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法師開示
歷緣對境修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歷緣對境修」。我們來到這個人世間,是一個業力的凡夫,我們有無量無邊的業力。換句話說,我們這一生當中,要面對很多很多的因緣,有的是不好的因緣,有的是好的因緣,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面對,我們都要去面對。當然這個時候也是一個修行的時機,否則「歷緣對境」的時候不修,那你一天當中念佛的時間會很少,二十四小時的時間很少。那你在「歷緣對境」的時候,妄想的力量特別強,那當然就不可能達到臨終正念。所以「歷緣對境」的時候,我們也要能夠操作佛號。怎麼操作法呢?「遇境逢緣」的時候,我們會「生起妄念」。我們凡夫的心情,遇到的境緣就是二種狀態:不是愛,就是恨,就是二種狀態。遇到隨順的境界,愛煩惱就活動;遇到違背我們心情的境界,我們就是恨,瞋煩惱就活動:大部分來說就是這二種情況。這怎麼辦呢?「轉念念佛」。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把我們在佛堂當中,所栽培的那個法寶現出來,光明的那的法寶,無量光、無量壽的法寶現出來,這個時候轉念念佛,這個時候你一定要記得提起佛號,提起你不斷的憶念本尊,你的本尊相應、你的根本法寶提起來。提起來干什麼呢?這時候要使令「妄想消滅,佛號獨存」。就是要調伏你的妄想。這個折伏現行煩惱,這對修行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修行根本不調伏煩惱,他念佛的時候念佛,打妄想的時候他專心的打妄想,佛號跟妄想這個二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件事情是非常危險。因為你都沒有調伏妄想的這種經驗,妄想是一次一次的堅固,你平常都沒有跟它交過手,你很難保證臨終能夠調伏它。所以徹悟祖師那個大智慧,他講這個「淨土八要」時說:「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之要務。」就是說平常你要試著:在打妄想的時候,把佛號提起來,看你是不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把它消滅到完全停止為止。你必須平常有這樣一種調伏煩惱的功夫跟經驗。
這個調伏煩惱,我們可以從十二因緣來觀察煩惱生起的因緣,世間上的事情都是有因緣的。煩惱生起的因緣,主要有二個因緣。第一個是「無明」,一種自性的我執跟我所。無明一動以後,就有各式各樣的業力,這個業力的種子,這是第一個,這是比較微細的。慢慢慢慢的發展,就有這個「愛、取」,這個愛取的滋潤,就使令煩惱開始活動。所以我們看十二因緣,這個雜染的這種惑、業、苦的生起,它是由這個「無明」而轉成「愛、取」,然後再轉成「惑、業、苦」。我們在調伏的時候,要相反過來,因為煩惱的生起,是由細而粗;調伏的時候,是由粗而細,先調伏愛取。調伏愛取是這樣的,我們凡夫有一種錯誤的思想,就是說:唉呀,這個愛跟恨,是人本來的一種情緒發洩,就認為這件事情是很自然的,而且情緒的發洩是會使令我們安樂。有了這個思想以後,就使令我們調伏煩惱變成非常困難,因為煩惱是很自然的、是很正常的,而且會讓我們安樂的,所以使令我們根本就不想調伏它。但事實上,智者大師在《小止觀》裡面,他要我們诃五欲,诃責煩惱。他說我們應該思惟:煩惱猶如大火,破壞我們心中的寂靜。你說這個煩惱,我們本來今天的心情是非常的平和、非常的快樂,但是煩惱一活動的時候,它會破壞我的安樂、破壞我的寂靜,使令我的身心擾動,猶如大火,大火一燒的時候,使令我們熱惱。另外煩惱猶如怨賊,說我每天辛辛苦苦的作了一些定課,栽培一些功德法寶,存了一點錢,能夠使令我來生得到安樂的功德錢。但是這個盜賊來了以後,把我所有的功德全部都偷光了,所有的功德都破壞掉了。煩惱亦復如是。我們好不容易在佛堂當中,栽培了一些戒定慧的功德,煩惱一活動的時候,就像盜賊一樣,全部都奪取了,盜取了我們的功德。第三個煩惱如毒蛇,這毒蛇一來,傷害我們的生命;煩惱亦復如是。煩惱的活動,它毒害我們法身慧命,使令我們退轉道心。所以智者大師的意思,從譬喻當中引導我們,去诃責五欲、诃責煩惱,你不應該認為愛恨的這種情緒是正常的,從佛法的意思來看,這些情緒是不正常的、是不正常的,這個使令我們苦惱的。所以有這第一點的認知,就是你應該要數數思惟煩惱的過患,這第一點。第二點就是對治無明。我們剛開始學習佛法,我們總認為心中的煩惱──貪啊、瞋啊、癡啊、慢啊,這個就是我的個性,我的個性就是這樣子,沒有辦法改變的。我們剛開始總是認為心中煩惱的活動,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堅固。那怎麼辦呢?好,這煩惱是真實的,我的佛號也是真實的,我就跟你拼了!那這樣子的修行叫做不善巧。我聽老和尚說:過去禅宗的道場,禅宗他一天到晚打坐,他坐在那個地方,他內心當中真妄交攻。有些人他對般若波羅蜜的智慧認識不清,他修行的時候吐血。為什麼呢?用功太猛利了。因為他認為煩惱是無量劫來串習的,如此的真實。這個時候,這個自性執就對治的非常辛苦。所以六祖大師講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話:「何其自性,本自清淨」,這句話是非常有力量的,修行的時候。就是說你在調伏煩惱的時候,你內心當中有一個依止處、有一個立足點,你是站在什麼角度來調伏煩惱?就是說:你內心當中要站在你的清淨心,來觀察煩惱是如夢如幻的,是真實性不可得的。它只是一種生滅變異的假名、假相、假用,它的真實性是不可得的、真實性不可得。這個時候,你調伏煩惱就有善巧、就有善巧。我們如果能夠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淨」這句話內心的道理,我們會感覺到,我們經常發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當然我們嘴巴這是這樣念;但是我們明白「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你內心會有很強烈的感覺,就會認為說:原來無量無邊的煩惱要消滅,是可能的,無上的佛道要成就,也是可能的,這二件事情都是可能的。為什麼呢?為什麼說是可能的呢?你現在是生死凡夫,無量無邊的煩惱業力系縛著你,你怎麼敢說你可以斷除煩惱、成就佛道呢?你憑什麼講這句話呢?憑的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淨」,就是這句話。這句話能夠提升我們的菩提心,就這句話。所以我們在調伏煩惱當中第一個思惟煩惱的過患,第二你能夠思惟煩惱的一種虛妄性,當然這個時候你還是要依止佛號的法寶來操作。這個就是「歷緣對境修」,日常生活當中佛號的操作情況。
這個是這樣的:我們平常不可能經常提起佛號,講實在的話是這樣子的。但是我們煩惱活動的時候,我們馬上能感覺出來,就是這個賊活動的時候,你就知道了,那這個時候提起佛號。平常心平氣和的時候,有時候會忘了提起佛號,這難免。但是你煩惱活動的時候,你一定要記得提佛號。這是值的我們注意的,就是「遇境逢緣妄念生起」的時候,你一定要能夠「轉念念佛,直到妄想消滅,佛號獨存」為止。當然你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還得是你平常在念佛堂當中,這點點滴滴的栽培。
|
|
|
|
|
|
上一篇:菩薩道的精神
下一篇:靜中修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