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如何通過做慈善完善自己的心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我是“慈慧”的志願者。在我實習過程中,真正接近那些老人的時候,才體會到他們的孤獨無助。但同時我也看到,有些人做志願活動時,覺得這些只是世間法,和自己追求的出世間法不一致,而且有人也不願意接受制度的管理,比如要做些統計什麼的。但我個人認為,親自做慈善,是能夠實踐菩提心的。我想請上師開示,該如何通過做慈善完善自己的心靈?

索達吉堪布答:我做慈善的時間不長。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女孩的信觸動了我。

那時候她在讀中學,因為家裡沒錢,讀不下去了,於是給我寫了一封信,托人轉交給我。當時我正在漢地,回去也沒見到那封信。為了讀書,她又寫了第二封信。這封我收到了。

信裡說:“我很想用自己的智慧來過自己的生活,但我家裡實在太窮了,沒辦法供我讀下去。聽說您是一位堪布,能不能幫幫我……”信末,她留了一個隔壁的座機電話號碼給我。

此前我沒有資助過貧困學生,但讀了信以後,我輾轉找到她,並開始給她資助。現在她已經畢業了,在我們甘孜州白玉縣做醫生,對我非常感激。

這件事改變了我很多觀念。以前我認為,只要自己修行、自己行善就可以,是她讓我開始做起了慈善。那天我對她說:“你的那封信,讓我後來資助了一些人,也改變了一些人的命運。”

那這些是不是世間法?是。你去看望老人,去關懷他們,這些也是。但一個求出世間法的人,有沒有必要做這些?有必要。

雖然你修的是空性大悲,但要落實它的話,無非是落實在這些地方。

然而,當你去落實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悲心遠遠不夠;或者偶有所得的時候,你又會深深地激勵自己去修行。所以,世出世間並不矛盾。當然,我們也不是天天做這些,不修佛法。

做慈善要不要管理?

我認為,合理合法的管理是需要的。就像你們國學班,像我們的慈慧、菩提學會,雖然大家都是佛教徒,都是想行善的人,但不管理也不行。包括我們出家人,甚至是仁波切、上師,也都需要有管理。以前上師如意寶在世時,對學院的許多堪布、活佛,也有相應的管理。所以,合理的管理很重要。

沒有管理,即使行善,也不會做得盡如人意。“六一”兒童節大家都去給孩子送花,“老人節”又都去照顧老人,但完了以後呢?沒人管了。所以,所謂細水長流,行善也要用管理保證大家那顆助人的心持之以恆。

我常說“慈善是心”,當我們有了行善之心,一有機會就做慈善,也就順理成章了。在座的都有行善的能力,而我們身邊也有需要幫助的人,可是,如果你沒有一顆利他心,即使擦肩而過,也看不到那些可憐人,看不到他們的痛苦。

若是佛教徒都這樣,還有誰會關心他們?

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大乘菩薩,但是不是菩薩,不是口頭上說,而是要見諸行動。基督教沒有太廣的教理,但實際行動中卻在為宗教、為眾生奉獻,這比我們為自己修行更有說服力,更能體現一種慈善的力量。

剛才那個道友說,他在印度金剛座發願做善事,這非常好。不管是病人、老人,能幫多少算多少。我只有幫助五個人的能力,那我把這五個人的事情做好,五年十年,把事情做圓滿;我能幫十個人,那就幫十個人……什麼都不做的話,天天為自己,人生也就過了。

其實我們擁有的財富和地位,一方面是自己前世的福報,一方面也跟眾多人的幫助有關,得到以後,只是獨自受用不回饋社會,因果上是說不過去的。

 

上一篇:索達吉堪布:弟子早上不到五點起不來。我現在好像起不來了,怎麼辦?
下一篇:淨界法師:一心歸命怎麼巧妙地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