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

 

如何避免嗜睡昏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內容概要:

本經敘述由於目揵連尊者曾在獨處時睡眠,佛陀乃為其說滅除睡眠之法,並告訴他不可計較床樂眠臥安快等事。

故事出處:

小乘阿含部·第0538部中阿含經第二十卷東晉罽賓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正文內容:

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在於婆耆瘦,住在於鼍山的怖林鹿野園中。

那時,尊者大目揵連,乃游行在於摩竭陀國,住在於善知識村裡。於是,尊者大目揵連,曾獨自在於安靜處(無雜人來往的靜處),在那裡宴坐思惟,然而卻睡眠而不覺。世尊知道此事後,就入如其像定(禅定),而以如其像定之神力,猶如大力士之屈伸其手臂之頃,從婆耆瘦的鼍山之怖林鹿野園中,忽然隱沒不現,而往摩竭陀國的善知識村,現身在於大目揵連尊者之前。於是,世尊乃從禅定而寤,而告訴目揵連說:「大目揵連!你著於睡眠,大目揵連!你著於睡眠啊!」尊者大目揵連白世尊說:「唯然(是的!)世尊!」

佛陀又告訴他說:「大目揵連!你乃如所相,而著於睡眠,你不可以修那種相!也不可以廣布!像如是的話,睡眠便可以得滅。

如果你的睡眠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該隨著本所聽到之法,隨之而受持、廣布、誦習,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得以除滅。

如果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該將隨著本來所聽過之法,隨之而受持,而為他人廣說,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

如果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該隨著本來所聽到之法,隨之而受持,而心念,而心思,像如是的,那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

如果你的睡眠因故仍然不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該用兩手去扪摸於耳朵,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

假如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揵連!就應該用冷水澡洗你的面目,以及遍灑身體,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到消滅。

假若你的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該從室中出來,到外面去觀察四方,去瞻視星宿,像如是的話,那睡眠便可以得以消滅。

如果你的睡眠還不能消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該從室內出來,而至於屋頭,在那裡露地經行,守護諸根,心安於內,於後而前想,像如是的話,睡眠便可以得滅。

如果睡眠還是因故而不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當捨棄經行道,而至於經行的道頭,敷一尼師檀(坐具),而結跏趺而坐在那裡,像如是的話,則睡眠便可以得滅。

如果你的睡眠因故,而還不消滅的話,大目揵連!你就應該還入於室內,將優多羅僧(上衣)四迭,而敷在床上,襞(褶)僧伽梨(大衣)作為枕頭,右協而臥,足與足相累,心作光明之想,立正念正智,常欲起之想。

大目揵連!不可以計執床樂,眠臥安快!不可以貪財利!不可以著於名譽!為甚麼呢?因為我乃說一切法不可以與會,也說一切法可以與會。

大目揵連!我到底是說甚麼法不可以與會呢?

大目揵連!如果為道與俗之法的共合之會的話,我就說此法不可以與會。

大目揵連!如果為道與俗之法的合會的話,便會多有所說。假若多有所說的話(意見雜多),就便會有調弄。如果為有調弄的話,其心便不會安息(議論紛紛)。

大目揵連!如果心不安息的話,其心便會離開禅定。

大目揵連!因此之故,我說:不可以與這種會。

大目揵連!我到底是說那一種法可以與其共會呢?

大目揵連!如那些無事處,我就說此法可以與其共會。如那些山林樹下,空安靜的地方,那些高巖石室,為寂無音聲,為遠離而無惡,沒有人民,可以隨順而宴坐(可以安心的在那裡打坐)。大目揵連!我說這種法,可以與其共會。

大目揵連!你如果進入村內去行乞食的話,應當要討厭利益的心情,應當厭人供養、厭人恭敬才對。你假若能對於利,對於供養、恭敬之心作厭離後,便可以進入村內去乞食。

大目揵連!不可以高大之意進入村內去乞食!為甚麼呢?因為諸長者之家,必定有其如是之事(有俗事)。比丘來乞食時,有時會使長者並不作意(不關心,不和乞食者共語)。這時,比丘便會作此念:誰壞我長者家(誰破壞我與長者的感情?誰向長者說我的壞話?)呢?為甚麼呢?因為我進入長者家時,長者卻並不作意(不關懷我)。因此而生起憂心,由於憂悶而生調(掉舉),由於調(掉舉)而生其心不息,由於心不安息,其心便會離開禅定。

大目揵連!你在說法時,不可以诤說!如果诤說時,便多會有所說。由於有多說之故,就便會生調(動),由於生調(動)之故,其心便會不安息,由於心不安息之故,其心便會離開禅定。

大目揵連!你在說法的時候,不可以存強的心,說法要如師子(獅子吼,則百獸皆伏)。大目揵連!你在說法時,要下意(要低心)的去說法,要捨力、滅力、破壞於力,應當以不強,而說法如師子那樣(能滅一切戲論)。大國揵連!應當要如是而學!」

那時,尊者大目揵連,就從其座位而起,偏袒著衣(偏露右肩),叉手(合掌)向佛,仰白佛陀說:「世尊!要怎樣?比丘才能得至於究竟?才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之完畢呢?」

世尊告訴他說:「大目揵連!比丘如果覺樂(受樂)、覺苦(受苦),覺不苦不樂(納受不苦不樂)的話,他就應觀察此覺(受)為無常,觀察為興衰、觀察為斷離、觀察為無欲、觀察為滅、觀察為捨。他如對於此覺(受)觀察為無常、觀察為興衰、觀察為斷離、觀察為無欲、觀察為滅、觀察為捨後,就不會再受生於此世間。因不受生於世後,便不會疲勞,由於不疲勞後,便會般涅盤。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後有,而知如真(如實而知道真谛)。大目揵連!像如是的,比丘乃能得至究竟,乃能究竟白淨、究竟梵行、究竟梵行已訖!」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大目揵連,聽佛所說,乃歡喜奉行!


 

上一篇:避開修行中的十八種刺
下一篇:惡緣成熟之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