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觀照自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觀照自心

觀自在心 (圖片來源:資料圖)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發心的菩薩:

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弘忍處繼承了衣缽。我們大家非常清楚,五祖弘忍領導門人在學修,領悟佛法的時候用的經是《金剛經》。他在秘付袈裟和衣缽的時候,也給六祖惠能講了《金剛經》的法要。六祖惠能大師和五祖弘忍是一脈相承的,所以他後來在給韋居士等人講佛法心要的時候,同樣告訴他們:如果到了後世末法,你要去開發自己的智慧,要去修行佛法的話,就要依照《金剛經》。

《金剛經》這個法寶,對於後世末法眾生來說,用一句話概括,叫“斷煩惱的寶劍”。如果你在後世末法,聽聞不到佛法,就要依照《金剛經》去學修。因為《金剛經》處處在講空。那麼,《金剛經》為什麼處處在講空呢?因為我們這些世人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都來源於我們對世間的執著。《金剛經》當中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並且告訴我們四偈句:“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在經的最後又告訴我們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大家如果經常念誦《金剛經》,誦經千遍,其意自現。把《金剛經》隱藏在你的心當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把《金剛經》的法語和自己的實踐來對照一下,當下心中的煩惱就破除了。那麼,我們首先是對金剛經要有領悟。

古代的大德們為了救度眾生,苦口婆心。他們說,開悟的《楞嚴》,要想大徹大悟,一定要深入研修《楞嚴經》。成佛的《法華》,要想成佛,就要學修《妙法蓮花經》。為什麼要學修《妙法蓮花經》?因為《妙法蓮花經》當中充滿方便和智慧。它講如何去度眾生呢?象火宅喻。講得多麼的惟妙惟肖。然後,是悟空的《金剛》,要想把這世間看得明明白白,要悟透,就要學習《金剛經》。學習了《金剛經》才有辦法斷除自己的煩惱。所以說,《金剛經》對後世末法的眾生是如此的重要。

後世末法的眾生邪見深沉,煩惱非常重,發心很小,在修行佛法的道路上淺嘗轍止,嘗到一點點法味自己就覺得很了不起了。我曾經見過很多很多的居士和出家人,不學佛不成佛,一學佛就成魔。廬山東林寺有三十多個小小年紀出家的年青人,他們要麼是父母早亡,要麼就是沒有人管教,所以到廟裡去出家。其中有一個小沙彌,年紀十六,後來北上到了北方的一個寺廟裡頭。他每天念《金剛經》、寫《金剛經》。有居士見到他以後,就表揚他:你才十六歲呀,就能把《金剛經》寫得這麼好,講的這麼好。大家都給他戴高帽,這個年青人走路腳跟就不粘地了。有一次晚上舉行茶話會,他竟然用老和尚的聲調訓斥下面所有的法師、居士和營員。說:“你們這些人呀,講的這些大道理,說得都很好。”我一聽這聲音這音調:這個人已經著魔了。我私下裡和當家師說了,我說:“這小孩要好好地引導管教,這樣下去會出問題。”當家師說:“沒有問題,他的根性很好。”過了半年以後,他到北京去,要找某某老法師斗法,又到某某道場跟某某老法師論法。可見,他已經著魔了。佛法博大精深,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敢有絲毫半點的自豪。面對如此博大精深的佛法,我們卻淺嘗轍止,如貧人得寶,得到一點點好處就發癡、發狂。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在學習《金剛經》的時候,悟到一點點的味道,悟到一點點的空性,自己就認為自己到家了,認為自己就了不起,於是就發狂、發呆,言行都脫離了現實。如此就出偏了。一個人如果身體出偏了,我們可以到醫院去打針吃藥。一個人的腦袋瓜子如果出偏了,誰去救你呢?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自救。一定要悟得非常的正,悟得很深,不要悟偏了。

在這裡,六祖惠能告訴他的門人:到了後世末法,如果要依於經教學習的話,就要學習《金剛經》。用《金剛經》來開悟,用《金剛經》來印我們的心,就可以明心見性。他說“當知此經功德,無量無邊”,你要知道學習《金剛經》的功德無量無邊。無邊,是說我們的悟性沒有邊際。無量,是說如果我們明心見性以後去度眾生,就無量無邊了,是說他的功德非常大。“經中分明贊歎,莫能具說”。他說呀,在經裡頭,把念誦、受持《金剛經》的功德說的非常詳細了,我在這裡就不一條一款地跟大家講了。

那麼我們怎麼樣去受持、讀誦《金剛經》呢?首先,要講一下受,這個受是正受,正確地領會《金剛經》的經心。什麼是持呢?持就是修行,持就是實踐。我們為人處世的時候、修行的時候,要按照《金剛經》的法要去實踐它。讀,是經常去讀這部經典。誦,就是背會他。讀和誦,對我們後世末法的眾生來說,是由聞思修入三摩地。我們常常地親近善知識,常常聽聞聖教,我們的心裡頭就充滿著法的快樂,那麼我們的功德就會增長。如果我們遠離善知識,遠離經教,我們的心就會懈怠,時間長了以後就生銹了。那麼,心就不能開解。

“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惠能說,東山法門和《金剛經》的法門,是最上乘,是上等的,非常高級。一定要發了大心的人,發了出離心的人,他的心中的容器才能把智慧水裝進去。如果我們的心很小,只看到眼前一點的利益,那麼來學習大乘經典,我們就不能夠相應了。如果要相應的話,必須要發大心。為大乘人說,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真正領會《金剛經》。為上根人說。在佛門裡頭非常強調人的慧根,甚至說一個人今生今世修行的優劣,都取決於他的慧根。有些人是非常有慧根的、有善心。有慧根,進入佛門以後,一經名師指點,自己就上路了。所謂良馬不用揚鞭自奔蹄,優秀的馬不用鞭子去抽它,自己就走了;那個愚頓的馬,你拿棍子打它、錐子刺它,它都不往前走。人的根性千差萬別,有的人是一聞千悟,聽到一句法,他的心裡頭馬上就開解了。像六祖惠能那樣再來的人,就一聞千悟,勢如破竹,像破竹那樣,一破就打開了。《金剛經》東山法門是為上根人說的。“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若雨大海,不增不減”。他說,小根性的人、小智慧的人聽了《金剛經》,聽到了頓悟法門,他的心裡頭生不起信心來。他說有開悟這件事嗎?我曾經和我的一些學生去朝訪名山,走在山路的時候,在不經意間,我就問他:“你出家多少年了?”他說:“我出家十年了。”我說:“你相信不相信開悟呀?”他說:“我不太相信開悟。”你既然出家十年了,卻不相信人學習佛法能開悟,那你出的什麼家?我又在他不經意的時候問他:“有沒有生死涅槃呀?”他說:“我不知道有沒有生死涅槃。”那他就成了粥飯僧了,跑到廟裡來吃飯了。身子雖然穿了僧袍,心和佛法卻沒有絲毫的交涉,沒有思惟經義。那怎麼得了呀!甚至還有人信佛信了若干年,因果兩個字都沒有在心裡頭生根。信佛信什麼?信因果。不但一般俗人的所思所行落到因果當中,就是學習佛法的人也落在因果當中。

你們大家都知道一個叫野狐禅的公案,說的是百丈禅師。他在江西的百丈山修道場,修好道場以後講經說法。每天總有一個白胡子老人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後來,百丈禅師就派他的侍者跟隨其後,看看這個老人到哪裡去了。這個老人每次聽完經以後,走進山洞的樹林就隱身不見了。侍者回來就把這件事告訴了百丈禅師。他再來的時候,聽百丈禅師講完經,說完法以後,就跪在禅師面前說:“老禅師呀,你給我下一“轉語”(就是翻身的話),大修行人還落不落因果?”我是一個出家人、大修行人,我們大修行人開悟以後,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還受不受因果的拘束,我們的行為還落不落人因果當中?百丈禅師就救他的慧命了,告訴他說,大修行人“不昧因果”。就是我們這些出了家修行的人才更加明了因果。明心見性了,更加明了因果。自己知道自己的身口意三業都落到因果當中,非常地小心。講了這句話以後,這個老人就回到後山。百丈禅師一天早上起來,對大眾說:“到後山安頓亡僧,超渡亡僧。”大家說:“咱們廟裡頭沒有死人,去超渡誰呢?”到後山以後,看到一只老狐狸。他為什麼會變成一只狐狸呢?就是因為他過去給別人講經說法的時候,別人問他,大修行的人會不會落於因果。他說大修行的人不落入因果。錯了一個字,墮了五百年的野狐身,因為遇到百丈禅師,才救了他的法身慧命,他才再一次退掉野狐的身子。這就是野狐禅的來歷。這就充分告訴我們,我們要明白因果。

釋迦牟尼佛給眾生制了三皈五戒。有的人就問我說:“我不信佛算不算犯戒?”我說,你錯了,佛不是為自己而持戒的。就以殺生為例,一切的眾生之所以輪回受報,就是因為他不信因果,不相信殺生受報。釋迦牟尼佛制定這個法則,是因為他發現了人間和宇宙共同的法則,為了讓眾生出離苦海,才給眾生制定了戒律,讓你不要傷害生命,傷害生命會短壽、會生病、會輪回。有的人不知道,說:“你們佛教徒才受戒,我不信佛我就不受輪回之苦。”釋迦牟尼佛所發現的因果輪回的道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是說信佛的人受這個報應,不信佛的人就不受。佛不妄制戒法,他並不是從自己腦袋想出來,為了約束他的弟子而制定什麼戒條。他是把宇宙的真理告訴我們,希望眾生能夠一心向善,不受輪回之苦。大家不明白這個道理,以為佛教徒才受三皈五戒,我不是佛教徒,我殺了生,我就不受報。大錯特錯,迷惑顛倒。

惠能在這裡說智慧小的人、根性淺薄的人聽了頓悟法門,聽了《金剛經》,他心裡頭不信。他為什麼不信呢?打一個比喻,就像天降大雨,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婆娑世界。下了大雨的時候,城市、鄉村、人們居住的村落發洪水了。巨浪滔天,我們住的房子、我們的生命像漂棗葉一樣漂在這江面上。你們大家都還記得九八年的洪澇。如果說航拍的話,看著眾生漂在江面上就像漂棗葉一樣。洪生水漲,生命都受到了損害了。“若雨大海,不增不減。”下了那麼大的暴雨,千條江、萬條河同時發洪澇,而大海的水卻不增不減。這麼大的雨水落到大海裡頭,大海的水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這裡的大海就比喻法性海,你眾生悟它,它沒有增加;你不悟它,它也沒有減少;就是你墮到地獄裡頭,你的佛性並沒有泯滅;你就是上了天堂,你的佛性也沒有增長。一切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不能夠成佛道理非常簡單,習氣、業障、煩惱重。習氣、業障、煩惱減輕了,當下智慧光明就現前了。

“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聞說金剛經。心開悟解。”如果這個人是大乘人的根性,是上乘的人的根性,聽了《金剛經》以後,心裡馬上就豁然開朗了,就開悟了。那麼什麼叫大乘人呢?小乘人由於他的根性比較小,他看我們人世間,看眾生的世界,如大火炬,像熊熊燃燒的烈火。這個烈火就表示煩惱。人間太煩惱,然後他就剃除須發,到泉邊林下去修行。自己取得覺悟以後,自己去開悟了,自己清淨了,自己解脫了,他不管別人。這叫隔岸觀火。隔著岸,看著對面燒,他不去救。這是小乘人。而大乘菩薩則不如此,他不但自己要把自己渡脫,而且要用一條大輪船把眾生全部從此岸渡到彼岸去。這就是小乘和大乘的區別。小乘人躲到樹洞裡頭,躲到石頭縫裡頭,躲到山裡頭修行。而大乘人恰恰要在十字路口修行,不捨眾生。所以,《維摩經》當中把你們在座的各位叫做“火中金蓮”。一般的蓮花是長在污泥當中的,這泥水越渾濁、越臭,肥料就越多,底下長的藕白白胖胖,它的桿子長得直直,“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蓮花別樣紅”。“高原陸地不生此花,卑濕之地方生此花。”越是污泥濁水的地方,蓮花長得越鮮艷。大乘菩薩他不是長在污泥中,他是火中金蓮,在煩惱當中要練出一個金剛心出來。所謂熊熊烈火,八卦爐中煉真金。在家人修行比出家人難上加難,要用一個廣大的心量,用很好的耐力才能夠修行成功。因為你肩上的擔子很重:一個肩上擔著入世的責任,一個肩上擔著出世的責任,怎麼樣把出世和入世合二為一,就要好好去練功。領悟大乘佛教經典以後,我們面對現實,磨刀上陣,永不逃避。可是我們有很多人腦門上貼著是發菩薩心、發出離心,是修大乘佛教,受了菩薩戒了,等遇到問題的時候,卻一個比一個跑得快,誰都怕那個髒東西,怕煩惱粘在自己身上。我們對佛法悟偏了,我們經常在逃避自己的責任,把逃避責任當成一個解脫。有沒有這樣一個現象呢?用我的眼睛看,比比皆是。有些人不學佛還能夠擔起責任,學了佛以後你就開始撂挑子,不承擔責任了。我們寺廟當中,同樣存在這些問題,讓誰當執事誰都不干。為什麼?當執事,為大家操心穿衣吃飯,累得很。一個人念佛清清淨淨多自在呀。大家都不願意當責任。可以想象,如果我們這個人世間都沒有人去擔當責任,就像一座橋梁,會塌掉。必須要有若干的石頭壘起來,有人把橋面撐起來。所以,千萬不要把清淨當成逃避。

在禅宗的門下,就要告訴大家四句話,這四句話不可偏廢。叫“拿得起,放得下。收得籠,放得開。”拿得起就是責任,放得下就是解脫。收得籠就是提得起來,還要放得開,把事情做完了就把它松手,把它放開,只有這樣才有辦法。千萬不能夠選擇逃避。

最上乘的人和《金剛經》有宿世的緣分,他的根性大利,聽了《金剛經》一聞千悟,就悟道了。講到這裡,我可以告訴大家,在中國歷史上,抄寫、念誦、讀誦、講解《金剛經》的人不計其數,因為《金剛經》而發明白性的人不勝枚舉。古代有多少的大德,就是因為《金剛經》發明了自性,我們眼前就有一個證明:六祖惠能就是因為對《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個開悟,領接到了五祖弘忍的衣缽。除此而外,在中國佛教史上還有一個叫周金剛的出家人。從他的名字當中,大家就可以知道他對《金剛經》的領會很好。他自己注解《金剛經》,寫了一部書,名字叫《青龍疏鈔》。古代的書不像我們現在,有電子版,一個光盤、一個U盤拿走了。古代寫部論著,要用擔子擔的。周金剛寫了《青龍疏鈔》以後,擔著這個擔子從四川走到江西,從江西走到湖南,他要去拜龍潭國師。因為他聽別人說龍潭國師是一個再來人,見到本地風光,所以他要去參學。他擔著擔子走到現在的常德境內,在山路上遇到一位老太婆。他又渴又餓又累,看到老太婆在那賣點心,他就說:“老婆婆呀,能不能把你的點心給我吃一點?”那個老婆婆說:“你擔著是什麼呢?”他說:“我擔的是《青龍疏鈔》。”老婆婆問他:“《青龍疏鈔》講的是什麼內容呀?”他說:“我叫周金剛,我是專門注解《金剛經》的。”老太婆說:“我聽人說《金剛經》能讓人明心見性,經裡頭有一句話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請問周大師,你要點的是哪個心?如果你說上來了,我就給你吃,你說不上來,我就不給你吃。”一句話,把這個周金剛問得瞠目結舌。他答不上來,羞愧難當。後來擔著擔子到龍潭國師那裡後,才真正參悟。他明心見性以後,就把自己文字上所做的功夫一把火燒掉。那是真正地發明了自心自性。僅此,大家就可以看出在中國佛教史上,因為讀誦、誦持《金剛經》而發現法身慧命、證得法身慧命的人非常多。所以,我們到了後世末法,修學佛法怎麼能夠離開善知識,怎麼能夠離開經典呢?我們沒有辦法離開經典。離開經典我們就沒有本位,就失去指路的明燈了。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我們的自性當中就有成佛之性。如果是會用功的人,一日六時,一切時、一切處常用自己的智慧(就是清淨的智慧),來觀照自己的心行,我們的功夫慢慢就上去了。不假文字,和文字沒有關系。老在文字名相上繞老繞去,不說還明白,越說越糊塗。一定要用心去悟,而不要在文字上去求。“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比如說下雨,不是天上自己要下,而是龍在天上掀雲作雨。“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的眾生和無情的物質世界,都被雨水澆灌,匯成了千條河、萬條江,流到大海裡頭合為一體。大海的水只有一個味道,是鹹味。我們一個人如果出了家,不管你是工、農、商、學、兵,只要你到了僧團海當中,只有一味,沒有兩個味,是和合味。一切修行佛法的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你從哪裡來,從船來、從陸來,來了就好。“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眾生原本就具備如來所具備的所有德相,如果能夠發明心地,和我無二無別,沒有兩樣,不要到文字上去求。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文字。”我們的自性當中就有成佛之性。如果是會用功的人,一日六時,一切時、一切處常用自己的智慧(就是清淨的智慧),來觀照自己的心行,我們的功夫慢慢就上去了。不假文字,和文字沒有關系。老在文字名相上繞老繞去,不說還明白,越說越糊塗。一定要用心去悟,而不要在文字上去求。“譬如雨水,不從天有,元是龍能興致。”比如說下雨,不是天上自己要下,而是龍在天上掀雲作雨。“令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的眾生和無情的物質世界,都被雨水澆灌,匯成了千條河、萬條江,流到大海裡頭合為一體。大海的水只有一個味道,是鹹味。我們一個人如果出了家,不管你是工、農、商、學、兵,只要你到了僧團海當中,只有一味,沒有兩個味,是和合味。一切修行佛法的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你從哪裡來,從船來、從陸來,來了就好。“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復如是。”眾生原本就具備如來所具備的所有德相,如果能夠發明心地,和我無二無別,沒有兩樣,不要到文字上去求。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善心能帶來最大的福報
下一篇:妙華法師:《六祖惠能說》之般若智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