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人造蛋,徹底顛覆人類的傳統思維。
幾天前,香港首富李嘉誠投資的“人造蛋”正式在當地超市售賣,據說當天引發市民搶購,貨架幾被清空。按計劃,“人造蛋”不久將進入內地市場。
耄耋之年的李嘉誠,成功地將雞蛋“轉型升級”,改變了人類幾千年的“吃蛋史”,也將再次證明:欲想成功,從蛋開始。
這枚“人造蛋”,絕非讓人聞風喪膽的“黑心假蛋”,而是真正的高科技產物。從形狀上看,人造蛋無殼,只是“人造蛋黃醬”。資料顯示,“人造蛋”由美國人發明,直接從植物中提取養分,故又稱“人造植物蛋”。其不含麸質與膽固醇,飽和脂肪比率低,營養價值比雞蛋多四分之一,保存時間更長,但售價僅約為雞蛋一半。
口感如何?據第一批“品嘗者”——比爾蓋茨與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稱:兩蛋相比,真偽難辨。
“人造蛋”將深刻地改變歷史:一是改變人類的飲食方式,自“人造蛋”始,相信未來還將創造“人造雞肉”、“人造牛肉”等仿生食品,這也給素食主義者帶來福音;二是徹底避免禽流感等疾病威脅,也造福過敏體質者;三是為人類的糧食危機作出貢獻;四是減少了污染。
據說,人造蛋花了李嘉誠1.8億港元,但其將沖擊市場規模超120億元的國內烘焙市場。
撇開經濟利益不談,其實在這枚人造蛋背後,更有著84歲李嘉誠對人類的深層思考:如何解決貧富懸殊、糧食危機和信任危機。
這枚“人造蛋”,從此將顛覆多少人類的傳統思維?
其一,科技創新絕非“高大上”,民生小事亦大有可為。李嘉誠“人造蛋”的初試成功即說明:科技創新不妨從蛋開始。
其二,即使是人造蛋,要想成功也須付出艱辛努力。據了解,“人造蛋”前後試驗了1500多種植物,最終用12種植物的提取物制作成功。在此之前,無數人在試驗,但均告失敗,包括多次被曝光、徒具外形的各種化學性或物理性“黑心蛋”。
其三,成功的訣竅,往往在於顛覆傳統性思維。有人說,達·芬奇之所以成為偉大的畫家,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老師的偉大,因為這位老師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思維,授予他“1000個蛋裡沒有兩個是相同的”真理,從此讓達·芬奇頓悟,專心致志畫蛋,終成大器。
但達·芬奇再偉大,也絕想不到李嘉誠“人造蛋”的模樣。
盡管爭議頗多,如認為“人造蛋”終無法取代天然雞蛋等,但老李的勇氣和努力,增添了人類又一條通往成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