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往年香港大嶼山聖一法師,在八0年間他到九華山,應仁德老法師的邀請在九華山講《地藏經》。他一面寫《講記》,一面來講經。回到香港之後,他把那邊的狀況告訴我,把《講記》拿來給我看,我給他寫了一篇序文。他講這三品前面是佛寶,『較量布施功德』這一品是法寶,這個看法非常正確,將這部經最後歸結到三寶,很難得,古人注解沒有提到這個事情,所以我對於聖一法師這個說法非常贊同,結歸到三寶。法寶裡面,實在講就是講修行的方法,修行的方法大乘佛法總綱領,就是教我們布施、結緣,用這種方法就能成無上道。前面我們曾經說過,佛法修學提升自己境界,最重要的是要破除妄想、分別、執著,而布施就是最好的方法。布施是捨,把執著、分別、妄想捨掉,不僅是理念如此,事實上也要這樣作法,你要不在事實上真正去做,空洞的談理不行,沒有辦法提升自己的境界,實在講也沒有辦法真正把煩惱斷掉,一定要在事上真正去下功夫。佛給我們講了二個字,「捨得」。這二個字你要有很深的認識,為什麼?因為愈捨愈多,這是因果的定律。
這一次經濟的風暴、經濟的衰退,諸位看得非常明顯,幾乎每一個人都受到影響,我們仔細去觀察,「居士林」沒受影響,不但沒有影響,居士林的收入還增加。照一般說信徒們每一個人經濟都非常困難,布施供養相對當然減少,這一定道理。為什麼居士林的收入不減少反而增加,道理在哪裡?布施。居士林布施多,大布施!在這樣困難之下,它的布施是有增無減,所以它的收入也就有增無減。證明佛講的話沒錯,財愈施愈多,你不怕布施,愈施愈多,我們從居士林最近一年來證明。你不施就沒有,一般道場收入減少,為什麼?看到經濟蕭條,我們要節省開支,要少布施。少布施你的收入也就少,果報就少了。居士林的李木源有智慧,收入少也要大布施,他不怕把居士林布施得干干淨淨,他不怕,你看居士林的收入源源不斷而來。證明佛所講的「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你不布施怎麼行?你怎麼能得到?但是布施後面有果報,果報來了又怕你起貪心,這個事情麻煩,所以佛教給我們「捨得」。捨得深一層的意思,你得到那個東西趕快捨,不要留。如果你施,得來的那個你再不肯捨的話,那又壞了,你又迷、又墮落了。永遠去施,愈施愈多,施多得多。
你看看諸佛如來,最近我們講這二部經要細心去體會,阿彌陀佛大布施,所以他福報那麼大成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成就了,自己不受用,供養十方世界喜歡念佛修學的人供給他們,這是阿彌陀佛的大布施。《華嚴經》上毗盧遮那佛大布施,建立華藏世界,接引十方一切大乘的學人,提供他們享受,自己沒有享受,佛做了一個最好的榜樣給我們看。如果我們從布施得豐盛的果報,自己要去享受的話,貪心就起來,又馬上迷了。所以佛教我們捨得,你所得到的趕快捨,捨了之後它又來,來了之後趕快捨。像水一樣它是活的、流動的,決定不可以把它止在那個地方。你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你敢捨,你知道愈捨愈多,源源不斷而來,這是諺語裡面常講「你命裡有的你決定有,命裡沒有的求也求不到,保也保不住」,我們在最近都看到。有許多用盡心機發了大財,積蓄億萬的財富,一個經濟風暴來了之後倒閉了,好多跳樓、自殺,命裡沒有的,保不住。如果這些人都有李木源的智慧,把他的財富做社會慈善事業,不得了!他怎麼會失敗!
因此學佛的同修,尤其是在家的同修,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你既然學佛,就要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我為社會服務、為一切眾生服務,不管是哪一個行業都是為社會、為眾生。你以服務的態度去做,你會做得非常興旺,你會做出殊勝的成就,你的事業愈做愈發達,愈發達愈要幫助別人,愈要幫助社會。自己生活節儉,好!決定健康長壽,不可以享福。如果自己富裕,天天進補,這一補把你身體全部都補壞掉,健康的身體不需要補,一補身上一定有毛病,愈補是毛病愈多,到最後不可救藥。我們細細觀察古聖先賢他們給我們做的榜樣,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去學習。佛法裡面講,世出世間最殊勝的、最大的利益、無與倫比的利益就是布施,所以佛把它列在菩薩行裡面第一條。菩薩行有六個原則,六波羅蜜布施排在第一,在本經也特別提出來教導我們。在一切大乘經中,諸位稍稍留意你就會發現,世尊講布施講得最多,有他的道理在。
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三十五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