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夏蓮老居士念佛實修的心得體會。我們選了兩首偈子,我先把這兩首偈子讀一讀:
【唇皮雖動意紛纭。己尚不聞佛豈聞。真念始能得真感。自欺只可引魔軍。】
【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妄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
這兩首偈子是夏蓮居老居士真實的念佛體會,這完全是他自己念佛的功夫體現出來。念佛該怎麼念?我們在此地只念了兩天,不知道得到一些法味沒有。如果說好像念起來還是很多的妄念,功夫不能得力,原因是在哪裡?夏蓮老居士這裡給我們指出來,如果光是口念,『唇皮雖動』,嘴唇在動,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麼念,意念紛纭,就是妄想紛飛,想這想那,我們念佛的時候往往會出現這些狀況,念著念著,那個思想都不知跑到哪裡去了,一會兒想到工作上的事情,一會兒想到家裡的事,一會兒擔心家親眷屬會有什麼狀況出現,一會兒又想到將來前途、以後的打算,反正種種念頭,都是妄想,都是意念紛纭。這樣念,功夫不會得力。自己念佛的時候如果打妄想,肯定就把佛號給丟掉、忘掉,嘴雖然在動,心不在佛上。自己聽不到自己念佛,這個就不能夠算真念佛,那就白念。
所以念佛功夫在哪?自己能聽到自己念佛聲,哪怕是再小,哪怕是金剛持,就是你嘴唇雖動但是不出聲音,叫金剛持,但是自己都曉得自己在念佛,都聽到自己在念佛,這一句才是念得真、念得實在。如果自己聽不到自己念佛,這偈子裡說的,『己尚不聞佛豈聞?』自己都聽不到自己念佛,阿彌陀佛怎麼能聽到你念佛?所以那句話是白念。一定要句句聽得清清楚楚,這叫真念。你真念才能得到真感應,這個感應是跟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感應道交的。四十八大願裡面其中第十八願特別說到,「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個十念是真念。這真念裡面包括你至心信樂,你真願意趕快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面見阿彌陀佛。所以我們自己要問問自己是不是真念。如果說我現在還不想去往生,現在往生太早了,我還有很多很多事情要辦,我還擔心自己家裡人要照顧…反正可以說出一千個理由說明為什麼現在先不要往生,那個念佛就不叫真念。為什麼?你不是至心信樂,你到極樂世界這樁事情不是你最希望做的事情,可能是排在第二、第三,這還不錯,可能還排不上號。要怎麼樣?把這樁事情排在第一重要的事情,這才能叫真念,你才叫至心信樂。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功德都是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有這個心,你念這個佛才會有真感應。這個感應就不可思議,現在雖然沒往生,阿彌陀佛加持你、照顧你,你會事事吉祥如意、天天法喜充滿,臨終的時候決定蒙佛加被,讓我們能夠像「西方發願文」裡面講的,「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正念分明,捨報安詳」,這個就是感應。
真正發心求生淨土,要把這樁事情看得最重要,不能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什麼?嘴上雖然說要往生,實際行動跟這個願都不相應,這叫自欺。自欺就引來魔軍。這個魔軍,軍是指很多很多,像軍隊一樣。魔到底指的是什麼?魔有四種,第一種,是我們的身體,五陰魔,色受想行識,我們肉體、我們的精神都受折磨,這個魔是折磨;還有煩惱魔;還有死魔;還有天魔,天魔是指外面的環境的誘惑。我們身處這個五濁惡世,可以說一出到外面,見到都是魔、都是誘惑,內裡有煩惱,還有身體種種不適的感覺,還有生老病死,這些統統都是魔,都讓我們生煩惱。我們也看到有念佛人為什麼常常會生煩惱,你說他不念?他也念,一天到晚都泡在念佛堂,可是他為什麼還生煩惱?從這裡去檢點是不是真念、有沒有自欺。如果說我們念佛,還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很多很多的計較,對自己的名聞利養很計較,有很強的得失心,稍有不順意可能就會大發脾氣,甚至會罵人,這些統統都是沒有放下。嘴裡說我已經都放下了,其實沒有放下。放下的人是什麼樣子?什麼都不計較,好也好,不好也好,什麼都好,這叫真放下。真放下,你念佛是真念。這是第一首偈。
第二首偈,『念來字句用心聽,自喚自醒還自應。妄想千般都莫管,聲聲佛號要分明』。夏蓮居老居士教我們念佛的竅門在哪兒?竅門就在於用心聽三個字。你念這句佛號,念四字也好、六字也好,每一字每一句都要用心去聽。一開始你要刻意的用心去聽。當你用心聽自己念佛號的時候,你其他的雜念就摻雜不進來。一旦這個心松弛了,你很多雜念就會現形。為什麼?妄想雜念是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這個太難太難斷,如果不是刻意的用念佛來掃除我們的妄念,我們這個念頭沒有辦法放下。所以念的時候要用心去念、用心去聽。自己念佛叫自喚,這個喚是叫喚的喚,把它念出來是叫自己,把自己的自性喚醒。自性是覺,這一句佛號就代表著自性覺。你念一句佛的時候,你這一句當中是覺悟的,你聽得清清楚楚、分分明明,這時候你心是靈明覺照。然後你用心聽,用心又把這佛號收回去,這叫自應。每一句都是這樣,用心念出來,念得清清楚楚,用心聽進去,聽得明明白白,這樣的念法,功夫很容易得力。
如果有妄想怎麼辦?妄想肯定有,不可能沒有妄想,我們是凡夫,「妄想千般」,千般是比喻,太多太多。你靜下心來五分鐘時間試試看,你去念念佛,你會發現這個妄想就一直在冒。冒了怎麼辦?「妄想千般都莫管」,你不要管它,冒就讓它冒去,不要去理會它,你一理會它,你就被它影響;你不理會它,它影響不了你,你就專注在聽自己念佛就行了。你不要跟著妄想走,甚至也不需要起個念頭說「我要斷妄想」,不需要。你想著要斷妄想,夏蓮居老居士講得好,說不斷妄想,「欲斷妄想,去一添兩」,你剛想斷妄想,想去這一個妄想,你添了兩個妄想。原來一個妄想,現在又加一個「我要斷妄想」,這兩個妄想。愈想它愈多,跟它糾纏在那裡沒完沒了。不要理會就可以了,就是專心聽自己念佛,聲聲佛號都要分明,不能夠輕易放過一句佛號。「聲聲佛號都分明」,假如我十分鐘之內,我就念這十分鐘,這十分鐘佛號分分明明,這十分鐘叫十分鐘的功夫成片。假如我一小時當中,每一句佛號都分分明明、清清楚楚,這一小時當中功夫成片。你要什麼時候煉到二十四小時當中這句佛號都是分分明明的、清清楚楚的,你就是真正功夫成片。這個時候你決定有把握往生,而且你往生自在,甚至功夫高一點,你想什麼時候走自己選擇時間,想多留一點時間在世間也不礙事,想早一點走也可以,你看這多自在!
我們這一生要求就求這一個目標,其他統統是假的,這世間都是夢幻泡影。我們今天聽《八大人覺經》,這裡頭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理念:世間是苦空無常。我們的身體是無常、無我、不淨,要把這些放下,我們所希求的是回歸我們本來的家鄉,那是極樂世界,要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們自己本來的面目,回到極樂世界,就是要恢復自己阿彌陀佛無量光壽的本來面目。有這樣的願望,這是真正的智慧,對這世間什麼都不留戀。所以平時我們要檢查自己有沒有放下,這個重要。如果說我還有煩惱,還有很多的執著,甚至貪瞋癡還很重,那自己一定要警覺,這種功夫往生沒把握。念了這麼多年,如果往生還沒把握,這個可真得要猛然覺醒,不可以再拖延下去,辦生死大事要緊。錯過這一生的機會,再找第二次機會就難了,恐怕是無量劫!蕅益大師講,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你是不是真願求生淨土?信願怎麼檢查?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還會不會起煩惱?還會不會計較人我、計較得失?還會不會有這些自私自利的念頭?還會不會追求名聞利養?還會不會希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有這些念頭,統統都說明我們信願不夠堅固。信願不堅固,往生就沒把握。信願堅固,念佛念得多、念得少都不礙事,你決定能往生。你念佛念的功夫高,你品位高;功夫稍差一些,譬如說事情很多,你念佛時間少,平時用功的時間少,功夫差一些,也不礙事,你決定得生。為什麼?你有真信真願,你那一念都是真念,到臨命終時候,你很自然就放下了。你一放下,只要念一句佛號,臨終一念,必定得生。
蓮公大士淨語選講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二集) 2010/3/6 中國雲南晚晴軒 檔名:57-014-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