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佛教故事
不孝的果報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張繼寶不孝遭雷擊
張繼寶,是宋仁宗時的人。他本來姓薛,因為幼年時兵荒馬亂,在避難逃亡中,與他的親生父母離散了。幸而有一位張元秀,憐憫他的孤苦,收為養子,這個原為薛家的孩子,從此就改姓為張。張元秀夫婦因為沒有親生兒女,對待養子繼寶,極為疼愛,如同親生兒子一樣,辛辛苦苦的把他撫育成人,並且延師課讀,培養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有一天,繼寶外出游玩,途中適逢自己的生母,他竟忘記養父母的養育之恩,不辭而別。張元秀夫婦失了兒子,悲痛萬分,終日在家盼望繼寶歸來,可是望穿秋水,不見愛兒的蹤影,失望之余,老夫婦哭泣不已。後來家道中落,老夫婦淪為饑民,因此更渴求繼寶的下落,四處探聽,逢人詢問。過了幾年,得悉繼寶赴京考中了狀元,並且做了大官,老夫婦聽到這消息,喜出望外,急忙借了路費,趕到京中去尋覓愛兒。好不容易見到闊別多年的兒子,哪知繼寶看到二位老人衣衫褴褛,好像失了他的顏面,竟完全忘了撫育之恩,非但不肯相認,還饬令屬下加以驅逐。老夫婦氣憤填膺,頭撞牆壁而死。一會兒,天空中陰霾四合,雷電交加,霹雳一聲之下,張繼寶在雷 擊中斃命了。(取材自古病今醫) 雷擊不孝的事,不僅古今筆記載錄很多,即近代報紙新聞,亦常有登載,如一九三九年六月六日上海申報載,海通社華沙五日電雲:“波蘭索裡卡村,昨日發生駭人之逆倫慘案,有平民勃裡斯圖巴者,年三十二歲,因繼承財產關系,與其母發生口角,竟以利斧將其母砍死,勃甫自家中逃出,即觸雷電而死,鄉人鹹謂雷擊逆子雲。”
溫五夫婦的慘死
溫五,是一個濃眉大眼,身軀高大的彪形大漢。性情橫暴,行為粗魯,鄉人都畏之如虎。在家庭中,他常常辱罵父親,毆打哥哥,他的哥哥是一無知鄉愚,懦弱無能,絕對不敢與他計較,只得攜著妻子,遷到遙遠的地方居住,避免與他沖突。可是溫五對哥哥還是不肯放松,常常尋到哥哥家中,坐索酒食,強借金錢,稍不如意,兄嫂都要受他的淩辱。這樣一個橫暴的惡漢,倘有賢良的妻子予以勸導,或許稍可改變他的惡性。但不幸得很,他妻子對丈夫的惡行,不僅不加規勸,反而助纣為虐,協同他忤逆父親。有一天下雨,他呼喚父親上街買菜,父親知道自己兒子脾氣很壞,不敢不從,但雨天道路泥濘,無法行走,然恐觸怒兒子,不得已宰烹自養母雞供養兒媳。溫五老實不客氣地帶著妻子圍坐而食,狼吞虎咽,吃個精光,並不留一些余食給父親。鍋中僅剩殘余的雞汁,父親私取殘汁嘗嘗,給溫五看到了,拍桌大罵父親口饞,盛怒之余,還連湯帶飯傾入廁中。他父親遭遇如此的羞辱,怨無可伸,只得跪在灶神前面泣訴,溫五認為父親是在灶神前咒他,更暴跳如雷的說:“你要咒死我嗎?我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有一天,父親抱著孫兒嬉戲,偶一失手,不慎把孫兒跌倒在石台上,額部跌傷,溫五認為傷害了自己的兒子,拿起棒來要打父親,他父親急忙躲入床下,他一棒打在床上,把床打得傾斜破碎。他父親呼號求救,聲達四鄰,但鄰居們都畏懼溫五凶暴,閉戶不敢過問。初秋的八月,正是台風的季節。黑夜中,狂風怒吼,暴雨如注,接著大地震動,房屋搖搖欲倒,溫五急忙攜妻抱子,出外避難。年老的父親,行動不便,拉著溫五的衣袖說:“兒子救我!兒子救我!”可是殘忍成性的溫五,不管老父的危險,反把父親推倒在地上,只顧自己帶著妻子逃命,剛逃到巷口的時候,大地震動更加厲害了,巷牆傾斜,巷口兩邊砌著的大石磨相對著倒下,將溫五夫婦攔腰夾住,牆上磚石倒如雨下,把這對忤逆不孝的夫婦打成齑粉。事情發生以後,很多人都看到石磨上斑斑的血跡,深信這是忤逆不孝的惡報。
忏悔難滅不孝罪
張義,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翁。從表面上看來,張義這個人,還算忠厚老實,生平務農,克勤克儉,並沒有做什麼很缺德的事,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縱然一般人認為並不太壞的人,在一生之中,也難免有或多或少的過錯,張義豈能例外。好人與壞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好人有了過錯,能知道反省,自己認錯;壞人做了惡事,不知反省,絕不認錯。張義是有良心的好人,反省自己的生平,深深地感覺過錯很多,因此他常在菩薩面前痛切忏悔,誠心改過。他年老多病,精神衰憊,有一年病中,他被兩個冥使,帶到冥府去,冥王拿出黑簿給他看,在那本黑簿上,把他生平的罪業,記載得巨細無遺,歷歷如畫,像殘殺生禽啦,虐待動物啦,欠繳官稅啦,調戲婦女啦,借錢不還啦,惡口罵人啦,挑撥是非啦,妒忌賢能啦,誹謗好人啦,……等等過錯,都已記得清清楚楚。可是由於張義晚年痛切忏悔,誠心改過,以上種種罪過,簿上都已一筆勾消。他看了那本黑簿,一則以驚,一則以喜,驚的是冥間對於人們的罪惡,竟記載得如此詳細;喜的是幸而晚年誠心忏悔,勾銷了許多的罪惡。可是當他再仔細看下去時,不由得使他嚇得冷汗直出,原來黑簿上還記有一件惡事,獨獨的沒有勾銷。為什麼其他許多的罪惡都已勾銷,獨有一件惡事不能勾銷呢?那件惡事不是別的,就是他曾對父親忤逆不孝。說起張義的忤逆不孝,那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時代了。在大約五十年以前,張義只有十七歲,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他的家庭,世代務農,父親是一位耕作十余畝田地的自耕農,那時科學不發達,在農業收獲的季節,從割稻、以至打谷等過程中,一切全靠人力,沒有現代化的機械農具,所以舊時代的農夫,胼手胝足,是異常辛苦的。有一年秋收的季節,農夫們都忙著在田中割稻,秋天的氣侯,普通說來,應該是涼爽的,可是有時到了秋天,氣候的炎熱,有時反而勝過夏天,俗語形容秋天炎熱,稱為“秋老虎”。那一年的秋天,氣候就特別的炎熱,火傘高張,偏偏又沒有風,人們坐在家中,尚且汗流浃背,何況在烈日下的田中割稻呢?可是成熟的稻,倘不收割,會受到牲畜踐踏和鳥類啄食的損害,所以不論天氣如何的炎熱,農夫們都要盡快的收割。張義的父親,在那農忙的季節,十分緊張忙碌,不在話下,當時張義已是十七歲的大孩子,農忙中應該盡力幫助父親,本是理所當然。豈知當他父親命他幫助割稻時,他非但沒有欣然受命,反覺得父親不該在炎熱的氣候中命他做事,竟對父親怒目而拒,好像要打罵父親的樣子。使他父親受了很大的氣,胃痛發作,飯也吃不下。張義不僅沒有幫父親的忙,且連父親的工作效率,也因生氣而受到不良影響了。就是為了這件事,在張義本人阿賴耶識的賬簿上,記下了一筆染污極深的黑賬。張義看到黑簿上,記下了上面一筆黑賬,尚未勾銷,正在驚駭失色的時候,冥王對他解釋說:“罪惡好比衣服上染了污色,忏悔好比用肥皂洗滌。淺的污色可用肥皂洗滌得掉,深的污色是無法洗除的。你生平所犯其他罪惡,都是不深的污色,得因痛切忏悔而洗除。但忤逆不孝,其罪最重,是極深的污色,雖經忏悔,亦不易洗除。這是你的黑簿上,其他罪惡都已勾銷,獨有
不孝罪業尚未勾銷的原因。好在你晚年誠心改過,所作功德很多,雖未能勾銷不孝惡業,尚能延壽,讓你回陽去吧!”說罷,冥差接著把張義的肩膀一拍,張義就蘇醒回陽來了。從此以後,張義把冥間所見所聞的經過,逢人講說。使人們都知盡心盡力的孝順父母,千萬不可犯忤逆不孝的惡業。(取材自德育古鑒)
腹誹造下不孝業
俞麟,是山西太原的儒生。從外表上看來,溫文儒雅,對人彬彬有禮,滿口仁義道德,俨然以君子長者自命。在家庭中,也看不出有忤逆父母的不孝舉動,因此人們還認為俞麟是一個正直的好人。王用予是俞麟的同學,與俞麟的性情不同,並不專在外表上做功夫,而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切實的從方寸上修養,尤崇拜文昌帝君。每日黎明即起,漱口洗臉以後,整齊了衣冠,在文昌帝君像前,恭恭敬敬的焚香禮拜。到了晚上,又跪在帝君的像前,反省一日的言行,善者加勉,惡者悔改。有一天,王用予夢見在文昌帝君的像前,帝君很懇切的對他訓谕,告誡他舉心動念,時時檢點,不可動歹心,不可做惡事,因為善惡是有報應的。當王用予向帝君叩問自己的前途時,帝君說:“你自己的前途,完全把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你的心念言行是善良的,前途一定光明;反之,如果你起心動念,言語行動,為非作歹,那麼前途的命運,一定是險惡的。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的前途,何必求神問卜呢?”後來, 王用予一個個的考中了秀才、舉人、狀元,可是俞麟始終是一個老童生。人們常常說:“考試憑著七分本領,三分運氣。”那麼所謂三分運氣,或許就憑各人的陰德,含有因果報應的成分吧!(取材自德育古鑒)
逆媳地滅
清代嘉慶二十三年,江蘇省無錫縣北鄉曹溪裡,有王姓的兒媳,是一個潑辣凶悍的逆婦,平日懶於操作家事,一切煮飯洗衣,乃至打掃等雜務、都要老態龍鐘的婆婆動手。可是婆婆年老力衰,對於家事的操作,當然不能做得理想,或是房屋打掃得不夠整潔,或是菜肴烹調得不夠味兒,因此時常遭受逆媳的惡言咒罵。那逆媳的丈夫,亦即婆婆的兒子,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坐視妻子忤逆自己的母親,不敢加以勸導,更談不上管教。鄰居的人,有時看不順眼,偶而從旁勸解,總無法遏制逆媳的惡性,至於婆婆本人,為了愛護孫兒,竟甘受逆媳的淩辱,逆來順受,日子一久,逆媳益發肆無忌憚。有一天,婆婆帶著孫兒玩,不知怎的,孫兒跌了一交,跌破了頭。逆媳認為是婆婆太不小心,以致跌傷了自己的兒子,竟對婆婆破口大罵。正在咒罵得凶狠,使婆婆痛心萬分的時候,忽然烏雲四布,大雨傾盆,不一會兒,房屋內外,都積滿了水,逆媳兩腳踏在泥地上,因泥地被洪水沖得很松,逆媳竟陷入泥土中,越陷越深,她不禁驚慌起來,急忙大呼:“婆婆救我!婆婆救我!”婆婆看到媳婦陷入危急狀態中,雖已忘了平日的怨恨,很想救她,但在狂風暴雨中,束手無策,逆媳身體的大部分,都已陷入地下深泥中了,放聲痛哭起來,可是哭也無用,不到一小時,全身滅入地中。狂風暴雨過後,鄰居們把逆媳從泥地中挖掘起來,已經窒息斃命。這樣的慘死,好像是被活埋一樣,遠近的人,看到逆媳死得如此的奇,都說顯然是忤逆的現身惡報。當時有人作了一首詩說:“大地難容忤逆人,一朝地滅盡傳聞。婆婆叫盡終無用,何不平日讓幾分!”(取材自萬善之元)
|
|
|
|
|
|
上一篇:念佛四不
下一篇:淨空法師: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