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先把自己奉獻出來
一般人來寺院,我就勸他們去做義工,義工結束後,再去念地藏經或者拜忏。義工是不可缺少的。義工首先讓人學會去奉獻,去利益他人。人所以輪回,都是為自己想多了,才會去輪回。只有學會為別人想,這樣才能保證走在道上。
要體會佛法的妙處,應該要有大心量。不是讀幾本佛經就懂了。國家主席的境界,我們平民百姓都無法懂,更何況是佛陀。那要怎麼樣,心量大一次,就接近佛陀一次。有人來求婚姻,感情,求孩子,我就勸他們去布施和念經。布施是第一,我們先奉獻出來,才有資格說,我要得到這個回報,求到孩子或者得到健康。如果懷著自私的心,拜幾拜佛,就想要得到佛法的妙用,很難。做世俗的事業,都要拼死拼活的做,那要得到佛法利益,哪有那麼簡單。
古來祖師,都是辛苦勞碌命,沒有一個優哉游哉過日子的。虛雲老和尚,他十九歲出家,到山上閉關拜忏三年,出來後為常住服務三年,後來到處尋訪名師,又到三步一拜五台山,又燃指供佛,這裡面種種艱苦。到了五十多歲,才開悟。可以說奮斗了三十多年。那開悟後到處,重興祖師道場,期間更是受苦受累。這些老和尚一生,都是苦過來的。智慧開了,才出來弘揚佛法,度化眾生,所以不容易。
人要入佛道,首先要慢慢放下自私,一點點放下。不要念幾部經,忏悔幾下,就有妄想,工資要漲,事業要好,感情要好。不容易。要得到佛法利益,首先要奉獻給佛法。以前漳州許多老居士,跟我們去朝拜,他們很省錢,午飯太貴,他不捨得吃,就吃干糧充饑。但他們布施給道場,很捨得。他們有這個心,你說菩薩怎麼會沒有感應。在五台山時,我們念普門品,有個老人家,有天眼,就看到了天上有菩薩,跟著我們一起念。那這些老人家,不識字,但普門品,阿彌陀經,大悲咒,都會背誦。有位老菩薩,到寺院,就去洗廁所。所以說,以他們這顆心,怎麼能不入道。所以他們得到佛法的利益,年紀大了,身體也健康,念經也跟著上,不會昏沉。倒是有些年輕人,業障重,走五台時,走路都走不過老人家。念經起來就犯困,打呵欠,頭暈。
要得到佛法的滋味,不簡單。有人說,我怎麼都沒有得到菩薩感應呢。幾分心就有幾分感應。比如說韋馱菩薩,他感應不?很感應的。以前宣化上人在東北,在寺院,別人聰明,累活粗活都不干,上人最笨了,他天天干粗活,種菜,挑糞,洗馬桶,什麼活都干。後來寺院要選住持,那選擇誰呢,就請韋馱菩薩來定奪,抓阄。抓了三次,都是宣化上人的名字。
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眾生心垢,就是為自己想的多。在三寶門中,仍然想著少付出,而多得到。這就是心垢。這個心,怎麼能入道呢。修道修道,首先心要在道上。奉獻出來,心就在道上。佛法說的,都是讓人能去奉獻。有幾分奉獻,菩薩護法就有幾分護持。要知道啊。護持三寶,福不唐捐呢。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