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依別人批評佛教的地方來反省自己,不要強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弟子閱讀《訓俗遺規》一書,發現有批評佛教的內容。他有兩個問題,第一個請問是否能重新節錄適合現代人的部分來流通?

  答:《五種遺規》,是前清乾隆時候的兩廣總督,就是管廣西、廣東的兩廣總督陳弘謀先生編輯的,編得非常之好。這一次我是把它全部重新制版來流通,完全照原文,都沒有刪改。批評佛教的地方,我們要看,看了之後要反省為什麼人家批評我們?所謂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不能說人家批評,我們就要把它節錄,這是錯誤的;換句話說,我們要禁得起考驗,也還要能接受別人的批評。至於誤會的地方,我們解答都不行,解答是什麼?強辯,強詞奪理!我們要用行動、要用行為做出來,那就是答覆他。這就是真正以事實、以理來服人,不用言辭。

  佛門,佛教傳到中國來已經兩千年了,這麼長的時間,流弊是在所不免的。人家批評都是批評有弊病的地方。還有很多(這都是事實)對佛教沒有深入,沒有認真的理解,只看到這些佛教徒他們的行持,在這上批評的是最多。如果真正理解,他就不一樣。唐朝時候的韓愈,在早年對佛教批評非常嚴厲,到現在古文裡面都還有他的文章。可是到晚年,他皈依大顛和尚,居然也學了佛,那是他明白了,他搞清楚了。歷代的人很多,像蕅益大師,這是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沒有學佛之前,也是批評佛法,嚴厲的批評。到以後明白了,把他以前的東西都燒掉來忏悔,還出了家。不但出家,還當了祖師。近代的印光大師,你們看看他的傳記,他在沒有學佛之前也是批評,念孔子書的,以儒家心態排斥佛教,也是有嚴厲的批評。到以後搞清楚、搞明白,他也出家了,也成為近代的一位大德。這種情形很多。陳弘謀編輯的《五種遺規》,裡面並不是他寫的,他是蒐集,蒐集很多關於倫理道德這一類的典籍。特別是處事為人做事應該要遵守的規矩,這是正確的。

  我們常講,佛教如果是宗教,我就不會入這個門來。我在年輕的時候也是非常排斥佛教,不了解,因為看到佛教的形象確實是迷信。我在年輕時候看到佛教,我覺得跟基督教、天主教都不如,為什麼?人家禮拜天教堂還講講道,我們有的時候還去聽一聽,聽了也滿有道理,佛教沒有。佛教只有經忏佛事、超度,都搞這些。我們那個是小城市,從來沒有法師講過經,我們只知道和尚念經,沒有聽說和尚講經。念的經我們也聽不懂,所以對那個興趣就引不起來。這種情形,在這個社會上怎麼會不引起人誤會?我年輕時候就是誤會,所以這是在所難免。

  要人家不誤會,就是我們四眾弟子要全心全力來弘揚,怎麼弘揚?要做出來。不說別的,你先能夠把十善做到,三皈做到,五戒做到,我相信社會大眾沒有一個不尊敬的。你能做到,他做不到。不說別的,我們講口業,你真正能做到不妄語,他們妄語,他就不能不佩服你;你不兩舌,不說人家長短,他們是隨便說人長短;說話粗魯,惡口;花言巧語欺騙別人。這現在社會大眾普遍都是這樣的,你能夠反其道而行之,他怎麼會不尊重你?所以你真正把佛的教誨做到,才是佛弟子。否則的話,只掛佛的名,自己所作所為跟佛的教誨完全相違背,那人家當然罵你,罵你連佛都罵到。所以我們聽到這個批評之後,我們要深深的反省,不要去責問對方,自己認真反省,要認真努力來學習。(淨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三十 2006/3/31)

  問:他說這個世界眾生聽到彌陀名號,往往不能“歡喜信樂,禮拜歸命”,是否與《無量壽經》上彌陀大願相違背?

  答:是的,《華嚴經》裡面講得透徹,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很重,就是業障很重。所以聽到佛菩薩的聖號生不起喜樂心,甚至於不能接受,還要排斥。這在現在社會很多,我們常常碰到,我們學佛,人家說我們迷信。所以我們也要以善巧方便。最重要的,他是對我們、對佛法不了解,也不肯去研究,所以產生這些誤會。能幫助的我們要幫助他,不能幫助的就隨他去。無論他怎麼樣批評,我們聽到就阿彌陀佛,合掌“阿彌陀佛”,不要去頂嘴,不要去辯駁,這樣就好。讓他說,他說累了就不說了,如果我們頂嘴,那就有得說,說不完了;我們一句話不說,他說累了就不說了。我們一直笑嘻嘻,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好,每一句阿彌陀佛都讓他聽進去,“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也很歡喜,阿彌陀佛的種子種下去了,你這一生不相信,來生後世遇到緣還會相信,這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三十六 2006/6/9)

 

上一篇:淨空法師:學哪部佛教經典會更有利於斷情執?
下一篇:淨空法師:李炳南老居士修得生死自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