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裡面對於回向非常重視,為什麼要回向?回向是破執著,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
我們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當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業,都回向給“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
“上報四重恩”是回向給對我們有恩德的人,“下濟三途苦”是回向給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 -
常念三寶恩、常念眾生恩、常念父母恩、常念國家恩,這是我們回向偈上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 -
一個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會愈積愈厚,我們常講積功累德,這是累德。
這個“下濟三途苦”,是叫我們看現代的人,造了這個業因,但還沒有墮落下去的,我們可以幫他忙;已經墮下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去的,就沒法子了。
回向偈我們天天都念,從哪裡下手?要怎麼做法?上報四重恩就要從“孝親尊師”這裡做起,下濟三途苦就要從“慈心不殺”做起。 -
做的善事統統回向,就是還無量劫來一切眾生的債。把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功德,都送給一切眾生,這叫回向。“普皆回向”,是把心量拓開;心量拓開,就可恢復自性。“普皆回向”,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一樣,這樣的功德才是圓滿功德。 -
回向給一切眾生,這其中已經包括了你的父母和兒女了。這比單獨回向給他們,所得到的功德、善根更大。能做到回向給一切眾生是最好的,如果實在做不到,心裡實在放不下,就先回向給一切眾生,再單獨回向給父母、兒女,這樣也可以。
為什麼要把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呢?很多人還是沒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若是明白了,你的功德、善根、福德就都變得不可思議了,對父母、對兒女就更有利益了。
回向的意義是“作而無作”,我所作的這個無心,就當作沒作一樣。如果你做樁好事,常常念到做了多少多少好事,那功德又沒有了,又迷了,愈迷愈深。回向是幫助你覺悟,所做的一切功德統統不要,統統把它忘掉。
福報、善行,是一切眾生的,不是“我”的;把“我”給忘掉,這叫做回向。
人生很短!在這極短的時光當中,我們要能忍受,縱然有福,不能享盡!我們要認真修福報,所修一切善根福德統統回向求生淨土,這樣才能保住我們臨終時候清清楚楚。福報享三成就夠了,其余的布施給一切眾生,回向無上菩提,這才是求生淨土唯一正確的方法。
普賢十願,實在講只有七個誓願,從禮敬到請佛住世這七條,後面三條是屬於回向。
回向裡面第一個是“常隨佛學”,這一條就是回向菩提;“恆順眾生”,這是回向眾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實際,實際就是法界,就是真如本性。“常隨佛學”是回向菩提;菩提是覺,菩提是智慧,菩提是大徹大悟。
學佛一定要找一個榜樣,最好的榜樣是佛。一切諸佛當中,阿彌陀佛是最殊勝的榜樣,本師釋迦牟尼佛對彌陀的贊歎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我們跟誰學?跟阿彌陀佛學。我們學佛要以佛做標准,我們要跟佛學。
佛不在世了,那我們依靠什麼?各位要知道,就是依靠經典,經典就是佛的法身。
很多念佛人雖然天天念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那是口皮上的發心,心裡是實在不想去。他們發的是凡夫心,沒有發菩提心。要真正發心願生西方,那才是無上的菩提心;這個心很難發,為什麼?真正發菩提心的人,貪瞋癡慢、是非人我統統捨掉了,他一心一意就想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故事:回向的故事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禅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禅師!
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無相禅師照實的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它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給其它的眾生。”
無相禅師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
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是頑固的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趙,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禅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計較、狹隘,於這位農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樂,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別人都在受苦受難,自己一個人怎能獨享?如論世間,有事理兩面。
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別,但在道理上則無多少無差別,一切平等。等於一燈照暗室,舉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擁有一切;捨棄一個,就是捨棄一切。捨棄一切,人生還擁有什麼?阿彌陀佛!
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劑
「忏」是梵音忏摩的簡稱,發露先前罪惡;「悔」是華語,改往修來,後不再作的意思,華梵合起來名為忏悔。惟有修忏悔,才能消業,業障消了,才能透出本性上的智慧光明。所以行人在發心修學褝定智慧之前,應當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為什麼呢?「此人宿習惡心猛利故」,因這位修行人,宿生習氣太重,造作罪惡的心,非常猛利,這樣的緣故。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現在賢劫千佛,過去莊嚴劫千佛,未來星宿劫千佛齊出來度他,也沒有辦法。
忏悔,是每個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課,甚至是每時每刻,每分每秒,每剎那每剎那的必修課。只要沒有成佛,就要不斷地忏悔,一直到你成佛為止,才圓滿。忏悔就是改過,不斷地改習氣,消業障。業障消完就成佛,習氣改完就成佛,忏悔忏到極點,就成佛了。 為什麼說不忏悔的人,佛都救不了。佛無時無刻不在度眾生,但哪些眾生得度呢?肯忏悔的那一部分眾生得度,肯回頭的那些人。
忏悔過失和罪障。若是錯了不改,好比船到江心補漏難。人生一世,不過百年。縱然富可敵國,名聞遠方。也不過一世而已,從中為名為利而造罪,實在是不值得。
所以,我們要了解人生的因果定律,造惡犯錯就會減少。
我們要深刻地了解到,我們衣食住行所有供具不能如意,六親眷屬不能相親。都是過去生中所造殺生、偷盜、邪YIN、妄語所造成的。故此,佛教導我們要學會忏悔業障。一方面要迷途知返,不再復犯。另一方面要忏悔過去惡業。
一錯再錯,就會有無量報應。故佛菩薩要我們至於今日,所有現在及過去業障都皆忏悔。
「於今現在,必多造惡」,在今生現前行為上說,必定多造作惡業,「毀犯重禁」,毀犯根本重戒。根本重戒,就是殺盜YIN妄四種重罪,若是犯了,就被棄捨於法外,情形很嚴重,所以修行人應特別注意。
「若不忏悔令其清淨,而修褝定智慧者」,假若是不把宿世所造種種惡業發露出來,至誠忏悔,使本身得到清淨,遽而修學褝定智慧。
「則多有障礙,不能克獲」,因本性上所染惡業習氣,既多又厚,惡業多,行為常被煩惱纏縛,心緒紛亂,障礙褝定。習氣厚,心理多被欲念迷惑,神識不明,障礙智慧,有這兩大障礙,自然修行不能很快成就。
「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有自信心較強的行人,不相信不忏悔就不能修學褝定智慧的論調,而勉力去用功修學,但多因距離太遠,用功過猛,也常常會發生失去正常心理,形成神經錯亂的現象。
或者僥幸沒有錯亂,而因知見上發生偏差,容易為似是而非的外道邪說困繞,而起煩惱。
「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或者竟接受了邪法,放棄原有的正知正見,增長了邪知邪見。「是故當先修忏悔法」,基於以上的理論,所以在修褝定以前,必定要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淨,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如果你修行忏悔見了功夫,戒的根本得到清淨,心地除了不被新的惡業習氣染污以外,而且宿世所造惡業重罪,也漸趨微薄,這樣就離開了一切影響褝定智慧的障礙,做到這樣地步,再來修學褝定智慧,自然容易成就。這段經文是介紹忏悔的重要性,使學人知道在修法前應當先修忏悔。
[如何消業障]要具足四種力量:①要有改正過失的力量,有慚愧心。②依止三寶的力量,內心要依止自己的菩提心。③要有決定力不再犯,譬如現身體不好,要決定不吃肉、不殺生。④多點燈、放生、誦經。最快的方法,真發菩提心,一直做好事,業障就在身後跟不上你。
忏悔業障,為普賢菩薩的第四大願。忏悔,是修學的重要環節。無始以來,眾生由貪嗔癡所縛,造作種種罪業。這些罪業招感的果報,會成為修行的極大障礙。化解之道,就是忏悔。我們所要忏悔的障礙有三種:一是煩惱障,二是業障,三是報障。
一、煩惱障,包括貪心、瞋心、愚癡、我慢、嫉妒等等。因為有貪心,使我們處在永無止境的追逐中,不得安寧。哪怕是在座上,也會受到貪心干擾,一會兒想著這筆錢還沒賺到,一會兒想著那件東西還沒得手,心中七上八下,妄想紛飛。
因為有瞋心,又會使我們陷入極大煩惱中,一會兒想著這個人對不起自己,一會兒想著那個人傷害了自己,越想怒火越盛,恨不能立刻給對方沉重打擊。
這樣的話,不要說得定,連輕安都不可能得到。
愚癡,就是缺乏智慧,不明事理,聽佛法怎麼也聽不明白,看經教怎麼也看不進去,也是修行的重大障礙。
懈怠,則是懶惰放逸,打坐時瞌睡一來,或腿部有些酸麻,就立刻退卻。此外,缺乏自制也是懈怠的一種表現,經不起外界干擾,一有風吹草動就給自己放假。以上種種,一旦形成習慣,再想改就非常困難了。所以我們不能輕易縱容自己,更不要執著那些對修行無益之事。這樣,打坐念佛時,妄念自然減少。
二、業障。業是梵語羯磨的意譯,是佛法核心理論之一,主要包括身業、口業和意業。身業,即身體行為;口業,即語言行為;意業,即起心動念。
身口意的行為發生後,將轉化為具有潛在力量的種子,直接影響未來生命的走向。無始以來,我們曾做過許多不該做的事,由此積累的業力,便會影響今生修行。
有些人想學佛,但身體不適,經常臥床不起;有些人想修行,但經濟困難,整日奔忙勞碌;還有些人雖然時間充裕,生活無憂,卻生於不聞佛法之地,沒有機會接觸正法。全世界六十多億人中,有緣聽聞佛法又有機會修行的人,實在少而又少。所以,我們要珍惜這份難得易失的福報!
為什麼有人能聽聞佛法,有人卻沒有機會呢?正是業力使然。有些人想出家修行,但因是家中獨子,父母拼命阻攔,以死相逼,使其無法達成願望。相反,也有很多父母歡天喜地地送子出家。比如我,從小生在佛化家庭中。十幾歲時,雖對佛法沒什麼認識,就因種種因緣際會而決定出家。
其實,起先並未真正了知出家意義,隨著修學深入,才知佛法如此殊勝。我覺得,我來到這個世界,好像就是為了出家,不僅沒有什麼障礙,反而有許多順緣在推動。
當我們在人生旅程遇到任何障礙時,不要埋怨環境,也不要責怪他人,而要反觀自身,明白障礙來自過去所造業障,並在佛菩薩前至誠忏悔。世間因緣固然錯綜復雜,但任何因果都是真實不虛的,由如是因,方才感得如是果。
我們無論遇到什麼逆境,都不是別人的錯,而是自己曾經造作的惡業顯現。所以,不要抱怨,而要處之泰然,並積極予以改善。
三、報障。因為煩惱就會造下種種罪業,一旦造業後,就會成為種子,埋藏在阿賴耶識中,待時機成熟必定受報。
或許有人會說,世間許多人雖干盡壞事,卻能飛黃騰達;有些人雖一生為善,卻處處碰壁,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就是常言所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農民春天播種,要到秋天才能收獲。而佛教的因果觀是三世論,貫穿著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我們現在的人生境遇,是過去業力所感。但這個過去,未必是前一世,可能是前幾世,也可能更早。
而現在的所作所為,又會招感未來境遇,可能是下一世,也可能是再下一世或更遠。但有一點確定無疑,那就是“業不作不得,業作已不失”。所有業力,哪怕是再微細的善惡之行,若非采取對治手段,必定招感業報。
忏悔的意思是什麼呢?忏,忏除過去所犯的過錯;悔是後悔,改過自新永不再犯。
忏悔是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生起悔過自己的心靈,痛改前非,保證不再犯第二次了。
忏悔,並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門,像基督教、伊斯蘭教都很重視忏悔,共產黨也講批評與自我批評。
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忏悔,他們向誰忏悔呢?向上帝、教主忏悔,求得主的寬恕、饒恕。主寬恕了你,你的罪業也就消除了。
佛教的忏悔主要是面對自己,雖然有時也在佛的面前忏悔,主要是自我譴責。
1、忏悔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一個科目。
2 、說實在話,所有一切修行法統統是忏悔法。
3 、不隱瞞自己的罪過這叫忏,悔是後不再造。
4 、再重的罪業都不怕,只要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夠忏悔,都能成就。
5 、不要以為忏悔是念念想著你的惡業,那就錯了。為什麼?你想一遍就又造一次,天天想就天天造,你這個惡業怎麼能斷得了?
6 、那怎麼樣叫忏悔呢?念“阿彌陀佛”就是忏悔。我心裡現在只有“阿彌陀佛”,惡念沒有了,這是真忏悔,各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7 、千萬不要在佛像面前訴苦,我造了什麼什麼罪業,佛菩薩你原諒我;你這麼做,在佛菩薩面前又造一次業。你一天念一遍,就一天又造一次,你這個惡業永遠消除不了。
8 、佛教給我們,不要去懷念過去那些惡業,要常想佛菩薩,使這個惡業的印象慢慢淡掉,慢慢沒有,這就消除掉了。
9、忏悔,是能改過自新、後不再造。
10 、真正忏悔,是非常稀有難得,這是諸佛如來都贊歎的。
11 、我們以前迷惑顛倒,造了許多的罪業,我們現在真心忏悔,我們改過自新,這個罪業能夠忏除。
12 、真修行,不是念多少經,或念多少佛,而是能真心悔過。
13 、假如念佛的功夫伏不住煩惱,貪嗔癡慢這個念頭還會常常起來,我們應該要有大慚愧,要真正痛切忏悔!
14、我們只要有一念回頭,佛菩薩就會來幫助,真的是“感應道交,絲毫不爽”。
15、我們在《觀無量壽經》看到阿闍世王,這個人在生的時候是造五逆罪,殺父親、害母親、破壞佛法,這個罪非常非常之重,那是決定墮阿鼻地獄。
16、阿闍世王也算是過去有善根,臨命終時忏悔,念佛往生。釋迦牟尼佛給弟子們講,阿闍世王往生,他的品位是上品中生,可見得那個品位非常非常之高;極重的罪,也能夠有這麼高的品位,他是真心忏悔,徹底忏悔。
忏悔是人心的清洗劑。佛陀在經中說:有兩種人在修學佛法上能有所成就,第一種是能如理如法的修行、在工作與生活中不會犯錯誤;第二種人是犯了錯誤之後能忏悔。
一個人有缺點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誤,沒有悔過之心,這種人才是最可怕的。所以,當我們犯了錯誤之後,一定要誠心忏悔,痛改前非,保證以後不再犯了,這樣在修學佛法上才能有所成就。
消業障是修行人第一條重要的功課。佛在《大悲經》上說:“所有世界是業所作,是業所化。一切眾生,是業所作,是業所化,業力所生。”
佛又在《佛說第一義法勝經》的重譯本上說過:“不離眾生有業。不離業有眾生。眾生是業。業是眾生。汝當知之眾生界者不增不減”
什麼是業障?障就是障礙,障礙了真心,障礙了本性,什麼是障?業就是障,業是事業,人都希望自己事業越大越好,業越大,障越大,煩惱也就大了。
人出不了六道輪回,就是造業從來沒中斷過,拼命在造,作惡有障礙,作善也有障礙,果報都出不了三界。造善業,三善道投胎,造惡業,三惡道受報。佛教我們斷一切惡,修一切善,而不著相,就是淨業。著相,業就不淨,就會產生障礙。
沒事想事,這是業障。妄想分別執著是業障。
最大的業障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裡最嚴重的是貪心。貪得了就吝啬,貪不到就生瞋恚、嫉妒,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業障不除,障礙你的智慧、福報。
求佛菩薩不靈,沒有感應,你有業障,把業障消除,就有感應了。
如何消除業障?忏悔。
每天很認真的反省,把毛病找出來,改掉,叫忏悔。
平常的人都知道把生活的環境打掃干淨,然而很少人注意到打掃自己心靈的環境、清洗自己不良的行為,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污垢。
由於無始以來,我們有很多煩惱,造下了很多罪業,我們被貪瞋癡污染得一塌糊塗,如果不用真心忏悔去清洗自己被煩惱污染的心靈,那我們的心靈將是一個什麼樣子呢?如: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的時裝,本來很干淨,如果穿一段時間,穿髒了,脫下來也不洗,往那裡一放,過幾天再穿,再脫;再穿,永不洗;過一段時間,拿出來聞聞再穿,時間長了,已經髒得不能再髒、臭得不能再臭了,然後就這樣一直穿下去,一次也不洗。你想這件衣服將會是一個什麼樣呢?
我們的心也像新衣服一樣,本來很干淨,因為有了貪瞋癡的原因,使我們造下了許多罪業。《業報差別經》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謂悔謝罪過而請求寬恕。即作罪或犯罪時,皆應忏悔,始得除罪而清淨。”
忏悔,是一個清洗過去心靈的污穢,以獲得淨化和再生的不間斷過程。
一個不忏悔的人,是無法在心靈上有所進展和進化的,因為不忏悔,意味著心靈的停滯和繼續染污;不忏悔,意味著以前的過錯沒有消除,而新的過錯又將源源不斷的產生。煩惱污染我們的心靈,罪業帶來生命的痛苦。
因此,我們現在學習普賢菩薩的第四大願“忏悔業障”,真正忏悔了覺悟了,增長願力和正知正見,就會少造業。如忏悔完了還是以前那樣,忏悔也是假的,白忏。
故事:忏悔要勇猛精進
1、鄉裡有一老婦姓張,自稱曾經做過陰間的走無常,現在已經告免了。她說昔日到陰曹地府,曾問冥吏:“事佛有益處嗎?“冥吏說:“佛只是勸人行善,行善者自會有福報,不是佛降福。如果出供養想求佛降福,那麼廉潔的官吏都不受賄賂,佛會受賄賂嗎?”張老婦又問:“忏悔有用嗎?”冥吏說:“忏悔必須勇猛精進,力補以前的罪過。現在的人忏悔,只是磕頭求免罪,又有什麼用呢?”這些話不是一個鄉下老婦能說出來的,似乎是冥冥之中有神授予的。 2、一個惡少偶感傷寒,昏迷糊塗中魂已離體,茫然不知去哪裡。
見有人來來往往,就跟隨同行。不覺間到了陰曹地府,遇到一個冥吏,是他死去的朋友。吏替他檢視生死簿很久,皺眉說到:“您經常忤逆父母,按陰司的律法當下油鍋進湯獄。現在您的壽命還沒終,可以先回去,等壽終再來受報。”惡少惶恐害怕,磕頭求解脫。吏搖頭說:“不孝順父母的罪很重,別說我難幫著解脫,即使釋迦牟尼佛也無能為力。”
惡少哭泣流涕一直懇求。吏沉思說:“有一個故事,您知道嗎?一個禅師登座,問:‘老虎的脖子上掛著鈴铛,誰能解開?’眾人不知道,一個小和尚說:‘為什麼不讓系鈴铛的人去解開?’得罪父母,還向父母忏悔,也許有希望可以免除罪過?”少年憂慮罪業深重,不是一時間忏悔就能解開的。
《百業經》裡有個例子:佛在世時,有位羅漢弟子到一個地方去教化。有一次,國王打獵經過,帶著隨從來見他,他沒有起身,國王當時就很不高 興。 國王打獵返回時,發了惡願:"我再去,如果他還是那樣,我就砍掉 他 頭。" 尊者知道國王發了惡願,就向前走了六步去迎接國王。這時,大地 一瞬間裂 開,國王的身光也立即消失。國王非常害怕,馬上向尊者頂禮並求 忏悔。當時 地縫閉合,國王的身光也復原了。尊者說,您的生命沒有危害,但因為我走 了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在六個月中失去王位,但因為您忏悔 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後來都應驗了。國王是有大福德的人,尚且受不起尊者的迎 接,要是沒有福德的人,可能命都保不住。阿彌陀佛!
“灑淨”有什麼作用
“灑淨”有什麼作用?家中需不需要灑淨保平安?灑一次淨管多長時灑淨是儀式,真正的是要清淨心。如果你常常保持著清淨心,灑淨作用就很長;如果沒有清淨心,灑了以後也沒有用,這個道理要懂。
據《大日經疏》卷四載,猶如香水灑地,為淨除污穢故,如來亦爾,以性淨之戒香,和合性淨之悲水,遍灑法界眾生性淨之心地,為令一切戲論皆淨除故。
當今佛教界,於授戒、佛七、拜忏等法會之前,即以淨水散灑道場,為結界清淨之儀式。
淨是清淨心,我們心清淨,我們的周圍環境就清淨,這個道理現在我們了解的愈來愈深刻,愈來愈清楚。我們的心地、行為清淨,整個磁場都會產生變化,這叫真正的灑淨。
故事:佛法感化蟲蟻,不撒農藥,莊稼收成第一
二○○七年八月十四日的《天津日報》等媒體就報道了中國內地的一個例子:中國農業正日益向典型現代農業靠攏,也就是用雜交或轉基因種子,加化肥,加農藥,加除草劑,再加大型機械化。
可是河北省棗強縣馬屯鎮東紫龍村的安金磊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在一片荒地上起家,用自己培育的種子,而不用轉基因種子、化肥、農藥和除草劑。他不僅不殺蟲、不驅趕來吃他作物的鳥,還專門種了一塊地的谷子給住在地裡的五百多只麻雀吃,他家養的狗都是吃素的,很多人不理解他。
結果呢?多年來的結果對比證明,安金磊的有機農業的棉田長勢良好,產量較高,成本低,生態平衡;而村民的現代農業棉田則生長不好,經不起干旱,產量不高,成本高,生態惡化。
更為重要的是,沒有使用農藥,安金磊農田裡生態平衡、平和,一片生機,不像其他農田充滿殺機。於是,在自己生存也讓他人生存的原理下,所有的生物都感恩似地幫助安金磊農田裡的莊稼增加產量。
安金磊沒有使用殺蟲劑和化肥的棉花在質量上不僅高出他人,在帶來高收入的同時,也贏得了人心。
由於在絨長、抗拉性能等方面,安金磊的棉花明顯優於其他棉花,今年他的棉花已經被一家紡織廠商全部訂走,准備做成內衣出售,收購價是每斤4.5元,而市價是每斤2.7至2.8元。不僅如此,他種植的谷子和其他莊稼也是高產量和高質量,而且生態極好。
無獨有偶,我在河南也碰到一個叫國安的青年農民,他向我講述了自己種玉米的故事:“當所有種玉米的人都開始打農藥滅蟲時,我決定為自己的兩畝玉米地裡的蟲子念大悲咒,每天二百遍,希望它們健康地活著。
往年都大量噴灑農藥,殺蟲無數,現在學佛懂得因果了,我寧願兩畝玉米沒收成也不殺生了。
後來地裡的蟲子越來越多,鄰居們怕好不容易沒了蟲子的玉米地裡再招蟲,紛紛提意見。不得已的情況下,我也背上了藥桶,其實裡邊裝的是水。
一邊噴一邊繼續念大悲咒,再念叨著希望菩薩加持,不要讓蟲子到人家地裡去。
過了一段時間,突然在一夜之間所有的蟲子都無影無蹤了,玉米的長勢開始恢復,最後收獲時我的畝產是全村最高的!我學佛的信心更堅定了。”
看到這幾個故事的農民朋友們,你也不妨試試?誠心忏悔自己原先殺生的過失,誓不再殺,發心持戒,用大悲水代替農藥噴灑農作物,誦經回向所有來找麻煩的眾生,初期可能有些反復,但一定要堅持下去,很快你就會發現世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居然發生了——佛法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良藥。阿彌陀佛!
超度牌位能得利益嗎
你說我們祖師用這個方便來超薦鬼神、超薦祖宗、超薦冤親債主,這個可以!一年有那麼兩次,頂多三次就夠了,那是附帶的,真正的是要自己有功夫,真正自己有功夫超度就有效果;自己沒有功夫,光做那個儀式超不了。
有一些學佛的同修,有一個很大錯誤的觀念,認為佛菩薩靠得住,我靠他就行了。佛在這裡講得很清楚,「無誰代者」,「誰」包括佛菩薩,佛菩薩也不能夠代替!《楞嚴經》上就說了一個很鮮明的例子。
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一共八個人,世尊是老大,阿難是老八,最小的小弟。阿難多聞第一,不修行,腦子裡打妄想,「你們要修,你們不修不行,我老大哥是佛,到時候他就把三摩地、奢摩他給我了,我不要修的,有靠山」;遭到摩登伽女之難後,才曉得大哥靠不住。這就說明了一定要自己修,所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沒有人能代替的!
《地藏經》上給我們講修福、講超薦修福,那是怎麼一回事情?這要搞清楚,若不搞清楚,就變成迷信。經上講得明明白白,這是我們家的老人過世了,我們給他念經;他要不過世,我們就不念經了。
念經誰得?自己得;所以說七分功德,六分自己得,他只得一分。他那一分是怎麼得的?是因為他走了,給你這個緣分叫你念經,他就沾這一點光,其他的都得不到。所以你念七遍了,他算得一遍的福。實際上是不是真的得一遍的福?不見得。
他只得個緣而已,叫你念經、叫你修行、叫你成就的,是這麼一個道理。你念的人還要誠懇、還要真心,他才有利益。所以超度佛事有理論、有方法,確確實實能使惡道的家親眷屬,脫離惡道,生到人天善道,這是真的。
設一個累世冤親的牌位能把多生多劫的積怨徹底消除?消除不了!你想消除他,他還想來消除你。
立一個冤親債主超度的牌位,這是在形式上,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理論。這要看修行人是不是真修,若是真正修行,他就得利益,都在一個‘誠’字,誠則靈!
印祖以前跟我們講,用至誠心,所以真誠就能起感應。什麼是真誠?做超度儀式的時候沒有一個妄念,這誠心。如果夾雜著妄念,你就破壞了,儀式就不管用。
所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誠則靈,中國古人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出食縱然不如法,你的心真誠就行,鬼神就得利益。要依照儀規,照著儀規念,最重要的要隨文入觀,鬼神才能得利益。
再就是我們一生中不為自己,為社會的安定繁榮、為世界和平,為人民幸福,只要發這樣的心,無往而不利,真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
我們常講:“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由衷的敬佩他,縱然曾有什麼過節,我們也不敢存報復的念頭。因為他為社會做了許多善事,他做的善事等於我們做的一樣,所以鬼神也懂得修‘隨喜功德’。
但是如果說是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們各位想想看,我不必說了,能不能做到?如果要能做到,我們還要修什麼行?念什麼佛?佛菩薩大慈大悲,天天給我念,超度一下我們都去了。
所以,讀這個地方要曉得,佛講真話,沒欺騙我們,「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求生西方淨土是自己的事情,佛菩薩不能代替,要能夠代替的話,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統統都生西方。要不生西方,佛還叫什麼慈悲!佛就不叫大慈大悲了。
佛也沒法子,佛只能夠把方法、理論教給我們,事情還得我們自己干,這是正理。所以不像其他宗教說是信了就得救;我們佛門是信了不得救,解了也不得救,一定要行,行還要功夫相應才得救,不相應還不得救,這個才是給你講真話。
所以我們學佛的人,要如理、要如法,不求神通,不求感應,它自然會來。求,就錯了;有求的念頭,我們的心就不清淨了。不求自得,因為你種的是這個因,它當然得這個果報。
我今天種瓜,我天天希望得個瓜,那個希望真是冤枉,多此一舉;它當然結瓜,它總不會結成別的,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時節因緣到了,自然就成就,就能夠滿你的願。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俗話說的「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就對了,這一句也是這個意思。
有一種感應強的,他會給訊息給你,作夢的時候他會告訴你,他已經得度,他會來感謝你。另外一種,大概都是跟他沒有什麼深厚的關系,他本來就是找你麻煩的,現在你超度他,他走了,他理都不理你。所以以後他不再來,不再夢到的時候,這就說明他已經得利益了,從這裡我們能體會得到。
這些是與你有緣的眾生,既然這些眾生來求你超度,你就要很真誠去替他做。誦經的時候不能有雜念,跟念佛功夫一樣,沒有疑惑、沒有夾雜,認真替他念,給他回向,這些眾生就能得到利益。
得到利益的大小,與他自己過去生中所修的善根福德有關系。他有深厚的善根,確實有生極樂世界的,不過這是很少數。大多數都能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一、二級,譬如餓鬼道提升一級就是畜生道,提升二級就到人道來。
這個情形是有的,要認真替他做。印光大師講得很好,一分誠敬他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他得十分利益。所以你要問接受祭祀得多少利益,完全在自己的真誠心。
學佛者無用莊嚴形跡,只貴真實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缁衣道巾;帶發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鼓;好靜之人,自可寂默念佛,不必定要成群做會;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裡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淨念佛;寄庫來生,不如現在作福念佛;許願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習學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無知妄談禅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聖人。(蓮池大師)
故事:為立牌位,恭敬禮拜
我教同修,為自己的冤家,最討厭的人,寫一個長生牌位,供在佛像旁邊。每天拜佛也拜他,把他當佛一樣看待,這樣很好!所有的冤親債主都化解了。
有一些同修做了有效,有一些同修告訴我:「我已經做了三年,可是我看到他還是討厭,這怎麼辦?」我說,我們再繼續拜三年,我們功夫不夠。什麼時候能把冤親債主都看作佛菩薩,對那些討厭、不喜歡的人,也慢慢不討厭、喜歡他了,修行的功夫才有進步。阿彌陀佛!
超 度
超度含義有三: 一者,令現生中迷妄者、邪見者導歸正見,在思想上糾正之、破迷啟悟,此為思想之超度; 二者,另現生中能依正見而起修,因修而得悟,得悟而入涅槃,從而得以解脫,此為現生超度; 三者,肉體滅後,家眷以虔誠之心請出家人念佛誦經、做佛事等以求亡靈得以歸往生淨土,此為善後超度也。至於有沒有效果?都在你自己有沒有誠意,有沒有真正修行,若你有修行功夫,加上誠意,效果就非常顯著。
要為親人超度,首先需要了解何為超度,以及超度的意義。
佛教的超度,廣泛來講是指誦經等使鬼魂脫離苦難。但是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做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是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
超度,重點在度活人。十方三世一切佛所講的經典,是為活人講的。超度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超越煩惱,度盡煩惱,度盡無明。所有的經典就是要度活人的貪、瞋、癡,把活人的煩惱度到清涼地;把活人的吝啬度到...懂得布施;把活人的瞋恨心度到慈悲;把活人散亂的心度到禅定;把活人的愚癡度到有智慧的地方……
佛教裡頭沒有超度這東西,釋迦牟尼佛一生沒做過超度佛事;天天教學講經,他沒有開個念佛堂天天帶著大家念佛,沒有這個記載;他也沒有建個禅堂帶著大家坐禅。他只是講學。那修行呢?修行你自己的事情,他不管。
大家集體在一起共修,這是咱們中國祖師發明的、提倡的。為什麼提倡?有些人光是學經教自己不干,那你得不到真正受用, 所以祖師才用這個方法,在一起學習,所謂“依眾靠眾”,你不敢懶惰,逼著你不能不做,是這個意思,也是好意。
什麼叫做眾生?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叫眾生。度眾生,是度你心靈上的眾生,度你煩惱的心變成清淨的心;度犯戒的心變成持戒清淨的心;度愚癡的心變成智慧的心……是度你內心裡面的眾生,不是度那些死亡的人。
不過,現在很多的法會都有寫上亡靈的名字,在座各位,佛教要讓人家說:世、出世間法都受用。因此,佛教的法會度活人是真的,度死人、度亡靈是附加價值(附帶的佛教的一種威德力),佛教的重點是度活人,可是佛教的威德力是無限的,包括亡靈、亡者我們也讓他受用,所以人家對佛教就越來越有信心。
但是,如果我們搞錯方向了,百分之九十九都放在度亡靈,而我們內在裡面百分之九十九的煩惱都沒有度,每天都往這個地方跑,這叫捨本逐末,根本(解脫)沒有抓到。
佛法的設立是為了活人的解脫、自在;為了轉煩惱成菩提;為了轉凡成聖。佛法不是每天為死人而忙碌,是為活人現在的解脫打算;為未來的法身慧命打算。對於亡者,我們盡心盡力的給他回向。
如果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是為死人而設立的,那麼,釋迦牟尼佛講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就失去意義了。釋迦牟尼佛講給五比丘聽,請問:五比丘是活人還是死人?是活人;請問:佛在世的時候,講給一千兩百五十個阿羅漢聽,這一千兩百五十個阿羅漢是活人還是死人?是活人;請問:佛陀為在家居士設八關齋戒,這八關齋戒是為活人設的還是為死人設的?是為活人設的。
正信的佛教,超度工作的主體不是僧尼,而是亡者的家屬。亡者的家屬,若於亡者死後,要薦拔亡者,乃是供養三寶及布施貧窮,並不一定要求僧尼誦經,僧尼接受布施供養,僅為齋供者祝願而已;因僧尼誦經是日常的恆課,誦經是一種修持,也是為求明白修持的方法,目的不是超度亡者,施主供僧的功德,是由於成就了僧尼的修持生活而來,不是由於計工折價的誦經而來。
佛教中雖有指示以誦經來超度亡者,那是希望各人親自誦經,萬一自己不會誦經,或以為自己誦的太少,才請出家人代誦。其實,僧尼是為佛法的住世及化世而設,不是專為超度亡靈而設。誦經的功德,是由於信仰佛法並修持佛法而來,所以並不限於僧尼才可誦經,更不是一定要在人死之後,才來誦經。
根據《地藏經》的記載,若要超度先亡眷屬,應該恭敬、供養諸佛菩薩,讀誦、受持諸種佛經。如果依照《盂蘭盆經》的記載,應該布施、供養出家僧眾。綜合而言,以亡者親屬的立場,用亡者遺留的財物,盡力布施,供養三寶,救濟貧窮,利益社會,乃至等施一切眾生,使之離苦得樂,都是促成亡者超生離苦,往生佛國的助緣。
超度的期限,最好是在死了七七四十九日之內;因為佛教相信,就凡夫而言,除了福業特別大的人,死後立即上生六欲天;定業深的人,死後立即上生禅定天;罪業特別重的人,死後立即墮地獄;至於一般的人,死了之後尚有四十九日的緩沖期間,等待業緣的成熟,再決定輪回的去向。
在這期間,如有男女家屬以供養三寶及齋僧布施的功德為之回向超度,亡者便會由於善業功德的感應而得到超生的幫助,促成生於善道如人間天上之因緣的成熟。過了四十九日之後,已經隨著亡者自己的業力而去投生,那時再作超度的功德,只能增加他的福力,或減少他的苦難,但已不能改變他已經投生的處所了。
《地藏經》記載,光目女的修行功夫,沒有婆羅門女殊勝,她只達到功夫成片,因為婆羅門女是定中見境界,光目女是夢中見境界,定中境界比夢中境界殊勝,但也算是有成就。
在定中地獄境界現前,看到鬼王,鬼王問她:“你到這兒來有什麼事?”她說:“我的母親在世時,造作種種罪業,現在墮落地獄,請問她現在在什麼地方?”鬼王合掌說:“確實你的母親在地獄,但是因為你發願超度她,她在三天前,就升到天上去了。”她並沒有請法師誦經,拜忏,而是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以此功德回向,母親就離開地獄,生忉利天。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個人修行證果不容易!她一日一夜能念到一心不亂,是她母親的功勞,她母親要是不墮地獄受苦難,她也不會這麼懇切念佛。所以,她能念到一心不亂,母親是增上緣。
她作了菩薩,鬼神對菩薩的母親就格外看待,所以母親就生天享福了。
因此,真有心超度家親眷屬,自己一定要認真修行,積功累德,你修行有成就,他才能得超度。譬如在世間,你想讓你的父母,家親眷屬,在社會上得到一切大眾的尊敬,你一定要成就你的學問、德行。
一般人聽到“這是某某人的父母,某某人的眷屬”,大家對他就特別尊重,特別照顧,這就是加持,這就是自然的感應。明白這個道理,就懂得《地藏經》講的原理、原則,超度的確是有功德的,能幫助造作罪業的亡者。
近代倓虛老法師在《影塵回憶錄》裡,講了一段超度的故事。當時,他還沒有出家,住在天津與幾個同參道友一起研究《楞嚴經》,“八載寒窗讀楞嚴”。他和朋友合伙開了一間中藥鋪,一天中午,一位劉居士看店時,在櫃台上打瞌睡,作了一個夢;夢中見到兩個人,是他的冤家債主,這兩個人欠他的錢,無法還債,上吊自殺。看到這兩個人來很害怕,就問他們:“你們來干什麼?”這兩個人說:“我們來求超度。”他聽是求超度,心就安了,不是來報復的,於是他就問:“要怎麼超度?”他說:“只要你答應就行了。”他說:“好!我答應你。”結果看到這兩個鬼,踩著他的膝蓋,踩著他的肩膀升天了。
這兩個走了以後,又來了兩個,是他死去的太太跟小孩,跪在他面前求超度。他問:“怎麼超度他們?”“你答應就行了。”就看到這兩個鬼魂踩著他的膝蓋,肩膀升天了。這就說明超度必須自己有修學的功夫。據道安法師說:“超度是怎麼來的?”大概起源於唐明皇。那時是安史之亂,郭子儀平定了動亂。
朝廷在每個大戰場,建立一個寺廟,都稱作[開元寺],目的就是追悼死難的軍民。那個超度法會等於現在追悼會,請高僧大德誦經拜忏、回向、追悼、是紀念的意思,由國家來提倡。
以後民間慢慢也就有這種做法,也是請法師大德誦經、拜忏、超度祖先,可能是這麼演變的。
但發展到現在,完全變質了。以前超度是寺院附帶做的事情,一年也不過一次、二次,寺廟主要是講經說法,領眾修行這稱之為道場。
現在一般寺院道場,很少講經,解門、行門都沒有了,最多每年打個佛七、禅七。平時以超度死人為主,這與佛教本質不相符,寺院是度活人的,現在佛教是度死人的,因此將佛教從教育變成了宗教。
這種大規模的超度,有沒有效果?不能說沒有效果。最重要的是主法的人,如果是有修、有證那個力量就非常顯著。從前梁武帝很喜歡的一個妃子造作罪業,墮落在惡道。
梁武帝是佛門大護法,請寶志公主持超度法會,以後記錄下來,稱為《梁皇忏》。寶志公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將梁武帝的妃子,從惡道超度到忉利天。而現代有修有證的人沒有了。希望諸位了解超度的理論與事實,做總比不做好,只要盡心,誠誠懇懇,一定會有感應。阿彌陀佛!
放生要科學
放生的歷史由來:以前,古印度有位信奉外道的國王,名叫"車金",他喜歡食用新鮮溫熱的血肉,從而宰殺了數以萬計的生命。
後來,墮生在地獄,受到各種痛苦。長者阿難向佛陀禀告了這一情形。佛陀說那是喜食血肉而屠殺了許多生命的果報。之後,阿難專門為此放了許多生命,使此人從惡趣的苦難中解脫了。
放生的根據,最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兩部經。一是《梵網菩薩戒經》,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是故六道眾生皆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見殺畜牲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說菩薩戒,救度眾生。”
另一部《金光明經》卷四〈流水長者子品〉,也提到有關釋迦世尊往昔行菩薩道的一段記載:當時世尊名叫流水長者子,有一天他經過一個很大的池沼,時逢天旱,而且有人為了捕魚,把上游懸崖處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
長者子眼見上萬大小魚類瀕臨死亡邊緣,又無法從其上游決堤引水,於是為了救活魚群,不得已向當時國王請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運到池中,直到池水滿足,並且飼以食料,方才救活這些魚群。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雲:“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藏地的梗桑曲扎大師雲:“應斷殺生,救護放生,於一切身語之善法中,放生功德最大。” 若能放生,從金剛地獄中也能得解脫。
放生是佛教慈悲的體現,是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體現的是對地球母親和大自然的熱愛之心和綠色意識的體現,是功德無量的事。
放生本是救護眾生、修積功德的善舉,是奉獻愛心的表現,理應得到提倡和支持。但什麼物種可以放生,什麼物種不宜放生,許多人缺乏放生的相關知識和生態保護常識。普及放生知識和環境保護常識,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要科學放生。首先要了解放生對象的物種特性、生活習性、食物來源和生存環境,懂得什麼物種可以放生,什麼物種不宜放生。比如,吃浮游生物的花鲢魚、白鲢魚,對淨化水質有好處,適合放生。烏魚(也叫烏棒)生性凶猛,是淡水中的霸王魚,它不僅吃自己的孩子,還吃其它魚類的魚卵和幼魚,一尾一斤重的烏魚往往能吃掉三兩重的鲫魚、鯉魚或草魚,體型較大的烏魚危害性就更大,一年能吃掉數百條其它魚類。鳜魚就更厲害,一次能吞下自己體長三分之二的其它魚兒。放生這樣的一條魚,等於一年殺死數百條其它魚類。由此可見,盲目、不科學地放生,違背自然規律的放生,在很多情況下無疑等於殺生,善舉有可能背離初衷,好心可能辦成錯事。
要選擇“土著品種”放生。國家農業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要求,要科學放生,要選擇適合的時間和地點放生本地品種。就是要選擇本地原有的品種放生,對內地來的物種要謹慎選擇,對國外引進的外來物種堅決不能放生。作為一個老百姓,無法確定適合的放生品種時,應該請教他人或向有關部門咨詢,或暫時不放生。
但現今有些人卻只為了做功德而放生,對於放生的動物能否適應環境存活下來,對於其他物種是否存在危害,全然不顧,失去了放生的意義。所以放生前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自然界,弱肉強食,有時非常殘忍,所以,不要把羊放生到狼群裡,也不要把狼放生到羊群裡。我們不要把會吃魚的龜放到魚群裡,也不要把會被龜吃的魚放生到龜群裡。否則,您將看到的不會是被放生動物重獲自由的歡樂,而是被搶食掉的悲慘。那樣,就完全失去放生的意義了。所以放生要有智慧,不然,好心會辦成壞事。
2、有些動物從小被人養大,有些是生病或受傷了,所以失去了在野外生存的能力。請不要把已經失去在野外生存能力的動物放生到野外,否則,它們不是在野外餓死、病死,就是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即使僥幸活下來了,也會是無家可歸的孤兒。
3、放生前一定要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了解它們能夠在怎樣的環境裡生存。不要把只能在鹽水環境裡生存的動物,放生到淡水的河裡、水庫、或放生池。也不要把只能在淡水裡生存的動物放生到海裡。否則雖然您想的是要放生,卻造成了傷生的事實。
4、放生的地點應該選在遠離可能被再次捕捉到的地方。
5、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不要因為您的放生使原來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結果放了一批,卻害死了另一批。
6、要照顧放生地方周圍人家的感受,不要把可能對人和家禽造成傷害的動物放生在人家生活工作的地方。
7、放生是一件功德無邊的事情。當你去買魚、鳥等動物時,看到數目不多時,不要心裡想我今天要放多少條命,所以要到另一個地方去買才有足夠的數量,或去另一個地方買會更便宜。
遇到了就是緣分!而且生命是平等的,在您眼前的眾生已經面臨被殺死的命運,如果您可以眼睜睜看著眼前眾生被殺,您又何必去另一處買動物放生?放生不在於數量或價值,所以也請不要去提前訂貨。
因為訂貨造成的直接惡果就是鼓勵商販們去捕捉動物,而在被捕捉的過程中有很多很多動物會被傷害甚至死亡,可以想象如果因為您的放生卻反而造成動物的傷害和死亡,那您還怎麼能成就放生的功德呢?這是大錯特錯的一種做法!奉勸人們在想要放生時,自己直接、臨時去市場買。您見到的那就是與您有緣的眾生,就是可以成就您放生功德的眾生。
8、所放生的動物是否是本土物種。例如:巴西龜生育期短,繁殖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生存,價格比較便宜,近年來很多人都愛放生這種龜。
有誰知道巴西龜是食肉的,又沒有天敵,糞便對水的污染嚴重,據有關專家考證後,如果我國允許大量繁殖巴西龜,若干年後它將造成中國好幾種物種的滅絕和異化。專家們也許有點聳人聽聞,但事實上國家確實在禁止進口這種動物,各大河流湖泊等水域也不許隨便放生。
9、不要太注重於儀式。能夠完整地做個放生儀式當然好,但是簡單地念三遍皈依也是一樣可以的。重要的是,不要因為長長的念誦儀式,讓眾生等不到被放了就先死了。
釋迦牟尼佛講過好多在動物被虐待、被宰殺前救起來放生的故事。比如,鴿子被鷹追,要拿鴿子當食物。鴿子逃到佛陀身旁,佛陀代鴿子求情。可是鷹說,它也需要食物才能活命。鴿子和鷹都是生命,怎麼辦呢?釋迦牟尼就割肉喂鷹,割下和鴿子相同重量的肉,喂給鷹換回鴿子的命。這樣捨身放生,是很感人的。
我們首先對放生應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才能夠如理如法的放生,讓被放的眾生和放生的大眾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功德。
我們的心是有求的心還是無私的心,這樣差距就太大了。我通過幾年來帶領大家放生,看到很多放生的人們都有一顆有求的心,不是因為身體不好,成天生病,就是前世殺業太重,生活中多有磨難,大家都想通過放生來有所改變。有如此起心動念,放生是得不到多少利益的,因為你在和一個個動物做交易。
放生心應該是無私心,要知道救度每一個眾生,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用幾個動物幾條魚來換取你所求的事。我們通過放生要從心上發慈悲心,帶動整個社會上所有的人們放生不殺生,吃素不吃肉,人人愛護有情眾生,這樣的心態放生就能夠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功德,自然就把病給治好了,殺業也就消了,而且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說這些話主要是想讓大家在放生時能夠如理如法的放生,使放生的大眾能夠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功德。
以前交通不便利,放生的鳥、魚等,都產自本地或附近,放生並沒有水土不服或物種差異的問題。但現在很多放生有問題,常在佛誕日或定期舉辦的放生會,集合很多人、籌募很多錢、買整批魚、鳥、龜來放;有些動物是人工飼養的,已經失去野外求生的能力,根本不適合野放,放生反成放死。
有專家說,像巴西紅耳龜這樣的外來物種,它生存力強、適應性廣、繁殖速度快,在我國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198億元,對生態系統、本土物種及遺傳資源造成的損失更大。巴西紅耳龜能使同類物種的生存受到毀滅性打擊,有調查發現,巴西紅耳龜出現的地域,大量破壞當地物種生物鏈,幾乎無一例外地使其它本土龜類滅絕,魚類、蝦類和水草大量減產。它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85%攜帶副傷寒類沙門氏桿菌,這些病菌已被證實可以傳播包括人類在內的恆溫動物,危害極其嚴重。
例如魚塘養大的魚不能放在河裡、海裡,它們可能已經不會自行覓食了;或者把海魚放回河裡,沒有考慮到魚類與水質、水深、水溫的習性,盲目放生,沒有功德,反倒有罪過。
孟子說:“見其生,則不忍見其死,聞其聲,則不忍食其肉,是故君子遠庖廚。”天主教、基督教提倡愛萬物,佛教講眾生平等,是說動物未來也有機會成佛,對動物要慈悲。
2012年6月1日,十余名北京客來到在京冀交界處不遠的河北省興隆縣苗耳洞村,將數千條蛇放歸野外。長蛇橫行一度在當地引起恐慌,村民們便撇下農活,開始了打蛇行動。
而放生客也向村民支付4萬余元,用以彌補村民打蛇所帶來的誤工損失。放生不僅從佛教角度、或是動物保護角度、亦或是人性角度本來都是功德好事一件,緣何近年放生活動屢遭非議,放生變殺生頻頻出現?不了解放生知識,放生就有可能變成殺生,規范放生已擺在我們面前。
顯然,北京的這十余名放生客放生數千條蛇並沒有遵循有關規定。這樣的放生行為在很多地方屢見不鮮。這種違法行為很容易造成“害生”,體現在幾方面:一是對放生動物的傷害,二是對當地居住者可能造成人身傷害,三是對當地生態可能造成危害。
由於不知道被放生的蛇是否有毒,而且擔心被放生的蛇傷害,當地苗耳洞村能出動的男人已全部上陣打蛇,且已打死了幾百條蛇。這樣一來,原本想放生卻害死了這些蛇,與放生者的願望背道而馳。
更重要的是,大量放生的動物如屬於引進外來物種,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當地生態和環境的災難。
蛇既是生物鏈較高端的動物,也是對人和其他動物有毒有害的動物。它們如果以放生的形式大量地移居到另一個地方,就會成為強勢物種。因為,制約它們的天敵,不會成比例增加,它們的出現除了破壞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平衡外,還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災害。
日前,第二屆廣東休漁放生節上,“愛心人士”將許多小魚小蝦“小海龜”放生大海。一只不願下水的“小海龜”被工作人員奮力擲進了南海。這一幕被記者拍下,隨後引起了網民的憤怒:照片上那只對人類“戀戀不捨”的小龜,其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緬甸陸龜(Indotestudo elongata)。
這個小家伙別說不能下海,即便是在淡水裡也無法生存。普通民眾分不清海龜、陸龜、水龜不稀奇,但放生要用科學來放好不好?保護動物,也要講科學和規矩,不能僅憑沖動和熱情。
本報記者楊曉報道
家住西山八大處腳下的胡先生致電本報說,山上突然出現一大群毛色鮮艷漂亮的小鳥,引來一幫孩子捕捉玩耍,很多小鳥因而死亡。
3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臨近八大處的雍王府山區,能看見有大批紅嘴、身披藍綠色羽毛的小鳥停留在山林中,有的在矮叢和草地上蹦,有的在樹杈上飛不了幾米又落下來,大多不避人。
20多個孩子三五成群地用罩網捕,用車筐扣,甚至用手抓。如果飛到樹上夠不到,一些男孩就一大把石頭扔過去,總有斬獲。不一會兒死的活的十多只小鳥成為孩子們的戰利品,其中幾只被孩子攥在手裡幾分鐘不到竟莫名其妙地死掉了。
記者觀察,並不是所有的孩子以捕殺為樂,有些孩子確實想把小鳥們當寵物拿回家養。9歲女孩桂桂(化名)前天下午一個人就逮到30多只。她把小鳥們全拿回家養,喂它們在外面撿的谷子粒吃。
沒想到一夜過去,30多只鳥全都死了。今天她只好再過來捕。“撿回來的谷子粒它們不吃,真奇怪,為什麼全死了呢?是餓死的麼?”
據了解,這群小鳥是前一天由3個人開車帶來在此放生的。他們提了幾十個籠子,一共放生2000多只小鳥,走之前還在周圍撒上谷子粒。
鳥類專家趙欣如說,孩子們捕殺小鳥的行為固然需要加強教育,告訴他們盡量不要干涉動物們的生活。但是這種放生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他告訴記者,這群小鳥學名叫紅嘴相思鳥,長年生活在南方地區,在北方氣候條件下它們很難生存。他覺得,放生者們用心良苦,但卻因為缺少鳥類知識而事與願違,有時甚至會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作者:楊曉 稿源:【北京青年報】
電視劇《西游記》中少年唐僧將鯉魚放生的情節相信很多人記憶猶新。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市民心存善念熱衷於放生,希望以此挽救動物生命,也給自己積德。然而,這良好的出發點卻在現實中“走了樣”。在放生過程中,由於一些人不講究方式方法,將動物放生在不適合的環境中,導致不久死亡,結果與初衷背道而馳,“好心卻辦成了壞事”。
放生不當惹的禍: 魚兒相繼“翻白肚” 唐先生經常到海灣大橋一帶游泳,附近經常開展的放生活動引起唐先生的注意。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他發現,放進水裡的動物很快不適應環境相繼“翻白肚”,不久就全部死亡。唐先生說,那些市民將鲶魚、鳝魚、甲魚等淡水魚投進鹹水中,魚類因水土不服大都浮起來,“看著魚在不適應的水域中痛苦掙扎,這根本就不是放生,簡直是殺生。”放生本是做好事,但不講究自然規律亂放生,只能適得其反,間接提前結束動物們的生命。
像唐先生描述的情況,在汕頭不時可見。在礐石風景區一帶經常有人從外地購買禾花雀等鳥類在此放生,這些小鳥放生後撲騰撲騰根本飛不遠,也很難在當地覓食存活下來,最終能成功被放生的寥寥無幾,可憐的鳥兒們“才出牢籠,很快又遭橫死”,令人歎惜。
生態環境遭破壞: 羅非魚“鸠占鵲巢” 不講科學方法放生,除了引發放生物集體死亡,有的市民隨意放生外來物種,還可能帶來破壞原有生態平衡的惡果。
濠江區一家茶園經營者蔡先生前段時間深受龜患困擾。原來,有市民游玩時將寵物小龜放到茶園池塘裡放生。蔡先生漸漸發現池裡的魚兒少了很多,相反,烏龜們卻“茁壯成長”。直到無意間看到幾只烏龜撕食錦鯉的場景,蔡先生才明白這些可愛的小龜竟是巴西龜,池塘的魚兒就是被它們吃光了。
而讓中山公園管理者煩惱的則是羅非魚。負責人貝先生告訴記者,玉鑒湖除觀賞功能外,管理處每年都放有草魚、鯉魚等,但經常有市民偷偷將羅非魚投入放生,其中以羅非魚繁衍能力最強,很快就“鸠占鵲巢”,成了水中的“主角”。羅非魚搶去大量食物,放養魚類因食物不足而成長受滯。管理人員只能放網捕捉,盡量減少它對整個環境的影響。
記者探訪: 放生物被“循環利用” 放生市民增多,有需求便有市場,越來越多的商販打起了販賣放生動物的生意。
市區金新路金砂公園路段有一條本地市民熟悉的“金魚街”。近日下午,記者來到“金魚街”,以顧客身份向一商販詢問什麼物種適合放生,商販隨即推薦,生命力較強的金魚和巴西龜都適合放生,其中巴西龜銷路最好,經常有人大量購買用於放生。
隨後,記者也提出要購買100只巴西龜來放生的要求,聽到如此多的數量,這名商販似乎見怪不怪,當即表示2天後便可前來提貨。對於記者擔心如此短時間能否確保有100只巴西龜出售,這名商販一直說大可放心。
無獨有偶,在鮀城老市區,一名水產經營者向記者透露,不時會接到善堂購買大量魚類、甲魚的訂單,他大概知道購買用途是放生,但對方不問,他也不會告訴這些動物適合生存在什麼水域。一次有個善堂竟要買山龜送進海裡放生,“擺在這些動物面前是死路一條”,這位經營者“心裡明鏡似的”,但“人家要買,我就賣給他們,其它我可管不了”。
記者了解到,市民放生動物一般向商販下訂單購買,這一定程度上促使店家根據顧客需求進更多的貨物,甚至想辦法捕獲動物滿足訂單。有的是放生者前腳剛走,魚、龜等動物後腳就被人抓走,重新販賣或上了飯桌。 專家提醒: 幾大種類不宜放生 俗話說:“好心做壞事。”不少市民本著善意,將動物放歸大自然,卻沒想到,由於放生的方法不科學,最終導致動物死亡或環境破壞。那麼市民該如何放生,才能成為真正的善舉?
專業人士張先生告訴記者,放生要講究科學,比如外來入侵物種、人工馴化物種和生病受傷等身體狀況不佳的動物等等都不適合放生。
人工馴化物種大多已不再適應自然環境,白化皮毛動物由於體色醒目很容易成為獵食者的目標,身體狀態不佳的動物也容易因行動遲緩成為獵食者的盤中餐,這樣一來便使得放生變成殺生。
外來物種如巴西龜、鳄龜、福壽螺等,一旦放生至野外環境,大量繁殖又沒有了天敵限制,搶占本土物種的生存資源,並將其逼向絕路,最終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張先生說,市民放生前還應該先檢查放生的動物是否有傷或生病,若身體狀況不佳應當復健後再行放生。如果是候鳥或其他遷徙性動物,則應依據其遷徙線路選擇適合的放生地點或放生時機。本報記者林彥恂 楊立軒 攝影報道來源汕頭都市報)
沒錯,放生是好事,感應不可思議。放生要隨緣,不要刻意,不要去跟人家說我明天放生,你多抓一點鳥,多抓一些魚,那你就大錯,你就害生,就不叫放生了。所以放生的時候,不要訂日期,不要一定有多少,隨緣,常常放生。
放生需要隨緣。修行與不修行的區別就在於是否把握好緣分。該做的時候認真的做好,不該做的時候,堅決不要去犯。怎樣才能判斷我們所做的事情是不是隨緣呢,就要看我們內心是否慈如大海,而不受名利的蠱惑。
印光大師在《復羅智聲居士書一》中講:“生不可亂放。放之於江,則無不可,放之於池,凡害魚之魚亦放其中,是放賊於人民之處,則群魚皆為彼之食料。然欲一一如法,實難做到,是宜極力提倡戒殺吃素,以為根本解決之法。放生之舉,事雖為生,意實為人,人若止殺,則固用不著此種作為。”阿彌陀佛!
編後語:上妙下江大和尚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五台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人民書畫院高級顧問,五台山廣濟茅蓬第五代方丈為本書審核。師父慈悲看後說:現在社會節奏快,人們事務繁忙,應酬多,沒時間看經論、注解,讓我二人每年摘錄匯集一冊,解決此難題,從而把學佛者之信士急需要了解的佛法展示給大家,令其從中獲益。
蒙佛力加持,眾同修鼎力,才使我們忐忑的心稍有安寧,我們不希求本書能成為經典,只希望能讓學佛之信士修學佛法有所助益,果能如此,余願足矣。
妙江大和尚慈悲開示:一再告誡我們淨土法門念佛是正行,其他都是助行,我們時刻牢記心中,不敢忘懷。阿彌陀佛!
回 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