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轉載
幸福在一念之間:蔡禮旭:老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大家好! 今年是我第一年在祖國過新年,開了好幾年的支票,今年終於兌現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一份家人的因緣來自於我們有共同的根,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七、八年前,我接觸到我的師長釋淨空老教授的教誨,才真正醒過來,才知道一個炎黃子孫應該盡的本分,對於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有責任承先啟後。由於自己的能力相當有限,在教完兩年書之後,我決定到澳洲去學習中國文化,確確實實,人生的真相、真理不是書上能看得出來的,還要加上自己去力行,去體驗。所謂「天道無親,常予善人」,我們常常希望求得他人的幫助,其實,這個求法是不對的,是“心外求法”,會增添非常多的痛苦,自己「人之初,性本善」的這顆本善之心就具足了智慧、福報、才能。《大學》開篇就告訴我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明德」,第一個「明」就告訴我們,我們學聖學賢就是要做一個明白人,不要再做一個糊塗人。首先明白什麼呢?明白我們有那顆本善的心,就是「明德」。「明」代表我們本有的智慧,「德」代表我們本有的才華,還有福分。所謂“福田靠心耕”,一切都要從我們的心上下功夫。心念一轉,您所接觸到的一切人事境緣都會開始變化,《易經》告訴我們「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只要我們有一念善心,就會聚來很多有志之士與我們共同努力奮斗,這是事實的真相。所以,應該是先反思自己有沒有一顆犧牲、付出、善良的心,懷有這樣的一顆心,自然能夠感得眾人的相助。人最重要的就要了解如是因如是果,種因才能得果,我們只求結果,那是緣木求魚,必須要先種種子。
我們都非常期盼念到《論語》那一句話「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諸位朋友,我們念到這句話的時候,內心有什麼感受?希不希望是這樣的人生?希望而得不到,這樣的人生會怎麼樣?很苦啊!患得患失,人生的苦,都在求不得。而當人明白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還求不求?命由我做!福自己求!心就安住下來了,莫向外求。而這一些如何經營美滿幸福人生的道理,都在我們的聖賢教誨當中了。所以,《論語》告訴我們「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與人相交往都是用一份恭敬的態度,則「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所以,當我們要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首先最重要的要以真誠恭敬的心面對一切來到我們生命中的有緣人。諸位朋友,誰是我們的家人?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假如我們看到家人的時候很歡喜很開心,看到其他的人就不歡喜不開心,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幸福?不會幸福的。而當我們只是愛護我們的家人,然後對其他人都漠不關心。請問,我們的下一代學到什麼?學得到對我們的孝心嗎?學不到啊!所有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變化人的氣質,就是要把這一顆本善的心引發出來。本善的心具足孝心、具足恭敬、具足仁慈之心,當我們把心量不斷地擴展開來,就是給我們的下一代做最好的榜樣。所以,家在哪兒?我們的愛心到哪兒,家就到哪兒。那現在我們的愛心要到哪兒?到中國好不好?假如愛心只到中國,那國與國要怎麼樣?要打仗啊!愛心到亞洲好不好?那洲與洲要打仗啊。其實,當我們真正把這一顆心無窮盡打開的時候,那是人生最快樂,最舒服的感受,因為那是人生的真相。當我們的心自私的時候,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快樂的。《弟子規》告訴我們「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我們是整個生命共同體,是一體的,就好像我們是右手,朋友是左手,是一體的,現在左手癢,右手舒不舒服?不舒服。右手過來幫左手抓一抓,左手舒服了,右手怎麼樣?也舒服了,這是人生的真相。今天左手受傷了,結了一個疤,很痛,當我們右手拿著藥一下一下幫左手撫慰,愛護他,全身都舒服啊。不止右手左手舒服,右腿左腿都怎麼樣?都高興啊。
湯池鎮有來自我們祖國各地,甚至海外的同胞,我相信,當王鎮長在報告我們在湯池鎮推展和諧社會所做的這些工作時,各地來的同胞都會怎麼樣?高興不高興?高興啊!你看,這個真理印證了沒有?印證了。當我們看到整個社會付出愛心的時候,我們的心都升起了那一份隨喜,那一份歡暢,而這樣的意念就能帶動整個社會的風氣。所以,現在社會最缺乏的就是榜樣,只要榜樣出來了,所有人的信心就會全面喚醒,人的善良也會喚醒起來,因為我們是一體,一個地方舒服了,就會傳遍全身,但是一個地方痛苦也會怎麼樣?傳遍全身。記得我在去年三月到澳洲講課,一覺醒過來,突然有一點恍惚,我現在為什麼會在這裡?有時候醒過來在澳洲,有時候醒過來在馬來西亞,有一點不適應。這兩年左右的歲月,我覺得自己就像坐雲霄飛車一樣,速度很快,還沒有回過神來。我走向祖國弘揚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目的是拋磚引玉,拋了兩年“玉”出。前段時間,我們的邵老師到馬來西亞去講課,是“元旦”的時候去的。確實,我們在各地講課的老師都是沒有節假日的,全年無休日,犧牲奉獻。我常常跟他們說,你們辛苦了,他們說,不辛苦,很快樂。為什麼很快樂?當左手不癢,當右手不痛,他們也會覺得全身舒暢。這次邵老師去馬來西亞講課,很多新加坡還有印尼的同胞都一起去聽課。聽完之後,很多人直接跟到飛機場說:“邵老師,我跟你們一起走,可不可以?”從這裡我們看到人心那一份善良,當有機會奉獻社會,奉獻民主,多少人當下可以捨掉一切,全心全意去做。兩年的歲月,我們走下來,體會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我們在這裡都不大敢講,為什麼?我們的功夫太差了,怕是會淚灑現場。
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在一天偶然的機會看了我們在香港講課的碟,他只有初中畢業,看完以後非常歡喜,拿著帶子刻了25套,開始分發給他的親友,還有一些他認識的學校。結果,親友跟學校回饋給他的,也都是有很好的收獲。他馬上起了一個念頭,不能只有這些人聽課,我必須去請一個老師到我們陝西來講課,長期講學。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念念當中都是他的家鄉父老。他不知道海口在哪裡,直接到了車站,就對人家說我要去海口,然後人家就告訴他,你要先坐車到廣州。然後他就上車到了廣州,到了廣州,就問海口怎麼走?人家就告訴他,要坐船。當他坐在船上,他心裡開始慌了,還要過海啊。結果過了海以後,他先安頓了一下,然後開始沿街打聽,你知道不知道《弟子規》?你知道不知道海口“孝廉”中心?諸位老師,這一個朋友很老實很憨厚,天公就是很疼這種很憨厚的人,他剛好到了我們海口一個很大的公園萬綠園,他也很有判斷力,他先觀察哪一個小朋友特別有禮貌,一看有個小女孩很有禮貌,他就過去問她,你知不知道《弟子規》?小女孩說,嗯,我們學校都有教。他就很高興,然後接著說,誰教你的?我們老師教的;你可不可以打電話給你們老師,然後就請這個小女孩幫他撥電話,這樣就跟小女孩的老師聯絡上了,然後就知道了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的地址。當他到了我們中心的時候,笑呵呵地背個袋子就走進去了,我們的老師也不認識他,就說,請問你找哪位?我就找你們,他說。他很高興,就這樣認認真真在海口學習,學了幾天以後,心情很激動。
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很多人都有一顆向善好學的心,只因為沒有好的緣。我們千千萬萬的同胞還有多少沒有遇到聖賢的緣?還有多少還在痛苦的泥沼之中?我們的祖宗都在流淚了,傷感!我們這些兄弟姐妹怎麼沒有好好“兄友弟恭”,“互敬互愛”?除夕早上,我們中心的同仁一起祭祖,所有在場的同仁統統都流淚了。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下,我們一步一步走向祖宗的牌位前行禮,當我一步一步在走的時候,突然明白了,祖宗對我們的愛護對我們的恩澤是一步一步的經驗積累出來的,而我們的父母我們的師長教誨我們,提攜我們,也是亦步亦趨這樣用心去栽培。所以,我在這個行走的過程中非常的感動。下午我們又請中心很多位小朋友給父母行三跪九叩首的禮,這些小朋友的家長也在我們中心做服務。行禮的時候,所有的孩子家長都流下淚來。當孩子那一拜拜下去的時候,父母為什麼流淚了?諸位朋友,父母那一份淚水為誰流啊?不是因為孩子懂得珍惜他的關懷,不是啊,父母也好,祖宗也好,他那一份淚水是歡喜什麼?歡喜孩子懂事了,唯有孩子懂事了,他的人生才能幸福快樂。父母祖宗的淚水還是為我們流的,父母祖宗沒有一絲一毫的念頭是為自己著想。我們又拿什麼來回饋父母?回饋我們的祖宗?我們明白了他們那一份存心,又怎麼忍心再讓他們傷心!所以,人真正明白孝道,絕對會非常愛惜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很怕有辱父母有辱祖宗。在祭祀的過程中,對於周公這一位聖人的恩德,我們有更深的體會,我們的心能夠在這些禮儀當中不斷地進化,不斷地自我關照、反省。沒有這些禮儀,我們的心很可能不知道馳騁紛飛到哪裡去了,由於祭祀祖宗,祭祀老師,才能提起我們那一份孝心,那一份恭敬的心。唯有孝敬才能開顯我們內在的那一個「明德」,那一份本善。周公念念為了成就誰啊?成就子孫萬代。人生的幸福就在一念之間,有了感恩父母、祖宗、師長的那一份存心,人生從此以後會過得非常踏實,非常心安。我們不懂得孝順父母、感恩師長的時候,日子會越過越空虛,慢慢會走向行屍走肉。
我們還沒有聞到聖賢教誨以前,確確實實不懂得孝順,不懂得敬師,不懂得關愛一切親朋好友。每天腦子裡想什麼?都想著吃喝玩樂。其實那個內心是很不踏實,很痛苦的,甚至於我們的認知是——我們每一個月拿錢回去給父母就是孝順。這樣算不算孝順?當我們起這個念頭的時候,已經跟孝心背道而馳了,甚至於還有點恭高我慢——你看別人都沒有拿錢回去,我有拿錢回去。我們現代人問題出在哪?都比下,不比上,古代人是「德比於上則知恥,欲比於下則知足」,我們的道德學問一定要跟古聖先賢相比,我們才知道差距,才知道「知恥近乎勇」;而欲望呢,我們跟那一些生活比較不富裕的人相比,我們就很知足了。其實,說實在話,吃得越好吃得越飽,病得越重,有沒有?有啊!你看高血壓、心髒病、腦中風,有沒有像我這種身材的?沒有。所以“禍福相依”,在福當中能夠提起本份——孝養父母,兄友弟恭,「凡是人,皆須愛」,則福中再生大福;假如身在福中,只是自己享受揮霍,可能三、四十歲以後,人生就要長期跟藥品共舞了。所以,人生幸福與否,在一念為他人,還是一念只想到自己的欲望,就在這一念之間。我們要關照回想我們現在的人生價值觀是否正確。是否正確要跟真理對照才行,不能是我自己覺得怎麼樣。真理告訴我們什麼是孝子?能夠「父母呼,應勿緩」,不要說整本《弟子規》做到,第一句念下來我們的羞恥心跟慚愧心就應該起來了,古代的聖賢是自始至終從頭至尾都做到了,我們連頭一句都可能做不到。「冬則溫,夏則凊」,時時體恤父母的需要,假設我們現在回到小時候,還在襁褓之中,連路都還不會走,躺在那裡,父母對我們說:這個月給你兩百塊,你自己拿去吃。請問,我們能不能活到現在?不能吧。是啊,父母都是用什麼心來照顧我們?念念為我們著想,連在睡夢當中都會考慮到我們會不會著涼,在天氣變化很大的季節裡,自己蓋得很少,半夜凍醒了,趕快起身來蓋我們已經踢開的被子,這才安心再回去睡覺。連在睡夢當中都不忘關懷我們,而我們回饋的只是丟兩百塊錢給父母,還自以為孝順,這是人生的奇恥大辱。
人生最害怕的就是,活了一生,糊裡糊塗,但只要真正明白過來,都不嫌晚。從那一刻起,就提起我們的孝心,提起我們的一份愛心。當我們真正能夠珍惜老祖宗的智慧,我們的家庭關系就會開始轉變。而很多的體會,確確實實要靠我們立身行道,真正去做了才能感受得到。剛剛我們提到,有一位朋友從陝西到了海口,要請一位老師到陝西去講課。諸位朋友,您覺得他能不能請到啊?這個就是信心的問題,「天道無親」怎麼樣?「常予善人」。我們信心不足,跟真理就不能相遇,就跟自己的煩惱相遇。
我們第八期的課程是在汕頭舉辦的,這一次汕頭來了一、二十位老師,真是陣容龐大。汕頭的老師和鄉親給我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們很孝順,很有家族的向心力,由於他們的那一份孝心那一份好學之心,就感得我們邵雅忠老師兩個禮拜去給他們講一堂課。所以,我們剛剛提到莫向外求,要向自己的內心去求。我本人接觸了聖賢教誨以後,深深感受到自己人生的很多遺憾,都是因為沒有智慧。在過去的講課中,我曾經提過我有一位結拜大哥,他有兩個女兒。當我開始教《弟子規》的時候,馬上就想到他的兩個女兒,於是帶了兩本《弟子規》,開了三個小時的車,剛好中午趕到了大哥那裡,飯還沒吃,就給他女兒講解《弟子規》,一句一句講,講到一半,內心百感交集,淚水就下來了。結果,我的大哥就說了,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有人講成你這個樣子。那時候,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人生的過程,自己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很多的彎路,自己走過了還不要緊,在走這個彎路的過程中,傷了多少一心一意愛護我們的親友啊!而那一份傷能不能再完好如初?很不容易!人生求個無愧,怎麼可以傷害愛護我們的人!所以,深深感受到那一份遺憾,不希望我們的學生,下一代,再走我們人生的遺憾。
諸位老師,我們在行走的過程當中遇到了一個陷阱,自己掉了下去,還摔傷了胳膊。請問,當我們爬出這個陷阱的時候,你下一個念頭是什麼?這個很關鍵,假如下一個念頭是咒罵這個陷阱,這叫意氣用事,不止沒有學到經驗,還在糟蹋自己的身心狀態,糟蹋自己的時光。突然又聽到遠方傳來馬蹄聲,傳來行走的腳步聲,這個時候你會想到什麼?會不會想到,太好了,有人要來了,不是我一個人跌下去,我趕快退到旁邊看好戲。我們會不會這麼想?現在這樣的人多不多?現在幸災樂禍的人很多,聽到別人被男朋友女朋友拋棄了,自己心裡很安慰——不是我一個人而已;聽到別人被炒鱿魚的時候,哦,那我很安慰。這個幸災樂禍的念頭把自己半生的福分都失掉了。一個人的福分從起心動念處來積累,我們應該是趕快把這個陷阱怎麼樣?填補起來,不要讓後面的人再跌下去了。假如來不及填,怎麼辦?趕快站在那裡,當招牌給人家看,別再跌下去了。諸位朋友,我們人生已經走過了幾十年的歲月,有沒有冤枉路?有沒有跌入陷阱?有啊!那我們現在是不是應該攜手來把這個陷阱填補起來,這是我們的本分啊,這是我們炎黃子孫共同的責任。所以,「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越學,越教,才覺得自己的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得趕快趁年輕好好學習。所以,我就先把教書的工作辭掉了,到澳洲去學習。確實,古聖先賢冥冥當中都在保佑我們,我求的兩個願望都實現了。第一個願望是希望有一個好的中國文化老師來教誨我,因為我知道自己的習氣很重,一個老師還不夠,還要有另外的一個老師在身邊指導我,正好盧叔叔就坐在我的身旁。真是莫向外求,真心能感,感來的一切人、事就是所感。
有一天剛好台灣來了一個傳真,有一個婦女她的家裡出了一些情況,希望跟我們聊一下,但是相隔海峽兩岸,也不是很方便聯系。我打了一通電話給盧叔叔,因為我非常了解盧叔叔那一份存心,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這是我在這一些老師、長輩身上深刻感受到的一份為人處事的態度。我在去年七月中旬到八月在台灣講了一個月的課,我確實是能力很有限,很希望有機會多學習。所以回到台灣,我也請盧叔叔到我們上課的地方。不能只我一個人聽,我就通知了幾位朋友過來。結果,通知了四、五個人,到最後會變成四、五十人。這一次,我們邵老師回寧波,他老家的一位鄉親剛好跟她聯系上了,說要跟她見面吃個飯,邵老師就帶了一些光碟,想見面時送給那位鄉親。結果,一到餐廳怎麼樣?一群人在那裡等著。所以說,同胞呼,應勿緩,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盧叔叔那一天是早上九點到了我們講課的地方,那一天剛好是禮拜天,平常我們是禮拜一到禮拜六講課。盧叔叔九點開始講課,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有什麼問題,他都給他解答,給他方法。當天,超過一半的家庭主婦一開口,話還沒有講清楚,眼淚已經掉了下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生的經為什麼讀不懂?因為缺了一個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聖賢的教誨、智慧。我們很用心地想把家庭經營好,想把公司下屬帶好,但是越努力,結果很可能適得其反。所以,這些人內心的吶喊盧叔叔聽到了,楊老師聽到了,很多志士仁人聽到了。那天,盧叔叔從早上九點一直講到晚上九點,十二個小時。中午,我說:“盧叔叔,要不要休息一下”?他說,我難得來,不用休息,講到晚上的時候,聲音已經有點沙啞了。
我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遇到了好的師長,釋淨空老教授,八十歲的高齡了,還在為世界和平奔波。在與楊老師相處的這一段歲月當中,我看到楊老師每天都是凌晨入睡,早上六、七點就起床,睡眠只是三、四個小時,不疲不厭地為社會付出。而我們的師公李炳南老師,我在看他的紀錄片當中,有一幕讓我非常感動,那時他已經行走不方便了,九十七歲高齡了,學生一起把他扶到講桌上。所有的學生都跟老人家講,老師啊,您的學生都幾十個人了,您老人家就別講了。李老師說,眾人需要我講,我活一天,就要講一天。這一份精神傳給了釋淨空老教授,傳給了楊老師,傳給了盧叔叔。我們也要以這一些老師為榜樣,繼續傳下去。
所以,那一天我在大陸接到台灣一位婦女的傳真後,就打電話給盧叔叔,盧叔叔說,好,馬上把我的電話給她,馬上跟她聯絡,緊急的話當天就處理,假如不緊急,禮拜六我固定去爬山,再請她一起過來。接著,盧叔叔就跟我說,我現在跟你是連體嬰兒,分不開了。我講課的時候都提到他老人家,結果提了之後,忙得他不亦樂乎,很歡喜,因為他內心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得到聖賢的教誨。所以去澳洲學習,遇到楊老師和盧叔叔這兩位長者,對我的人生起了非常大的幫助。而在這幾年的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聖賢的智慧不止是拿來讀而已,一定要去做,你才有更深的體悟,所謂「信」、「解」、「行」、「證」。「證」就是你做了以後才真正感受得到,那才是真相。「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每一次講到這裡,我都會想起孟夫子的一句話,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這一句話的背後是無盡的慈悲,為什麼孟夫子要這麼“耳提面命”?因為在那個時代,人已經不懂得判斷是非善惡,基礎非常地不牢固,孟夫子生怕人不懂得如何做人,把人生搞得畜牲不如,所以他必須把理講得非常清楚透徹才行。你看孟夫子這一段話,把一個君子的存心,到他表現出來的行為,以至於當他這樣去待人所感召來的人生境界,分析得多麼透徹。仁慈,禮敬他人,表現出來就是時時為人著想,時時恭敬人,感召來的人生際遇是什麼?人敬人愛。這一段話我們自己學到了沒有?什麼是學到了?「信」、「解」、「行」、「證」,唯有力行才能體證。說實在的,這一段話幾個人相信呢?要沒有「信」,就不可能有提升,有發展。所以,我們首先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這是相當關鍵的一個人生態度。我們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你就不可能演出這樣的人生,因為當我們在跟人相處的時候,對方可以感受到你的那一份不信任。
前年我們在天目山講課,有一位朋友四十歲,以前當過武警,武藝高強,主辦單位就安排他照顧我們這些主講的老師。大家對他都不陌生,可能不知道他姓什麼,但現在很多人都叫他“太好了先生”,因為他聽完課之後對著我們說: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現在也在大力推展中國文化,做得非常認真。因為他提到,他終於明白太太為什麼跟他離婚,孩子為什麼不能跟他溝通,同仁為什麼這麼怕他,原來問題都不在別人,而在他自己身上。我在大慶講課的時候,他跟我見了一面。隔天要上課了,他過來跟我說,蔡老師,我要回去了。坐了十幾個小時車來,結果,見了我一面就要回去了,也不聽課。他說,我不用在這裡聽課,老師你每天都在我們家,所以,我不執著,看了你就好。真是拿他沒辦法,結果,我到了廬江,好像第三天,他又出現了,然後拿了三包芝麻糊,說:蔡老師,這是我親手磨的芝麻糊,你一定要吃。諸位朋友,我的芝麻糊已經吃不完了,可以開一家專門賣芝麻糊的商店了。知道初四到初十二,我們要辦這個課程,他帶了二十個人,還開了一輛游覽車,人還沒出來,先出來上千斤的紅蘿卜,還有他們當地產的板栗等,一袋一袋搬出來。我們真正感受到了人心的善良,一個外表這麼粗犷的男子,讀了聖賢教誨之後,如此的謙恭、有愛心。
確實,每個人都有這一份善心,只要他遇到聖賢的緣,他那一份善心就會被點燃。而人的善良也唯有我們自己去愛人,敬人,你才能印證得到。這一段話,我們講課的老師聽起來,一定非常有感受,「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我們的王貴清老師,夫婦兩人到山東慶雲去講課。當地有一對夫妻,她的先生比較沒有責任感,整天在外面吃喝玩樂,太太也很煩惱,後來他的太太來聽我們講課。諸位老師,太太聽完課以後怎麼辦?是不是叫先生:坐好,跟我一起念《弟子規》!我們要信真理,信哪一句呢?要信字字句句,不可以打折扣,假如我們打開《論語》,然後說,這一半我要做,這一半我不做,這樣對不對?諸位朋友,我們跟誰學?誰是老師啊?我們比孔老夫子還有智慧,對不對?我們還在那兒挑撿呢,比孔子還能耐,那還學什麼?所以,字字句句都要做。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我們學聖賢教誨,頭一個最重要的是態度,每一句教誨都在講「我」,回不到這個點上,你的人生鐵定轉變不了,這沒有僥幸,沒有偶然,一定要回到「修身」為本,《大學》裡最重要的一句話「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所以,王老師夫婦先去付出,先自己做好,然後就開始有很多當地的人一起來共學,其中剛才提到的那一位太太學了之後,回去自己先做好自己的本分,慢慢地,先生會提醒她,你趕快去上課吧,再然後,她先生也走入教室來。確實,惟有我們修身,自己先做,才能喚起對方那一份善良,所謂「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為什麼?每一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激之」呢,我們只是看到對方的過失,「則君子可使為小人」。所以,很多夫婦關系處理不好的,其實不是他先生他太太不好,是自己不好,當自己轉變了,整個家庭就和樂了,這是人生的真相。
那位先生一來學習,也很認真。他觀察到王老師夫婦穿得比較單薄,家裡面當時還沒有來暖氣,剛好他們的家鄉生產棉花,就做了兩床棉被送到王老師的家裡。你看「人之初,性本善」,相信王老師他們夫婦蓋著這個棉被,暖不暖和?可以暖多久?暖一輩子啊。所以,你看有什麼投資報酬率會比用愛心對待人更有收獲的?所有推展中國文化的老師都有一種感受——捨一得萬報,才付出了那麼一點點,就得到這麼多人的愛護、照顧。我們在深圳辦的一個幼兒園,有一位家長本來住在深圳市中心,後來,他把這個房子租出去,自己回到郊區老家居住。這一位父親每天坐車要一、兩個小時去上班,一來一回,足足要在路上三個多小時。他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他知道推展聖教不容易,看到“明道”中心這些老師很辛苦,他把房子租出去,拿這一筆錢來支持我們的老師,他自己每天坐三個多小時的車,還樂在心頭。我們這一些老師真正感受到一個真相——人心太厚道了。當我們把人的那一份厚道之心喚醒,和諧社會其實並不遙遠,惟有我們相信、理解、真正去做,就會感得這個結果。你的感受越深,你的信心就越深。所以,「信」、「解」、「行」、「證」是一個無止境的循環。
當我們真正照著《弟子規》的教誨來做,其實幸福並不是很遠的事情。凡事都要從我們的心上下功夫,幸福來自於懂得如何感恩,如何愛人。我們能不能「冬則溫,夏則凊」?對誰“冬溫夏凊”呢?要把這個心不斷延伸開來,不止是對自己的父母,也要對自己的公婆。我們有一位老師,她在除夕幫她的婆婆洗腳,洗得非常認真。然後,也想給公公洗腳,她就先請他先生去幫公公洗腳,結果這個公公不大適應,就說:“…啊!啊!不用了,不用了。”因為這位老師的女兒也學中國文化,就跑過去,把她爺爺的腳壓下去:“爺爺,我來幫你洗。”結果,他的爺爺還是不習慣。最後,媳婦也加進去了,三個人壓著公公的腳,怎麼樣?要幫他洗。他的兒子就說了,連媳婦都要幫你洗了,你還不讓兒子先洗一下。接著,老父親的心就安定下來了,就讓他的兒子幫他洗腳。諸位朋友,幸不幸福啊?幸福遙遠嗎?一定要賺一千萬才能幸福嗎?我們對人生的理解錯誤了,幸福就在盡孝之中;幸福就在用智慧教育孩子當中;幸福就在我們跟孩子講德育故事當中;幸福就在先生回來,我們幫他倒杯熱茶,然後跟他說,你辛苦了,然後幫他按摩,這個就是幸福。
人不學,不知道。很多教課的老師都有這樣一個感受,我才付出一點點,我的先生,我的太太就回饋我太多了。有一位老師,學了《弟子規》以後,就覺得自己對婆婆不夠孝敬,回家以後,她跟婆婆道歉,從此以後,每天早晚都跟公公婆婆問安,自己能夠做的家事都盡力去做,減少公公婆婆的負擔。諸位朋友,當我們對公公婆婆好的時候,請問,誰最有感覺呀?誰最歡喜啊?當然是兒子最高興了。所以兒子就主動說,我陪你回娘家。結果,他陪著丈人、岳母、以及他太太的兄弟姐妹一起去游玩了好幾天,一家人非常和樂。回來以後,這位先生很感動,就發了條短信給他的太太——這幾天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日子。當然,這個幸福的日子會過多久?會過一輩子。所以,幸福就在一念之間,懂得反省自己,懂得從自己開始改起,開始做起,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我們的存心,「依報」就是我們周邊所有的人事環境跟物質環境。人與人不能和諧,問題在我們的心,這是毋庸置疑的一個真理。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讀書人叫蘇東坡,這個故事大家聽過沒有?請問,誰是蘇東坡啊?噢,蘇轼,字子詹。「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假如我們聽故事,哦,那是孔子,那是顏回,那是某某某,都不干我的事,那我們學什麼?諸位朋友,你在看《孔子傳》的時候,你是誰?當我們完全契入孔子作為聖賢的存心,你才能從中獲益。說回蘇東坡,有一天蘇東坡靜坐,覺得身心輕安,詩興大發,寫下一首詩「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諸位朋友,當他在寫這一段詩的時候,“八風”動了沒有?所以,一個人修行,一個人求學問,真正的功夫要用在「善觀己心」,那是懂得「修」的人。假使自己“八風”動了,要三天、五天、甚至一年、兩年之後,才在人家的提醒下明白過來,請問,這一段歲月,我們自己跑到哪裡去了?都不知道學問退了幾丈遠,還沾沾自喜呢。當然,一開始要有這麼好的觀照能力,也不大可能。這個時候,就要有好的老師,好的同學一起幫忙提醒我們。蘇東坡寫了這一首詩,就想拿給佛印禅師看一下,為什麼要給佛印禅師看呢?炫耀一下,起了跟別人攀比的心,佛印禅師高深,我的學問也不比他差。結果,佛印禅師看完,回了一個字“屁”。蘇東坡一看,“八風”動得更厲害了,氣得半死,趕快坐船過來,結果還沒入寺門,看到大門口貼了兩行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諸位朋友,一個人開智慧什麼時候開?時時刻刻可以開。假如這個時候蘇東坡馬上回光返照到自己的的傲慢心,虛榮心,他當下可能就開悟了。所以,一切人都在成就我們的道德學問,我們在求學的過程中,只有一個人是學生,誰是學生?我們自己啊,一切人都是老師,你還生什麼氣?一切人都是老師,那一切時一切處你都在恭敬、感恩當中,幸福啊!你看蘇東坡,當下他假如體會到佛印禅師那一份苦心,提醒他不要再被自己的「貪瞋癡慢」、「五欲六塵」所沾染,他馬上看到自己的那一顆妄心,他會深深地鞠躬下去,鞠一躬還無法表現他的感受,可能馬上跪下去,磕三個頭。蘇東坡那一生的學問就怎麼樣?可能就成就了。很多人說,我都沒有貴人,錯了,是我們沒有好學、感恩的心,人生不能責怪任何人。結果,蘇東坡怎麼做的呢?沒有頂禮,也沒有感恩,走的時候可能心裡還在想:你給我記住。下一次,蘇東坡剛好又跟佛印禅師一起打坐,打完以後,蘇東坡就問佛印禅師:你看我像什麼?佛印禅師說,你非常莊嚴,看起來就像一尊佛。蘇東坡想,沒有比佛更高的了,我這一次贏定了。諸位老師,讀書人的攀比心,造罪很大,為什麼?讀書人,知識分子,是社會的標桿,讀聖賢書的人都互相嫉妒障礙了,所有的人民看了怎麼樣?起而效法,破壞社會的和諧,為此,讀書人要負最大的責任。古代說,「文人相輕」,其實這一句話對他們太抬舉了,「相輕」的人還是不是文人?是不是真正把聖賢教誨學進去了?沒有啊,真正學進去聖賢教誨的,就知道君子成人之美,這才是真正學進去了。
說回蘇東坡,他想這次贏,所以,當佛印禅師問他,你覺得我像什麼?因為佛印禅師有一點胖,所以身上的肉一坨一坨的,蘇東坡說,你看起來像一坨糞。說完,他很高興,就回去了。蘇東坡的妹妹一看哥哥,就感覺今天可能發生了什麼事,就問他,蘇東坡就把經過告訴他妹妹。結果,他妹妹說,哥哥,你實在是輸得太慘了。蘇東坡很納悶,他說我像佛,他像糞,我為什麼輸了?妹妹說,人家禅師心裡有佛,見人是佛;你心裡有糞,見人是糞。諸位朋友,這個故事在講誰?人生就好像一面鏡子一樣,我們笑,鏡子就對我們笑,我們哭,鏡子就對我們哭。諸位朋友,我們現在的鏡子是笑還是哭?所以,當人們以惡意對我們,回光返照,是我以惡意對人,當我以寬恕對人,就會贏得他人的寬恕。我們思考一下,脾氣越大的人,就越看不順眼人家脾氣大,有沒有?他遇到一個脾氣比他更大的,他就在那裡發牢騷了。誰會看人家貪心不順眼?貪心的人看人家不順眼,有沒有?越愚癡的人,他就笑人家愚癡,看不到自己愚癡。真正有修養的人,看到脾氣大的人,只會感受到他的苦,只會希望念念引導他不要再自討苦吃,自作自受。這個故事很有含義啊,讓我們回光返照,我們用什麼心待人,就能感得什麼樣的人生境界。
諸位老師,你有沒有看一切人都是老師?為什麼這麼講呢?我在海口講課,講了半年多,有一個朋友聽了半年,每一次都告訴我,蔡老師,你講的真好。當然,這時候我“八風”有沒有動?有沒有晃?講了半年,每一次都說,你講的真好,我突然覺得我很對不起他,為什麼?他用半年的歲月跟我相處,我對他的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因為真正對他有觸動,他一定會去做,做了之後他的人生一定會轉變。他來了一定會告訴我,我的孩子變乖了,我婆婆對我很好,一定是這樣。所以,蔡老師對大家沒什麼幫助,最有幫助的人是誰呢?是你一看到他就會生氣的人,那個人對你最有幫助,為什麼?因為他在告訴你,你脾氣這麼大,還不好好修啊!你看蔡老師講了半年,我們還不知道從哪裡提升自己的學問。他一出現,你馬上就怎麼樣?就知道了。所以誰是老師啊?所有讓你起貪心,發脾氣的人,就是你生命當中最好的老師。因為我們的「明德」被什麼遮蓋住了?就被「貪」、「瞋」、「癡」、「慢」、「疑」蓋住了,你把這個「貪」、「瞋」、「癡」、「慢」、「疑」拿開來,你的智慧、福報、德能就通通彰顯出來了。《大學》裡面說:「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所以,這一些讓我們發脾氣的人就是我們的貴人,讓我們知道有下手處,不然我們學了三年、五年,心裡面還在那裡想,我學五年了,我學十年了,這樣是自欺欺人,自己學問都沒有提升。所以,要感謝一切來讓我們知道我們問題的人,要用感恩心,要用把他們當貴人當老師的心來對待他們。
我們的目標是要成就和諧的家庭,和諧的社會,但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迩,一定從我們眼前這第一步先跨出去,想要家庭社會和樂,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先和諧、和樂才行。那我們要把「貪」、「瞋」、「癡」、「慢」、「疑」去除,我們要把對立去除,把對立去除了,心才能平。我們的心平了,別人的心才會平;要把疑慮去除,要把矛盾、沖突放下,這樣,心才能安定下來。所以,心淨則佛土淨,心安則眾人安,心平則天下平,我們要追求這個目標,首先要在我們自己的心地下功夫。《古蘭經》當中有一段話非常好,接濟與我們斷交的人,原諒對我們行不義的人,照顧與我們絕情的人。諸位老師,做不做得到?接濟與我們斷交的人,照顧與我們絕情的人, 原諒對我們行不義的人。諸位朋友,我們跟他人是一不是二,原諒對我們行不義的人,就是原諒誰?原諒自己。當我們不原諒別人,我們的心不平,我們的心不安,我們的心不淨,這樣的人生態度是自討苦吃。當我們自討苦吃,有沒有做到「入則孝」?當我們眉頭深鎖的時候,父母知不知道?我們的孩子能不能感受得到?當我們心胸狹隘,孩子就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影響;當我們的心胸寬闊,你的家道可以綿延像范仲淹一樣千年不衰;當我們提起對一切人的包容,對一切人的照顧,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團體,就能成為他人家庭團體的榜樣,惟有榜樣的力量才能喚起所有人的本善之心。所以,我們互相期許往後的人生要演一場好戲,要學為人師,行為示范。
今天這裡有很多朋友,我們是第一次相會,也在這裡跟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吉祥如意,新年快樂!我們行聖賢教誨的人,要求結果,首先要種什麼?種因!不然又不明白了,諸惡莫做,歲歲平安,眾善奉行,才能萬事如意。祝我們新的一年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好,謝謝大家!
|
|
|
|
|
|
上一篇:《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主講:蔡禮旭:老師 三
下一篇:人為何要遵守五倫關系:蔡禮旭: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