴持淨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
這幾句話太精辟了,把淨土法門概括無余。怎麼修淨土法門?第一要『嚴持淨戒』,戒律是佛法的基礎,「戒為無上菩提本」,我們要想學佛成就,一定要從持戒開始。持戒也要有基礎,昨天我們談到要有三個根,我們首先要把《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做到,這樣的話才有戒律的根本。這三個根不能說是戒律,但是它是戒律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你才能夠持淨戒,這個淨戒是講心要清淨。持戒如果心不清淨不叫淨戒,那個持戒只能得福報,沒有功德。就像我昨天跟大家講到的《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的那個故事,佛告訴我們的,在拘留孫佛時代的那五百菩薩,他們也持淨戒,這不叫淨戒了,持戒持得很精嚴,但是有增上慢。看到我在持戒,別人沒有持,心裡就生傲慢,看不起別人,甚至還會批評別人、毀謗別人,「你看,那個人都不持戒」。你看這樣批評別人、毀謗別人,那個心裡哪能清淨?這種戒最多只能是得些人天癡福,沒有功德。淨戒一定是什麼?要有清淨心,「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持戒清淨的人,他只會觀自己身心有沒有放逸,絕對不會去想著看別人,好像打著燈籠去找別人的過失,錯了!有了清淨的戒律,才可能在佛法的修學上有成就,這個戒律我們不要要求太高,太高也做不到,我們只要求五戒,你五戒做到了,你念佛求生淨土一樣能往生。但是持五戒要清淨。
第二個『發菩提心』,這個是關鍵,菩提心對小乘人來講是出離心,出離六道,深厭輪回之可怖,深厭塵勞之可畏,不願意再搞六道輪回了。像今天早上我跟父親聊起來,我說你一定要求生淨土。父親說是,真的太苦了。這老了才知道苦,身體又不是那麼好,還要別人去照顧,自己也很煩、很厭,所以出離心要有。但是光有出離心只是小乘,不是大乘,大乘是在出離心的基礎上還要發起廣度一切眾生的心,這是大乘菩提心。淨土是大乘法門,不是小乘,昙鸾大師在《往生論》的注解當中特別講到,淨土法門二乘種不生,你只是為了度自己,小乘,你不肯去度眾生,那你可能未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確實也有不少的同修在用心上沒擺正,「聽說淨土那裡西方極樂世界這麼好,想吃什麼,一動念頭,經上講百味飲食自然現前,太好了!」百味飲食要不要去吃?不用吃,以意為食,色力增長,禅悅為食。所以你在極樂世界看到這滿桌的食品,一百道菜,古代皇帝才有資格吃一百道菜,你在那天天都享受皇帝的生活,而且都是七寶缽器,那種精美的食品人間找不到。你看到百味飲食,你也不要,你也不起貪心,你知道我已經是極樂世界的菩薩了,我不用吃這個;你剛動這個念頭,百味飲食一下又沒有了,不見了,自然化去。所以你身上又不用排大便,沒有便穢,身總是「清虛之身,無極之體」。你想吃,吃完了也不用愁洗碗的問題。咱們在人間很苦,想吃頓好飯菜得去做,做了兩個小時,辛辛苦苦做出來,不到半小時就吃完了,吃完之後還得花上一個小時洗碗,所以真苦。在這個世界想得到一點樂,那要付出很多的代價,在極樂世界沒有這些苦。衣服也是,七寶的衣,你想換什麼衣服,你都不用到時裝店去挑,動一個念頭就在身上,而且非常合適,量身訂做都沒那麼合適。而且都是七寶衣,金、銀、瑪瑙、砗磲、琉璃,那些寶都是很柔軟的,像布一樣。咱們這黃金雖然柔軟,但是還是挺硬,而且很重,你要是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恐怕把你壓得氣都喘不過來。在極樂世界不需要,你這個黃金衣柔軟得像紗一樣。還有七寶池、八功德水,還有泉池、林樹,連小鳥都是阿彌陀佛變的,會說法。你想到十方世界去供養如來、供養眾生,應念即至。
譬如說,你在西方極樂世界,離這裡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十萬億佛國土大家不知有沒有算過?我原來學科學的,我就很精確了。一個佛國土有多大?根據黃念祖老居士的說法,一個佛國土就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一千個單位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所以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個一千連乘,一千乘一千乘一千這麼多個單位世界,總共十億個。十億個單位世界,那一個單位世界有一座須彌山,日月圍著須彌山轉。須彌山是什麼?就是現在我們發現的銀河系的中心,那是黑洞,很大的天體,日月是太陽系,圍著須彌山轉。所以一個單位世界應該是指一個銀河系,太陽系圍著銀河系轉。那一個娑婆世界就有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這麼大的一個佛國土,釋迦牟尼佛教化的地方。那極樂世界跟我們這相距有十萬億個佛國土,再乘上十萬億,十萬億個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你從極樂世界回來,一剎那就到了,分身到了,而且同時可以分無量身到十方世界現身。這都是經典上說的,不是我在這裡瞎白話,都是有根有據,有經典出處的。
你看到那麼好的生活,太享受了,一定要去,不去白不去。你這樣想好不好?當然也是好,但是要警惕,如果你光是為了自己享受,不是想去度眾生的,恐怕你也去不了。為什麼?你沒發菩提心,你總是想著這個世界苦,趕快走;那個世界那麼享受,趕快去,還是為自己打算,還是自私自利,沒發菩提心。
怎麼才能去?你得真正發起廣度一切眾生的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那眾生太多了,地球上眾生就無量無邊,就說螞蟻,螞蟻你能數得清有多少,這地球上?那數不清。還有其他種類的,還有其他法界裡面的眾生,那真是無量無邊。地球就是無量無邊,那還有一個銀河系呢?十億個銀河系的娑婆世界呢?十萬億個娑婆世界呢?無量無邊的這些世界呢?都有無量的眾生,我們都要度他們,把他們度成佛為止,你要發這個心。你說這太難了,怎麼可能?現在真的不可能,可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能,而且你真的就做到,你可以分身無量無邊去無量的世界廣度無量眾生,那個時候你是菩薩了。所以你到極樂世界不是為自己享受去的,是為了到了極樂世界,你才有這個本事去廣度眾生,去圓滿你的菩提大願。現在你就得發這個菩提大願,這才跟阿彌陀佛心心相印,「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才能到極樂世界去。所以菩提心重要!
這個菩提心我們能不能找到感覺?為什麼我要度這些無量無邊的眾生?他跟我有啥關系,我干嘛、憑什麼要去度他們?你要不明白這個道理,確實菩提心發不起來。佛告訴我們,無量無邊一切眾生跟我們是一體的,這是我們昨天講的孝道,孝是一體,老字頭跟子字底是一體,它代表的是宇宙本來的面目,法界一體,眾生就是我的法身。這個感覺我在去年年初的時候找到了,那時候我父親來看我,那是過年期間,冬天可能比較冷,父親穿衣服穿少了,結果感了風寒,得了肺炎,咳得很厲害,晚上都睡不著覺。我在旁邊伺候他,心裡也很難過,送他到醫院打點滴也不好,吃了西藥都不行,怎麼辦?我當時就在佛前求,我說阿彌陀佛加持,我願意代我父親受這個病苦,希望把這病苦就給我,讓他快點好。這願可不能隨便發,這一發還真靈了,結果我真的得了肺炎,晚上我也睡不著覺,咳得很厲害,我從來沒得過這個肺炎病。但是後來就很奇妙,我父親也沒有吃藥,也沒打針,請一個老中醫給他開了兩服中藥吃了就好了,他好了之後我也好了。這我就感覺到真不可思議。
然後我對菩提心所謂一體的理念找到感覺了,所以一體還得從父子一體開始找到感覺,父子真的是一體,心是一個心,身是一個身。你真的從這個一體找到感覺之後,你要把這個心擴大,不僅要代父親受苦,幫助父親離苦得樂,還要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很多眾生比我父親要苦,三惡道的眾生那苦得太多了,地獄裡面的刀山火海,那是沒有歇息的苦。我們是不是也應該代眾生苦?是不是也要發起勇猛的道心,願代眾生受一切苦,願眾生得畢竟大樂?畢竟大樂是往生成佛的大樂。我明白了這點,所以我也在佛前發願,我願像代父親受苦那樣代一切眾生受無量苦,希望我們能夠好好的修行,將點滴功德回向給一切苦難眾生,讓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我不知道這屬不屬於菩提心,大概應該差不多。
所以菩提心建立在孝心的基礎上。為什麼印光大師說佛法要建立在孝道基礎上?你要是沒有孝心,你這菩提心找不到感覺,真的就沒感覺。你做早晚課的時候就在那吧吱吧吱念,「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那是口念而已,心上沒感覺,你的心沒發,不行。我過去心也沒發,這個事件之後讓我恍然大悟,所以我感恩我父親給我做的示現,他要不得那個肺炎,我還真的沒發這個心。你看《地藏經》裡面婆羅門女她怎麼發心?就是因為她母親墮地獄受這個苦,逼著婆羅門女,也就是地藏菩薩的前身,發起這個道心,願替她的母親消這個業障,而且發起願盡未來無量劫度盡一切苦難眾生。婆羅門女也是這樣發心,都是從孝心中發出來的。所以離開孝道就沒有佛法。為什麼要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就是幫助我們落實孝道,要不然你學佛怎麼學?根本學不進去,還是門外漢。菩提心重要!得真發,不是口頭上發而已。
第三是具足『真信願』,你真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也信自己本來是佛,現在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只是回到自己本來的家鄉,所以怎麼不能去?一定能去,只要你發願就能去,所以你真發起這個願。發了這個願,最重要的,你這個世界一切放下。你說這個世界我還有不放下的,那你說要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那是假的。我在講課的時候也常常會問一問在座的聽眾,你們在座的各位是不是真想去西方極樂世界?想去西方極樂世界的請舉手。謝謝!這不得了,大家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興寧真有福報,這麼多菩薩來了!這個話問起來挺熱鬧,大家都舉手,對吧?可是可能未必個個都是真願意去。我把這個話題變一個角度來問,你們現在是不是一切都能放下?你的財富、你的名位、你的兒女、你的親情、你的身體,什麼都放下了,阿彌陀佛現在來接你,你就能走嗎?也有不少人舉手,舉手比剛才少了很多,謝謝。大家真了不起,真佩服大家,大家是真的願意去,我在其他地方還真沒見到。我在其他地方往往,譬如說台下坐的一百人,我問你們是不是真想去?大家都舉手,百分之百;然後又問,你們現在是不是全部都能放下了?大概也就是十來個舉手。說明什麼?口頭說想去,這邊放不下,不是真的。真願意去的,這個世界一切放下,阿彌陀佛如果現在來,我們現在就走,這才叫做真信願。那個「真」重要,不能搞假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個不能自欺欺人,你自己欺騙自己,到時候你不是真的,那你去不了,還是自己自作自受,所以「真」很重要。
有的同修也很發心,特別是年輕人,發心要弘法利生,像我也是發心這一生要弘法利生。那弘法利生好事,好事你也不能執著。所以我常常告誡自己,弘法隨緣,有緣可以出來,像興寧這樣的緣分太殊勝了,這麼多的菩薩來,讓我來講,我哪能不講?義不容辭,這是因緣自然成熟。我們當地的領導特別的有慈悲心,成就這樣殊勝的法會。可是我們在弘法時候千萬不執著,別看這台下鼓掌那麼熱烈,鮮花供養,阿彌陀佛來了,就會講,「阿彌陀佛你先等等,我這還沒完」。那就糟了,阿彌陀佛不等你的!所以我現在在台上講,如果阿彌陀佛現在來,我就對不起,Byebye就走了。
要知道,出生死輪回這個事情比什麼事情都重要,比弘法利生都重要,你說還有什麼事比這個重要?你要是不往生西方,你再搞輪回,你即使弘法你修很大的福,來生到天上享福,福享盡了還得墮落,而且享福沒有不造業的。你看現在這個世間大富大貴的人哪個不造業?一天到晚吃那些山珍海味、雞鴨魚肉,都不知殺了多少生!福享盡了,將來都墮惡道,太可怕!所以弘法利生、修福的事情都不執著,這才叫真。那現在阿彌陀佛沒來,沒來,只好老老實實待著,等著阿彌陀佛來,有一天的光陰,我們好好修學一天,隨緣弘法,絕不攀緣,這就對了。所以這三個條件都很重要,戒是諸法之基礎,是根基。菩提心是修道之主帥,它是引領我們求生淨土,為什麼要往生?我是為度眾生往生的,這是菩提心在引領。信願是往生前導,你真信真願,你才有把握往生。下來我們再看經文: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
『淨土法門』很簡單,三資糧就是三個條件。古時候上路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你可以自己開車,現在都能隨時找到個酒店,過去沒那麼方便,都得自己帶一點錢、一點干糧,叫資糧,就是上路的條件。你往生西方有三個條件,就是『信、願、行』,這是淨土法門的宗旨。《阿彌陀經》,蕅益大師《要解》做的科判,他判什麼?五重玄義裡面,判信、願、行三資糧就是淨土宗的宗旨,這三資糧具足了就決定往生。底下說:
【非信何由發願。非願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證所信而滿所願。】
這三資糧,三個條件不是分離的,它是一而三,三而一。我們要有信才能夠發願,你信都不信你怎麼發願?你說你願意去,你都不信有極樂世界,不可能發願,首先第一個得信。怎麼才能信?你得要學習淨土的教理,要聽經,尤其是《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這兩部經稱為大、小本,它是一經,不是兩部經,只是篇幅有大小不同,義理、旨趣完全一樣,你把這個淨土經典裡面講到的極樂世界的事相、原理、因果都徹底明白了,你信心就足了。像我現在信心非常足,絕對沒有一絲毫懷疑,相信真的有極樂世界,真的有阿彌陀佛。為什麼?我學淨土學了有十多年,教理也聽得不少,真明白了。學了《華嚴經》,你就更明白淨土到底是什麼原理,所謂心淨則佛土淨,萬法唯心,淨土也不例外。
萬法唯心,現在量子力學家給證明了,真了不起。昨天我們有講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的科學家普朗克博士,他就說這世上根本沒有物質存在,物質是源於振動,振動源於意識,就是你的心,心動了才有境界產生。我們現在在這個娑婆世界裡,怎麼來的?量子力學告訴我們,這是你的意識動。娑婆世界,我們這地球,不要講太遠了,這個地球現在很多天災人禍,環境並不怎麼美好。原因是什麼?我們人心不那麼好,惡念多過善念,貪、瞋、癡、慢、疑、惡見很多,這些煩惱招感了我們眼前這個濁苦的世界,這是心現的。你相信娑婆世界是心現的,你也應該相信極樂世界也是心現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用心不同。我們在這個世界用的心是貪瞋癡慢煩惱,不清淨;極樂世界那裡的菩薩用心都是清淨的,一天到晚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淨念相繼,沒有其他的妄念,所以心淨則佛土淨,那個極樂世界是清淨佛土。這個原理你真弄明白了,你對極樂世界就沒有懷疑,所以怎麼去?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到心清淨,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信了之後要發願,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你才肯念佛。發願就有起行了,這個行就是持名念佛。
念佛有很多種念佛,方法很多。《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參訪德雲比丘,德雲比丘給他講了二十一種念佛法。《觀無量壽經》講的十六觀,十六種念佛法,概括起來有觀想、有觀像、有持名,持名是第十六觀。持名最簡單,比觀想、觀像還簡單。你觀想,你整天得想著有阿彌陀佛的樣子,想著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蓮花,如果你按照《觀無量壽佛經》的觀法那很復雜,你看這七寶池裡面的一朵蓮花,每一朵蓮花多少葉?好像是八萬四千葉,每一葉又放多少光,每一光化多少佛,每一佛又放光,你能觀得出來嗎?我真的,我自己就觀不出來。為什麼?心太粗了,我很粗心大意,別說一朵花八萬四千葉,就是八十片葉我都觀不出來。你要觀到那個葉的脈都觀得很清楚,你才成就。很難,而且很容易中斷,你睡覺就中斷了,吃飯、做事也中斷了。觀像念佛,就是老看著佛像,那你還不能夠看很多尊不同的佛像,最好選一尊佛像,老看著他的樣子,印象才深刻。你要是今天看這一張佛像,明天看那一張佛像,到時候看得都亂七八糟,你的心裡根本觀不出來。所以佛像我們也不主張老換,最好一尊佛像從頭到尾,這樣你印象就清晰。但是這個也不容易,譬如走路你就不能看著像,觀像你就得老觀著,二十四小時不能間斷,你走路看著像,過馬路就有危險。
所以最容易的就是持名念阿彌陀佛四個字,或者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就行了,不要觀想,也不要觀像,就是這四個字或六個字不斷的重復,很容易。我相信誰都能做到,這是『持名妙行』。妙在哪?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下去,念得沒有妄念了,就是這個佛號一句接一句的往下走,不知不覺那煩惱就斷了,見思煩惱脫落了,塵沙煩惱也脫落了,無明煩惱都脫落了,你就成佛了。這個法門古德稱為「暗合道妙,巧入無生」,太巧了!佛號這麼容易,誰都懂得念,可是就是你這麼老念著念著,念到最後不知不覺你就成佛道了!這個法門妙,妙行,真太妙了!不用禅觀,不用修任何的觀想,就老實念下去就行,所以佛講念佛法門是「無上深妙禅」。這個禅不是一般的禅,修禅的人還不知道念佛法門更深妙,無上深妙禅,不僅是禅,是深妙禅,是無上的深妙禅。為什麼?你要修禅觀你還作意,還是落在你的心意識裡頭;你念佛不用作意,離心意識參,妙不妙?太妙了!你要不離開心意識,你不可能開悟,最多是得禅定。但是我們一般普通修禅,離心意識做不到。誰能離心意識?法身大士,開悟的人才叫離心意識,你沒開悟就離不開心意識。淨土法門不叫你離開心意識,只是把你心意識集中,集中到一句佛號上,萬念歸一,歸到了一點,這一就很容易落下去。這一句佛號,念到佛號都脫落,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你就開悟。但這個不能作意,不能想著我現在念佛,念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你愈這樣想,就愈念不到那個境界。不能作意,很妙!
由這持名妙行,才能證你所信的西方淨土,淨土唯心所現,不出你心外。阿彌陀佛不是你心外的佛,是你本性的佛,念到你見思、無明全脫落了之後,你忽然發現,原來誰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念阿彌陀佛,你就成佛了!成的還不是普通佛,你成的是阿彌陀佛!你看這個法門妙不妙?真的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用靠其他的方法。有的人修淨土還覺不夠,禅淨雙修,或者來個密淨雙修,甚至還有人禅淨密三修,用不上那麼麻煩!你看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不假方便,不用靠其他的方便,就是自得心開,一句佛號念到底就行了,就見佛成佛了,證你的所信,滿你的所願,菩提大願都圓滿了。下面又說: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這兩句話,淨土關鍵之所在,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說的話,印光大師又提出來說。所以我們問,你能不能有把握往生?在座有把握往生的請舉手。真了不起!阿彌陀佛,這都是菩薩,興寧可真是不簡單,別看這是小地方,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個地方絕對不會有災難。有把握往生的人,現生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了。那你說我很想有把握往生,怎麼才能有把握?這裡告訴我們很清楚,『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能不能得生西方,全看你有沒有信、有沒有願。你是真信嗎?真信的人沒有懷疑了。
我護持我爺爺念佛,他現在九十三歲,念佛還念得不錯,但是因為教理不通,因為他過去沒怎麼學,現在也學不進去,我就教他念佛,常常開示開示他,但是疑根很厲害。他有一天跟我怎麼講?他說阿彌陀佛是很慈悲接引大家往生極樂世界。可是我在廣州,他在上海,那個人在北京,這麼多人他能接得過來嗎?這老人家挺可愛的,他問得很嚴肅,我都看他不是開玩笑,他也不會開玩笑,很老實的一個人。我就給他舉例說明,我說你看天上的月亮,月亮高空掛在那,只有一個月亮,那代表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你在這地上你接一盆水,或者接一桶水,或者拿一杯水,或者你看到一湖水,一個湖泊的水,反正有水的地方,你再看水裡頭是不是有月亮?是,真的看到月亮了,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你萬江有水萬江月,億江有水億江月,你無量的水有無量的月。阿彌陀佛就是這樣接引眾生的。他的真身在極樂世界不動的,沒有動搖,但是他的化身無量無邊,只要眾生的心在念佛的時候,就好像水平靜下來,你的心水靜下來之後,那月亮就到你心裡去了,阿彌陀佛在你心裡了,阿彌陀佛就是在你淨心(清淨的心)所現出來的境界當中,現在你的面前接引你往生。無量的眾生念佛,阿彌陀佛現無量的身,他有沒有刻意去?沒有刻意去。天上的月亮也沒有說,我想到這個水裡,不到那個水裡,沒有這樣想,全是感應,自然的,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所以你念佛你就能往生,他念佛他就能往生,我不念佛,那我就不能往生。你有什麼樣的感,就有什麼樣的應,別懷疑了。
他聽明白了,就老實念佛。念著念著,念了一段時間又來問我,他說念了那麼久,念好幾年了,怎麼阿彌陀佛還不來?我爸也有這個問題,今天早上還跟我唠叨,這麼苦,阿彌陀佛怎麼還不來?早點來吧!他有疑惑,有疑惑是什麼?沒夠真信,他有疑,要斷疑生信,那就得跟他講道理,把他講明白了,他的疑才能解除。所以上次我爺爺問我的時候,我就跟他拿出《阿彌陀經》,他也念《阿彌陀經》,是念我的節錄本,念全本他念不下來,特別是念六方佛的時候,那個字都不會念,什麼阿閦鞞佛,他說念不出來那個字。我就干脆把那些都省略掉,留著最核心的,一千八百字的經文,我節錄了八百字給他,我說你就老念這八百字,一天念十遍,他念得很熟。我說《阿彌陀經》上不是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至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經文大家很熟。這經文不講得很明白,阿彌陀佛什麼時候來?其人臨命終時,你到臨命終時候阿彌陀佛就來了。我爺爺又問,那我什麼時候臨命終?這話可真是挺難為我的,我就告訴他,我說我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臨命終,不過我知道你肯定有臨命終那一天,你就別著急,你肯定有那一天。你就一直念下去,念到臨命終那一天,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就接引你往生極樂世界了。
所以這經文你得真讀、真相信,不要想著阿彌陀佛是不是說了話不算數,說來又不來?你這太看小人家阿彌陀佛了。所以不能懷疑佛,懷疑佛還有罪過的,等於是謗佛,阿彌陀佛威神誓願不可思議。孔子都說,君子一言既出,驷馬難追,連世間君子、正人君子說話都算數,你哪能懷疑阿彌陀佛說話不算數?他說臨命終時候來,他一定來,你就放心的等著,你就好好念。別想著什麼時候來,那個由阿彌陀佛去安排,你這心就清淨了,一直念到心清淨,阿彌陀佛自然就來了。所以那個信很重要,沒有懷疑才叫信。
願,剛才講的,你這世間一切放下,你才叫有願;你還有一個放不下,你那願不真實。像我們恩師講經的時候也講過,過去遇到一位老太太,來跟我們老恩師講,我現在什麼都放下了,就只有我那孫子放不下。她念佛是不是真願意往生?不是,她覺得那孫子比阿彌陀佛更重要,親情不肯放下。當然親情放下,不是說你不敦倫盡分,你不干了,父母不要兒女了,兒女不要父母了,不是這個意思。放下,是不執著那個親情,但是要盡義務,這是慈悲,要做好樣子,要盡心盡力照顧旁邊的一切眾生。所以你孫子放不下怎麼辦?我們老恩師勸她,很簡單,你把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現在心裡念孫子、孫子,你把他念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行了,讓阿彌陀佛變成你心中那個孫子,這樣你老念的是阿彌陀佛了。
念佛,心裡真有就叫念。你看「念」字,上面一個今,下面一個心,今心是佛,就是你現在的心是佛,就叫念佛。那問問,你現在心裡有沒有佛?還是心裡有孫子?你看那老太太,她口上沒有念孫子、孫子、孫子、孫子,她沒這麼老念,但是心裡真有孫子;她口上老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心裡沒有阿彌陀佛,那不叫念佛。所以自己觀自己的心,心裡老念著、老想著到底是什麼?如果你不是想阿彌陀佛,你就是想六道輪回,肯定是這娑婆世界的任何一事一物,你只要念著這個你就往生不了,你就脫不了輪回。
所以信願非常重要,只要你具足信願,決定往生,這經文上講得很清楚。所以往不往生,不在你念佛多少,你一天念十萬佛號,但是心裡還有放不下的,那還是不能得生;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真放下了,一心求生淨土,他沒時間念佛,可能他還要弘法利生,還要做很多事情,他沒時間念佛,就是沒時間做定課念佛,其實他心裡真有佛,這個人一樣往生,具足信願就有往生把握。有往生的把握之後,要讓自己品位不斷提升,就是你要把念佛功夫提升,這個功夫看你的清淨心。功夫也不是看念佛號的多少,一天念個十萬佛號,未必夠人家念十句佛號的功夫,人家心清淨,十句佛號裡一個妄念都沒有,那功夫真高。所以要提升品位,品位的高下就看你持名的深淺,這是功夫的深淺,不是持名的多少。下面說:
【信。願。行。如鼎三足。缺一則蹶。】
這就像一個鼎三個腳,缺一個腳都要倒,所以『信、願、行』三個條件,缺一不可。有真實的信願,還要用念佛去保養自己的信願。我自己就發現,信願它也有起伏的,當我們心清淨的時候,那個信願就非常的堅實;假如我們心不清淨,信願就比較淡,所以要用持名來保養我們的信願。如果老不念佛,信願可能都化為烏有。用念佛不斷的提起自己的信願,讓信願不退。
有的人說,你剛才講往生淨土要有發菩提心,那我也沒聽過經,也不懂得發菩提心,我看到很多老頭、老太太,他也不懂什麼叫發菩提心,菩提兩個字也不知道怎麼寫的,他就是一心念佛,他也能往生。你看興寧念佛堂安養院那裡,前天就走了兩個,同時這一天當中走的,都是預知時至。有一個往生之後八個小時,我去看到,頭頂熱。另外一個,我去看他的時候還沒往生,我走了之後一個半小時他走的,他往生了。我去看他的時候,跟他打招呼,他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號沒斷。這個時候你問他什麼叫菩提心?他就跟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不管你什麼菩提心不菩提心,他就是念阿彌陀佛他就能往生。奇怪,不是不發菩提心不能往生,他怎麼能往生?他到底發了沒有?告訴諸位,他真發了,他雖然不知道什麼是菩提心,他真發菩提心了。你看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就講得很清楚,真信切願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他真想去,念念不移,所以他往生了。所以信願行是三資糧。底下說:
【若不注重信願。唯期持至一心。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
這個話很重要!淨土法門真的要把道理搞清楚,我們才知道怎麼用心、怎麼修行。很多人念佛一味講求功夫,好不好?好,把淨土法門當作通途法門來修,就像修禅定的,他在那裡提升自己的禅定功夫,用念佛來修禅定。但是你問他願不願意往生?他不願意往生,他是用念佛來修禅定,他念的功夫也很高,能持到一心,一心不亂,這個功夫很厲害。這個一心是事一心,沒有到理一心,理一心是開大悟,他沒開悟,他只是功夫很深,沒有妄念,這叫一心,但是他自己沒有真想去極樂世界。真有不少這樣的人,我都遇到過,跟我講,不用往生淨土,現前這裡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淨土唯心,自性彌陀,何必去往生極樂世界?我這修禅,眼前就是。話說得不錯,很玄很妙,但是他沒入這個境界,所以他沒有信願,即使持名持到一心,沒有妄念,『縱令深得一心,亦難了生脫死』。為什麼?他見思煩惱都沒斷,他只是禅定,所以他不能出三界。不出三界,縱然你能生天,生禅定天,乃至四空天裡頭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都有到頭的時候,八萬大劫完了還要墮落,因為上面再沒有了,他只能往下墮落,還要搞輪回。
所以淨土法門重在我們的信願,我們對這個世間真看得破、真放得下,真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你念佛即使差一點,功夫差一些,你沒得一心不亂,你念佛可能還有妄念,但是因為你具足信願,臨終必然感得阿彌陀佛現前加持你,接引你。這個不是憑自己的力量,是憑阿彌陀佛加持的力量,所以臨終的時候你能不亂。《阿彌陀經》裡面就講了。《阿彌陀經》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鸠摩羅什的翻譯本,一個是玄奘大師的翻譯本,鸠摩羅什大師是意譯,比較簡單;玄奘大師的版本是直譯,一句一句的譯過來,比較完整。玄奘的版本就特別講到,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和西方聖眾現前加持你,令你心不亂,所以你往生極樂世界,臨終的時候是一心不亂,沒錯。是怎麼得一心不亂的?佛力加持你,令你的心得一心不亂,不是你自己有什麼本事。你可千萬別以為自己有本事,臨終的時候病苦現前、業障現前,那平時的功夫百分之一都不足,這是古德說的:平時功夫用得十分,睡夢中只有一分;睡夢中有十分功夫,病苦的時候只有一分;病苦的時候有十分的功夫,臨終的時候只有一分功夫。千分之一,怎麼能用得上功夫?所以真的要靠阿彌陀佛加持你,佛光一照你,你心就不亂,你就念佛得生西方。
你怎麼能感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靠你的信願,你有真信切願,感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因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尤其是第十八願講,「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你看有信有願,至心信樂這是信,願生我國是願。你有信願,乃至十念,這是講臨終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阿彌陀佛發的願,那肯定實現了,你真有信願,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所以我們自分上努力,就是把這個世界一切要放下、一切要看破,不要有任何的牽掛就行了。念佛功夫高下你不要去在意,愈在意你的功夫愈低,肯定的,你愈不在意功夫愈高。所以蕅益大師講,往生的品位我不執著,下下品往生都足夠了。蕅益大師這麼說的,他愈這麼講,其實功夫愈高,他是上上品往生的。如果說我非要上品還是中品,行了,你這一在意,心還不清淨,品位反而下降。底下講:
【何以故。】
為什麼說你得了一心,但是沒有信願都不能往生?
【以煩惑未盡。不能仗自力了生死。】
因為你見思煩惱都沒斷,所以你自己力量不能了生死。
【信願既無。不能仗佛力了生死。】
所以信願是能感,佛力加持接引你往生是所感,我們靠信願感得阿彌陀佛接引我往生。如果我沒有信願,你念佛功夫念得再好,也不能感得阿彌陀佛接引你,因為不相應,那真的是麻煩了!所以:
【世有好高務勝者。每每侈談自力。藐視佛力。不知從生至死。無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為恥。何獨於了生死一大事。並佛力亦不願受。喪心病狂。一至於此。淨宗行者。所當切戒。】
這是印祖語重心長提醒我們,我們不可以好高骛遠,不可以有增上慢,以為自己了不起。『侈談自力』,侈是奢侈的侈,就是自己沒那麼高的功夫,以為自己達到了。很多修行人都有這個問題,耽誤了自己。因為他崇尚自力,就『藐視佛力』,認為不需要靠佛力,靠自己就行了,了生脫死,自己的事,干嘛要佛?而且我自性本來是佛,何必要心外求法靠那阿彌陀佛?理上雖然講的不錯,他沒證入境界,這是反而落空了。要知道,一個人『從生至死』哪一樣事情不靠人?你看你吃飯,得有農民給你耕種糧食;還得賣到商場,有售貨員;你買了米之後還有人給你做飯,你才能吃得上飯。做飯這個鍋,鍋也有人做;那碗,碗也有人做;筷子也是有人做的,都不是你自己做的。你看每一件事情都得靠別人的力量,那你不以為恥,你說你靠自力你行嗎?靠自力,我看你飯都吃不上。你還覺得了生脫死這麼大的事情可以不用佛力,靠我自力就行了,這豈不就是這裡講的『喪心病狂』?所以我們千萬不可以這樣,這是淨宗行人、念佛人所當切戒、切戒,千萬不要有這種增上慢。要用極謙卑的心、極虔誠的心、極恭敬的心念佛,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
那些沒證悟的人,而妄談所謂自性佛、唯心土,那叫談玄說妙,跟了生死不相干。既然你真正明了「唯心淨土,本性彌陀」,那你更要一心念佛,一心求生淨土。因為淨土不在心外,只要你一心求,你肯定也求得到;佛也不在心外,只要你一心念佛,你肯定見佛。大勢至菩薩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必定,很肯定。為什麼?因為佛不在心外。所以真正透徹明了這個道理,你肯定老實念佛,這你才能說是理解了唯心淨土、本性彌陀。你要是不老實念佛,而別求所謂唯心淨土,妄談本性彌陀,那都是沒開悟,不老實,最後該怎麼輪回怎麼輪回,該怎麼死怎麼死。
【至於修持法則。常當如子憶母。行住坐臥。語默周旋。一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不令間斷。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能如是者。決定往生。】
這是講教我們怎麼念佛。修淨土宗的人,其實淨土宗的范圍包括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所有法門都是念佛法門。這個不是我說的,這是《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參訪德雲比丘,德雲比丘講出來的。他把八萬四千法門總結出二十一種念佛法,所以門門都不出念佛。那我們選最容易、最簡單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怎麼念法?印光大師教我們,『當如子憶母』,像兒女憶念母親一樣,這是孝子孝女,他有這個孝心,至誠的孝心。這話又說回來,如果沒有孝心的,他也找不到這個感覺。你說如子憶母,我從來不憶母,怎麼去憶母?他沒感覺,母親都不能憶,佛更是虛無缥缈了。
所以為什麼說修淨土的、修大乘的,還是要在孝道上扎根?因為你沒有那個孝心,真的,佛講的你都不懂,你沒有感受。所以《觀無量壽經》,這是淨土三經之一,佛教韋提希夫人,韋提希夫人很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佛沒有告訴她念佛方法之前,先教她修淨業三福。三福昨天我們也有談到了,第一個就是孝養父母,第一福第一條,孝養父母是佛法修學的大根大本。有了孝心,這有感覺了,孝子怎麼憶念母親,我們就怎麼憶念阿彌陀佛,就好像想著趕快回老家跟阿彌陀佛團聚一樣,極樂世界就是咱們老家,念念都想著趕緊回家。『行住坐臥』,不管你做什麼,你什麼姿式,『語默周旋』,不管你是說話也好,沉默也好,周旋是應酬也好,一句阿彌陀佛佛號『綿綿密密』,不間斷。
有的人問,我念阿彌陀佛四個字好,還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好?都可以,你習慣念哪個都行。但是你要是去問明朝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就告訴你,對那些一心一意求生淨土的人,就教他念阿彌陀佛。那些看起來不怎麼想要求生淨土的,就教他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因為「南無」是皈依的意思,是敬禮的意思,對阿彌陀佛要客氣一些、恭敬一些,結個好緣,以後多生多劫還能往生西方。但是這一生一心一意求生淨土的,就甭客氣了,「南無」都不要了,就是阿彌陀佛,執持名號,阿彌陀佛名號就四個字,所以蓮池大師自己念阿彌陀佛,他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那我呢,我自己本人也是念阿彌陀佛,因為我這一生也一心一意求生淨土,也不必客氣了。
還有一個,印光大師在「臨終三大要」這篇文章裡面有提到,對於臨終助念的時候最好也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不要念六個字。為什麼?臨終的人也別客氣了,他那個時候已經是氣力衰弱到極點,念六個字比四個字都困難很多,所以怎麼簡單怎麼來。所以念四個字比念六個字容易,他一口氣念四個字阿彌陀佛就行了;他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就累了,所以要替臨終人著想,就念四個字。
這句佛號綿綿密密,『任何事緣』都不要間斷,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們身體的器官,在境界上收回來,叫都攝六根。用什麼來收?用一句佛號來收,用淨念相繼來都攝六根,都攝六根才能淨念相繼,都攝就是專注。譬如說我們的眼睛看到外面的形相,一看這個人,我的仇人來了,在三十年前他曾經傷害我,一看到他,平常凡人就會起怨恨心;但是念佛人一看到他,眼見到外面的色相,立刻阿彌陀佛,把眼根收回來,不起其他的妄念。耳聽到別人講我的是非,耳根得收回來,在過去一聽到別人講我是是非非的時候,我就很惱火;現在不惱火了,我只聽到阿彌陀佛,這就是耳根從聲塵那裡收回來。所以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到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境界,從那裡收回來,這叫都攝六根。意,意是最難收,眼耳鼻舌身都比較好收,意是最難收的,老愛想事,尤其是像我們這種所謂的知識分子。我現在很感歎,讀了二十年書,教了八年的書,得到什麼成果?打妄想打得最厲害。那個妄想,真的是你不想去想,它還自動在想,停不下來。所以培養了一個博士,原來是培養了一大堆妄想出來,真麻煩。現在就得把它慢慢洗刷掉,用一句阿彌陀佛來洗刷。當我們想事的時候,立刻要覺悟,意從所想的法那裡收回來,收到阿彌陀佛上面,這叫都攝意根。
所以念佛法,印光大師曾經教的十念法,胡小林老師最近在香港做了一個報告,大家可以聽一聽,很好。十念法是以十句佛號為單位,念的時候要都攝六根,把心專注在佛號上。要做到三個清清楚楚,第一個、念得清清楚楚,一個字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不含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個字一個字清清楚楚不含糊;第二、聽得清清楚楚,阿、彌、陀、佛,用你的耳根專注在你所念的佛號上,一個字一個字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心裡也是,你的佛號進到心裡也是清清楚楚,這是都攝了三個根。嘴巴這舌根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聽得清清楚楚,心裡的意,意專注在這個佛號上,也是念得清清楚楚,三個根攝住了,六根也攝住了。以十句佛號為單位,自己也不用數數,就是心裡默數。
有兩種方法可以數,一種是五五,念五句佛號,再念五句佛號,這就十句。另外一種比這更簡單的,三三四,我就是用這種方法的,這是印光大師傳給李炳南老先生的,李炳南老先生傳下來的,三三四,十念法。三句、三句、再四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這一個單位很清楚,一點都不亂,絕對不會數錯,因為它的節奏感很強。五五還容易數錯,有時候你數著第一個五,就想這是第二個五,還是第一個五?這你會數錯,你一不留心數錯。三三四不會錯,念完十句再念十句。
首先從十句開始做到成片,這個很容易,我相信大家都能夠做到。念佛,我們說念佛三昧最低的功夫是功夫成片,那是二十四小時佛號不間斷叫功夫成片。但是我們現在做不來,先做十句佛號成片,我相信在座每一位能做到;十句做成片了,再來十句,二十句成片;慢慢增加,慢慢到一百句成片,功夫提升了;一千句成片,功夫不錯了。念一千聲阿彌陀佛,用剛才的速度,恐怕得差不多半小時,二十分鐘到半小時,半小時裡頭你沒有妄想,不錯了!真的,別以為這個好像很容易,你回家試試看,半小時看你有沒有妄想?剛剛開始,你會發現可能念十句就有妄想,這是真的,不是開玩笑。一千聲佛號再往上提升,一萬聲佛號沒妄想,功夫成片快拿到了。一萬聲,進到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比較容易,所以等到你二十四小時念佛功夫不間斷,那你就是有把握往生。功夫好一點,你生死自在,就是你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想多留幾年也可以,這生死自在。我們再看下面一段:
【又須心念仁恕。氣象渾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常思己過。莫論人非。】
這是講我們的修養。儒家講求君子的修養,念佛人也要達到這個境界,如果正人君子你做不到,你念佛恐怕也是假的。所以心要有『仁恕』,仁者愛人,恕能夠容人。愛人沒有分別,「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是仁。恕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人家做錯了,原諒他;人家對我再不好,甚至想要害我,我也要寬恕他,沒有任何的埋怨,沒有任何的計較,把恩怨放下了。『氣象渾穆』,就是我們要有大的器量,心量要大,不要小器。
能夠『忍人所不能忍』,修行人你要成就,最關鍵的是忍。你看這天氣炎熱得忍,這兩天還算好,還不算太熱,老天爺照顧咱們;要是太熱了,假如現在三十五度高溫,大家在這個堂裡面能不能忍住兩個半小時?也得忍。念佛呢?念佛也得忍。氣候得忍,自然環境的惡劣得忍,還有人事環境更得忍。最難忍的是人事,人我是非、對立矛盾,人家的誤會、人家的毀謗,什麼都得忍。忍,不是我強忍,說這個人真可惡,要我沒學佛,我早就把他干掉了。內心裡已經有忿恨,雖然表面上忍住了,這也不叫忍,這強忍不是忍。這種強忍忍久了,恐怕會長腫瘤的,不能這樣忍。忍是什麼?心裡沒有那種忿恨,沒有恨意、沒有對立,一團和氣,一片慈悲,這是忍。
『行人所不能行』,人家做不到的,我們要做到。念佛苦不苦?一開始是很苦的,特別是有病的時候、年老的時候,那念佛也苦,苦也得干,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看到別人有勞苦,你要去幫忙,幫助別人;『成人之美』。自己常常反省自己的過錯,不要去講別人的是非,這是很重要的。反省過錯就是忏悔,要改過自新。譬如說我們很愛發脾氣,性子很急、很躁,念佛很難念得清淨,你得把這性子要改,調過來。你很愛發脾氣,剛想發脾氣的時候,馬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三三四下來了,看壓住沒有?沒壓住,再來十句,一直得壓住這個煩惱,這叫修行。下面又說:
【等覺菩薩。二六時中。禮十方佛。忏除宿業。況在凡地。常當慚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縱有修持。皆屬魔業。如是之人。切勿親近。免致日久。與之俱化。】
印祖在這裡提醒我們,要勤修忏悔,忏悔就是改過。『等覺菩薩二六時中』都『禮十方佛』,忏除自己的宿業,都在忏除業障。《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裡面講的忏除罪業,忏悔業障,那普賢菩薩修的。人家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華嚴經主,尚且說自己無始以來所積的業,假如有形相的話,盡虛空界不能容受,太多了。所以人家都念念忏悔,無有疲厭,沒有間斷。咱們這個凡夫豈敢說自己沒有罪業,豈敢說自己不用忏悔?不可以這麼傲慢,你比等覺菩薩都高?只有佛才比等覺菩薩高,那你成佛沒有?沒成佛,說明還有業,有業就得老實忏悔。忏悔是什麼?改習氣、改毛病,這就是忏悔罪業。
有的人也是忏悔,忏悔得也很真誠,天天在佛菩薩面前忏,今天我不能再發脾氣了;結果忏完之後,一個小時之後又忘了,見到人又發了脾氣,到晚課的時候,在佛菩薩面前很懊悔,怎麼我又發了脾氣,業障深重,忏悔;第二天又發了脾氣,又忏悔;第三天又發脾氣,還忏不掉,天天忏是天天發脾氣。到最後自己都信心崩潰了,我這到底是真干還是假干?我這是真誠的修行,還是在欺騙佛菩薩?明明我天天說保證不再發脾氣了,這又發,怎麼辦?退心了。那你好好讀讀《普賢行願品》,人家普賢菩薩念念相續,無有疲厭。等覺菩薩忏悔業障無有疲厭,你才忏了幾天,你就疲厭了?要知道,我們的業、我們的習氣煩惱,真的是無始劫來養成的,極為深重,哪是三天、五天就能夠忏得掉的?忏掉一會兒,稍微不留神又起來了。所以要無有疲厭的忏,天天反省,天天改過自新,慢慢習氣就減輕了,念佛心就清淨了。
所以如果『自恃者』,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真不錯,我也沒啥罪業,挺好的。行了,這種人自以為是,傲慢心,『縱有修持,皆屬魔業』,他都不知道自己墮到魔業裡頭了。魔就是傲慢,他認為自己就是老大,三界裡面是他老大,任何人都得聽他的,自恃。這種人,印祖告訴我們,『切勿親近』。為什麼?近墨者黑,跟他親近久了,慢慢就變成他那個樣子,也會傲慢,也會自以為是,最後墮落還不知道自己怎麼墮落的。所以印祖這裡開示說:
【直須守定宗旨。不隨經教。及善知識語言所轉。捨此別修也。】
印光大師這裡不給我們說客氣話了,他怎麼講?『守定宗旨』,咱們末法時代的眾生根機就是很劣,習氣煩惱很重,就得守定這個淨土法門。這不是別人說的,印光大師說的,教我們不要隨經教所轉。不少年輕人喜歡大經大論,包括我以前都有這個習氣,二十四歲的時候拜見師父,師父給我一套《華嚴經》,當時我就發願要這一生好好的研究《華嚴》,經中之王,根本法輪,太了不起了,一乘的經典!到現在,我這心放下了,《華嚴》不想再學了,也沒怎麼學。為什麼?知道自己根性太差了。《華嚴》是接引誰的?接引法身大士的。我們這些業障深重的凡夫,不是那個根性,聽聽結個緣可以,擴大擴大心量可以,不是我們的境界。更何況人家普賢菩薩華嚴經主,你看到《華嚴經》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學《華嚴》,原來學到最後,你還得要到極樂世界去。那我何必繞那個大彎?我現在就老實的念阿彌陀佛,我好好的研究淨土經教,我先到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現前入華嚴境界,這是捷徑。
『不隨經教』所轉,也不隨其他善知識所轉。其他善知識,他們真有功夫、真有修行,修其他的法門很好,贊歎他,但是不跟他學。為什麼?他行,我不行,我得認識自己,我不能夠看錯了自己,我只能老實念佛,淨土法門才適合我。像善導大師說的,善導大師是淨土宗第二祖,相傳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在《觀無量壽經疏》裡面講,即使是釋迦牟尼佛現在站在你面前跟你講,你別修淨土法門,我有一個比淨土法門更好的法門教你,你要不要聽他的?善導大師告訴我們,你就合掌對釋迦牟尼佛說:感謝您,世尊,您教給我們淨土法門就很適合我了,您的其他法門我到極樂世界再學吧!不受善知識語言所轉,你有這一種決定心,你就能成就,不能捨此法門、別修其他法門,來不及了!
【此之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俱闡。萬論均宣。吾輩末學。何可立異。以取自誤誤人之罪愆乎。願深思之。願深思之。】
印光大師這裡講得真的是苦口婆心,真的唯有他老人家才敢說這個話。一般像我們這些人哪敢說這個話?說這個話早給人罵死了!什麼?你只提倡淨土法門,其他法門就不能修了,什麼意思?我們修其他法門就不行嗎?我們哪敢說這個話!只有印光大師,大勢至菩薩再來的,才有這個膽量、才有這個見地說出這樣的真實語。他說這個法門,就是淨土法門,『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是光釋迦牟尼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總持法門』。
所以佛靠什麼法門成佛的?你要是讀《阿彌陀經要解》你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怎麼成佛的?這個問題很多人沒法說清楚,只知道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成佛了。那怎麼成佛,他修什麼法門成佛的?一直到蕅益大師,淨土宗第九祖,在《彌陀要解》裡面才把這個千年的謎給解開了。他說,原來釋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念什麼佛?念阿彌陀佛。你看《阿彌陀經》就講得很清楚,釋迦牟尼佛他說,自己於此「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五濁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此難信之法」,經文大家都很熟。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惡世修什麼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成佛。成佛之後又說什麼法?經文講的,他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因為這個話是在《佛說阿彌陀經》裡面說的,所以他當然講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的法門。
佛講,我於五濁惡世,靠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為諸眾生說此難信之法,這個法也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所以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都是靠這個法門。『成始成終』,始自凡夫,終至佛陀,全都是靠這一個法門平等得度,叫『總持法門』,這個法門真叫平等。我們知道十法界裡頭,平等心才是佛法界,菩薩是六度萬行,緣覺是十二因緣,聲聞是四谛。所以平等的法門,那只有佛才能宣說。這個淨土法門,眾生跟佛平等的成佛的法門,一切法門都是從這個法界流出。這個法界是什麼?就是心性,極樂世界就是我們心性中的淨土,釋迦牟尼佛正是從心性當中、從極樂世界裡面,倒駕慈航,來到我們娑婆世界,給我們宣說一切法門。
『一切行門』,八萬四千法門,『無不還歸此法界』,你真的讀通了《華嚴經》,你就是承認印祖說的話。《華嚴經》裡面教的法門很多,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是在外面參學,五十三個法門代表著一切法門,最後還歸此法界,到最後普賢菩薩教導他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還歸到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法門是『九界同歸』,歸一。九界眾生,下面是六道,上面是聲聞、緣覺、菩薩,全都要依這個法門得度。所以『十方共贊』,是講十方諸佛共同贊歎,《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十方是東、西、南、北、上方、下方。如恆河沙數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十方共贊,『千經俱闡』。闡是闡述,所有的經論闡述最後,道理都是為淨土法門做注腳、注解。所以《無量壽經》稱為是中本《華嚴》,《華嚴》稱為經中之王,經中之王裡頭的王就是《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淨土第一經,這不是說明千經萬論都是闡明宣說這個法門嗎?
我們肯不肯相信?你要真肯相信念佛法門,老實念佛,就像大勢至菩薩一樣,「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你就搞定了,你成佛了。你要不肯相信這個法門,怎麼辦?那佛也很慈悲,只好給你說其他一切法門,你不信這個法門嘛!要是你信了,佛何必那麼麻煩,講四十九年經?就是因為你不肯信,信了之後這就搞定了。所以這是印祖親筆寫的文章,這不是我們敢說的,這印祖說的。他說,沒人敢說話了。他真的是通宗通教,人家是大勢至菩薩的見地,勸我們老實修淨土法門,其他一切放下。
所以『吾輩末學』,我們都是末學,跟人家等覺菩薩比起來,一個天一個地。人家等覺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都修念佛法,我們這末學『何可立異?』怎麼能夠標新立異搞其他法門?怎麼還敢說不求生淨土就能成佛?你看普賢菩薩都說,他怎麼成佛?《行願品》裡講的,普賢菩薩自己說,自己發願,「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人家普賢菩薩帶領著華藏世界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統統導歸極樂世界,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我既往生彼國已」,彼國是極樂世界,我往生到那裡去之後,「現前成就此大願」,此大願就是十大願王,一切菩薩要成佛,必須修普賢行願。
在密宗裡面,普賢菩薩就是金剛薩埵,那是密宗初祖,原來密宗是普賢菩薩傳的。我們也聽過,如果菩薩不學密法,不能成佛。密法到底是什麼?原來是普賢行願導歸淨土,這是深密。所以「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就是成佛。普賢菩薩就是等覺菩薩,他只有成佛,再往上就成佛了。怎麼成佛?到極樂世界成佛。那你問,為什麼他不在華藏世界成佛,他偏要到極樂世界成佛?那當然,普賢菩薩希望早點成佛,愈早愈好,在華藏世界成佛時間長,在極樂世界成佛,一下就成就了,現前成就此大願,馬上成就,所以當然他要到極樂世界。要不是為了成佛去極樂世界,他何苦要去極樂世界,他在華藏世界不待得好好的?就是為了現前成就此大願。所以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死心塌地求生淨土,不要再搞什麼標新立異的法門了。『以取自誤誤人之罪愆乎』,印祖講得很不客氣,你再搞標新立異,不但自誤,誤了自己,你還誤別人,罪過,這個罪是斷人法身慧命的罪,不要再搞了!『願深思之,願深思之』,我們深深去思考、去領會,真明白了,放下了,專志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我們即生成佛的無上大法。
所以印光大師這篇「淨土指要」的文章,圓圓滿滿的回答了我們此地佛教協會提出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選擇什麼法門最適合?」現在大家沒有疑惑了吧?願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斷惡修善,一心念佛,持戒念佛,不僅能夠幫助這個世界消災免難,念佛功德第一大,而且即生就能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謝謝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