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來我們名題裡頭還有一個關鍵字,就是積,積善、積不善,積是積累。在《易經》上講「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尚書》「書曰,商罪貫盈」,這是商朝末代的纣王,惡貫滿盈招致了破國亡身,這都是他的罪報。所以《了凡四訓》給「積」這個字下了個定義,「如貯物於器」,我們拿個壇子,譬如說我們從小儲錢的小罐,你一個硬幣一個硬幣往下投,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你不斷很勤苦的、很勤勞的去給它積累,它就很快就滿了;如果是懈怠懶散,不積累就不滿。這個善,我們要圓滿就要勤而積之,積累是日積月累,天天就得行善,不能無一日不行善,一日不行善這一日就白過了。如果一日不行善,反而造惡,積多了就變得惡貫滿盈,果報就很慘,現世就得花報,身敗名裂是花報,來生果報決定在三途,到地獄、餓鬼、畜生裡面去受罪。積講到更究竟的,就是《十善業道經》裡面講,不僅是日積夜累,要念念積累。經上講「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余聖眾」。《十善業道經》裡教我們修十善,積善,菩薩就是這樣干,他只有一法,也就是菩薩就干這個,別的不干,干什麼?就是行善、積善。這個法門能夠讓你離諸惡道,你不會受惡苦,不會受殃報。這什麼法?「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晝夜是日夜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分分秒秒都如此。常念是心善,思惟是思想善,觀察是行為善,就是身口意念念都是善。令這個善法念念增長,你看這樣積善,那就不得了,這是菩薩。
節錄自 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會—積善必有余慶 積不善必有余殃 鐘茂森博士主講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覽中心第一大廳 檔名:57-04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