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知識
佛教的“六和敬”是指什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佛陀住世時,領導的僧團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優婆塞、優婆夷等七眾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隨眾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龐大的僧團,佛陀如何統理,使其和樂清淨,發揮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攝眾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 在行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處的和樂。僧團大眾,同作佛事,必須做到身業清淨,講求和諧快樂,彼此互相幫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顧,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無诤: 在言語上,和諧無诤,就是語言的親切。僧團大眾,共同信佛、贊法、敬僧,必須做到語業清淨,說話懇切,言語柔和,和平共處。 三、意和同悅: 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開展。僧團大眾,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須做到意業清淨。日常生活中,不違不犯,不比較人我得失,不計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悅才是當下的淨土。 四、戒和同修: 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團大眾受持戒法,進退有節,儀禮有據,行住坐臥之中,威儀莊嚴。 五、見和同解: 在思想上,建立共識,就是思想的統一。僧團大眾對於出世聖道,能如理通達,捨去分別執著,彼此見解一致,達成共識,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 在經濟上,均衡分配,就是經濟的均衡。僧團大眾,不論是經濟上的財利,或知識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質;身和同住,口和無诤,意和同悅是和合的表現。身業的實踐,如法共住;語業的談吐,和雅高尚;意業的動念,清淨無染。和樂清淨的僧團,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礎,因此,經典中以破和合僧與弑父、弑母、弑阿羅漢、出佛身血,同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愛辭親,捨離世樂,以弘法為家務,以利生為事業,他們的生活與常人無異,但以耕耘心田為要務,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眾生的心田,更做眾生的福田。出家法師也稱為“開發心靈能源的工程師”。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團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紹隆佛種、教化眾生為己任;因為有僧團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續佛慧命”,因此,僧團就是佛陀的真身。 僧團因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樂清淨。廣義而言,一個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诤,美滿安詳;一個團體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诤,發揮團體的力量;一個社會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诤,成就一個安和樂利的社會;一個國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無诤,成為一個富強康樂之邦。 當初佛陀成立僧團,標舉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經濟、語言、身行、心意為民主平等的原則,樹立了佛法的平等風范,無疑是一帖止诤的良藥,因此,“六和”不僅是建立僧團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追求世界和平的根本之道。
|
|
|
|
|
|
上一篇: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轉變我們的業障相為聖人的福報智慧相
下一篇:佛教中回向的意義何在?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