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 直講 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當年印光大師極力提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和《感應篇匯編》,而且流通量很大,我感到非常驚訝!印光大師是佛門大德,淨宗一代祖師,為何不流通佛經,而流通這三部書?我認為其中必有大道理。因為中國在近一個世紀,捨棄了中國傳統文化,而佛教也衰微到了極處。雖然儒與佛是世間純正之法,但是疏忽的時間太久了,如果再以儒跟佛來教化眾生,至少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印祖才采取因果教育,這真是印祖真實智慧與無盡悲心的表征。現前世界上,每個國家社會都動蕩不安,我愈發覺得因果教育之重要性。因果教育最好的教材,無過於《了凡四訓》、《安士全書》和《感應篇匯編》。若以因果教育為基礎,無論出家、在家決定能得殊勝成就,也因此啟發我宣演這三部書。
——淨空法師
目 錄
印光大師序 李炳南居士序 唐湘清居士序 《太上感應篇》原文 《太上感應篇》直講 《太上感應篇》靈驗記 後記(廣勸流通文) 《太上感應篇》讀法纂要 附錄
善過格
《太上感應篇》直講 序 印光大師
人性本善,由對境涉緣,不加檢察,遂致起諸執著、好惡,種種情見,以埋沒本性者,比比皆是。由是古之聖人各垂言教,冀人依行,以復其初。其語言雖多,總不出格物致知,明明德,止至善而已。所言格物者,格、如格斗,如一人與萬人敵;物、即煩惱妄想,亦即俗所謂人欲也。與煩惱妄想之人欲戰,必具一番剛決不怯之志,方有實效。否則心隨物轉,何能格物?致者,推極而擴充之謂;知,即吾人本具愛親、敬兄之良知;非由教由學而始有也。然常人於日用之中,不加省察檢點,從茲隨物所轉,或致並此愛親、敬兄之良知亦失之;尚望其推極此良知,以遍應萬事,涵養自心乎!是以聖人欲人明明徒,止至善;最初下手,令先從格物致知而起,其所說工夫,妙無以加。然欲常人依此修持,須有成范,方能得益。五經、四書,皆成范也;但以文言浩瀚,兼以散見各書,不以類聚,頗難取法;而未多讀書者,更無因奉為典型也。太上感應篇,撮取惠吉,逆凶,福善、禍YIN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人。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知自私自利者,反為失大利益,得大禍殃,敢不勉為良善,以期禍滅福集乎?由是言之,此書之益人也深矣!故古之大儒,多皆依此而潛修焉。清,長洲、彭凝祉,少奉此書,以迄榮膺殿撰,位登尚書後,尚日讀此書,兼寫以送人,題名為元宰必讀書;又釋之曰,非謂讀此書,即可作狀元宰相,而狀元宰相,決不可不讀此書。其發揮可謂透澈之極,然見仁見智,各隨其人之性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提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況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此書注解甚多,惟清,元和、惠棟之箋注,最為精深宏暢,惜非博學之士不能閱。次則匯編,實為雅俗同觀之最上善本,而不甚通文之婦孺,猶難領會。惟直講一書為能普益,然文雖淺顯,詞甚優美,淺而不俗,最易感人。香濤居士,出資千圓,排印廣布;亦有同志各相輔助,願令此書周遍寰宇。庶幾人修十善,家敦孝弟;知禍福之惟人自召,善惡之各有報應,則誰肯為惡而召禍乎?此風一行,善以善報,則禮讓興行,干戈永息,人民安樂,天下太平矣。願有財力智力者,或廣印以流布,或說法以講演。俾未失本性者,愈加純真,已失本性者,速復厥初,其為功德,何能名焉!
中華民國十七年
重印《太上感應篇》直講 序
李炳南居士
內典有之:‘萬法因緣生。’因者果之前因,緣者果之四緣,乾坤萬象,九界萬事,括而名之曰法,成法為果,凡果之成,何莫非由因緣也。
惟其事有顯有隱,有近有遠,智人能明其隱者遠者,常人僅能見其顯者近者而已。夫如是,佛始分五乘說教焉。人天凡乘,世間之因果,易見者也;菩薩聲緣聖乘,出世間之因果,難明者也。以眾生根器萬殊,權實必契乎機,是權為藉之以顯貴,五為導之以歸一也。若必專談一乘,不設方便,猶不梯而樓,不花而果,其能登之人,能結之木,幾何哉。
太上感應篇者,道家勸善之書。其文,尚樸不事浮華;其言,舉事以明功罪;婦孺能喻,雅俗不傷,苟非至頑至癡,聞之未或不興趨避之心,其輔世間風化,開人天之路,豈曰小補之哉。
吾教拘墟之士,以其為有漏之業,且言自教外,多藐而忽之,甚則譏淨宗印祖,序而流通。噫!未之思也。其肯為有漏善者,已涉人天之乘,再善誘而進之,得非為佛乘之津梁欤。況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他人有善,贊而成之,契機隨緣,正大權之所以普攝也。昔蕅益大師,嘗治周易孟子;夢顏開士,著有陰骘文廣義。一大藏教,每有不輕婆羅門之誡,莫非同其善也,與其進也。如斯,則善吾善之,進吾進之也。夫欲,惡事也,尚可借作勾牽;是篇,善言也,烏得不宜作津梁乎?
嘗思地藏本願經,所說大都世間因果,考其時教,當世尊將入涅槃之際。嗚呼!華嚴法華兩大經王,距時幾四十年,其間開演群經,何止恆沙妙義,而後復懸懸於因果者,寧無深意存焉。縱觀今之宿學,每學進而道退,辯給空有,而鮮及因果,甚則恥出諸口,浸尋有撥無之概。學風如是,反不若未及門者,謹願有功。世尊後托地藏,或古今有同慨耶!
予友金天铎學士,淨宗笃行人也,其先世為名宦,恪奉是篇,並遺囑學士,印行勸世,學士征序於予,予曰:孝哉!是能行先人之志者也。繼而問曰:伊誰之贈?曰贈信之者。予曰否,未若贈昧之者,蓋信者必有行,如健夫復知攝生,可緩與之論醫;昧者或邪見,如尪弱而膺沈痀,不可緩於藥石也。至有通三藏、誦萬偈,未破半個蒲團,未斷一貫念珠,辄爾高睨大談,墮豁達空,是謂昧中之昧,乃病將及膏肓者,與之醫藥,尤應先之又先也。
夫因果不落不昧,一言之升墮,誠以言為心聲,而升墮是心所造也。此怠敬之機,寧不畏哉!況因果不有畛域,一其緣生,非若指心見性,吾教獨宗,斥彼之言,已近撥無矣,予故曰未若與昧。學士瞿然曰:有是哉!予復莊辭以堅其信,獲報曰諾諾,遂欣然而為之序。
中華民國癸卯仲秋稷門李炳南識於寄漚軒
序論——重印本書的宗旨 唐湘清
印光大師說:‘太上感應篇,攝取惠吉逆凶,福善禍YIN之至理,發為掀天動地觸目驚心之議論,何者為善,何者為惡;為善者得何善報,為惡者得何惡報,洞悉根源,明若觀火。且愚人之不肯為善,而任意作惡者,蓋以自私自利之心使之然也。今之自私自利者,反為失大利益,得大禍殃,敢不勉為良善,以期禍滅福集乎!由是言之,此書之益人也深矣。’又說:‘此書究極而論,止乎成仙,若以大菩薩心行之,則可以超凡入聖,了脫生死,斷三惑,以證法身,圓福慧以成佛道,況區區成仙之人天小果而已乎。’從上述寥寥數語,可知印光大師對於太上感應篇的價值,是如何的贊揚,如何的推崇!可是佛教中高深的經典太多,大家不免輕視這本淺近的書,因而忽視印光大師的遺教,佛教徒很少有誦讀太上感應篇的人了。我也不能例外,早把這本好書束諸高閣。直到民國五十三年,曾患嚴重的目疾,坎坷之中,不免煩惱叢生,自愧學佛三十年,對於洶湧而至的煩惱,竟無法控制,才把久束高閣的太上感應篇拿出來細讀,出乎意料的,連續數日,竟平息了平日無法控制的很多大煩惱。從此每日讀誦,精神日益爽朗,身心愉悅,得未曾有。因此我更欽敬提倡這書的印光大師,確實具有真知灼見,不愧為我國佛教界第一流的高僧;他成為一代祖師,實非偶然。感應篇的特色,是以敬畏天地神明為基礎,發揚善惡因果的至理。印光大師生前創辦的弘化社,每年大量流通太上感應篇。或許有人要問:‘學佛的目的,是要出離三界;太上感應篇的天地神明,尚未出離三界,怎麼值得我們尊敬呢?’不錯,佛法是要眾生出離三界;印光大師是一位傑出的高僧,一生說法弘化,也是上承佛旨,救度眾生出離三界苦海的。可是我們要明白,這並不是教我們廢棄三界的一切,或藐視三界的一切。我們學佛,在沒有出離三界以前,還應尊重三界的秩序,遵守三界的法紀。倘若認為學佛可以藐視三界中的一切,那麼請問:你在馬路上行走,是否可以輕視交通警察是三界中的凡夫,因而橫沖直撞,不尊重交通警察的指揮呢?若真是這樣,那豈不要造成交通秩序大亂,車禍橫生的惡果呢?生存在三界之中,對交通警察尚且要尊重,何況維系宇宙間無形秩序的天地神明,比交通警察更高出萬倍,怎可不知萬分的尊敬呢?可怪少數學佛的人,自己還沒有出離三界,竟要排斥天地神明,藐視天地神明,以致印光大師所提倡贊揚的太上感應篇,幾乎已被逐出佛教大門;影響所及,從民國四十幾年至民國五十幾年,短短十年之中,佛門內轟動社會損害教譽的不幸事件,層出不窮。這證明排斥或藐視天地神明,不僅不能改善社會風氣,連佛教內部的風氣,也有發生不良影響的後果。很多人不肯行善,偏要作惡;最大的原因,是由於天良泯滅。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發天良,才能使人不肯作惡,樂於行善。試觀歷史上的德育故事:漢代的楊震,因敬天而拒收賄賂;宋代的王日休,因敬天而拒絕邪YIN。種種美德,都由敬天而來。所以敬天畏天,是百善的根基;無法無天,是萬惡的禍源。因此印光大師的遺教,是以敬畏天地神明作為做人修養的基礎;進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淨土,出離生死輪回的苦海。還有很多人輕視太上感應篇,認為僅是人天乘而已,殊不知佛乘雖高,應以人天乘為基礎。做人沒有做好,如何能成佛?行遠自迩,登高自卑;萬丈高樓,應從平地做起。博士雖高深,倘無讀過小學,又如何成為博士?所以太上感應篇即使僅是人天乘,我們也絕對不能予以輕視;因為從此可以奠定成佛的基礎。雖然世上其它各種外道,或許也可視為人天乘;但他們都是排斥佛法的。太上感應篇不但不排斥佛法,且內容很與佛法相合。現在的社會上,民眾的宗教信仰很復雜;除了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等等正式宗教以外,還有很多似佛非佛的外道,五花八門,名目繁多;其信徒之眾,聚會之盈,往往超過佛教。我們檢討各種外道蓬勃滋長的原因,是由於物質文明發達的工業社會,人們對於宗教信仰的需要日益迫切,但佛教的理論太高深,多數人難以領悟,因此渴求心靈修養的人們,勢必紛紛投入各種外道之門。今天我們要遏阻各種外道的滋長,只有弘揚印光大師的遺教,以敬畏天地神明,作為戒惡激善的做人基礎,進而上求佛道,念佛求生淨土。人人易懂,人人易行,使大多數根基淺劣的眾生,不致有望佛門而興歎之苦。佛教與各種外道的比較,佛教好比是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其余外道,好比是一座平房。高樓大廈確實比平房偉大,可是如果高樓大廈的基層建築不堅固,搖搖欲墜,有傾倒之虞,那就反而不及一座堅固的平房了。佛教雖偉大,豈能忽略人天乘的基層修養呢?當然人人都會說,五戒十善,就是佛教中人天乘的基本修養;但事實上,因為多數人缺乏自我約束力,難以實行,所以要敬畏天地神明,激發天良,才能增強自我約束力,使五戒十善易於實行。例如前面說的漢代楊震,宋代王日休,他們雖然沒有受戒,但因敬畏天地神明,前者竟能見財不貪,後者竟能見色不YIN;沒有受戒,竟能守戒。這樣說來,敬畏天地神明,大能有助於五戒十善的實行。太上感應篇這本書,在一部分佛教徒看來,或許也只是一座平房而已。退一萬步說,感應篇即使僅是一座平房,也與其余各種外道的平房大不相同。因為其它各種外道,只能止於平房,阻斷了佛法高樓大廈的發展;而太上感應篇這座平房,並不妨礙學佛,且可以這座堅固的平房作基礎,有利於佛法高樓大廈的完成。所以印光大師提倡太上感應篇,意義十分深遠。值得我們深切體會的,佛教的各宗,好比大學的分系,一定要有小學中學的良好基礎,才能進入大學專攻一系。人天乘好比中小學,一定要有人天乘的良好基礎,再進而修學佛教任何那一宗,才可得到學佛的實益。好高骛遠的人,人天乘也沒有學好,即侈談學唯識、學三論、學禅、學密;往往佛未學成,連人身也不能保持;好比一座根基不固的大廈,隨時傾倒。不亦太可哀哉!今日世人對於各宗教的評價,常視各宗教事實的表現而定,如果那一宗教惡事發生很少,善事做得很多,就能博得多數人的擁護信仰。反之,那一宗教惡事發生很多,善事做得很少,不論其學理如何高深美麗,也會被世人所唾棄,漸漸至於滅亡的。明乎此理,我們要使佛教發揚光大,事實上的止惡行善,比理論更重要。
太上感應篇這本書,語雖淺近,大益身心;對於止惡行善的促進,冀能發生較大的作用。此乃遵循印光大師的遺教,印贈這本‘太上感應篇直講’。希望大家誦讀奉行,奠定人天乘的基礎,進而念佛求生淨土,了生脫死。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寫於台北
《太上感應篇》原文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讦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讪謗聖賢,侵凌道德。
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縠,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材能可稱而抑之。
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抵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斗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
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YIN欲過度,心毒貌慈;穢食餧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采取奸利;壓良為賤,謾蓦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當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余責,乃殃及子孫。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鸩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老君寶诰 志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旡。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太上感應篇》直講
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得道為仙家之祖,系上天至尊之聖。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感,是感動,應,是報應;言人以善惡感動,天必有禍福報應。篇中前半勸善說大綱,後半戒惡說細目。據管窺之見,竊以為眾善之細目,即具在諸惡之對面。如忠字是綱,後半輕蔑天民等句之對面,便是目;孝字是綱,後半違父母訓等句之對面,便是目;不彰人短句,是綱,後半凡說口過之對面,都是目;推多取少句,是綱,後半凡說貪財之對面,都是目。即此類推,句句皆然。今不自揣,將戒惡一百數十條,指出對面,意欲發明,聖人蘊蓄之旨,俾人一面改過,一面便得遷善,敢質世間高明斧政焉。至其義理,都從格言因果中出,亦非敢杜撰取戾也。朱子之說理,猶如白話,務使人人了悟;是編仿此,號曰直講。伏望四方善士,躬行心得之後,口頭存方便,舌上積陰功,到處講講,開悟群迷,均出禍關,共登福路。諒仁人樂從事焉。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太上老君說:‘人的禍福,本來就沒有一定的門路,全都是自己招來的啊!’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善惡的報應,就如同影子跟著身體一樣;人到那裡,影子也就跟隨到那裡,永遠都不分離啊!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因為人的一生,無論是白天夜晚,時時刻刻,上下四旁,都有主管人間過惡的神明在鑒察著;依照各人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人的壽算。(人活一百天叫一算,犯輕的就少奪,犯重的就多奪。)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 人的壽命,既然已經因為犯過而被減少,而且還要被懲罰生活貧苦,家庭破碎;又經常的遭逢到憂愁災難啊! ●人皆惡之。 人人都討厭造作惡事的人啊! ●刑禍隨之。 刑罰和災禍,也就跟隨而來。 ●吉慶避之。 吉祥和喜慶,都遠遠的避他而去。 ●惡星災之。 惡煞凶星,也同時降下了災殃給做惡的人。 ●算盡則死。 使惡人的壽算減盡之後,惡人也就死了!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 這是說人的一身,行住坐臥,都有星神在鑒察著。三台星神、北斗星君,常在人的頭上盤旋,記錄各人所犯的罪惡,並且依照他所犯過惡的輕重,來奪除他的壽命。 ●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詣天曹,言人罪過。 又有三屍神,住在人的身體裡面,凡是人的心、口、意、語,總是瞞不過三屍神的;每到了庚申日,也就是天神決斷人善惡的這一天,三屍神就上到天帝的衙門,據實的報告人的罪過。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到了陰歷每個月的最後一天,灶神也是一樣啊! ●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 凡是人犯了罪過,都難逃神明的鑒察;罪過大的,就被奪除壽命十二年,過失小的,就被減去壽命一百天,這是決定不會錯的。 ●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這些大的小的罪過惡業的事情,有幾百種之多,凡是想求長生的人,必須先要避免這些罪過惡業啊! ●是道則進,非道則退。 凡是要做一件事,先要想一想,合不合道理;合道理的,就前進去做;不合道理的,就退避不做。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凡是不正經的地方,例如賭場、妓院、舞廳、鴉片煙館等,都要視為邪徑,決定是退避不去。就是在陰暗的房間,別人所看不見聽不到的處所,也就是善惡才分的界限;都能夠正心誠意,絲毫都不願意欺騙人。 ●積德累功。 積德就要像積錢一樣,漸漸的積,就漸漸的多了;累功就要像築牆一樣,漸漸的築,就漸漸的高了。 ●慈心於物。 凡是積功累德的善人,不但是親親而仁民,尤其是他的慈心,遍及到了萬物啊! ●忠孝。 為人臣子的,必須要盡忠;為人子女的,必須要盡孝。 ●友悌。 做人家哥哥的,必定要友愛弟弟;做人家弟弟的,必定要尊敬哥哥。 ●正己化人。 先要端正自己,還要去勸化別人,共同存著善心,共同去作善事。 ●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矜哀憐憫孤兒,要盡力的教養他,成就他終身的事業;撫恤寡婦,要盡力的保護她,成就她一生的貞節;尊敬老人,使他們得到尊養和安寧;愛護年幼的孩子,使他們得到撫育和保護。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雖然是細小的昆蟲,無情的草木,也不可以傷害啊! ●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 凶狠的人,常常作惡而招來災禍,應該要憐憫他、勸導他、感化他,使他能夠改惡向善,轉禍為福。善良的人,常常行善而招來福報,應該要為他歡喜贊歎,鼓勵他、成就他,使他更能積極的行善,後福無量啊!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遇到他人急切的需用,例如生病的時候,急需用醫藥,死喪則急需要殓葬,饑寒則急需要衣食等等;我們應該要慷慨的解囊,及時的幫助,以應急需;遇到他人發生災難,例如水災、火災、車禍、家破人亡等等,我們應該要隨著自己的力量,去救護、解除他人的危難,使其能夠轉危為安。 ●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 看見別人運氣好得意時,就如同自己得意一樣,而且還要盡力的去扶持;看見他人運氣不好失意時,就如同自己失意一般,應該要多方的救護。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不要彰揚別人的短處,應該要為他極力的隱瞞;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更要韬光養晦,涵養自己的德性。 ●遏惡揚善。 我們應該遏阻人去做惡,以免得他漸漸的橫行,那麼別人就會受到他的毒害;另外應該要贊揚人的善行,使他更能夠為善不倦,那麼別人也都會受到他的導引。 ●推多取少。 無論是兄弟分財產,或是朋友通錢財,都應該要推讓,把多的部份,分給兄弟或朋友,自己則拿取那少的部份,讓給別人便宜,自己甘願吃虧。 ●受辱不怨。 雖然受到了別人的侮辱,也只是責備自己的德行薄、功德淺,不能夠感動他人;因此更應該要積德累功,決不會去怨恨別人。 ●受寵若驚。 凡是在受到升遷獎賞等榮寵的時候,應該要有不克負荷,若驚若懼的想法,怕自己的德薄功淺福報不夠,不能夠長久的保持啊! ●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布施給他人的恩惠,絕對不求回報;贈送給他人的財物,也絕對不後悔。 ●所謂善人。 把前面所說的眾善,都能夠奉行的,才叫做善人。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 善人一生所行的善事,下順人心,所以世間的人都恭敬他;上合天理,所以天道的神都保佑他;使富貴長壽康寧的福報,和居官受職的財祿,都跟隨著他;使他能夠不用去求自然就有;許多的邪神厲鬼,都遠離他、避開他,不敢侵犯他;而聰明正直的神靈,冥冥之中都在保衛他、幫助他。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使善人所作的事業,必定會成功,而且永垂不朽;並且還可以冀望成神仙,名登天府呢! ●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想求天仙的人,應當要積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應當要積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茍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 如果有人違反道義而動了惡念;違背天理而做了惡事。 ●以惡為能。 反而以作惡,認為是能干。 ●忍作殘害。 忍心去作傷人害物的事情。 ●陰賊良善。 對於忠厚善良的好人,應該要愛護他、推薦他、贊揚他,卻反而陰謀的加以賊害。 ●暗侮君親。 對於君王、國家元首、和父母親,應該要忠誠、要孝順、要尊敬;卻反而暗中的欺瞞君親,去做不忠不孝的事情。 ●慢其先生。 對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先生,應該要恭敬的受教,卻反而輕慢,真是大大的有失弟子事奉老師的道理啊! ●叛其所事。 對於所應服事的長官或主人,不能夠效忠,就是背叛啊! ●诳諸無識。 對於許多沒有知識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說些假話來诳騙他們,使他們誤信為真而害事。 ●謗諸同學。 對於許多同學朋友,反而妄加的毀謗,破壞他們的名譽。 ●虛誣詐偽。 用虛偽、誣陷、詐騙、欺偽種種的手段,來指責攻擊他人的隱私和過失。 ●攻讦宗親。 指斥宗族和親戚的隱私或過失,而加以攻擊。 ●剛強不仁。 氣質剛強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夠仁慈溫和厚道啊! ●狠戾自用。 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歡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是非不當。 對於惡人做壞事,反而說他是對的;對於善人做好事,反而說他不對,這樣的認定是非,就顯得太不允當了啊! ●向背乖宜。 對於惡人,應該要遠避,反而要心向他;對於善人,應該要親近,反而要違背他;這樣的向背,實在是很不適宜啊! ●虐下取功。 有的做官的,竟然膽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貪取功勞獎賞。 ●谄上希旨。 奉承在上位的長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受恩不感。 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圖報,竟然還忘恩負義。 ●念怨不休。 對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報怨,卻要懷恨報復;而且還念念不忘,不肯罷休呢! ●輕蔑天民。 惡人做了官,不但不會愛國愛民;而且竟然還敢任意的輕視欺侮天下的人民。 ●擾亂國政。 惡人做了官,不但不能愛國愛民,卻擾亂了國家的政務,破壞了社會的秩序! ●賞及非義。 不能夠賞善罰惡,以彰顯勸善懲惡的功能,竟然卻獎賞到不義的惡人。 ●刑及無辜。 刑罰到無辜的好人,使他們含冤受屈。 ●殺人取財。 故意把人殺害,以奪取他的錢財。 ●傾人取位。 陷害別人,以奪取他人的官位。 ●誅降戮服。 賊寇若是已經投誠降服,反而把他們殺死,最是大大的違逆天理。 ●貶正排賢。 貶谪正直的官吏,到邊遠的地方;排擠賢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 ●凌孤逼寡。 欺凌孤兒,逼迫寡婦。 ●棄法受賂。 做官的竟然敢拋棄法律,接受人家的賄賂。 ●以直為曲,以曲為直。 把理直的變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認為是理直。 ●入輕為重。 把應該判輕刑的,卻把他判了重刑。 ●見殺加怒。 看見有人被判死刑執行死刑的時候,不替他哀憐,反而加以嗔怒,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 ●知過不改。 明明知道自己的過失,卻是不肯悔改。 ●見善不為。 明明看見善事就在眼前,卻是不肯勇敢的去做。 ●自罪引他。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認;反而牽引他人,希望脫卸自己犯罪的責任。 ●壅塞方術。 故意阻撓醫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藝等類的方術,使他們不能夠用所學的方術,來養家活口濟助世人。 ●讪謗聖賢。 對於古聖先賢,不能夠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毀謗。 ●侵凌道德。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親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 ●射飛逐走。 射殺飛禽,逐捕走獸。 ●發蟄驚棲。 發掘蟄伏在土裡的蟲,驚擾棲息在樹上的鳥。 ●填穴覆巢。 填塞蟲蟻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鳥棲息的鳥巢。 ●傷胎破卵。 傷害了動物的胞胎,破壞了它們的蛋,都是殺生的行為。 ●願人有失。 常常願人失敗而幸災樂禍。 ●毀人成功。 毀壞別人成功,使他功敗垂成。 ●危人自安。 使人承當危險,只求自己安穩。 ●減人自益。 克減別人的利益,只圖自己的利益。 ●以惡易好。 貨物交易的時候,竟然把壞的東西,暗中換了好的東西。 ●以私廢公。 以自己的私心而廢棄了公理。 ●竊人之能。 竊取他人的技能,據為己有。 ●蔽人之善。 隱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別人知道。 ●形人之丑。 形容他人的丑事,並且還廣為宣揚。 ●讦人之私。 揭發他人的隱私,而且還到處的傳播。 ●耗人貨財。 消耗別人的貨財,從中謀取利益。 ●離人骨肉。 使別人的骨肉至親分離或是不和。 ●侵人所愛。 侵奪別人所喜愛的東西。 ●助人為非。 幫助他人為非作歹,共同去做壞事。 ●逞志作威。 任意的自作威勢欺凌別人。 ●辱人求勝。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勝利。 ●敗人苗稼。 毀壞別人所種植的秧苗稻谷。 ●破人婚姻。 破壞別人的婚姻。 ●苟富而驕。 苟且致富,僥幸的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 ●苟免無恥。 不當免而求幸免,毫無羞恥之心。 ●認恩推過。 把別人的恩,冒認為是自己所施的恩,企圖討好;把自己的過,反而推在別人的身上,企圖卸責。 ●嫁禍賣惡。 把自己的災禍,轉嫁給別人;把自己的罪惡,推卸給別人。 ●沽買虛譽。 沽買虛假的名譽,使得別人贊揚自己。 ●包貯險心。 表面上裝出了一幅笑臉迎人和善的樣子,但是骨子裡,卻包藏著陰險害人的心。 ●挫人所長。 挫折別人的長處,使他不能發揮所長。 ●護己所短。 掩護自己的短處,不知道要悔改。 ●乘威迫脅。 利用威勢,逼迫脅制。 ●縱暴殺傷。 放縱暴行,殺傷人命。 ●無故剪裁。 無緣無故的剪裁布帛,或是綢緞。 ●非禮烹宰。 違背了禮法而烹宰牲畜。 ●散棄五谷。 任意的浪費散棄五谷糧食。 ●勞擾眾生。 勞擾百姓,將百姓視同牛馬一般的驅使而不愛惜。 ●破人之家,取其財寶。 破壞有錢人的家,以奪取他的財寶。 ●決水放火,以害民居。 決水沖毀,或是放火焚燒,以毀害人民居住的房屋。 ●紊亂規模,以敗人功。 紊亂他人策劃的規模,以破壞他人事業的成功。 ●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故意把別人所使用的工具器物損壞,使別人要用的時候,無法使用。 ●見他榮貴,願他流貶。 小人看到別人榮華富貴,就願意他被流放,或是被貶官谪放到邊遠的地方充軍。 ●見他富有,願他破散。 看見別人家裡多錢富有,就願意他人破家散財窮哈哈。 ●見他色美,起心私之。 看見別人的妻子女兒美麗動人,就立刻起了YIN欲的心,想要與她私通。 ●負他貨財,願他身死。 負欠他人的貨物錢財,不想償還;反而願他死掉,就可以不用還了。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凡是向別人懇求拜托的事情,若是不能夠遂心如意,就發生了咒罵怨恨。 ●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看見他人有失便不得意的事情,便說這是他平日的過惡,所召來的惡報。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 見到他人四體殘缺,或是形象丑陋,不哀憐矜愍保護,反而加以譏笑。 ●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見到他人的才能,可以稱贊宣揚,不但不稱贊不宣揚,反而卻阻止壓抑他。 ●埋蠱厭人。 刻了木頭人像,在上面書寫符咒,然後埋在地下,用來魇魅害人。 ●用藥殺樹。 就是用毒藥來殺死樹木。 ●恚怒師傅。 因為師傅的教訓責備,而對師傅產生了恚恨憤怒。 ●抵觸父兄。 沖撞觸犯了父親兄長。 ●強取強求,好侵好奪。 用強迫的方式取得財物,或用強求的方法要別人供給;或是喜歡用侵占的方式,或是喜歡用搶奪的方法。 ●擄掠致富。 用強力搶奪別人的財物以致富。 ●巧詐求遷。 用奸巧詐偽的手段,來求取自己的升遷。 ●賞罰不平。 賞罰若是失於輕,或是失於重,就是不公平了。 ●逸樂過節。 安逸快樂,應該要有節制,不可以過度。 ●苛虐其下。 苛薄虐待自己的部屬或奴婢。 ●恐嚇於他。 恐嚇他人,使他人心生害怕。 ●怨天尤人。 不能夠安分守己,反而怪天怪地恨別人。 ●呵風罵雨。 因為風雨的失時不調,而去呵斥風咒罵雨。 ●斗合爭訟。 唆使他人斗爭,撮合別人訴訟。 ●妄逐朋黨。 不問是非可否,就隨便的追逐,分朋立黨,或是附社結義。 ●用妻妾語,違父母訓。 聽信妻妾的話語,而違背父母的訓示。 ●得新忘故。 得到了新的,就忘記了舊的。 ●口是心非。 就是心口不一。 ●貪冒於財,欺罔其上。 因為貪圖利益而冒領錢財,竟然敢欺瞞了君王長官。 ●造作惡語,讒毀平人。 編造了壞話,捏作了惡事,任意的讒毀好人。 ●毀人稱直。 毀謗好人,卻稱自己為正直。 ●罵神稱正。 辱罵神明,卻稱自己有正氣。 ●棄順效逆。 放棄應該遵行的六順,而去學習六逆。 ●背親向疏。 背離了自己的家親骨肉,而厚待或心向著異姓的親戚朋友。 ●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鑒猥事。 為了要表白自己沒過失,竟敢把卑鄙的心懷,指天地做見證;為了要堅固期約,竟敢把猥亵的事情,請神明來鑒察。 ●施與後悔。 施與之後,感覺後悔。 ●假借不還。 借人家的錢財物品,據為己有而不肯還。 ●分外營求。 不依本分,分外的去鑽營求取。 ●力上施設。 極盡自己力量之所能,而盡意的施威設法。 ●YIN欲過度。 夫婦間的房事頻繁,超過了正常的限制。 ●心毒貌慈。 心意惡毒卻又面貌慈祥。 ●穢食餧人。 用污穢的食物賣人或給人吃。 ●左道惑眾。 用旁門左道來蠱惑眾人。 ●短尺狹度,輕秤小升。 私自非法使用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來貪利占便宜。 ●以偽雜真。 把假的貨物,雜在真的裡面。 ●采取奸利。 采取奸詐的暴利。 ●壓良為賤。 用勢力壓迫良家子女,使他們成為卑賤的婢妾奴僕。 ●謾蓦愚人。 使用詭計來欺騙愚人上當。 ●貪婪無厭。 貪得無厭而不知足。 ●咒詛求直。 在神明前告狀、發誓或詛咒,求神馬上證明他的道理是對的。 ●嗜酒悖亂。 嗜好飲酒而常醉,違背情理而亂性。 ●骨肉忿爭。 父子兄弟骨肉至親,在忿怒的爭吵。 ●男不忠良。 男的不忠厚善良。 ●女不柔順。 女的不溫柔和順。 ●不和其室。 丈夫與妻子不和。 ●不敬其夫。 妻子不尊敬丈夫。 ●每好矜誇。 每每喜歡驕傲自誇。 ●常行妒忌。 經常爭寵妒忌。 ●無行於妻子。 丈夫對待妻子不義不慈。 ●失禮於舅姑。 媳婦對待公婆,不孝順不恭敬。 ●輕慢先靈。 輕視怠慢祖先之靈。 ●違逆上命。 違背了上面的命令。 ●作為無益。 所作所為對自己毫無益處。 ●懷挾外心。 暗中懷藏著外心。 ●自咒咒他。 自己詛咒自己,而又詛咒他人。 ●偏憎偏愛。 所憎所愛,有了偏差。 ●越井越灶。 跨越了井灶。 ●跳食跳人。 跳過食物和跳過人的身體。 ●損子墮胎。 損害已經生下來的小孩,墮掉仍在胎中的胎兒。 ●行多隱僻。 行為多是不光明不正大。 ●晦臘歌舞。 在晦臘之日,唱歌跳舞演戲。 ●朔旦號怒。 在每月初一和每天清晨的時候,大聲的呼號,忿怒的叫罵。 ●對北涕唾及溺。 對著北方擤鼻涕、吐痰、吐口水、小便。 ●對灶吟詠及哭。 對著灶歌唱和哭泣。 ●又以灶火燒香。 又用灶火來點香。 ●穢柴作食。 用污穢的木柴來煮飯燒菜。 ●夜起裸露。 夜間起來的時候,裸露著身體。 ●八節行刑。 在八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這八個節日)的日子裡,執行死刑徒刑,或是對犯人用刑拷打。 ●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視日月。 向流星吐口水,用手指虹霓,常常用手指著太陽、月亮、星星,用眼睛久視著太陽和月亮。 ●春月燎獵。 春天的時候,焚燒山林而打獵。 ●對北惡罵。 對著北方惡罵。 ●無故殺龜打蛇。 無緣無故的殺烏龜打死蛇。 ●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余責,乃殃及子孫。 如前面所說種種的罪過,司命之神就會隨著這個人所犯罪業的輕重,而奪除他的壽命;罪重的奪除壽命十二年,罪輕的奪除壽命一百天,一個人壽算若是奪除盡了,那麼他的死期也就到了;而且死有余辜的話,就要殃及子孫了啊! ●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 還有許多利用自己的威勢而橫取他人錢財的,也多是為了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在計算;然而司命之神,也正在計算他的妻子和家人,以報應他的貪惡,使得罪報能夠相當。若是漸漸到了惡貫滿盈壽命盡了的時候,自身也就不免死喪;若是幸而罪惡稍輕,尚不至於死喪,就會有水災火災、盜賊偷搶、遺失器物、疾病醫藥、口舌官司等等許多的禍事發生,以當原來妄取他人錢財的總數。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又有冤枉而殺人的,就像換刀相殺一樣啊! ●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饑,鸩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凡是貪取不義之財的人,就像是去吃那屋漏水浸到的肉,去喝那鸩鳥毛浸過的酒一樣;這種的漏脯鸩酒都是含有劇毒,不但不能夠獲得暫時的醉飽,而且死期也馬上就到了啊!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這個心起了善念,善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吉神,跟隨著護衛,希望他善行圓滿而多方的賜福;或是心中起了惡念,惡雖然還沒有去做,就已經感動了凶神,跟隨著監察,等待他惡貫滿盈而多方的降禍。 ●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悔改,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若是有人曾經做過惡事,後來自己忏悔改過,並且必須要斷除一切的惡事,奉行一切的善事,這樣行之久久,必定就能夠獲得吉祥喜慶,也就是所謂的轉禍為福啊! ●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所以勉勵力行眾善的吉人,因為他的語言善,視善,行為善,在一天之中,就有了三件的善行;等到三年滿了,他的善行也就圓滿了;上天必定會賜福給他,增長他的壽命;而常做諸惡的凶人,因為他的語言惡、視惡,行為惡;在一天之中,就做了三件的惡行;等到三年滿了,他所造的惡也到了惡貫滿盈的時候,上天必定會降禍於他,減除他的壽命啊!所以人為什麼不肯勉勵力行眾善,以轉禍為福呢?
《太上感應篇》靈驗記
《感應篇》福親靈驗
錢塘。汪源童年時。得見是篇。即欣喜誦讀。毅然有遵行之志。以父靜虛公欲镂板未就。遂捐產成刻。且多方募善士等各出赀財。印送萬部。一日夢父謂曰。汝不但善成我志。且勸善共施。我已超升天堂。汝母亦享高壽。眾人共汝。俱已名著善籍矣。後果如其言。
《感應篇》致富靈驗
松江張德甫每日虔誦感應篇。身體力行。生二子。田八百余畝。年老分析。各授感應篇一帙。戒曰。為人之道。盡在於是。即作家之法。亦不外是。汝曹當如我力行之。二子問曰。篇中豈有作家法乎。父曰算減則貧耗。蓋言人所以貧也。福祿隨之。蓋言人所以富也。此即作家法也。後二子奉持如父命。事母孝。置產三千余頃。富甲一郡。
《感應篇》登第靈驗
錢塘何矞雲。為諸生時。日誦感應篇。其父蘭旌。未之知也。一日父夢老叟謂之曰。汝子奉行感應篇甚力。今科中式矣。後至子館。果見是書。因思前夢不爽。及發榜果中。後兩科又登進士。
黃巖楊琛家極貧。見鄉人刻感應篇。欲助無力。勉刊第十七號一板。忽夢神告曰。已如君所刻中矣。後果中第十七名進士。
《感應篇》誕子靈驗
河間楊守業六旬無子。深以為憂。因閱是篇而遵行日誦。戊寅年疾革復蘇。謂家人曰。適到冥司。見一官持簿點名。言我命該無子。只因奉行感應篇。當增祿壽。更賜一子。明年果生子。
太原王孝卿家赀百萬。五十無嗣。或勸刊施此篇。眾妾皆不信。獨錢姓妾慨然力行印施萬卷。是年錢姓妾生一子。年十六入泮。
仙居工竺。生男王淨。四歲病亡。哀痛情切。發心刻施此篇。求亡兒再投妾腹。後果有娠。夢到黃巖定光觀。抱淨回家。繼覺胎動。生男宛肖淨。兩生一體。骨肉重圓。
《感應篇》延壽靈驗
瑞安王鳳。棄業醫。奉行感應篇虔心持誦。且刻施勸行。一日病危。被二卒攝去。至中途。見二神立空中。一黃衣者曰。此王鳳也。素奉行感應篇。可速放回。二卒唯唯。王足疲不前。二卒扶之歸。時已三鼓。家人方彷徨。王忽蘇。備述其書。霍然而起。竟得高壽。
錢塘金鏡。聞蔡虎臣先生新注感應篇成。慨然欲捐赀付梓。適其妻病笃。恍見白衣人示曰。爾夫欲刻感應篇。應增爾壽。嗣後可告世人笃信奉行。刊印廣施。天福無量。
《感應篇》免厄靈驗
錢塘。文學許廷俞。虔奉感應篇。手書一軸。懸於密室。朝夕禮誦。以便遵行。一夜大盜肆劫。掠入其懸奉寶書處。迷惘移時。莫知所向。心懼而遁。許後知其故。益發心募刻。而勸人持行焉。
《感應篇》愈病靈驗
進士。沈球。因妻項氏甫娠。得病危甚。發心刊送感應篇。作小卷施人。使人便於持誦。庶幾由誦而覺。由覺而行。刊成。梓人捧板至門。項氏遂產。母子俱慶。
後記(廣勸流通文)
勸讀 獲福之本也
《感應篇》起初在道藏中。自從宋真宗皇帝。賜錢百萬。命工刊刻。然後大顯於世。當時賢人君子。都極尊奉。明朝世宗皇帝。亦作序頒行。清朝順治十三年。上谕刊刻感應篇。頒賜群臣。並舉貢生監。皆得遍及。歷朝隆奉如此。雖然豈獨人間寶貴哉。上蒼之尊重是篇也更甚。如王巽病游東岳府。見殿上大書金字《感應篇》。號曰金章。石中璞刻印此經八千本。貯樓。夜夜紅雲疊繞。祥光燭天。楊道機因疾入冥。冥司谕以廣勸世人習誦。周篪亦被冥司戒之曰。汝還陽。更將此經廣布。能受持者。不但脫水火盜賊疾厄之苦。求嗣求壽。求祿求仙。都在此經。若是乎此經之大益於人也。無奈塵緣苦海。如醉如夢。少年豪放者。執迷不信。即身老而習成。更難望其改悔。終身醉夢。輕擲一生。嗚呼。讀了《感應篇》。如醉忽醒。如夢忽覺。不但轉禍為福。實是起死回生。今勸世人。第一要發信心。陸稼書先生說。禍福之於善惡。真如影之於形。第二要發虛心。袁了凡先生說。我輩身為凡流。過惡日積。而回思前事。常若不見己之過者。心粗而眼翳也。具此兩心。方可讀《感應篇》。每日焚香虔念一遍。熟念之後。便有樂趣。更要念一句。學一句。念一句。改一句。每日暇時。反覆細看二三張。若能時時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來尤妙。日日如此。終身謹守。一切祈求。自然感應。前賢說。下根人該讀。上根人也該讀。天下無人不該讀。至於干干淨淨。收拾這個心。更為第一關。
勸行 獲福之寶也
《感應篇》讀了。務要做出積德累功來。庶幾不負。昔□州推官楊旬。誦《感應篇》常行十種利益。一、收街市棄兒。雇人代養。待年十五。願識認者。歸還父母。二、每冬十一月初一。收六十歲以上。十五歲以下。貧人乞丐。入本宅養濟院。每日給米一升。錢十五文。到來春二月初三。令其自便求養。三、普濟應驗湯藥。四、施棺木。濟無力。津送至家。五、使女長大。不計身價。量給衣資。聽其父母擇配。六、專一戒殺。遇飛走之物。買來放生。七、遇荒年貴籴賤粜。並赈濟窮民。八、修造橋梁。開河補路。修理寺觀。九、資給窮途。使得還鄉。十、排難解紛。在官辯明冤枉。念念推己及人。事事抑強扶弱。生子名樁。年二十狀元及第。又如皋冒起宗。增注《感應篇》。其友夢老翁朗誦。聽之,乃見他色美二句。全注讀畢。老翁曰該中。是科果中進士。此以筆行善者也。成都玉雲芝有口才。通源大師教他積口德。從此凡利人之事。無論大小。極口方便。不肯當面錯過。行之二十年。鄉會聯捷。二子亦先後登第。此以舌行善者也。順天曹世美。家貧樂善。實心勸人幫人。廣約人結善會。捨茶捨粥。捨姜湯。捨棉襖。人出錢。己出力。歷多年。會中人見其可托。薦與一財主販油。共分利。漸獲五千余金。子孫安享厚福。此以力行善者也。是知楊公之十善。今之殷實者宜學也。冒公之筆。王公之舌。曹公之力。今之寒素者宜學也。誦《感應篇》。不外體天行教養之事。至於一舉一動。常常敬畏。以自修其身。則不論貧富一也。
勸刻 獲福之廣也
太微山君功過格曰。以善書傳一人者。當十善。傳十人者。當百善。傳大豪傑。大貴人者。當千善。廣布無疆。重刻不朽者。當萬善。況《感應篇》尤為天人並重。救世之寶訓乎。從來刻是經者。必獲奇報。筆難盡言。如瑞安黃鳳刻之。而命絕放還。復增壽算。太谷程嘉猷刻之。陽壽已盡。大士今其再生。龍山姚文然刻之。而瘧疾頓愈。錢塘於玉陛妻梁氏刻之。而三年危病。一朝霍然。此延壽卻病之靈驗也。真大奎刻之。而生子繼嗣。徽州吳大祚刻之。而連舉三子。仙居王竺刻之。而亡男再投母胎。歸大賓刻之。而生子顯貴。此艱嗣得子之靈驗也。華亭沈業刻之。而登第。黃巖楊琛刻之而舉進士。吳郡陳嘉谟刻之而高魁北榜。生六子。長季俱登第。青浦曹一士刻之而科甲聯登。官至御史。江西石中璞刻之而家道頓興數萬。二子俱貴。休寧方時可刻之。而諸疾頓去。家財漸豐。生二子皆貴。並享上壽。此富貴福澤之靈驗也。至於刻之而免水厄者。則有徽州許允卿也。刻之而免火災者。則有武林楊振之。江干徐天行也。夢關帝命刻者。寧波李燧升也。夢文昌命刻者。呂律仲也。更有為父祈福。為母祈壽而如願者。則有錢塘孝子汪源也。今勸世人誦《感應篇》者。務須神前立願。刻施此經。使世間無人不得贊。或小卷。或大部。或獨捐。或眾募。板既刻成。必須印施萬部。庶為滿願。凡鄉場郡試。寺院郵亭。公車宦轍。遠商湊集等處。廣為施布。流通天下。功德莫量。
勸講 獲福之深也
太上作《感應篇》,普度萬世。如苦海之慈航。如危疾之良藥。世人講此經者由來久矣。○昔遂寧府周虎。日日看《感應篇》。最喜歡眾演說。聽者都能向善。一日忽暴病氣絕。見陰官說道。你本在饑餓簿中。因你常常演講《感應篇》。改注福壽簿。又說。此經若一方受持。則一方免難。天下受持。則天下豐治。周篪醒來。錄此勸世。今世間誦《感應篇》的善男信女。住在一方中。或市鎮。或鄉村。應當撥忙講說此經。使鄰裡常聽。化做仁裡。陰功無算。○延安府畢芳茂。行善無力。因想化人為善。最是好事。逢人便說善惡報應。對病發藥。人多悔悟。後鄉試。太守預夢神曰。今科當中畢芳茂。文雖欠佳。因平日教人為善。功莫大焉。榜發。果中第十名。今世間善士。當發心勸人為善。千萬不要獨善其身。碰到子侄輩。便該提出孝來講。見到弟妹輩。提出悌來講。遇到刻吝者。便提出濟急救危來講。對奢華人。便提出自奉節儉,救災救貧來講。以此類推。委婉開悟。任勞任怨。功德無量。奉勸世間為師的。不論城鎮鄉村。最好能在課余之暇。抽出一點時間。與這班學生講講做善人根本。四書五經。廣大精微。也要從切實做起的。凡八九歲到十七八歲的學生。都該講。並要勸他們每晨誦《感應篇》一遍。終身奉行。為修身立業之助。這便是做先生的陰功積德。後福無窮也。順治年間。李正芳等。集合講《感應篇》會。每月朔望輪流。到期。會在一家。設香案。拜天畢。序齒挨坐。請會內明理的人。主持講解。各靜聽。款從儉樸。體尚嚴肅。○慈溪縣秦三。家藏《感應篇》數世。每為子孫講解。世有善根。子孫代代昌盛。平安快樂。今日做父兄的要子弟賢明。保身家。致富貴。應時常講《感應篇》,陰骘文,覺世經,及其他善書給他們聽。使子子孫孫。個個好善積德。便造源遠流長的福。講時或族中。或鄰居。來聽的多。則一發善氣流通。善量廣大。○《感應篇》自讀了。更要勸人讀。自講務要勸人講。在講解時務要反覆痛快。不厭其詳。至誠懇切。使人聽了。踴躍改行。以收實效。
《太上感應篇》讀法纂要
《感應篇》,是一則天律,不得泛作勸世文看!讀者應於靜室端坐,屏去浮氣,存一片恭敬虛受心,這樣才能用篇中警語,徹底打掃自己的心地。如果能經常如此檢閱,一切邪習,自然消滅。
一宜笃信
考察古來的得失,觀察時事與興衰的變化,可知感應的道理,毫發不失。只是報應有快慢的不同而已。可惜人們大都未詳細考察。
年輕豪放的人,堅決不予相信;等到世事的閱歷一久,才逐漸悔悟。然而年紀已老,惡習、罪業已造成,想要以將死的年齡,消除平生的罪惡,就如同以一杯水,去熄滅一車火,必定是極為困難。
所以,見到此書的人,要立即發出勇猛的信心,以一念相信的種子,養成一念的善根;最後,修到念念都是相信的種子,念念皆是善根。
小信生小福,大信生大福。如果老是疑信相參,終必自暴自棄。
二務勤修
看此書的人,必須勇猛精進。要知:鬼神森然布列,監察得十分清楚。要時時刻刻省察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事事遵照正理去做(對自他有益處嗎?將來心安嗎?),方才不會辜負此輩子得生人身的大好機緣。
三貴堅持
小善報較近;大善報較長遠。近報的福輕微,遠報的福厚重。現代相信善行的人,並非沒有,只是堅定、長久去行持的少。略微做幾件善事,就指望事事如意,偶爾遇到坎坷不如意的事,就錯誤地認為天理不明,以前的修為立時廢除、停頓,這都是求速效的心誤了他。而且很多時候天加福是逆著來的;稍逆即止,恰好是此人自己放棄了福報。
四要真切
凡是濟助人,就當誠懇、真摯、無所求,自我反省不要自我欺騙,則發心必然堅定,而神明的庇佑,亦必絲毫無差。一念的真誠,可以感動天地,那都是由於發心真切之故。
五勸流通
此書是一則天律,善惡的報應,在本書中十分明確。
凡是編輯、印行、流通的人,不一定要留名;因為不敢以善行釣取美名。販賣此書的人,也不必計較利潤,因為不敢以善行牟利。
這本書所在之處,就是善緣所生之處。大量收藏而不流通,必有奇禍。
所以,能夠流傳一個人,即當十善;流傳十個人,就當百善;流傳給大富貴的人——就是善行中的大豪傑、大力量發心的人,其善功當千善;能夠廣為流傳,無窮無盡,一再刻印,當萬善。能夠時時用本書的道理以勸化人,時時提醒人回心向善,使所有的世人無不聞言感動,去除惡行,廣造善業,如此之人,善緣無邊,祿緣無邊,福緣也就無邊了。
以前有位周篪演講此書的內容、道理,立刻脫離貧賤,成為富貴之人。有位君平先生,勸導人向善,後來平地升仙。一心為公、行善結緣的福份,哪有一定的范圍呢?
|
|
|
|
|
|
上一篇:淨空法師:《太上感應篇》 直講 下
下一篇:一億裡的故事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