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如何處理欲望和學佛的關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生活的動力可能跟學佛所標榜的追求矛盾,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青年人學佛有個普遍問題存在,就是如何處理好欲望與佛教的關系。其實,我在前面講的“悲智自然增明”裡面,已經說清了這個問題。就是說我們佛教徒做事的觀點、方法,是以情感來做事?還是按道理來做事?處理好這個關系,也就處理好欲望與佛教的關系了。

昨天,我參加了高中同學的聚會,來的人很多。有些同學,一年可以掙5千多萬;有的同學,只是安份於自己的工作。但是我發現有個問題,那個掙5千多萬的人,浮躁!比較煩惱,心理壓力很大。我們分析,如果他沒有這麼大的壓力,沒有這麼大的欲望,他不可能付出這麼大的努力,去掙5千多萬。我們希望他想得開些,既有錢,有事業,又很快樂、輕松,這是一種理想狀態。實際上,有這種可能嗎?也有!但很難!也就是說,既要保持生活的欲望,又要把這個欲望淨化,而不是壓制。

我們對待欲望有個方法:就是淨化欲望!這個淨化,不是讓欲望小,不是壓抑它;欲望小了,生活沒有動力,生活就消極,這是必然的一個因果鏈。

那什麼叫淨化呢?也就是過去說的善法欲。但這個概念太枯燥,什麼叫善法欲?——為了普度眾生,我們要修行,要身體力行。但是這個目標,太高太遠。准提理念提倡我們一切的成功、名利,都是為了佛教而顯現,所有的成功都是為了佛教的顯現,這才是具體的善法欲。

我們知道比爾.蓋茨,洛克菲勒,他們都是很大的慈善家,是社會慈善基金的大贊助者。他們對社會作的貢獻大不大?很大!如果我們佛教徒也顯現如此的富貴與成功,對佛教的貢獻也很大。但這都是理想,我們聽時候覺得很對;但是不會有很多能做到——因為我們往往撕斷了緣起。什麼緣起?我們個人的緣起!

說到社會,社會這個概念太過於空泛的;現實中,我們面對的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在他們眼中,你自己就是佛教,而不是簡單的一個人。他們不會說這個佛教,是從高老師這兒認識的、從佛經上認識的。在他們眼中,你就是佛教,就這麼簡單。

你作什麼樣的人,很重要——你是不是個快樂的人?你是不是有能力的人?是不是能夠幫助別人、對社會有用的人?你是不是福慧的、快樂的?這一點,對他們來講,是很重要的。

我們完全可以把自己欲望進行淨化。把一個對事業、對家庭幸福、對健康的追求,看作是佛教的一種示現。這叫“以身為法度化眾生”。

好多人學佛,給家裡人帶來煩惱,給朋友帶來麻煩,不斷地拖累同事。大家對佛教的印象,是消極的、逃避的、自私的——你本職工作不干或少干,別人就得多給你承擔。這樣的話,你給佛教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不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人,就是在剝削和消耗別人創造的財富;我們還是把人放在緣起中吧!任何時候,你都不要想:我成佛後普度眾生!一揮手,別人都成佛。那樣真的那樣的話,釋迦牟尼成佛了,我們為何沒成?

我們,生活在眼下的緣起中——眾生就是家人、朋友、同事。你如何顯現?不要認為佛教就是吃齋念佛,在現實社會中,任何事情都是修行。如果你標榜自己是佛教徒,那麼,對周圍人來講,你就是佛教,絕對不會有第二個佛教,自己如何示現由自己決定。你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都有什麼?琉璃鋪地,七重寶塔,上面掛著金銀財寶。樹間風動,聲音美妙。宿世因緣,象看電視一樣:看一面鏡子,前世後世,清清楚楚。為什麼極樂世界這樣漂亮、這麼好?為什麼淨土不是山洞,而是花果蓮池,庭台樓閣?

世間的妄念(剛才講的一念)有兩個方向:要麼造作眾生世間,要麼造作極樂世間。我們佛教徒在無明結束前,只能是造作,停不下來的,也不是說不管你想得到想不到,這是一個必然。意念上,你不可能讓自己的思想停下來不想,他在不斷的造作世界。

對照佛的大世界和我們家庭與個人,你的淨土就是你的世界,也可以說就是你的環境。這就是真正的人間淨土。人間淨土,就是把你的欲望淨化之後,用更大的欲望來為社會創造財富、創造價值。

為什麼創造價值?這就是緣起,就是因果。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消費,而不是創造,就欠下因果帳。對不對?不要這樣以為,啊!我今天布施1塊錢,明天就忽然摔一跟斗,就撿到錢包。會嗎?即使那樣,經濟也是負增長的。因為,你撿到的錢,是別人已經創造了的價值。你沒有創造價值,只不過你消費更多了。這跟兩個經濟學家吃狗屎的道理一樣,200萬吃堆狗屎。如果不創造價值,就等於吃狗屎。沒有人創造價值,社會財富就沒有增長。

所以我們提倡的是:建立人間淨土,創造社會價值。學佛者創造價值,才是真正相信因果。你們相不相信因果,是享受父母創造的果實,還是自己去創造價值?

建立人間淨土這個概念,最需要我們創造價值。怎麼創造價值?自己要有的能力、有發揮的環境……,一切以這個為中心。那麼,我們對自己人生,要有一個明確的策劃,你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快樂,什麼叫快樂?佛教有個根本概念,認為內心是沒有的,內心象塊鏡子,照到的是環境,並與環境產生互動。 你的快樂,是眼前的情形,是第二月,不是真實的,你的心是面鏡子。

我們怎麼快樂?是給別人帶來快樂,然後我們才快樂。快樂的定義是給別人帶來快樂!這是佛教的快樂定義。當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他們快樂時,你才真正的快樂起來。絕對不是我們佛教徒,在別人痛苦時,我們還快樂。這個是佛教徒的一個精神。

如何給別人帶來快樂?那就是滿足他們的思想願望。這種滿足是相對的,相對滿足他們的願望。你認為追求物質享受是不應該的,你認為他們不應該追求物質享受?其實,你這樣是在強加一個概念給別人。

你真的不去享受物質生活嗎?真的不去追求嗎?真的不去追求物質嗎?如果我不說物質,世間的大廟為什麼蓋得那麼大呀?這個東西,不是說追不追求,而是說追求什麼的問題。不能否定物質的決定作用,而且,金錢不僅是物物交換的一個媒介,也是精神交換的一個媒介。這個概念,大家一定要清楚!

關於欲望與目的這個問題,我們要提倡的是:欲望,不僅不要減少,反而還要增大——成為大菩提心。你這種心顯現出來,對佛教發展起好作用,使人們都信佛,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我們才能學到究竟的佛法。而我們在這個世界的學的佛法,都是佛教的小學、中學課程。

這是居士學佛,要掌握的觀念;掌握這個觀念之後,才能處理好欲望與學佛的關系。
 

上一篇:本煥大和尚答佛友念佛及出家問題
下一篇:華山思過崖:功過格把世俗徹底變成了考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