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准確地判斷出自己臨終時是否能夠往生?我們就來談談,怎樣才能保證臨終時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
業成熟果報的次第
我們都知道,來世去哪裡完全取決於自己的業,也就是依靠業的牽引決定來世的生處。從總體上看,造惡業會轉生三惡趣;造有漏善業會生到三善趣;修集淨業資糧可以往生到清淨佛土。我們從無始以來到今天為止,相續中已經積累了無量無邊的業。那麼,我們臨終的時候會受哪種業的牽引,下一世到底會在什麼地方受生呢?這就要看在臨終的時候,自相續中的哪種業先成熟。這個最先成熟的業就會牽引自己去相應的地方受生。
那麼,臨終時哪種業會最先成熟呢?
《俱捨論》中這樣講到:在自相續中許許多多的業裡面,重業最先成熟;如果有些業輕重程度相等,就看臨終時哪種業現前,這個業的果就會先成熟;如果幾種業在臨終同時現前,就看生前對哪種業串習的次數多,次數多的先成熟;如果有的業串習的力量也相同,就看造業的次序,哪種業先造,它的果會先成熟。
對於這個道理,古德曾經用一個比喻這樣解釋:在一個碼頭上只有一艘船,但是有很多人要過河。這時,如果來了一個大官,因為他的權勢大、力量大,所以一定是他最先上船渡河;如果來的人權力相同,就看誰離船最近,就先渡誰過去;如果他們離船一樣近,就看誰跟船老大比較熟悉,熟人先過;如果都是熟人,就看誰先打招呼,誰就先上船。
又好比說我要出門買衣服。但是服裝店很多,我到底去哪一家呢?如果平時對於某一家店情有獨鐘,特別信任,就會毫不猶豫、不加選擇地直接去那家買;如果都差不多,就看哪一家店離自己住的地方比較近;如果都很近,就看平常習慣往哪個方向走;如果在同一個方向,同一條街上,就看當時遇到什麼緣,比如哪一家搞促銷,就會到那家去買。這樣就很清楚臨終時到底哪種業先成熟了。
淨業成熟的情況
我們臨終的目標唯一是往生極樂世界,那麼,臨終的時候,能不能保證自己相續中的淨業首先成熟呢?現在我們依靠這種規律,來觀察一下就會知道。
首先看看自己相續當中的淨業是不是最重,重於所有的輪回染業?
如果你淨業的成分非常大,平時根本不想輪回裡的事,心心念念唯一想著阿彌陀佛,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又一直不斷地念佛,回向時心也很猛利,全部回向於往生極樂世界。這樣非常精勤地積集淨業資糧,到臨終的時候,必定已經形成強大的勢力,這樣就決定能夠往生。
如果自己的淨業不是最重的,平時造的淨業和染業的勢力均等、不相上下,那就要看臨終時哪種業先現前,也就是遇到的緣能夠把哪種業引發出來。如果當時能夠遇到善知識、善道友,在一旁提醒自己一定要求往生,要憶念阿彌陀佛,並且給自己助念。依靠這種因緣,自己的心能夠轉到求生極樂淨土上面,能夠提起念佛的心。由於自己現前的心已經緣在淨土方面,一心念佛,這樣也能往生。
如果臨終的時候,淨業和染業同時現前。比方說,道友們在助念,自己的家人在一旁哭哭啼啼,結果自己的心既想往生又放不下兒女,這兩種心同時現前。那麼就要看自己平時在哪方面串習得比較多一些。如果自己平時很多時間用在念佛方面,心裡想阿彌陀佛,想往生極樂世界的次數多一些,那麼,這時求往生的心就會先冒出來,能夠回轉心意,緣在念佛上面,從而實現往生。
如果平時串習的力量也是一樣的,就要看染業和淨業當中哪種業先造。但是這就很難把握了。
這樣分析完,一方面能清楚地知道,按照現在自己的真實狀況,到底能不能往生?另一方面也會明白,該怎麼做才能保證自己臨終時能夠往生。下面我們把這個問題展開來具體講講。
淨業最重,決定往生
為了能夠更有把握、更穩妥地往生到極樂世界,現在必須做好最充分的准備。古人也說:“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所以,我們要以最保險的方式去做,這樣往生的把握就大。最保險的就是從“重業”下手,讓自己相續當中的淨業成為最重。這樣到臨終的時候,自己的心識才會被淨業的力量牽引,往生到極樂世界。徹悟大師曾經說過:“吾人生死關頭,唯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也很明確地指出由重業、強力牽引心識的道理。
重心修淨業
怎麼才能讓自己相續中的淨業成為最重呢?首先要知道業的輕重依什麼來決定。對此,徹悟大師說:“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意思是說,業沒有自性,它的強弱、輕重等完全由心決定。因為心能造業,也能轉業,所以心的力量最重。以重心就能形成強大的業力,眾生就是被這種業的力量而牽引受生的。如果學過唯識的教法,就會很清楚這一點。這個世界上力量最大的莫過於心。所以在造業方面,心的力量越強,所集的業就會越重。
徹悟大師又說到:“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唯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余處矣。如大樹大牆,尋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決不向余處也。”意思就是,如果你以最殷重的心,來修集淨業,那麼淨業的力量就會很強,會成為重業,必定趨向西方極樂世界。到臨終的時候,決定能夠往生西方淨土,而不會生到別的地方。這就像大樹或者圍牆,平時一直向西邊傾斜,等它倒下來的時候,也一定是倒向西邊。它的重心就在西方的緣故。這樣就知道,想讓自己的淨業成為重業,平時心裡的重點就要落在西方淨土,對此念念不忘,到臨終時才會有強大的力量,牽引自己往生極樂世界。
信願深切,淨業則重
具體該怎樣以重心修淨業呢?徹悟大師又說到:“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這就是告訴我們,修習淨業的時候,要想讓它的力量最重,關鍵是信心要非常深厚,願力要至誠懇切。有了足夠程度的信願之心,那麼,無論是聽到一些非理邪說,還是遇到輪回當中各種的順緣、逆緣,自己的心都不會動搖,只會一心堅定的趨向西方。
這樣就知道,我們要在信願行的強度上用功,要讓自己內心深處真正對阿彌陀佛有強烈的信心,對往生有特別懇切的希求心,要讓這種力量完全勝過對娑婆世界的意樂。所以,首先要生起真實無偽的信願,然後每天不斷地加強它。能夠這樣做,讓自己的心完全專注在這上面,那麼心的力量就會不斷地增強。通過幾年、十幾年成千上萬次的串習,你的信願就會達到強有力的程度。到臨終的時候,決定會成為重業,牽引你往生到極樂世界。
信願深重的根本是出離心
怎樣才能有深重的信願呢?關鍵在於出離心。為什麼呢?要知道,信願不足的根本原因是耽著世間,愛重娑婆。因為越是耽著輪回世間的事,愛重娑婆世界的享樂,與它相反的心——看破世間,放下娑婆,希求極樂的心必然會越薄弱。因為欣樂和厭離是截然相反的心態,對輪回有欣樂之心就決定不會厭離;而生娑婆和生極樂也是完全相反的兩條路,只要對娑婆深深貪戀,就決定不會欣求極樂。相反,如果生起了真實無偽的出離心,不再貪戀輪回,那麼你所造的業決定不會再隨順輪回。這樣就遠離了往生的違品;再加上對淨土法門越來越深入地了解、串習,決定會生起真實到量的信願之心,也就具足了順緣。如此一來,念佛,修集淨業資糧就會很有力量,因為心的方向已經決定。這樣出離心越強,求往生的心就會越重,你所修集的淨業就會相應地成為重業,到臨終時必定牽引你去極樂世界。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出離心和信願的關系。
造集染業的根源是沒有出離心
我們凡夫的心與生俱來會被世間的安樂吸引,會非常喜歡輪回中的享受。無論是在物質方面還是情感方面,都抱有無窮無盡的幻想、計劃,這樣就會造下各種各樣的生死染業。
為什麼會這樣貪著、追求不捨呢?要知道,心有一種規律,就是對於安樂、有功德的事物會生歡喜心,進一步會去求取;對於痛苦、有過患的法會心生厭離,進而捨棄。我們把輪回看成了一個美好的樂園,認為世間當中有真正的安樂、幸福,也就是認識上出了問題。那麼,遣除這種顛倒認識的方法唯一依靠出生正確的認識——看清輪回的真面目,確定輪回完全是苦海、火宅,根本沒有絲毫安樂可言。如果你在見解上能夠完全抉擇到量,心態必定會隨之發生巨大的轉變。會從原來對輪回世間的滿腔熱情,變得索然無味,能夠非常干脆地把輪回中的事全部放下。一心想要從輪回當中脫離出來,這就是出離心。有了這種心,決定不會再貪戀輪回,會極為有力地遮止一切追求輪回的心,也就不會再造生死染業了。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就是出離心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知道解脫和往生的關系。所謂“解脫”,指的是從惑業苦的系縛中脫出來。對於我們五濁惡世的眾生來說,依靠自力解決這些我執、煩惱是相當困難的。但是依靠阿彌陀佛大悲願海的加持,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徹底解決這些輪回雜染法,從此只進不退,能夠很快成佛。所以說,往生就是解脫,這兩者是一樣的。如此一來,我們就把一個寬泛的解脫主題,明確地定位在往生淨土上面。正所謂“一門即是普門”,往生極樂是一成一切成,一了一切了的捷徑。在這上面成功了,整個解脫成佛的大事都能圓滿成辦。所以,修淨土法門,最開始一定要認清往生就是解脫,自己的解脫大事就靠往生來成辦。對此心裡要完全確定,這一點相當重要
這樣觀察下來,“出離心”就是看到輪回過患,想要出離,知道解脫的利益,唯一希求。在這裡,把出離心的內涵配合在往生上:見到輪回的過患,就是認清娑婆世界純粹是苦,毫無安樂,從而徹底地厭離娑婆;既然往生就是解脫,那麼希求解脫就成了希求往生。所以說,出離心就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
出離心的作用
有了真正的出離意樂——欣厭之心,就會像游子想盡快回到家鄉那樣,一心期盼早日回歸極樂淨土。這樣你心上就會出現一個極大的轉變。原來對於娑婆世界非常愛重,對極樂世界則是無關緊要的態度。等到真正生起出離心的時候,就會完全反過來,變成重視極樂世界,不在意娑婆世界。也就是心上的比重會變成對娑婆世界的心最多占5%,對極樂世界的心大於95%。如果這種心再進一步加強、加重,那麼你的心就可以全部從輪回當中抽出來,一心求生極樂世界。
所以要知道,有了真正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出離心,你的整個身心會完全被攝持住。你在行為上會唯一修集淨業。那時你會從早到晚,心心念念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無論吃飯穿衣,工作生活,包括睡覺的時候也不會忘記念佛。而對於娑婆世界裡的一切都只是隨緣而過。打比方說,一個人要回家鄉,在路途當中暫時住在一個旅館裡面。他一心盼望的就是啟程的日子早日到來,我好趕緊回家,而對於這個旅館絕對不會作任何長久的打算。同樣,如果一心想要往生,暫時生活在娑婆世界的時候,能夠吃飽穿暖心裡就滿足了,不會把世間裡的任何事情當成重點來做,也不可能在這上面還有很多追求。
相反,如果你沒有出離心,只是在表面上信佛、念佛,對於娑婆世界的貪求仍然很多,心裡重視的還是輪回裡的事。那麼,必定是信心淺,願力弱,造下的染業重,淨業輕。往生極樂世界就會成為相當困難的事。
你能往生嗎?
我們現在觀察一下自己的心,到底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心重,還是繼續留在娑婆世界的力量大?
如果提到洋房車子、嬌妻美妾、升官發財、上網娛樂等五欲享受的時候,你心裡一點興趣也沒有,反而很想出離這些輪回裡的染法。那就說明你粘附在這個世界的心力量很小。如果一提到極樂世界,你心裡馬上生起特別強烈的歡喜心、希求心,就想立即往生到那裡,有很深重的信願。對比這兩種心,結果發現對娑婆世界的心遠遠沒有求往生的心重。你就可以確定自己基本能往生。因為你心的重點就在極樂世界,在這股力量的牽引下,往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相反,如果一提到極樂世界,心裡一點觸動也沒有,念佛的時候也是散散亂亂、漫不經心地隨口溜下去,或者僅僅是趕速度、湊數字。表面上說我要修淨業、求往生。實際上想去極樂世界的心微乎其微,完全沒有力量。但是,對於娑婆世界就不是這樣了。錢財名利、感情子女、聲色享受……樣樣都貪。就連對幾件衣服、一點吃的東西,都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像是每天非常精心地打扮自己,花很長時間布置房間,甚至買個東西也要精挑細選、費盡心思。至於聲色娛樂方面,那更是興致勃勃,玩的不亦樂乎。狂歡幾天幾夜都絲毫不會疲厭。如果你對輪回的事有這麼濃厚的興趣,對娑婆世界的貪心這麼重,那就很危險。這就意味著你心上有無數根繩子緊緊地綁在娑婆世界,綁在你認為的美好事物上面。既然這個世界對你的吸引力這麼大,那麼你多半是要繼續留在輪回裡了。
念佛不得往生的根本原因
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屬於哪種情況呢?如果你對極樂世界的心很重,完全超過重視娑婆世界,很有把握往生,那就非常隨喜。但是,很多人會是後一種情況。雖然學了淨土經教,也在不斷地念佛,甚至學佛、念佛幾十年,可是按照上面說的標准觀察下來,還是存在很大問題。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盡管自己每天口中念佛,也發願往生,做善法之後也會說回向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內心深處還是貪著輪回,心仍然陷在娑婆世界當中。其實念念造的都是輪回的業,一生幾萬天累積下來,相續當中充滿了輪回業、惡趣業。所以在你業的賬本上,輪回的染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相比來說,真正能往生的淨業就少得可憐。輪回方面的事情,只要粘上一點,十天、半個月心都下不來。無論是哪種五欲享受,一旦觸及,很快就圓滿了前行、正行、後行,而且數量多,持續的時間長,程度又特別的深。一遇到悅意的對境,不必刻意地作意,依靠無始以來的習氣,能夠任運地現起各種不清淨的心念,而且每一念都起得非常強。
但是,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對於修習淨業資糧,說實話,心的力量是很薄弱的。你可以扪心自問,自己一輩子有幾次發自內心的想往生?又有幾聲佛號是在真信切願的攝持下念出來的呢?所以,念佛不得往生是當前存在的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也是很普遍的一個問題。
其實,念佛不難,一句佛號大家口頭上都能重復。但是,真正生起信願是相當不容易的,必須真正從心底深處生起非常猛利地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而現在的人大多不重視培養出離心,所以真正的信願很難產生。
臨終時的外緣非常重要
如果觀察自己的心,發現淨業和世間染業的輕重程度基本相等。那就要看第二個條件:臨終時哪種業最先現前。這取決於臨終時遇到的外緣。
在《眾經撰雜譬喻》當中,有這樣一則公案:曾經有個僧人在草間行走,忽然聽到有聲音叫住自己。僧人很驚訝,向左右看去,結果見到一條大蛇。蛇對僧人說:“您知道阿耆達王嗎?”僧人說知道。大蛇又說:“我就是阿耆達王。”僧人覺得很奇怪。(我們知道,當年世尊在世的時候,阿耆達王親近過佛,在佛前聽過正法,而且造了很多佛塔,並且供養過佛和僧眾。)大蛇又說:“本來我生前做過很多善法,但是臨終的時候,旁邊人的扇子掉到我的臉上了,當時我就生起了嗔恨心,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投生為蛇。”後來僧人給大蛇講經,大蛇七天不吃不喝很歡喜地聽法,命終生到了天上。
本來他的因緣那麼好,直接親近過佛,也信仰三寶,做了不少福德。如果當時沒出意外,再怎麼也不致於墮落成旁生。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顯然是臨終時出現的外緣導致他惡業先成熟了。所以說,臨終時的境緣相當關鍵。如果在那個緊要關頭,身邊有道友幫忙助念就會非常好。因為依靠善友的提醒,能夠引發求往生的心,從而使淨業先成熟,這樣也能往生。
重視往生,充分准備
怎樣才能保證自己臨終的時候身邊有善友提醒、助念呢?這就要看你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了。如果對往生有非常重視的心,把它看得比一切世間的事都重要,那麼肯定會提前把一切相關的事都准備好。
也就是說,會提早跟家人交代好:我臨終的時候怎麼請佛友來助念;你們在一旁不能哭喊,也要跟著念佛;出現各種突發狀況怎麼解決等等。方方面面會周密、細致地交代好。像這樣,平常已經安排得十分妥當了,真正到臨終的時候,大家就不會手忙腳亂,能夠自然按這個規矩來辦,也就不會有惡緣出現。到時候自己的心也早就訓練好了,所以會很自然地專注在祈禱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上面,這樣就能很順利地往生了。
其實,我們一輩子修行,就是為了臨終的時候能夠往生,從而徹底解決生死大事。所以,真正有心的人一定會把往生極樂世界作為自己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事,必定會提前准備妥當。就像我們舉辦奧運會時那樣,七、八年前就開始准備了。因為非常重視這件事,所以方方面面都十分周到。這樣的結果必然會很圓滿。另外,你不要說我家人不信佛,很頑固,覺得談死亡很不吉利,到臨終時只會把我送到醫院等等。這些都不是最嚴重的問題。因為每個人都有智慧,如果你真正重視往生,肯定能想出解決的辦法,也必定可以擠出時間提前把這件事訓練好,絕對可以准備得非常完善。打比方說,有些女性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無論生活、工作有多忙,家裡的事情再多,也絕對不會讓別人看到自己蓬頭垢面的樣子,必須花上幾個小時,從頭到腳打扮得非常好之後才出門。為此再辛苦也認為很值得。這就是因為她特別重視這件事。所以,關鍵就看你有沒有這個重視的心,是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生死大事。有了重視往生的心,一切都不成問題。
沒有出離心就不會重視往生
怎麼才能重視往生這件事呢?這就要看你心裡到底是想解脫還是想要繼續輪回?也就是有沒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出離心。
如果沒有出離心,對輪回裡的事特別貪著,對於世間上的享樂是真心的喜歡。結果一有機會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沖進去,絕對不會拖延。比如,今天幾點鐘有球賽,或者有歌舞節目、韓劇、美劇等等,那是半分鐘都不能耽誤的,馬上湊到電視機旁,看得津津有味。或者今天要到哪兒去旅游、去玩耍,或者吃大餐等等,在這些方面也是特別的積極主動,會滿腔熱情地去做。
這樣下去,往生極樂世界的分量,在你心裡就會越來越輕,求往生的心也會越來越淡。在一切事情當中,它已經排到了最後。盡管幾十年前就開始信佛、念佛,口口聲聲說要去極樂世界。然而事實上,這些早已成為一種表面形式。念佛、修行成了一種簡單的敷衍,心裡沒有真實的求解脫心,沒有想往生的意樂。到最後,變成了每天例行公事一樣,應付著念完淨業功課就算完事。
在這幾十年當中,每次念佛都發不起真實求往生的心,沒有一天好好修持過淨業資糧。也沒想過要提前給家人交代好臨終助念的事。每天都在為來世繼續流轉輪回增添因緣,對往生極樂世界完全沒有准備。這樣,到死亡現前的時候,措手不及、驚慌失措,不必說往生極樂世界,能不墮落惡趣就很不錯了。很多人看到這種情況還怪阿彌陀佛:他一生精進修行,怎麼沒往生呢?這只是不懂道理的想法而已。自己根本沒有出離心,沒有信願,天天做的都是表面上的事,怎麼可能往生呢?
現在很多人身上普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沒有出離心,導致生不起真信切願,所以根本不重視往生這件事。反過來說,如果有出離心,那麼一定會把這件事看成重中之重。必定會把臨終時的一切事情提前准備妥當。
總而言之,來世的去向取決於臨終時最先成熟的業。往生極樂世界唯一依賴淨業。所以務必現在就開始准備,最好能夠使淨業達到最重,這樣往生的把握才會最大。最低也要讓淨業在臨終時現前,有好的因緣幫助自己往生。如果這兩點都把握不住,雖然念佛修行,也只能種個遠因,將來肯定能往生,但是要想今生結束就生入極樂世界,這個的可能性就很小。那麼,把握好這兩者的關鍵是什麼呢?唯一是出離心。有了出離心,一方面在境上能夠出離染污外緣;另一方面從心裡會出離對輪回的貪染。以這樣清淨的心,會逐漸遠離貪嗔癡等煩惱,也不會再故意去造集追求名利享受,散亂、放逸等各種各樣的身口意染污業。念念積集的都是求解脫的清淨業,是能夠往生的清淨資糧。以這樣清淨的心念佛,淨業必定會逐漸加深,跟阿彌陀佛會越來越相應,這樣就很容易往生。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這上面下功夫。
為了臨終時能更保險的往生,下面再簡單講講應該注意的兩件事。
斷除惡業方能往生
想要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盡量斷除惡業。當然,對於凡夫眾生來說,一點惡業也不造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定不能再造大的惡業。心裡至少要有慚愧心,要想到,我現在已經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了,不應該再做壞事。然後盡可能地多做好事。
為什麼呢?印光大師說過:“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意思是說,善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臨終的時候決定能夠往生,因為以他的善心能夠跟阿彌陀佛相合,所以會感得佛慈悲接引。如果一邊念佛,一邊還在不斷地造下各種殺盜YIN等的惡業,這樣黑業已經把心障蔽住了,心是黑的,跟佛心徹底相背。這樣即使佛在你面前出現,由於你的惡業太重,也見不到佛,根本沒辦法跟佛心感通,也就很難往生了。
有人會說:“張善和平生以殺牛為業,後來他臨終時十念念佛也往生了。這又怎麼解釋呢?”這個問題,一方面是因為他過去世已經修過很深的善根,這一世在臨終時才會遇到善緣,結果就得佛接引,成功往生了。但是這種情況非常罕見,幾千、幾萬個人裡面也找不到一個。另一方面,張善和以殺牛為生,是因為他在世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該斷除殺業,不知道有極樂世界,應該念佛求往生。結果到臨終時惡報現前了,才幡然醒悟,叫妻子趕緊去找僧人救自己。那個時候,他能夠很猛利地忏悔,求生淨土,念阿彌陀佛。因為他有誠心,有真實的信願,所以阿彌陀佛會攝受他。其實,他的心力非常強,一般人很難達到那種勇猛程度。他一聽說有極樂世界,知道有阿彌陀佛,當下就發起了猛利的信願之心,求生極樂淨土。像他那種人,如果提前十年知道念佛,肯定十年前就成就了。
現在我們看看自己,早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就聽過有極樂世界,知道要念佛求往生。可是直到今天,心仍然是疲疲軟軟的。對阿彌陀佛的信心不是越來越強,反而變得越來越弱;求生的願心也是越來越差;念佛都成了隨口溜。但是造的惡業卻是越來越重,身心的狀態越來越差。情況已經這麼危險了!相比於心相續當中那些深重的惡業,有口無心、輕描淡寫地念佛、修行無異於杯水車薪,這要想想:這樣能不能往生。不是佛不慈悲,實在是自己的心離佛太遠,跟佛的願海相應不上。
有人會想:“不是說能帶業往生嗎?”所謂“帶業往生”是指我們凡夫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很難在一生當中斷惑證真,如果要等到開悟後成就聖者果位,徹底斷除一切業惑再往生,那對於我們來說就太難了。所以,阿彌陀佛發下種種的大願,我們凡夫人只要具足信願,發心念佛之後,不造大的惡業。盡可能地斷除惡業,修持淨業。這樣一來,雖然還有業沒消完,但念佛的淨業占了上風,和阿彌陀佛的願海合上去了,就仗佛願力攝持而生到了淨土,一生到淨土,沒有起煩惱造業的因緣,也就徹底超出了生死,這樣叫做“帶業往生”。而不是說,因為能帶業往生,所以我可以明知故犯隨便造惡業。這樣根本不可能往生,阿彌陀佛是不會鼓勵你造惡業的。
一心決斷方能往生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一方面想去極樂世界,認為那裡很好,我要往生;另一方面又很貪著娑婆世界,認為輪回世間的事也很好,也想占有。實際上,這是非常矛盾的想法。真正觀察下來,他的心多半是重於輪回世間,不是真正肯去極樂世界。這種情況是很難往生的。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對於我們取相凡夫來說,一個分別心沒辦法走兩條路線,不可能既在娑婆又去極樂。當然,已經成就的人,意識化現多少都可以。一個去極樂淨土,一個在娑婆世界也沒問題。但是我們只能選擇一條路,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就必須捨棄輪回世間。
因此,你的心一定要有個決斷,不能模稜兩可,想要腳踏兩只船。必須要有徹底的出離心,就想從娑婆世界出去,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樣才有希望往生。打比方說,如果覺得現在住的地方不好,想要搬到另一個地方去。那就一定要離開這裡,才能搬到那邊。這樣,心裡必須是真正想去,才會毫不猶豫地搬過去,一旦心裡猶豫不決,搖擺不定,就不可能搬過去了。同樣,想去極樂世界的心必須非常的決定,不能有絲毫的遲疑、動搖,必須有這樣的決定求往生心才行。
所以我們要知道,雖然念佛法門是易行道,是每一個凡夫都能修成的。但是,要知道,如果你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連吃一根冰淇淋的意樂都比不上,那也根本不可能往生。因為如果你吃一頓美食都是那麼的發自內心,那麼的真心實意,但是對極樂世界的心卻是那麼的輕,那麼的弱,顯然輪回染業的力量已經遠遠勝過了往生淨業的強度。如果你能夠興致勃勃地花上幾個小時去逛街、買衣服,卻從來沒有為臨終做過准備,顯然臨終時現前往生助緣的希望非常渺茫。這一切都是沒有出離心導致的。所以說到底,念佛法門再容易,是仰仗他力的易行道,也不可能無條件往生。你必須努力培養出離心,才會有真正的信願,臨終時才會有把握隨淨業的力量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
(摘自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