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第十八願所攝的機類是無窮無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未審定散二善,出在何文?今既教備不虛,何機得受?】

善導大師疏文的解答,第一先就定善與散善到底是什麼樣的機類能夠信受接納。善導大師先解釋這一問,用四種無法接受佛法的人先來做前面說明,要給後面這第十八願的取意之文顯示出攝機之廣。這四種無法接受佛法的人,就是謗法、無信、八難以及非人。疏文後面,善導大師說:

【除斯已外,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這一段文就是第十八願的取意之文。“除斯已外”就是除了謗法、無信、八難、非人這四種人以外所有一切眾生,這就是第十八願因願文的“十方眾生”這句;“一心信樂”就是第十八願因願文的“至心信樂”這句,“求願往生”就是第十八願因願文的“欲生我國”這句,“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就是第十八願因願文的“乃至十念”這句,“乘佛願力,莫皆不往”就是第十八願因願文的“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二句。

善導大師先將四種無法接受佛法的人說在前面,後面才取第十八願因願文的意思,這就是善導大師要跟我們說:任何人都能夠得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名號的救度。因為第十八願是法藏菩薩發願,要救度十方每一個眾生,可是謗法之人、無信之人、八難或是非人,難道就無法得到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的救度嗎?不是!前面我們也有說明,這四種人是就還沒回心轉意來論不受。假使謗法的人、無信的人、八難或非人,若回心轉意,來信受佛法,當然也可以得到佛法的利益,若回心轉意要來念佛,也能夠以阿彌陀佛的願力消滅他的罪業,使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上回我們引用善導大師《法事贊》的開示: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所以第十八願所攝的機類是無窮無盡,十方每一個眾生,無論三聖或六凡,只要想念佛往生西方佛國,都能夠得到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救度。

“一心信樂”這個“一心”就是至心,真誠的心信受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當然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內心就會充滿法喜,所以信樂就是信心歡喜,這也是世尊在《無量壽經》第十八願成就文的開示。

“求願往生”,以凡夫眾生因地而言,我們要向西方果地求願,往生西方佛國,以法藏菩薩發願要救度眾生的立場而言,法藏菩薩說“十方眾生,欲生我國”,所以我們眾生“願生彼國”和法藏菩薩的“欲生我國”是同樣的。佛心要我們凡夫念佛往生西方,為什麼?因為我們只要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會成就佛道,不用在三界六道沉淪受苦。所以佛的欲生心,“欲生心”就是希望我們眾生念佛往生;我們眾生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叫做願生心,所以願生心的心念一起,和佛的欲生心是相應、是一心。一心自然就不亂,凡心與佛心相契相應,這樣念佛怎麼不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跟我們顯示這個道理。印光祖師在《文鈔》的開示,都注重信、願。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既然是特別法門,就不同於通途法門的安心起行。印光大師在《文鈔》開示說:“念佛一法,注重在信、願、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願——就是說只知道念佛,但是沒有生起信願之心——縱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只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而沒有生起真信、切願,就是念到入禅定、一心不亂,也未必能往生。這若不是印光祖師在《文鈔》的開示,信願還不敢這樣說。

如果念到一心不亂,而沒有真信、切願,不能相應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未必能往生。印光大師說得並沒有錯啊!所以印光大師說:“果具真信、切願,雖未到一心不亂,亦可仗佛慈力往生。”果然具足了真信、切願,雖然念佛沒有念到入禅定、證三昧的一心不亂,也能夠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在淨土信、願、行三法,印光祖師注重在信、願,並非注重在念佛這“行”。當然有信、願就有行,信願行三資糧,是一體不二的,一而三、三而一。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說:“往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蕅益大師也是注重在信、願,因為有信、願,就能往生,沒有信、願就不能往生。

在這裡善導大師說“乘佛願力,莫不皆往”,與印光大師所說的“雖然沒有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但是也能夠仰仗佛的慈力,就是慈悲願力,也得以往生”,雖然文字用詞不同,但意思都一樣。所以我們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內心與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是否相應?如果念佛的人為了要這一生過得比較好,能平安順遂、福祿康寧而已,這樣與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佛意不相應。

所以“一心信樂,求願往生”,念佛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陸有一部份的人念佛,並非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了要將來到陰司地府有錢可以用,這就不是求願往生了。不是求願往生,雖行念佛,與佛心、佛願、佛號不相應故,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第十八願的因願文,“至心信樂”下面有“欲生我國”,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疏文說“一心信樂,求願往生”,所以我們念佛究竟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念佛很重要的願心,不是要求現生的幸福美滿而已,也不是要求人天的福報而已,也不是要求來世在人間做一個富貴之人而已,不是!是要求永永遠遠、徹底的大富大貴。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豈不是徹底的永遠大富大貴嗎?

有“一心信樂,求願往生”,就是有信、有願,信願啊!所以在這裡疏文善導大師說“除斯已外,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具足了淨土信、願、行三資糧。一心信樂就是“信”,求願往生就是“願”,“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就是“行”。信、願、行三資糧,在第十八願的因願文當中也圓滿具足了,至心信樂是“信”,欲生我國是“願”,乃至十念是“行”。所以本願的行者,信、願、行三資糧,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中圓滿具足。不是像少部份的人誤會本願的行者說:你們只有信而已,沒有願、沒有行,這是很大的誤會。

“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在“行”,疏文善導大師說“上盡一形”,就是長在一生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叫做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就是下至一聲、十聲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為何善導大師將第十八願因願文“乃至十念”,解釋為“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因為每一個人得遇六字果號的時節、因緣不同,有的人年紀輕輕,得遇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他有一生數十年的念佛光陰;有的人就沒那麼有善根,七老八十,臨命終快要死了,才遇到善知識教他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的甚至已經死了一個禮拜、二個禮拜,在一生數十年的光陰,都沒有聞過佛法,沒有聽過佛號,不知道有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可以稱念,死後一個禮拜、二個禮拜,才有因緣讓人為他助念,才得聞這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法藏菩薩發願要以果地名號救度十方的眾生,這十方的眾生是任何一個人,包括生前、死後,包括中陰,通通都要慈悲平等救度。

所以若“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的行者,就能夠“乘佛願力,莫不皆往”,乘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沒有一個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通通都能往生,叫做“皆”。“皆”這個字就是,十個人信、願、念佛,十個人乘佛願力,就十個人往生;一百個信、願、念佛,一百個乘佛願力,就一百個往生。這就是善導大師這段疏文的意思。無論是定善或善散的眾生,若念南無阿彌陀佛,乘佛願力,也莫不皆往西方極樂世界。

 

上一篇:記一位天神護佑的企業家
下一篇:信願法師:《觀經》三處經文說到佛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