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修行人如何面對世間的福報(法師開示匯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人如何面對世間的福報(法師開示匯總)

 

特別提示:本文綜合轉自網絡。

 

把福報吃完了(聖嚴法師開示)

有則寓言故事說,有位窮困的老僧,自知無福,希望透過培福讓來生得到好果報。

可是他沒有物品可以布施,於是就把衣服脫了,坐在草叢裡喂蚊子,藉此來培植福報。

老僧死後,由於他修苦行的福報,轉生做了國王。這位國王嗜吃鴨舌,每餐必來一碗。

有天,一位僧人求見國王,問他想不想看一件秘密?國王當然想看,僧人便運用神通讓國王看到他的前生,他這才知道自己前生是位出家人,以及自己喂蚊子的情形,而那些蚊子大部份都變成他碗裡的鴨子。

這位僧人對國王說:“大王啊,報恩的鴨子所剩不多了,等吃完時,你的福報享盡,也當准備後事了!”

國王一聽十分害怕,從此再也不敢吃鴨舌了。

這位國王起先是培福的,到最後他把福報通通都享受掉了!因此我們在培福之時要知惜福,惜福才有福,培福便能夠增福。(轉自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91211202112.html)

 

修行人如何面對世間的福報(達真堪布開示)

我們對自己擁有的,屬於世間的一些名聞利養等福報,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思維觀察。

第一個,我們擁有世間這些福報的時候,不應該高興,不應該生起傲慢心。其實我們正在享受的這些,就是在消耗自己以前積累的一些福報。就像個漏著的水池一樣,裡面本來就沒有太多的水,很快就會漏盡的。所以這個時候應該更加謹慎,更加小心翼翼,應該想盡辦法將它轉為道用,或者用這些世間的福報再次積累福德資糧。要不然的話,這些福報窮盡了以後,我們只能繼續感受痛苦,不會有絲毫的安樂。這也是一個很可怕的事,大家一定要注意,不應該因為這個而驕傲,覺得自己了不起,甚至去輕視別人,欺侮別人。

第二個,屬於世間的任何一個法,這些地位、聲譽、財富、權勢等世間的福報,從本質的角度來思維觀察,都是有漏的,都是無常的,都是不淨的,這些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反而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痛苦,所以它們的本質也是痛苦的。有的人雖然有錢,但是他更有煩惱;有的人雖然有權,但是他更有壓力。世間的這些福報,名聞利養,沒有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與幸福,反而給自己帶來很多的煩惱與痛苦。從因的角度來思維觀察的話,這也是一種不淨,一種痛苦,一種無常;從果的角度來思維觀察的話,同樣也離不開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圍。因而從事實的真相、真理來思維觀察的話,都沒有什麼可貪著的,也沒有什麼可傲慢的。

第三個,對一個修行人來說,若是沒有看破放下的話,這些福報也許是一種障礙,會影響我們的修行。有的人本來也信佛,也很精進,後來在世間法上取得了一些成就,然後開始去享受這些,執著這些,最後不但不修行,甚至連做人的標准都沒有了,又開始造業了。這樣財富就變成今生解脫最大的障礙了。

所以對於修行人來說,若是你能將這些名聞利養轉為道用,或者能看破放下的話,對修行不會有太大的障礙,否則對修行來說有一定的障礙。所以大家要從各個角度不斷地去思維,觀察,理解,這樣對這些道理也會生起一種甚深的體會和感受。這是很好的一種方法,一種修行竅訣。

(本段轉自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100123082402.html)

 

在家務中修福報 用清淨心斷輪回(達真堪布開示)

我們是大乘修行者,尤其我們是修大乘密法的,方便法門很多。先把“我”忘掉,不能自私自利,然後為了有緣眾生,怎麼都行!不是為了自己得到好處,而是為了有緣的眾生,為了需要你的眾生,你去做任何事情都有功德。你不念佛也行,不誦經也行,好好地照顧他們,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家裡這些活都搶著干,干好。消業積福啊!讓他們干,這是消福造業,欠人家的啊!欠了就得還。

有的人雖然不願意干家務,但是不干不行,覺得自己受了委屈,挺難過。這是前世欠的,現在你正在還。還有的人挺得意似的,“我不用干”!這是在消耗福報,在欠債啊!欠債的時候好欠,還債的時候不好還,你要增倍的還啊!

我們是相信因果的,因果不會有浪費,不會有差錯的。他干活的時候心裡不舒服,但是不干不行,這是他前世欠你的,正在還你;他還的同時,你也正在欠他。輪回有很多種,大輪回,小輪回,這也是一種輪回。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我們積累的這些債啊,業障啊,如果是個物質,有個形狀的話,整個虛空也容納不了!互相欠的,互相造的業,都是成倍的增加。因果不可思議啊!那怎麼辦?我們要付出,但是別求回報。多干點!你一轉,他也能轉,相互都是真心的,都快快樂樂的,這不是欠,這是修。互相都不欠,緣就了了,慢慢就不受因果了。你從心裡不轉這個念的話,他也轉不了,這樣的話互相欠啊還啊,業障又增倍了。

我們應該用真心去感化他。有的人問,“我也發心了,也發願了,但是沒有用,感化不了他!”因為你發心不清淨,不是真心。如果你是真心,你心裡沒有絲毫的要求,不求回報,沒有絲毫自私自利念,你就成為菩薩了。菩薩不可能感化不了他,你一定能把他感動,這樣他也會從心裡服你,自然而然就會隨你,這些逆緣都變成順緣了。然後你們互相幫助,母子也好,夫妻也好,這樣的關系就都是清淨的關系,只有幫助沒有傷害,互相都能讓對方解脫,而不是輪回。

 

如何增廣福報(星雲法師開示)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緣深厚,因為有時候增加財富,財富不一定是我們的,增加物質、財產有時反而是個累贅。唯有福報是真的,到哪裡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報呢?

一、少貪多捨:捨就是一種布施、結緣,緣結得越多,就像播了種,必有收成。所以少貪多捨,必能增廣福報。

二、少聚多散:不要積聚財富,因為財富是五家所共有。遇到水災、火災、貪官污吏、盜賊及不肖子孫,財富轉眼成空。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因此要多布施、多結緣。

三、少執多放:人不要太執著,執著於一點往往失去全部。要把眼光放大、放遠、放開,要能放得下,才能提得起。

四、少傲多謙:做人要謙虛,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太自滿、太傲慢,讓人看不起,謙虛的人才會受尊敬。

五、少私多公:人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因此不要處處只為自己著想。要常常想到別人,想到大眾,能夠少私多公,才能融入大眾,才能擴大小我。

六、少憂多喜:人生苦短,不要讓生命充塞太多的憂郁、傷感。要把歡樂、喜悅常駐心頭,並且影響他人。

七、少愛多慈:愛是有染污性的,是自私的,是不究竟的,唯有把愛升華為慈悲,才能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才能對人有所助益,所以我們要少愛多慈。

八、少色多德:不要把生命浪費在愛情、美色的追求上,因為愛情、美色會隨著時間遷流而產生變化。我們應該在道德、修養上用功,這才是永恆不滅的。

九、少自多他:不要凡事只想到自己,要想到自己以外還有他人,包括父母、兄弟、姊妹、同學、朋友、同胞及一切眾生。

十、少拒多容:泰山不辭土壤才能成其大,所以,能夠少拒多容,才會增加福報。

如何增廣福報:

一、少貪多捨。

二、少聚多散。

三、少執多放。

四、少傲多謙。

五、少私多公。

六、少憂多喜。

七、少愛多慈。

八、少色多德。

九、少自多他。

十、少拒多容。

(轉自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80406142802.html)

 

淨空法師談福報

1中國人習俗過年,大家都賭博,都想贏錢。世間人喜歡賭博,賭博不是好事情。賭博贏錢,是掠取別人的財物,損害別人,這造罪業。掠奪別人的,還是命裡頭所有的,這等於自己的福報提前享受,這也是造罪業。

2我們一定要懂得,財物各有其主,不義之財決定不可得,得到之後一定有災難,決定沒有好處。我們每一個人生活狀況不一樣,有些人富有,有些人清貧。貧富狀況不一樣,這是什麼?這是報。財富這個報從哪裡來的?佛給我們說得很清楚,是過去生中種的因不一樣。

3佛告訴我們,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報。他為什麼有這麼多財富?過去生中財布施的多,他這一生就得多財,是這麼一個原因。財富有些人得來很輕松,有些人是很辛苦地經營才得到,這個與布施修因有關系。

4有些人布施很痛快、很歡喜,他得報就很自在,就不費力氣;有些人布施很困難,看到人布施,好像自己不布施不好意思,很勉強地拿出去,布施之後又後悔,他將來得的這個報,財富他能得到,他要很辛苦地去經營,很不容易才得到。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5世間我們看到那些發大財的這些大企業家,都是好多生的修積,在一般經典上看,至少是十世。十世的修積,才能得這樣的福報。

6我們有福報,決定要給眾生去享,不要自己去享受。自己不去享,這個福報永遠享不盡;福報一味自己去享,幾天就享完了。

7這個事情跟世法沒有兩樣,世間人儲蓄很艱難,每個月賺一點錢,在裡頭提出一點儲蓄,儲蓄了幾十年,才有一個可觀的數目;如果拿去花天酒地,不到一個月就花光了;如果去賭博,恐怕幾分鐘就花光了,我們看得太多了。

8實實在在,事實真相是這個樣子,所以佛教導我們要惜福。釋迦牟尼佛那是無量劫的修福,他在日常生活當中,表現給我們看的,佛修福、惜福、積福。我們明白了,看到了,應當要學習,知道凡事都有因果,離不開因果。

(轉自http://www.fjdh.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90404142826.html)  

 

上一篇:達真堪布:《根本上師祈禱文》略釋
下一篇:達真堪布:母親節,為報恩而修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