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為什麼沒有法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很多人修行沒有法喜,因為他把修行跟生活脫節了,六祖惠能大師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那是不可能找得到的。而孔老夫子也告訴我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道在生活中的點滴覺悟,覺悟了,一切事物都是大道,所有的德行都含攝在其中。我跟同事說到,我們佛家修行最高的菩薩叫普賢王菩薩,普賢菩薩有十大願王,第一願是「禮敬諸佛」,第二願是「稱贊如來」,總共有十願,我對他們講到,說你們每天教書就是普賢菩薩,他們嚇了一跳,跟普賢菩薩有什麼關系?第一,我們面對同事、面對學生都堅信「人之初,性本善」,堅信他具足無量智慧德能,我們做到了「禮敬諸佛」。第二個,當學生有好的表現,稱性的表現,我們馬上給予鼓勵肯定,這叫「稱贊如來」,你把他的好愈肯定他就愈彰顯。除了對學生稱贊如來之外,當你看到非常用心教學、用心工作的同仁,都已經下班一個小時了,他的教室還亮著燈,這時候你也還沒下班,你走到他的教室裡拍拍他的肩膀對他說:「我們教育界就是有你這樣的老師,才能出優秀的學生,國家才有前途」,你這麼一講,他本來已經相當疲憊了,突然抬頭挺胸來繼續改他的作業。我們輕輕的一聲鼓勵、肯定,很可能讓他更有動力、更有信心,我們不要吝啬肯定、稱贊。不管對學生、對同事,對於所有付出的人,我們都可以做到稱贊如來。

  第三「廣修供養」,我們每天跟學生上課,把聖賢的教誨見縫插針教給他們,這是法供養。讓學生明白道理,面對往後的人生有正確的態度、正確的知見,不用再摸索半天,不用再因為做錯了決定而搞得人生非常的混亂,他能走的明白、走的踏實,心裡無所畏懼,我們也達到無畏布施,這是所有的供養都做到。不只對學生你可以廣修供養,當你有好的經驗、好的資料毫不吝啬給予其他的老師做參考,他又可以拿著這寶貴的東西去教導他的學生,那就有更多的人受益,這是廣修供養。

  第四願「忏悔業障」,我們在教學當中,內觀自己我有沒有亂發脾氣,瞋恨心有沒有起?跟學生相處的過程當中又察覺到自己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所謂「教然後知困」,看到學生學習的狀態不好,都在打瞌睡,像現在我也要注意這一點,這時候就代表我們的課程講得不夠好,要自我反省,哪些講法可以更設身處地讓他們去領受,不斷的檢討自己、修正自己,這叫忏悔業障。當我們每天都在依教奉行,每天過得法喜充滿,很充實,當學生也能體會到他每天的生活就是不斷在邁向一個有道德之人的路上,他的內心也會很踏實。

幸福人生講座(第二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七集)  2005/7/28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136-0017

印祖說這段話我們真正做到了,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念到這句很高興,你們怎麼都高興不起來?決定可生,聽到這句話多興奮!你看這段話,短短應該才一百個字左右而己,「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你看妄念起來了,有進退了,「當下就要叫它消滅,常生慚愧心及忏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你看印祖給我們做非常好的表率。

  你看印祖號常慚愧僧,印祖是三百年來第一高僧,但是他卻自號常慚愧,給我們深深的一個提醒,絕對不能有自滿、傲慢的念頭,要時時慚愧自己的不足,時時要看到自己的過失所在。「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印祖都給我們開示得這麼清楚,我們假如在修道當中還想怎麼辦?有沒有把握?怎麼往生?講這種話對我們祖師大德太抱歉了,祖師大德都給我們講得這麼清楚了,我們還講說怎麼修才能往生,這樣不行。好像我們的父母明明把做人的道理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了,我們還到處鄰居、朋友在那裡問怎麼做人?

  我們看看印光大師這段教誨有沒有離開生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有沒有離開生活?所以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就在當下的生活、當下的工作,當下處事待人接物之中。我們整個修學的過程當中,沒有刻意的念頭說這段時間很煩,我趕快到某個地方好好的,一年之後我再出來,我們沒有起過這種念頭。很煩,很煩還要先坐個車子煩煩煩到一個地方,然後慢慢讓它不煩,那真是我也很佩服的。你看「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還讓它繼續在那裡很煩,在那裡認賊作父,那不對。今天假如我們不知道有這句萬德洪名那還另當別論,明明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還不用,還在那裡我先到那個山上去,我再來好好念佛,當下不念,還要跑那去念,你看我們有沒有在當下看到自己的執著跟分別?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06/12/21  台灣中坜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13

  我們剛剛也提到印光祖師的這段話,這段話完全沒有離開生活,而這段話卻是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具體在生活處事當中的落實。這些高僧大德說的話那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絕對離開生活別無法可修了。所以「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你看禮敬諸佛,「下和」,六和敬,「忍人所不能忍」,忍辱,「行人所不能行」,廣修供養、精進,你看六度、普賢十願都在其中。「代人之勞」,不是布施嗎?不是廣修供養嗎?「成人之美」,不是隨喜功德、稱贊如來嗎?「靜坐常思己過」,不是忏悔業障嗎?「閒談莫論人非」,口和無诤,你看有沒有離開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

  所以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每天穿衣吃飯、我們每天工作處世都能行聖賢的教誨,都能照佛菩薩的教誨去做事,那一天都沒有白過,那一天會不會有法喜?一定有法喜。我們為什麼沒有法喜?修行跟生活脫節了,今天工作比較忙,心裡想少讀一部經、少念五百聲佛,生煩惱了,沒有了解到我在工作當中就在禮敬諸佛、就在稱贊如來、就在廣修供養。普賢十願說以此普賢十願回向西方,臨終的時候可以往生,普賢十大願的力量很強,當下就能實踐普賢十願。當下我們實踐,西方諸上善人都說這個在善果林、這個在娑婆界這個眾生已經在做普賢十願了,阿彌陀佛趕快來接他,你都不用擔心,別人都會幫你提醒阿彌陀佛來接你。

  對!當下即是,當下肯放下煩惱習氣,當下肯放下師父常講的十六個字,「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這是當下肯放下。當下敢承擔,提起,提起什麼?「但願眾生得離苦」,提起「遵聖賢教誨,弘仁愛大道;秉彌陀悲願,促寰宇和平」,所以當我們有這樣的領會,那時候我去教書的時候,身體比較累,但是內心很歡喜,你看我們每天教書,不止我們教書,任何一個行業,在工作的當下都可以修普賢大士之德。你看我們看到學生,學生也是阿彌陀佛,所以「禮敬諸佛」,看到自己的同事、校長,都是這個態度。

  再來「稱贊如來」,一個孩子有孝心了,我們循循善誘,肯定他、引導他,他這個善良的本性不斷的引發出來,那稱贊如來。我們的同仁非常盡忠職守,而且現在這個時代,盡忠職守默默耕耘的人反而有可能沒有被人家看到,現在做表面功夫的有,扎扎實實做的反而比較少,這時候我們過去說教育界就是有像你這樣的老師,才能又教出對我們整個民族社會的棟梁之材,都是你們默默耕耘做出來的。那個老師本來改作業都已經快要沒電了,突然聽你這麼稱贊,他的那種使命感、榮譽心都來了,馬上「好,繼續干」。這種事我們每天都可以稱贊如來,我們不管在哪一個行業,不管在道場還是在企業,看到盡忠職守的人我們給予至誠的贊歎。

  再來,「廣修供養」,我們每天教書是內財布施,又把古聖先賢的教誨告訴學生,法布施,然後把這些道理告訴他們了,他們人生少走冤枉路,他們人生少走錯路,一走錯路會有非常多的恐慌、懊惱,所以這叫根本無畏布施。所以真正的無畏布施不是一時解決他的痛苦而己,是從思想觀念把他導正,他人生思想觀念正確了,命運掌握在他手上,他對命運沒有恐懼,所以我們每天可以廣修供養。不只可以廣修供養學生,我們的同事我們有好的資料馬上歡歡喜喜的給他,而且給他不只是供養他,還供養誰?供養他的學生。像我曾經,因為我們是比較大的學校,大學校跟小學校不大一樣,大學校是去了兩年、三年,可能就只認識同年級的老師,小學校,從校長到所有的工作同仁沒有一個不認識的,所以小學校的氣氛特別溫馨,有好吃的東西一定是全校老師一起吃,好不熱鬧,結果就變成一個大家庭。

2006年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四集)  2006/12/21  台灣中坜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14

 

上一篇:年過四十不顯老 宋祖英素食素顏更美麗
下一篇:低碳生活50條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