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慈法法師:意樂為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時間:庚寅年正月十二日  地點:放光寺光明堂

【內容提示:】

淨土法門最主要的四個特征:廣大、平等、究竟、如實

守護誓願戒、意樂

1、事實意樂,一定守護。遠離貢高,遠離下劣。若有貢高下劣一旦產生,不隔念,不隔時,不隔日忏悔。

2、成就極大福,遠離極大禍。成就三界極大之福,遠離三界極大之禍。

(眾四聲唱念“南無彌陀佛”迎請法師)

大雄師:

阿彌陀佛!今天我們這堂課本來是戒律課,考慮到明天我們拜華首門,有一個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樣一個立誓活動。我們當中可能比較多的菩薩對淨土這一塊不一定很清晰,常住師父慈悲,昌宏師慈悲,我們就祈請法師來給我們講講淨土的一些關鍵的地方,法師慈悲答應了我們,下面我們請法師給我們宣講淨土的妙義。

(眾:南無阿彌陀佛!)

認識我們的人生——人壽百歲,多不受教

慈法法師:

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就不客套了,就直接開門見山地來談這個話題吧。

我們人生太短暫了,我們現在人壽在百年以裡,我們這人生分段死是一百年。我們的壽命已經在一百年以內了,這是一個事實。現在這裡面可能年齡最小的也二十歲以上了,象我已經半百了,可能多數人是三十幾、四十幾歲了,這一生很快就過去了。那麼這麼短暫的人生,我們大限一定會到的。“大限”,中國人說這個“限”字,“限”是什麼呢?就是壽命很快就會到頭的。那我們必須要有一個解決這個壽命相續的方式,或者說我們對大限到來一定要有一個認知的方式。若沒認知呢,恐懼是必然的,無明與恐懼必然就伴隨著我們的未來,就指向你的未來。就是所謂的大限一到,這種害怕呀、恐怖呀、迷失呀就會逼迫人。所以諸佛如來呢,認知到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的特征,壽命短促一定是這個時代的特征。

在我們賢劫最早世尊出世,就是拘留孫世尊出世,在人壽六萬歲的時候;我們現在人呢,不足一百歲;六萬歲是一百歲的多少倍呢?對,六百倍!要是我們有六萬歲的壽命或者大限,我感覺這一伙人都太好教育了,那我們可以用許許多多的方法來教育,來實踐,來修行。但人壽百歲以裡呢,多是不受教之年齡了!就是我們的年齡,很多人都不受教了,已經不受了。你再去教育,他已經不接受什麼新的東西了,不受了。就是基本上平滿之時,平滿的歲數就是到了,基本上是平滿的。我們的年齡、心地、知識基本上是平滿的,基本上這樣認為了:“我不需要學什麼”,或是(覺得)已經什麼都知道了,什麼都明白了,已經是這個年齡了。基本上我們說十八歲成年以後,人自認為什麼都明白了,尤其現在人更是這樣子。那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還要面對自己短暫的大限,就是壽命一定會有一個終結的。

認識我們的時代——剛強自大,無力修持

象我們短期出家了,實在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受教機會!但是受不受呢?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形式上是一定受了。“形式”,形式上我們是接受了;實際的心地呢?我們心地對教法的接受有沒有?有多少呢?大部分是形式上能接受,就很好了。那麼這個心地的升華,可能真得看我們自己的這種福德因緣了。實際接受形式已經不錯了。

世尊授過記,我們這個時代,進入了“五濁惡世”這樣一個名字的時代,五濁惡世!《阿彌陀經》大家經常誦的,說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這麼多濁,五濁惡世。這個時代,我們的人心充滿了固執、剛強、自大的這種整體意念。固執是因為自大帶來的;自大呢,並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表現得很自大,不是,有的人(表面上)很謙虛的,但是他的自大在作用;剛強,並不是說哎呀你看我這個人很文弱呀;驕慢,我們這個時代人的驕慢呢,什麼都看不起,看不慣,都是自是他非!這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特征。佛授記我們這個後五百歲(注:關於佛歷兩種計法,一說現在已進入第七個五百歲),世尊滅度二千五百年以後,人就進入了這個時代,整體的人類的心,一號脈搏就是這樣:自大、剛強、驕慢。很多菩薩會講:“我這個人也不自大,很謙柔,不剛強,也沒有自慢的東西,很隨和的……”那我們可以試一試,觀察觀察,拿個鏡子照一照,五分鐘就可以了。

這個時代(的人)是“無力修持”,很多人會說自己:“我很有力量來修持自己……”有一次我去東北,兩個居士團體就相互地有一些微詞,就是他說這個團體有不合適的作為,他說那個團體有不合適的作為,最後有一個居士說得最激烈。我說:“這樣子吧,我們就把你的人生拿出來看看,你不是你最高尚、最偉大、最不可思議嗎?把你現在的作業我們就拿出來,看看談上談不上修持。”這個居士臉紅了,我說不用臉紅,把我放在台子上,我同樣談不上修持。因為我們一生中,或者說一月中、一日中,放逸的時間能占90%,這都是不錯的了。(若)不相信,你可以看一看,你的人生中占90%的時間在惰性中。有的人說我很精進的,但你的惰性會不會表現出來呢?好比說:煩燥啊,迷失呀,昏沉呀,掉舉呀,無慚無愧呀?實際呢,能占90%的人就是很不錯的人了。

認識我們的善根——累劫修持,今生學佛

談到修持二法呢,就是累劫相承,修持是累劫相承的,不是一時的東西。很多人想自己一時就成就了。象我們現在出家的善根,世尊授過記的,於釋迦文佛末法中能出家,此人善根(若)不是供養一恆河沙諸佛如來,或者是在一佛前、二佛前、三佛前曾發過願了,要不然你出不了家。在這個極為渾濁的世間,這個時代,我們能出家,能動這個心念,有這個機會,都是令人贊歎的。所以修持啊,修持是累劫積累的。我們許多善知識都會忽略這一點,就認為可能我這幾天就修行成就了,或者學習出來個什麼樣子了。

許多人接觸過藏地的喇嘛,好比說一些喇嘛轉世了,他們認為他的殊勝的地方……前幾天我聽他們談,就是這一世班禅喇嘛背誦東西的速度,一般常人是不可及的;以前我接觸過一個法師,一星期可以熟讀六百誦。我感覺到不可思議。有的人能背誦,有的人過目不忘,這都是累劫積累的修持力,修持力不是一時建立的。所以說我們這個時代人壽太短了,大家大部分人都在享受著過去的善根。象我們現在能短期出家,或者發這樣的心念,或者遇到佛法,那都是累劫的善根,這是真實不虛的,沒有絲毫誇張。

當然有的人也說了,說波旬在釋迦佛取滅的時候,也曾那樣發過願,說:“世尊啊,你要取滅了,我讓我的弟子搭你的衣,吃你的飯,住你的廟子,壞你的法”。你說這是什麼?這也是善根!世尊呢,在大乘教言中就稱善哉!三稱善哉。他一般都是兩稱:善哉!善哉!就可以了,這時候三稱善哉!善哉干什麼呢?說你把你的魔子魔孫都送到佛陀教法中了。在聲聞乘的授記中呢,世尊掉淚了,說“末世我法僧眾當警惕,勿落魔眷”。就是你可不要做魔眷屬啊!這是聲聞乘的授記。但是大乘授記裡(世尊)三稱善哉!說“波旬,你太好了,你把你的弟子都送來吧,讓我們這個殊勝的教法來使他們成就殊勝的菩提。”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在累劫的修持力上注意,這不是宿命論,沒有必要說宿命論。我們現在是消耗性的,還是積累性的,還是在這個本淨的當體去運用呢?

念佛法門的主要特征——平等

本淨的當體是個究竟義修行方便。世尊給我們提出了淨土教法,實際就是本淨順性的教法,是一個立誓本淨作緣起的修法。

其他的修法,漸次修法,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短壽的人不公正、不公平。象僧法中,比丘戒法加上菩薩戒法,這前後細數就有幾百條戒,菩薩戒有十重四十八輕,這是多少戒呢?比丘戒250條戒,加上細分,行住坐臥,再加上過去、現在、未來,加上身口意,這有多少呢?這八萬細行,要是一生去學習,你看,三業,是多少呢?三世,是多少呢?四威儀,行住坐臥,是多少呢?這每一個都是二百五十條。我們可以乘一乘、加一加。我們一生就是學比丘戒,真正出家了,要把這些東西學得通,那就是未來積累的極大的財富,可以做人天淨行之指導,這個沒問題的。但又有幾個人有這樣學習的機會呢?所以我們短期出家是個很殊勝的因緣。但要是不依本淨,那些沒有機會出家的人怎麼辦呢?連短期出家都沒有機會怎麼辦呢?這是很現實的一個事情。

所以世尊提出對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最公平的一個教法,就是平等緣起教法。“平等緣起”,若出家若在家,鹹可以修持的一個教法。若累世有善根、累世有修持、累世無善根、累世無修持的人,一個平等的緣起。這個是感天動地的!

我們出家的時間應該贊歎淨行梵行,應該贊歎戒律的修持。這是一定的。那這個平等緣起呢,實際是我們這些淨行者、梵行者才能傳播、守護和實踐的。要是沒有這個廟子,沒有這麼多出家師父,誰來守護教法、經典?那我們現在的聚會就是非法聚會。我們出家戒律的殊勝就來自於能住持佛法、守護佛法、實踐佛法、傳播佛法,這是根。所以說,梵行是根本之教啊!我們這個短期出家也是守護根本教的一些大善根福德因緣者。

念佛法門的主要特征——廣大

淨土法門是一個廣大教法!這個廣大教法就是對一切有情都是有實際利益的。世尊在經典這樣授記說:末法一萬歲時,經法滅盡,唯留此經。因為這個經沒法滅,它是順性的教育,沒法滅的,它是徹底順性的一個提示,它會延續到未來的彌勒世尊,乃至賢劫千佛都會這樣傳播。未來的世尊都會傳播淨土的教言,這是決定的!

但是僧法的住世有限量。像賢聖僧(住世),從世尊出世到五千歲(有的),五千歲以後就不敢講了。我們現在看到僧相、僧衣、教法,如是種種,五千歲以後看看是什麼樣子呢?佛在地藏三經中,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中講了五千歲以後的僧相是什麼樣的。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大家看不慣的、忍受不了的一些內容。

這個順性的教法呢,它在於廣大!它的主體在於廣大,這不是贊美它,是它的實際作用。淨土的實際作用:廣大、平等、究竟、如實。不是(需要)這麼多語言才能表達它,是只能這樣表達。

那麼這樣廣大、究竟、平等、如實的一個教法呢,它要靠僧人從根本上守護。這個守護的機制是什麼呢?就是三寶住世!(若)沒有三寶住世,淨土一法它也會無力於世間,尤其這個時代。所以說,我們在贊歎淨土的同時,一定是在贊歎僧法的。千歲以後,這個法還會住世,那時候僧法不住世,它還在住世嗎?實際支撐它的根本還是在僧法中。(那時盡管)凡夫僧不住世了,凡夫僧現種種賢聖成就的內容沒有了,但是諸佛如來僧團、菩薩僧團永遠不會取滅的!他們一樣會放著光明。這二類僧團是不會取滅的,因為他們沒法滅。這一類的僧團不假於凡夫僧、現前僧——我們現在看到的僧眾,都是現前僧相嘛。現前,就是你們把它表現出來了,現前僧。但是如來僧團、菩薩僧團,乃至賢聖僧團,就是阿羅漢住世的僧團——像現在有十六阿羅漢住世,我們誰能看得到呢?也可能這裡面有阿羅漢,但我不知道是誰呀!我們看不到的,怎麼辦呢?假現前僧眾來表達這個教法。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呢,沒有現前住世,沒有三寶住世,就是我們稱為住世三寶,那一體三寶我們不談,我們只談住世三寶。

所以現在這個短期出家呢,就是短期地代表著僧寶住世的一個形象,你們要學習這個內容,雖然以後你們回到世俗中去了,但這個佛法、僧法對你們的加持力,會在我們身上、我們周邊人的身上繁衍出來,會淨化世間,同時會成就自己,那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雖然在談淨土,也不能泯滅這個根本的守護,就是三寶住世的根本因緣。

回頭我們還來談這個順性的話題。所謂廣大,說淨土一法是九界眾生凡聖同修,這就是它的廣大處。

念佛法門的主要特征——究竟與如實

若有善根者,無善根者,依佛的教誨究竟說,依究竟說,聽聞眾生鹹得成就。《法華經》上講:“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一般我們認為這話有啥意義呢?這是究竟義上的教化,就是佛說的是實話,但是我們往往接受不了這個如實的東西。

在我們的淨識中——也就是我們談的九識,六識、七識、八識、九識,阿賴耶識之後的淨識——在我們的淨識中就會啟迪出這種真實究竟的利益。

實際聞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圓滿究竟的名號,就印契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究竟義上的教誨呢,往往我們現前有情,因為種種分別執著的染習、淨識的徘徊,我們不會接受的,起碼說大部分人不會接受。那接受的人因為聞名而證悟,聞名而成就,聞而解脫,聞而具足。那這樣的種性,或者說這樣的善根,一定是累劫的善根成熟所激勵出來的。

但是不管現在我們用得上用不上,聽聞到“南無阿彌陀佛”的殊勝名號,我們稱念這個名號,一聲,十聲,百聲,盡形壽,那都是一定會成佛的!這是沒問題的。

究竟義上,我們現在人的接受力往往不夠,就是不能完全契合佛陀給予的東西。他都有保留地,用自己的意識分析、假裝的一個排斥——實際是沒法排斥的,但我們會假設地排斥,根據自己的妄想執著分別,或者說染識中的一種自認為是淨識的排斥。細微分別就會排斥它,因為在究竟義上我們不排斥。

那如實呢?在我們這個時代,要是諸佛如來不給我們一個如實的教化,我們就會徘徊在不了義的教誨中。所謂的不了義教誨,就是一生成辦的教法沒有機會。很多教法都是需要多少大劫來修持。如釋迦牟尼佛在因地裡,發無上菩提心,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修持。經過這樣長的時間修持成就的十號具足的世尊。我們在這人壽百歲的時候,可能是初發心者,也可能是久發心者,久發心者遇到真正了義之教那一生就成辦,就是沒有善根的人遇到了義之教,一樣一生能成辦。這就是它的廣大性、平等性、究竟性與如實性。所以念佛法門是個不共的教法。這個不共的教法不是假設的,不是高舉的。

常住上的法師們安排明天我們去發個願,去迦葉尊者入定的地方(華首門),來給我們作個證,發個願,希望我跟大家有一個共同學習淨土的機會。我認為,淨土法門最主要的就是這四個特征:廣大、平等、究竟、如實,這是淨土的四個特征。

誓願為戒

大家現前習的僧法呢,最主要是令佛法住世,最主要是住世功德。它的住世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任何教法都不能替代。所以說在大家贊美這個住世功德的基礎上,希望我們能得到究竟的利益。那我們護持住世的功德,又能在自己一生中,在了生死這個問題上,在一個究竟如實的教法上,能如實安住,或者說如實地抉擇。

常住上的法師們安排這樣一個機會,就是讓大家去華首門去立誓發願,我感覺這對大家也是一種深層的愛護。為什麼說是深層愛護呢?因為住持佛法利益對我們來說已經很好了,就是這樣的因緣已經很難得了。

當初這個短期出家的緣起,我們在國內請教了幾個地方,都是被拒絕。我請教了很多善知識,我認為漢地人出家難,遇到僧法太難,了解僧法的機會基本上太少了。我說有沒有機會讓大家接觸呢?以前接觸過南傳佛教的一些做法,短期出家什麼的。但是請教了很多人,沒有機會。後來我們就在一個小范圍開展起來,第一批是十八個人參加。本來是給十五個指標,去了二十多個人,通過問遮,最後確定十八個短期出家。我原來要求的是五十個指標,但到過政府這一關時只給十五個指標,就是暫住證——以前去的時候,必須得有暫住證,因為那時間還有邊境卡之類。我們到曼聽,大概有三、四個關卡,現在都沒有了,(那時)邊境檢查很嚴格。十五個指標,有十八個人參加,很困難。但是現在慢慢地放松了,要是以後機會再好一些,可能是我們會慢慢地做得更好,讓更多的人有這樣一個成熟自己善根或者接觸佛法的機會。

為什麼說這是深層的愛護呢?就是如實抉擇的問題了!這個呢,真是在佛法住世的艱難、修持、善根問題上,我們通過這幾天短期出家會有一個體會,或者會有一個觀察的角度。在住世這個因緣上,就是我們來體會體會僧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念誦啊、晨鐘暮鼓啊、過堂啊、誦戒啊,對這些基本的生活有一些體會。但這個地方如實抉擇還是要解決生死大事,那你說出家生活能不能解決生死大事呢?若依法修持一定能解脫的,沒問題。那麼在我們以後回到世俗生活中怎麼來操作呢?那淨土教法來輔佐我們持戒、修持,這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特別重要!所以說,我感覺這是深層愛護我們這些短期出家的發心菩薩們。

立誓這個事情,從兩個角度來審思。我們一般知道“誓願”這個詞。很多人入過黨入過團,參加過一些組織,這誓願是特別重要的。我們受三皈五戒,像你們受沙彌十戒,這都是誓願。“盡形壽不殺生,能持否?”答:“能持!”這“能持”就是我立的誓,我的願望。誓願是什麼呢?是前導,是行為之前導。你看許多人做人做事不知道怎麼來做合適,他就會徘徊猶豫。但要有誓願呢,那就沒有啥了,我不該做就不做了,沒有啥猶豫徘徊的,這不是我做的事情。

那麼這個誓願戒干什麼呢?這個戒來表達一個誓願干什麼呢?讓我們不要矛盾、不要徘徊,直接清晰一個作為。我就依誓願為前導,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這就是一個給予性的東西,是為受戒,前導。世俗的人沒有受戒的時間,或者沒有受過這個教育,很多事情都是徘徊的,沒法拿定主意,該做不該做?這兩面的利害關系怎麼平衡呢?那麼有戒就不管它了,我依戒而行就行了。依戒而行,誓願戒。

意樂為戒

誓願戒呢,要是我們在意樂的基礎上,就好處理了。“意樂”,實際說呢,象我們來參加這個短期出家,本身一定是有意樂的,就是我思維過了,或者說別人的鼓勵下,或者自己的觀察下,或者在種種因緣的成熟下,我有這種意樂了我才來;沒有這個意樂,那我們上這麼高的山,到這麼簡陋的地方來做什麼呢?有意樂,有這個意樂!

意樂呢,也可以作為戒!能不能作為戒呢?很多人做事情不從容、逼迫、煩惱,就是受一種壓迫性的東西。那我們在任何一個事情前,都把這個意樂作為一個守護。意樂一定是順性的。只要是違性,這個意樂一定會被顛覆掉。假設我們隨著每個事情的意樂地觀察去作為。那個性德呢,在你生命中就不斷地彰顯它的從容、真實、光輝的一面,會把我們這個無明、迷失給照破。

但這個意樂對漢地人來說,我們受的訓練太少太少了。意樂!意樂!意樂這個戒的守護習慣了,性德的光輝一定會綻放出來,照耀著我們。為什麼呢?你可以嘗試,意樂!我們漢地人,只要一想自己是個善人,馬上臉就要繃起來。不繃起來,肯定不是善人;你這個人笑嘻嘻的一定是個壞人——別人會這麼認為。實際很多人自己都這麼認為,臉繃住可能就是善人了。你不相信,你看看那個繃緊臉的人,你一說你是善人,你給他磕頭,他一定很高興。反正我看到臉一繃的人,我心裡想這個人一定開始說“我是善人你是惡人,我是善人你是惡人,我對你錯……”這樣的內容特別多。不相信我們可以試,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人一繃臉,你趕緊給他磕個頭:“你是善人,我給你頂禮了”,他一定會很高興的。臉繃得很緊的人一定是善人,為什麼呢?他這個善是端出來的,不是意樂!我不知道是不是啊,我可能說的是反話呀,我感覺這樣的人呢,一端自己基本上都是善人,嘻皮笑臉的一定是惡人——中國人這個教育是不是呢?我不知道,我們可以分析。

但是我告訴你,意樂的人一定是真正的善人!他心地完善了,沒有對待了,沒有人我是非了,他會真正地生出善意,性德的光輝綻放出來了,綻放出來了,展現出來了,舒展了,舒展!就象那一個大蓮花一樣,真正地開了,心地開放了,對待消融了。這時候呢,就是意樂,意樂的東西就會現前。這時去做事情,就不會用對待、善惡去評判它了,舒展、喜悅、燦爛的東西就出來了。舒展與燦爛!我們以前唱的歌,陽光燦爛,心地就很燦爛。

你說我已經是中國人了,我要接受我們中國的傳統教育——繃住!那沒問題的。我鼓勵大家看到繃住的人,一定先磕頭說:“你是善人,我來禮敬你。”要不然這樣的人會生煩惱的。怎麼會生煩惱呢?他的善良是對待的,“我是善的,你是錯的”,他會有這個東西。若不相信,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審視。當然我不是批評這一類的人,這一類人的心就很緊,他會顛覆自己的信仰,會顛覆自己的作為,肯定會顛覆別人的。

那這個意樂呢,是遠離了對待,開放的、舒展的、燦爛的,這樣一種相續。我們要守護這兩條意樂,作為人生的前導,那我們人生就會燦爛光輝!雖然在人壽很短的這個時代中生活,我們一樣活得無量光無量壽!因為你是順性的,你就會跟我們無始以來相續的性德接軌了。那麼誓願戒與意樂戒,我們要守的。

很多人說我想利益他人。今天中午一個沙彌跟我談,他說我出家實在是不想為自利,就想為利益天下人,我說太好了!我說你就守護這個戒律就行了。

什麼戒律?就是利益天下人的戒!

怎麼利益呢?讓天下人快樂!

怎麼快樂?你一定要有意樂!自己沒有意樂,怎麼去利益別人呢?!你讓別人看到你象掉到冰窟窿裡一樣,怎麼意樂別人呢?讓別人看到你發抖,你能利益人嗎?讓別人看到你就感覺到很丑陋,或者心裡就犯禁忌了,你能利益人嗎?

我以前就有那種猙獰的東西,我感覺自己很猙獰,面目猙獰,很多出家人看見我就溜圈子了,看見我就溜跑了。我說我這人肯定是出問題了,意樂的東西沒有把握好,自己很認真的。我剛才批評的都是我的過去呀,過去那個德行。自我批評嘛,不批評別人,你們都是菩薩,我是自我批評。以前很多年,我這個狀況就沒有轉過來這個概念。我後來體會體會,可能這是中國人受的教育問題,的確是教育問題,認為你自己不嚴肅不行啊,不嚴肅肯定不善良,所以要嚴肅。我們在部隊受的教育:“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但是一嚴肅可不敢活潑了,一活潑就出問題了。

這個意樂呢,今年夏天(注:2009年安居)我提出三種意樂,就是究竟意樂問題,一定要反復思維,反復觀察!究竟意樂一定是無對無待的,徹底如實的,平等安樂的,廣大圓滿的,燦爛舒展的,普遍利益的!盡於未來際,我們對這個究竟的意樂,贊美是贊美不完的,把三藏十二部都誦出來贊美它,沒問題的。

究竟意樂,究竟意樂……淨土這一教法就是究竟意樂的一個給予、一個印證、一個抉擇。

所以常住法師們給我提出了這個,我沒有遲疑的。他們說師父給大家講一講淨土,我說:行,講淨土沒問題,其他的不敢講,淨土敢講。為什麼呢?給大家意樂!因為這個不給真不行,我感覺到我們都缺這個東西,不是某人缺,(而是)普遍缺。尤其是我們受了戒的(短期出家)僧眾們,應該充滿意樂地面對自己的每一個過程。因為你們的時間更短了,象他們長期出家的福報大一些,你們的時間就更短了,一個月,嚓,七天過去了,剃頭七天了。再一晃,嚓,一個月過去了……你想再過這樣的生活,就很費事很困難了。

這個意樂,我們要在這一個月中把這個意樂給鼓勵出來,把它當成戒律。我臉一繃就要批評自己了:“我為什麼不意樂了?我付出這麼大的精力,我為什麼不意樂了?我沒有順性,犯習氣了。”這個戒一定要守住,這一個月要不守住真是太可惜了!守護了意樂戒、誓願戒,我們就方便了。因為誓願一下子把你引導到“這一個月我要守護住”上來。那麼意樂戒呢,我在每時每刻都要用它。這誓願戒我們只能用一個月啊!一個月過去就沒啦,一個月太短了,一過去就沒了;但是這個意樂,你隨時都可以用啊!菩薩們,意樂戒終身守護!這誓願戒只有一個月,菩薩們,你只有一個月的權利,回家了,拿下!意樂是我們每時每刻在家出家都要守護的戒律,意樂戒;短期出家的出家戒只有一個月。

意樂,我真想把意樂給予大家,供養大家!

(眾:南無阿彌陀佛)

究竟意樂

究竟意樂,究竟意樂……我們這一個月呢,叫一個時期的意樂,不是究竟的。我們就談一談究竟意樂吧。究竟意樂,這是大家應該終身守護的。實際我們念無量壽無量光,不是其他東西,是順性的東西在我們生命的每一時每一刻都在延續。我們只是不覺知,或者我們覺知了會迷失。這個究竟意樂呢是自性的流暢!它一定是自性的流暢,就是自性在流淌,不需要你用任何力,只需要省力、安樂!

為什麼稱為究竟意樂呢?它一定是自性的流淌,自性的光輝,自性的舒展。我們的自性在舒展……意樂嘛,它是蓬勃的,它是次序的,它是浩瀚的,它是無盡的!你再發心都會有限量,你再搞東西也有限量,這個是無盡的。何以故?究竟故,自性本具故,省力故,安樂故,無染故。它不光是無盡,還是無染。無染的意樂,無盡的意樂,所以說我們給它稱一個名字:無量光。

那麼我們究竟意樂實際就是與無量光匯合。它本身是契合的,但是我們不知道了,所以讓我們念“南無”來匯合它。念“南無”,來匯合它,來啟用它,來成熟它,來圓滿它,來彰顯它……,說什麼都行。它的確是本具的,它是無量光!我們時刻地守護它,運用它,就是無量壽!所以我們現前這一念順性的流暢就有無盡的喜悅、無染的喜悅,放出無量的光明,延續在無量的未來。

那麼這就是淨土教義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就是省力!省力,省力……省力的安樂!

安樂是什麼呢?高度的次序,高度的次序!我們人為的次序、我們意識、染識的次序,你再用功夫,也達不到這個高度。什麼樣的高度呢?無量,無窮,無盡,不可言狀,究竟徹底平等。實際用平等來說最好。高度的次序,平等的妙用。

希望諸位善知識呢,在淨土一法中一定要找到這個究竟的意樂。

事實意樂,本具所顯,既不貢高,亦不下劣。

我們立誓啊,不是說喊一個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口號來給自己一個交待,給別人一個交待,不是!(要)真讓它起妙用,成為生命璀燦的事實、莊嚴的事實,利益世間、圓滿世間的一個事實。明天我們要立誓,正月十三,要是沒有這個妙用,我們去立誓,說實話,爬這個山還挺累的,沒啥意思。一定要起作用!什麼樣的作用呢?就是剛才講的:舒展、燦爛、省力、安樂、無盡、無染!這樣廣大的自在力,是本具所現,並不是你造出來個什麼,額外生出來個什麼。有的人為什麼驕慢呢?就是認為我有你沒有——對不起,這是平等的!你有,我也有。你說我出家了,我有你沒有——對不起,我也有。你說你在家有,我出家沒有——對不起,你也有,我也有。平等!

本具所顯,遠離自卑與驕慢兩種惡習的一個最殊勝的功德。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最奇特的就是:不驕慢他一定會自卑的,自卑過後一定會驕慢的。因為啥呢?他不驕慢受不了,自卑會把他壓得出不來氣的,自卑過後他一定要驕慢,為什麼呢?要活人哪!要不然他就自卑,為什麼呢?驕慢得累了。我們有時候驕慢得會把自己累得爬不起來的。

這個教法呢,遠離了自卑,遠離了驕慢。所以《無量壽經》講:“既不貢高,亦不下劣。”是誠實言,是如實語,是讓我們真正地在這個究竟意樂上,產生事實的究竟意樂。既不貢高,亦不下劣。這是事實的意樂,它遠離了貢高與下劣。你我都不要把佛法搞得那麼玄,不要搞得那麼神秘不可測的,它真是很實際的!你把你心中的貢高與下劣同時放一放,放一秒鐘,你事實的意樂就會出現。放一秒鐘就行,就意樂一秒鐘。你一生把這個貢高與自卑放下了,你一生就是事實的意樂。你就會享受這個事實,什麼事實呢?意樂的事實。

阿彌陀佛!(眾: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這個不是我講的,這是釋迦文佛對阿逸多講的。

誰叫阿逸多呢?誰叫阿逸多呢?不是彌勒菩薩,是你!

慈氏者啊,慈氏者是誰呢?善用心者!

善用心者是什麼呢?是意樂啊!

意樂的事實就是善良之人,善良的族類,我們就是慈氏。你不願意作慈氏算了,但是你要知道,你不貢高不下劣,你的事實的意樂就會成熟你的道德與生命。

我們可以做實驗,你心裡扭曲了、痛苦了,你就觀察這兩點,要麼貢高了,要麼下劣了,失去了平衡,不平衡了,不平衡就不是慈氏,那叫什麼氏呢?那就是波旬的哥們兒了,或者是其眷屬了。你不相信嗎?貢高是他的眷屬,卑劣也是他的眷屬,你放心了。你說人就這麼多變啊,一會兒是釋迦佛的眷屬,一會兒又變成波旬的眷屬了。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不是波旬的眷屬那是誰的眷屬呢?!

我們一定要看清楚,慈氏者,善待於自心,善待於事,善待於人,善待於周邊一切,那一定是慈氏。一生補處,這是一定的,是真實不虛的。我們能不能做到每一時每一刻呢?念佛者一定是阿逸多,一定象阿逸多一樣一生不退,一生成就。為什麼呢?他有這個事實的意樂,所以成就阿鞞跋致。

諸位善知識啊,佛法離我們太近了,一定不要把佛法推給佛陀,推給佛陀了,拱到那個紙(注:指佛像)裡面,陶瓷裡面了,白玉石裡面去了,我們可就空了,就迷失了。要把它用起來,用就是事實!一定要把它用起來,一定要運用佛法!佛法沒有高深的,也很高深,為什麼呢?你不用它就高深了;你用它,它就很親近很親近的。親近到什麼程度呢?就這麼簡單——不貢高不下劣!平等緣起,令人安樂。

佛陀看到我們大家一定都是歡喜的!慈氏嘛,慈悲安祥。你看我們漢地的所有佛像都充滿了那種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極為美妙的形象,我們稱為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那都是很慈善的。很多人看到藏傳佛像一些形象,三頭六臂的,呲牙咧嘴的,那是一種變形的慈悲,就是我們的貪嗔癡慢疑的覺悟。你說十惡能不能覺悟呢?我們在犯貪嗔癡慢疑等等惡業的這個事實的時候,能覺悟的。能覺悟那就是那些菩薩,那些佛。什麼佛呢?三頭六臂,張牙舞爪,一個眼睛,兩個眼睛的人,三個眼睛,七個眼睛的人。惡他也能覺悟呀!

有人善,善一樣可以墮落呀!不要害怕啊,這個不能胡講啊!善墮是什麼呢?是迷失。佛陀在很多經典上講:若人說我持戒,此人是為犯戒。他迷失在這個所謂他持戒上了,他固執於此,那他就迷失了。迷失於善法,稱為善墮,此人一樣是受惡報。這就稱為偽善了,善令自己迷失了。

惡能警策於世人,很多人因為惡而覺悟了,稱為逆行菩薩。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我們能在惡中覺悟,能在善中不墮落,那太好了!能在惡中警覺自己,能在善中不染著、不迷失,那就太好了!那我們就遠離了偽善,成就了真正的善、如實的善,那就是說我們來做諸樂、樂因、樂果,遠離惡、惡因、苦、苦果,這樣我們就成為一個真正的覺悟者。

這個事實的意樂呢?希望大家在人生中有一個好的參照。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不怕我們犯過失,就怕我們不警覺。不怕我們犯過失,就怕我們固執錯失、蒙蔽錯失,陷入錯失中不能自拔。實際一個人犯錯了,你提示他,他覺悟了,就是大善!中國人古代有一句話叫什麼呢?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實際這對我們來說是特別重要的,知錯能改。誰不犯錯呢?不犯錯的人還沒出生呢。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這個話,我們真要常常地相互之間交流的。

有的人可能認為,我的錯誤蒙混過關了就好了,過關了嘛——不是!種子,種子,還在這裡擱著哩,就是因沒有變。這個能改,就是種子變了。一定要注意這個。現在學佛的人,許多人就不知道這句話的真誠與中肯。相互地掩蓋,實際那種傷害是最大的!因為啥呢?種子膨脹,結出惡果,惡果你能承擔嗎?誰也不願意承擔惡果。

有個菩薩打電話給我說,師父我做錯事了,我說錯事了能忏悔,就這句話,不能忏悔,自己面對,你能面對惡果就行。能不能面對呢?苦來的時候,一般人都不願意承擔,不願意承擔就開始怨,開始恨,開始迷,跟著就來了。因為承受不了就開始怨,說這個那個,那個這個。所以不勸人改過的人呢,就會招人怨,招人恨。到果上來的時候,他就恨你了。

佛經典上有一個故事說一個比丘乘船渡海,船被一個大力者給兜翻了,人都淹死了,比丘也被淹死了,這個比丘見到龍王就說我這一輩子持戒精進,修諸善法,你怎麼能把我淹死呢?龍王兒子過來了,說你知道我是誰嗎?他說我不知道。龍子說我是某某沙彌,你給我剃頭,但不教育我,我犯過失了,你不讓我改正,結果我嗔心這麼大,墮入龍類了,我就要掀你,就要淹死你。怨恨!因為他受不了這個果報了,善心出家反遭其害,他不恨你嗎?我們善心學佛不能知錯就改,果報一來了,你不怨恨嗎?

所以說我感覺這個呢,我們出家在家的學佛者啊,真正地要經常交流這個東西。你看出家人每七天就到一起說:你能原諒我的過失,憶念我清淨,隨喜我的功德。忏悔得安樂,不忏悔罪亦深。的確是這樣一個事實。

不隔念、不隔時、不隔日忏悔

我們的意樂從哪裡來的呢?它要及時調整。一定要及時調整。

淨土法門的祖師善導大師有一段特定的話,他說:我們犯過失了,不隔念,那肯定是上上根器了;不隔時,那肯定是中等根器了。(不隔念,)念,就是你念頭一出來,我們就能知道去調整它;不隔時,我在這兩個小時以內,十個小時以內,我能不能把它調整過來呢?調整是什麼呢?少受點苦呗,意樂相續呗。一定要守護那個意樂戒。守護那個意樂戒,人不及時調整自己,才出鬼哩!不隔日,不隔日是下下根性了啊!啥叫根性呢?就是你的惡業開始了,發芽子了。現在有的人犯一個過失可以埋幾年,那不愚癡死了嗎?埋幾個月,那不苦死了嗎?那不掙扎嗎?不隔念,不隔時,不隔日,這是善導大師教育我們及時調整意樂的一個方法。教育我們的方法,給我們一個方法。實際這佛法有啥呢?就是給你方法你去做就行了嘛!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古人講“吾日三省吾身”,實際就是及時調整,一天調整自己三次,起碼是不隔時的善根了。

那我們就學這個法,我們讓事實的意樂在我們生命中——既不貢高,亦不下劣,這是事實的意樂——你守護好了,要出現貢高與下劣了,及時調整它。不隔念,最好;不隔時,方便;不隔日,每天都要做。實際我們功課中的確是有的,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是每天不讓你的作業過夜的。你那任何的作業——“諸佛世尊當證知我,我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等等,今皆忏悔,令其清淨”。那就是最少我不隔日要把它忏掉了。

這個方法不復雜吧?不復雜啊!

意樂,事實的意樂,不貢高不下劣。一旦出現貢高下劣了,怎麼辦呢?及時調整,不隔念、不隔時、不隔日,最差最差不隔日要做到的。這樣我們人生充滿了快樂,我認為它是快樂的源頭。佛講啊,忏悔得安樂,不忏悔罪亦深。你忏悔及時調整一定是快樂的源頭。不是嗎?哎呀,有人說我固執己見,我編個方法,我就要把自己表現得很完美……但你內心充滿了執著的痛苦、迷失的痛苦,自我卑劣下慢,認為這個卑劣的果子是你,認為這個錯事是你,你就開始苦自己了。

這個方法很簡單。這就是念佛的方法嘛!佛是清淨平等覺,不貢高不下劣,那充滿了真實的意樂。什麼意樂呢?自利利他,真實不虛。若有不方便處,我們出現了貢高與下劣,及時調整,不隔念,不隔時,不隔日,最差做到不隔日。若有這樣的一個誓願力,你不是一個真正的學佛者嗎?你不是一個快樂者嗎?我們那時間講“法喜充滿”。那就是誠實言了!你做得久了,自然會法喜充滿,自然會做到的。你要是不這樣做,你的法喜從什麼地方得到呢?講一講!若有第二個路一定給我介紹!若沒有第二個路,一定要這樣做。因為佛陀是真實語者,歷代祖師是真實語者,我受其加被,也希望把真實語傳達給大家。大家(若)有更好的真實語,一定傳達給我,切莫忘掉我啊!因為啥呢?我們都真實相待嘛!真是有好的辦法了,及時地跟我談。

我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既不貢高,亦不下劣。真不復雜,那是事實的意樂。若出現違背這個事實的意樂了,一定要及時地調整它,不隔念,不隔時,不隔日。最差最差不過日一定要調整它,這樣你快樂的源頭就掌握住了,你法喜充滿的機會有了,菩薩們!

(眾: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現在就可以做實驗的。啥叫快樂呢?平等、充滿、具足、舒展,無所對待。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知道,大家真得體驗啊!不體驗不行,不體驗可就受苦了。

明天我們立誓願的主題,恰恰是應該在事實的意樂上抉擇一次。發一個願:我不隔時——不行,太低了;我不隔念——太高了;我不隔日——做得到的。一定要改變自己的不平衡,讓自己的意樂在生命中升起來!應該發這樣的願!

(眾:南無阿彌陀佛!)

一定應該發這樣的願,不發這樣的願,回到生活中,我感覺這些菩薩們短期出家了就真短了。意樂是我們永恆的需要。所以我感覺到有這一次的機會,我供養現前的僧眾及居士,最大的供養就是:我們要立誓:讓事實的意樂伴隨一生!這是我對大家最簡單的一個祝福!因為我們這一生一定要成佛的。希望事實的意樂伴隨大家一生!

不是說的,是要有這樣的願望。八地以裡的菩薩,所有的事情都靠作意的,所有善惡緣皆以作意而成。你逃不掉,你所有的苦樂都是作意而來的。不相信試試,誰說我不作意就可以快樂,站起來,慢慢地站起來,能不作意(而)產生快樂了(的人),舉舉手。因為啥呢?八地以裡的菩薩呀,我們所有的苦樂作為都靠作意而來。

所以說呢,常住上安排大家上去發個誓,我當時淚就在眼睛裡轉圈,我感覺到你們太有福報了!我說實話。我說我們學佛時候怎麼沒有這樣的善知識呢?真是這樣子啊!沒有人這樣教導你的,就是摸出來的,拿生命賭出來的!誰這樣教導你啊?給你這個方便?真沒有。一次一次在瘋狂的邊緣、生死的邊緣、迷失的邊緣,甚至墮入魔道的邊緣,掙扎出來!

(眾:阿彌陀佛)

的確是這樣子。所以他們說這個事的時候,我說:做!一定做!講!明天我就講!沒問題!以前一說講這個,我都很小心,我說哎呀白衣講法不好,我得掂量掂量,但這個我必須得講!為什麼呢?供養的好機會呀!

(眾:阿彌陀佛)

事實的意樂伴隨一生,這是我對大家的祝福。這一生是必須要成佛的,究竟意樂。

所以說,那苦樂都從作意而來。那我們現在就作這個意,什麼樣的意呢?究竟意樂的意。究竟意樂,我一定要有究竟意樂。我們讀《無量壽經》,一名為《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一讀就過去了,嚓,滑過去了,嚓,滑過去了,滑過去了,沒味道。你要是真正理解了那個裡面的作意啊,你會得到太大的加持了!作意,作意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在思維嘛,在打主意嘛,在搞名堂嘛。哪個人不搞名堂呢?舉舉手。誰說我心裡從來沒有名堂的,我現在心裡象太陽一樣圓明燦爛,(這樣的人)舉舉手,我們給他塑個像,(眾笑)我感覺應該給他塑個像,因為啥呢?那是八地以上菩薩自然心智中流露出來的光明。

念佛人可以做得到的,但你必須得念佛,不念佛做不到。普通人行八地事,依念佛故!這是真實不虛的。我們在念佛的時間,無對無待,無染無著,那心就象太陽一樣,就象大勢至菩薩一樣,是無邊光,普照於自他,圓成依正二報。那是什麼呢?就是因為依念佛而成就。要是真正的念佛人,那就是在行八地事,一生阿鞞跋致。我們都讀過《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一生得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什麼呢?就是不退轉嘛!世尊給我們一個事實的力量,一生不退轉,那是八地事啊!七地菩薩一樣往返人間啊

 

上一篇:慈法法師:關於“一心不亂”
下一篇:念佛誦經後癌症和腹水消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