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普照禅師:祖師教我們平息妄想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學禅之人,在禅修的時候,最難治的就是那個妄想心。即使是已經初步明心見性之人,要降伏那個妄想心也是很難,要下很大功夫。如果所下功夫不得力,或是辦法不對,要多走很長的路,等待那個妄想心慢慢的靜下來,真心才一點一點顯露真容。好在我們有古代大德的指引,他們在我們前面,已經探索了很多好的辦法用以平息妄想。以下摘普照禅師知讷撰《真心直說》中的一段“真心息妄”,供大家學習借鑒。

真心息妄

或曰。真心在妄則是凡夫。如何得出妄成聖耶。曰古雲。妄心無處即菩提。生死涅槃本平等。經雲。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永嘉亦雲。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此乃出妄而成真也或曰。莊生雲。心者其熱燋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懸而天者。其惟人心乎。此莊生先說凡夫心不可治伏如此也。未審宗門以何法治妄心也。曰以無心法治妄心也。或曰。人若無心便同草木。無心之說請施方便。曰今雲無心。非無心體名無心也。但心中無物名曰無心。如言空瓶。瓶中無物名曰空瓶。非瓶體無名空瓶也。故祖師雲。汝但於心無事於事無心。自然虛而靈寂而妙。是此心旨也。據此則以無妄心非無真心妙用也。從來諸師說。做無心功夫類各不同。

今總大義略明十種。

一曰覺察。謂做功夫時。平常絕念堤防念起。一念才生便與覺破。妄念破覺後念不生。此之覺智亦不須用。妄覺俱忘名曰無心。故祖師雲。不怕念起只恐覺遲。又偈雲。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此是息妄功夫也。

二曰休歇。謂做功夫時。不思善不思惡。心起便休遇緣便歇。古人雲。一條白練去。冷湫湫地去。古廟裡香爐去。直得絕廉纖離分別。如癡似兀方有少分相應。此休歇妄心功夫也。

三泯心存境。謂做功夫時。於一切妄念俱息。不顧外境但自息心。妄心已息何害有境。即古人奪人不奪境法門也。故有語雲。是處有芳草滿城無故人。又龐公雲。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此是泯心存境息妄功夫也。

四泯境存心。謂做功夫時。將一切內外諸境悉觀為空寂。只存一心孤標獨立。所以古人雲。不與萬法為侶。不與諸塵作對。心若著境心即是妄。今既無境何妄之有。乃真心獨照不礙於道。即古人奪境不奪人也。故有語雲。上園花已謝車馬尚骈阗。又雲。三千劍客今何在。獨計莊周定太平。此是泯境存心息妄功夫也。

五泯心泯境。謂做功夫時。先空寂外境。次滅內心。既內外心境俱寂。畢竟妄從何有。故灌溪雲。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淨裸裸赤灑灑。即祖師人境兩俱奪法門也。故有語雲。雲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又雲。人牛俱不見正是月明時。此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六存境存心。謂做功夫時。心住心位境住境位。有時心境相對。則心不取境。境不臨心各不相到。自然妄念不生。於道無礙故。經雲。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即祖師人境俱不奪法門也。故有語雲。一片月生海幾家人上樓。又雲。山花千萬朵游子不知歸。此是存境存心滅妄功夫也。

七內外全體。謂做功夫時。於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內身外器。一切諸法同真心體。湛然虛明。無一毫異。大千沙界打成一片。更於何處得妄心來。所以肇法師雲。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同體。此是內外全體滅妄功夫也。

八內外全用。謂做功夫時。將一切內外身心器界諸法。及一切動用施為。悉觀作真心妙用。一切心念才生便是妙用現前。既一切皆是妙用。妄心向甚麼處安著。故永嘉雲。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志公十二時歌雲。平旦寅。狂機內隱道人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此是內外全用息妄功夫也。

九即體即用。謂做功夫時。雖冥合真體一味空寂。而於中內隱靈明乃體即用也。靈明中內隱空寂用即體也。故永嘉雲。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無記寂寂非。既寂寂中不容無記。惺惺中不用亂想。所有妄心如何得生。此是即體即用滅妄功夫也。

十透出體用。謂做功夫時。不分內外。亦不辨東西南北。將四方八面。只作一個大解脫門圓陀陀地。體用不分無分毫滲漏。通身打成一片。其妄何處得起。古人雲。通身無縫罅上下忒團栾。是乃透出體用滅妄功夫也。已上十種做功夫法不須全用。但得一門功夫成就。其妄自滅真心即現。隨根宿習曾與何法有緣即便習之。此之功夫乃無功之功。非有心功力也。此個休歇妄心法門最緊要故。偏多說無文繁也。

摘自高麗國普照禅師知讷撰《真心直說》,《真心直說》出自乾隆大藏經此土著述

 

上一篇:星雲大師:緣分是遇見了該遇見的人
下一篇:洛桑陀美仁波切:在做事中修感恩和忍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