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伏食”——成神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講了這麼多,算是《參同契》的開場白。這一部書有歷代各家的注解,書中主要有三大綱要:第一是“御政”,第 二是“養性”,第三是“伏食”。所謂“御政”,那包括很多了,上至皇帝下至一個普通人,想修心養性做人做事都是 “御政”。怎麼樣做人呢?就是走一條正路,知道人生的正道,政治也同時包括在其中。所以一切有關修道與做人做事、天文地理,以及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正當法則、原理,都屬於“御政”的范圍。 

第二 “養性”,我們普通人修道學佛,要夠得上第二步“養性”可難了。我經常說學佛修道是我們中國古時的一門科學,這一門學問是研究身心性命之學,它是有理論的。自己生命身體怎麼來?為什麼人有思想?要想得到答案,必須先把理論弄清楚,懂了理論再來修行。修行就是實驗,反求諸己,用自己的身心去做實驗。自然的科學也是懂了原理理論,然後用物來做實驗的。

這個所謂“御政”的原理懂了以後,修養才叫做“養性”。但是我們一般學佛學道的,不管用哪一種法門,念佛也好,禱告也好,念咒子也好,打坐也好,都是走“養性” 的最初步路子,可是性仍然養不好!要“養性”,首先就要認識“性”,也就是佛家所講的“明心見性”。常有人說某人個性不好,個性是什麼東西?還有中文把男女關系也叫做性,明心見性至高無上也用這個性。這個性究竟是什麼東西?這就牽涉到中國文化的本位了。《禮記》上提出來人有 “性”跟“情”兩部分,所謂性情,我們老一輩子講話,這一個孩子性情不大好呀。這個性情的性是什麼東西?情又是什麼東西?所以“養性”是養哪一種性?這些都是大問題。第三“伏食”,就是成神仙。“伏食”就是在“御政”與 “養性”做到之後,最後那個工夫。這個東西不從外來,是從自己生命裡來。但是也不全然是從自己這個肉體生命來的,而是同宇宙有關系的。就是說有一個東西忽然會進入身體中來,但不是從嘴巴進去,而是由身體另外一個地方進去的。千古神仙不敢講,據說講了天打雷劈。不過我已經被天打雷劈很多次了,雷公來了我也跟他講理。

我認為道是天下的公道,既然是天下之公道,就沒有什麼可秘密的一一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也不屬於上帝。過去人為什麼要當秘密藏起來呢?是怕人學壞了。因此把道法變成秘密,大部分是這個原因。好像一把刀一樣,壞人拿刀去殺人,可是醫生開刀也是靠這把刀。我素來不藏秘密,何必關起門來?不過有時候我也關門,因為我啰哩啰嗦講了半天,公道擺在那裡,你就應該懂,何必來問我?你再來問我,我就煩了。

這另外一個進入人體的地方,就是頭頂。我們曉得嬰兒頭頂上這裡“砰砰”地跳。修道修得好,這裡一定開了,學密宗叫做開頂,不曉得你們諸位看過沒有?我是看過的,書上看來的不算數,我碰到過這種人。過去我在四川的時候有一位老師七十幾了,鶴發童顏。

鶴發可以有兩種解釋,一般的鶴羽毛是白色的,所以鶴發是形容銀白頭發;童顏是說面孔如嬰兒一般。但是另一種解釋說鶴發是黑的,所以暫且不做定論。講到這位老師,他有四個特點:七十幾歲子孫滿堂,卻不跟子孫在一起,一個人住一個小房子修道。房頂瓦漏了,他也不用樓梯,自己拿幾片瓦,一跳就上了屋頂,補好了再跳下來,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

第二點,我們都曉得這個老師從不睡覺,我們年輕人頑皮都是第一流的,故意輪班和他談話,一講一整夜。他有一個習慣,一到了正子時,就靠在椅子上不動也不說話,無論你怎麼說話他就是不答。大概要經過半個鐘頭,眼睛張開了,然後你剛才講的話他都答復你,每天夜裡如此,我們屢試不爽。

第三個特點,他七十幾歲的老人,兩個不雅词不显示一擠,同女人一樣有奶水的。換一句話說,他修道到了這個程度,他的血已經變成白漿,當然不是變成什麼白血球,白血球過多是毛病。

第四點,他的頭頂上我們都去摸過,“枰枰”跳的,同嬰兒一樣。別的稀奇古怪事我們不去管他,僅這四點就很與眾不同,是別人稀奇古怪不來的,也是我親自見到的。這個所謂“伏食”,與頭頂有關,到了某一個時候這個東西就進來了。

後來宋朝南宗道人張紫陽真人,他著的另外一本丹經《悟真篇》,可同《參同契》媲美。張紫陽真人既是禅宗的祖師,又是道家神仙。他那篇《悟真篇》就提到“伏食”的道理,他說“一粒金丹吞人腹,始知我命不由天”,那也是牛吹得很大。他說人修道到了“伏食”那個境界,一個東西就進來了。“一粒金丹吞人腹”,腹是指肚子,這可不是大家修道修的這個丹田;“始知我命不由天”,生命就可以自己做主了。這就是“伏食”的綱要。

 

上一篇:南懷瑾:打坐念佛為什麼
下一篇:放生會刺激更多的養殖和捕撈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