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佛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大經科注》第二百七十三頁第五行,從當中下半看起:

  【解】古謂三乘凡聖所見佛身報化,年歲短長,成佛久近,各各不同故。今止取佛及弟子師資機感相遇之頃,說聽事畢,便名一時也。

  這就是為什麼經藏裡頭佛說經的時間沒有明確說明年月日,只說“一時”。“一時”很有道理,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古大德有說“三乘凡聖”,三乘是聲聞、圓覺、菩薩,這裡頭有凡、有聖。每一個人見到的佛身,或者報身、或是化身,佛年歲的長短,成佛是久遠劫成佛,還是現在成佛,各個不相同,這是什麼原因?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是由眾生差別、妄念裡面反應出來的。

要記住:佛決定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凡夫。佛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菩薩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阿羅漢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只有六道眾生妄想、分別、執著都有,這些東西全是假的,不是真的。

  所以佛的現身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無非都是為了教學方便所設施的。教學方便一定是因眾生的根性,就是佛法講契機。現前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機感不相同,所以佛的示現不相同,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沒有一定的身。《法華經·普門品》裡面說,觀世音菩薩三十二種應身,應以佛身而得度,就現佛身;應以菩薩身得度,就現菩薩身。

  我相信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裡頭,肯定有佛菩薩應化來的。三皇、五帝、孔子、老子,是不是佛菩薩在中國這個地區所現的身?中國地區的人民,自古以來尊重聖人、尊重聖賢,佛菩薩到中國來教化中國人,不能用佛菩薩的身,中國人不習慣;中國人對於聖、賢、君子非常熟悉,所以佛菩薩到中國來教化中國人,要現聖賢身;中國人對於皇帝非常尊重,可以現皇帝身,三皇、五帝都是大聖人,佛菩薩示現的。我這個想法曾經跟李老師報告過,向李老師請教,這個想法、說法行不行?老師笑著告訴我:理上講得通,事上沒證據。這是真的,事上沒證據,他們自己沒有暴露身份,應化到這個世間來的多,我們凡夫不認識,他不暴露身份。

  你不知道,明明是聖賢來應化,都把他當作一般人看待,一直到現在亦如是。海賢老和尚我們要不細心觀察,細品表法的法味發現了,再來人。他在世的時候,每個人還不是把他當作普通人看待,沒有人尊重他,沒有人認真發心向他學習。

  佛菩薩在印度示現,印度人尊重佛菩薩、尊重佛陀(什麼叫佛陀?下面“主成就”就學到了),所以在印度這個地方示現,教印度人,那就用佛、菩薩、比丘、比丘尼的身份,這個印度人歡喜。佛是應機說法,佛絕沒有主動我要現什麼身,沒有。如果有主動,他變成凡夫了,為什麼?他有起心動念,他有分別、執著,那跟我們有什麼兩樣!隨緣示現的身相一樣;語言一樣;智慧、神通、道力不一樣;教學的方式、手段不一樣。

  佛法的教育是活活潑潑的,經上有一句話形容的非常好,叫“善巧方便”,真的是善巧方便到極處,這我們不能不佩服!善巧方便是智慧的落實,應用在事上,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古謂三乘凡聖所見佛身報化,年歲短長,成佛久近,各各不同故”,每個人都不一樣。其實許許多多佛菩薩久遠劫之前他就成佛了,這一次示現是什麼身份、示現是什麼樣的年齡,都是這個地區眾生的感應,感應道交,然後才曉得佛的示現。平等示現,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妙到極處了!菩薩、聲聞也都能示現。

  現在黃念老注解這部經,根據什麼?“止取佛及弟子”。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以及他的一些學生們,“師資機感相遇之頃”,在這一段時間、時空當中,遇到了,老師遇到了這些學生,學生又遇到這些老師。

  在這一段時間裡面,“說聽事畢”,老師給學生說法,說完之後,這就叫“一時”。所以沒有記載年、月、日。因為年、月、日、時中國跟外國不一樣,印度跟中國不相同;又何況現在又隔兩千年了,這兩千年變化很大,寫出來也是白寫的,還是“一時”是正確。我們把時空的觀念放下,容易契入實相、容易契入自性,那這跟佛陀的教誨完全相應了。大乘法裡頭要把妄想、分別、執著完全放下,才能回歸一真,回歸自性。

  【解】又《佛地論》雲:“說聽究竟,總言一時。” 是故經中不言某年某月,但以師及弟子,機應和合,說聽事畢,即名一時。

  好!這一次,現在我們這個地區,把“說聽”稱作論壇,論壇的時間不長,短的一天,長的三五天,更長的聽說有三個星期,這三個星期就叫做“一時”。

  【解】又經中不舉年月者,各地歷法不同。又世界時分不一,四天王天一日,便是人間五十年。且現代科學證明,太陽圍繞銀河系中心運行一周(即太陽上之一年),相當於地球時間之二萬萬年;且物體運動速度接近光速時,則時間隨物體運動速度而變異,本非定量。故經中只言“一時”,最切實際。

  這個用得非常的巧妙,用得好,這“一時”用得好,為什麼?我們有機緣參加釋迦牟尼佛的法會。像智者大師,唐朝時候人,誦《法華經》,念到藥王品,大師入定了,定中他到靈鹫山去了,釋迦牟尼佛還在靈鹫山講《法華經》。換句話講,他在定中回到過去了,佛陀在世的時候,他還聽了一座。出定之後,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在靈鹫山講《法華經》,現在還在講,還沒有解散。如果一定說某年、某月、某日不就過去了嗎?這什麼?機感相應。

  時間隔一千年還能入一千年前釋迦的法會,還在,沒解散。這麼說來,無論是過去、無論是未來,只要有緣,緣會就叫“一時”,因緣聚會,這個好,我們都有機會參加諸佛菩薩的法會。所以說用“一時”是最切實際的。

 

上一篇:淨慧法師:《僧伽吒經》淺釋 卷四
下一篇:星雲法語:成功人生-如何學道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