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原創

 

修行人忏除YIN念的方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修行人最難除的是YIN念。然而YIN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YIN欲已除,倘使意YIN未盡,仍不能超出塵凡。所以楞嚴經說:‘若不斷YIN,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又說:‘必使YIN機身心俱斷,斷性亦無,於佛菩提,斯可希冀。’但是欲斷YIN心,談何容易?平日不見女人的時候,也知犯YIN不是一件好事;一旦美貌當前,暖香觸體,此心便不能自主。試問坐懷不亂,把握得定的,能有幾人?目睹美色,心不起念的,更能有幾人?這不是女人的魔力大,實在是自己的業力深。因為眾生多世多生,沉淪在情欲海裡,薰染不是一天;到今日要一刀斬斷,難上加難;惟有用佛法慢慢地薰修,時常作種種對治的觀想,觀想日久,習與性移,自然而然,那YIN念不斬自斷。今將各種觀想的方法,一一演說出來,願大眾洗耳谛聽。





一、穢想。毛發爪甲齒牙孔竅無一不垢,涎唾涕淚身汗尿屎,無一不臭;身外出泥,身內出蟲。縱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姿,清晨睡起,口臭難當;日久不浴,身臭欲嘔。芙蓉粉面,內中安著骷髅;白玉肌膚,裡面全包膿血。





二、毒想。看似嬌姿,恰同蛇蠍;近著他身,要喪我命。譬如糖蜜,參著砒霜;到口雖甜,捐軀可怕。





三、老想。女人顏色,不過三十以前;過此以往,形容漸樀,肌膚漸绉。日月如梭,催人易老;當前雖是百媚千嬌,試想將來,總要變成白發老妪,有何趣味?





四、死想。絕代佳人終有死,豈能地久與天長?面黃如紙身如石,就是當年可喜娘。





(以下從脹想起,至白骨想止,都是女人死後逐漸變相。)





五、脹想。死後無多日,渾身膨脹加;皮如盛水袋,腹似斷籐瓜;氣味生奇臭,蠅蛆聚亂沙;諸公覺悟否,當日是嬌娃!





六、青瘀想。紅白分明相,青黃瘀爛身;請君開眼看,不是兩般人。





七、壞想。皮肉既脫落,五髒般般見;憑君徹底看,那樣堪留戀?





八、血塗想。一片無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塗宿草,狼藉污埃塵。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癡肉眼,錯認假為真!





九、膿爛想。腐爛真難看,腥臊不可聞;豈知膿潰處,蘭麝昔曾薰。





十、啖想。屍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飽饑鳥腹,難干饞狗涎。當年空自愛,此日有誰憐?不若豬羊肉,猶堪值幾錢!





十一、散想。形骸都分散,手足漸移置;谛觀妩媚姿,畢竟歸何處?





十二、白骨想。皮肉已銷盡,惟余骨何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鑽嚙多蟲蟻,收藏少子孫;風流何處去,愁煞未歸魂!





十三、纏累想。婦女者,附骨之癰疽,一著於體,無日得痊。女色者,世間之枷鎖,一系於身,無力自脫。四十二章經說:‘人系於妻子,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妾無遠離之念。’大寶積經說:‘何因緣故,名為婦人?所言婦者,名加重擔,能令眾生,負於重擔,遍周行故。’





十四、疾病想。女色是殺人利刀,情欲是催命靈符。圖一時之快樂,成痨瘵而飲恨身亡;貪片刻之歡娛,染惡疾而呼號畢命。





十五、果報想。果報之速,莫甚於YIN。絕嗣之墓,無非好色狂徒;妓女之祖宗,盡是貪花浪子。





十六、地獄想。生前好色者,死後必墮猛火地獄;系本人心中欲火所造,到處皆是猛火,焦頭爛額,永無出期。





十七、推己及人想。誰無妻女?誰無廉恥?我YIN他人之妻女,則谑浪笑傲。試想:如他人YIN我之妻女,我當作何感想?一轉移間,能無汗下?





十八、鬼神如在想。佛無去來,光無不照;神目如電,森列空中。世人YIN欲丑態,他人不見而鬼神見之。每當YIN念起時,即覺佛天在上,鬼神在旁,YIN念自然冰釋。





修行人閒居靜坐時,或乍見女色時,當作以上種種觀想;行之日久,則YIN念不忏而自忏,不除而自除矣。(身為苦本,YIN為身本。無論男女,求了生死,斷YIN為本。)





大乘小乘的分別





大乘就是佛菩薩所修之法,所證之果;小乘就是聲聞緣覺所修之法,所證之果;(聲聞是聞佛四谛法,證阿羅漢果者;緣覺是聞佛十二因緣法,而得覺悟,證辟支佛果者;如生在無佛之世,則名為獨覺。)所以又名為二乘。這二乘皆是小乘。小乘的主義,是一種自覺主義,勘破了三界火宅的煩惱惑業,只求自己覺悟,脫離生死;灰身泯智,永不再來;並無濟度眾生的意思,所以稱為自了漢。雖則不生不死,卻是有余涅槃,為尚有界外的塵沙、無明,二種惑在。佛因為他發心不大,所以名為小乘。至於佛菩薩的大乘,則自覺之外還要覺他;覺他就是救度一切眾生,同登彼岸。所以諸位菩薩,證得無生法忍蒙佛授記以後,必須乘願再來還入娑婆,以種種神通方便,度脫眾生;等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則塵沙無明二惑,淨盡無余,方才成佛,方為無余涅槃。列位既肯發心,不但不可修人天小果,並且不可修二乘權果,必須要行菩薩道,修行絕對的大乘普度眾生,方可圓成佛果。





但是羅漢雖是小乘,卻因斷盡三界內粗煩惱,超出生死流,與我們三界凡夫比較起來,已到了聖人地位,斷不可因佛說他是小乘,看輕了他,起一種我慢的心。須知法華經義,三乘即是一乘,羅漢只要能回心向大,即是菩薩因,即是佛因。況且大乘小乘只在發心處論。如同行一事,發大菩提心,即是大乘;發自利之心,即是小乘;非小乘與大乘,各另有所行的事。即就一事論,已自大小不同。然大乘道大,有小乘人不堪擔荷者,我輩但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修行世善,一心念佛,即是絕對待無等倫的大乘。此絕對待無等倫的大乘,人人皆能修;非如諸余經典中唯仗自力之大乘,雖證阿羅漢果之聖人,尚多不堪擔荷。所以說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自等覺菩薩,下至逆惡凡夫無有一人能出其外,亦無有一人不能入其中者。幸得我佛說此最圓頓、最簡便、最易修、最易成之無上大法,若不修習,豈非上辜佛化下負己靈之極愚癡人乎?如列位不以愚癡自居,請直下承當起來,庶不負如來當日說此法門之深恩,不慧今日對列位一番勸進之愚誠也已。





真心與妄心的分別





列位要知道真心與妄心的分別,先要知道怎樣叫作真心,怎樣叫作妄心。





怎樣叫作真心呢?就是如來的妙明真心,也就是眾生的本來面目,無形無象,不生不滅,非言語所可形容,非凡情所可測度。既不是人身的肉團心,又不是六塵的緣影心,不在內不在外,又不在中間,空空寂寂,圓圓明明。心量的廣大,包括宇宙,彌滿六合。楞嚴經說:‘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何況區區的娑婆世界,在我真心的心量之中,更是太倉一粟了。列位要知道這廣大無邊永遠不滅的真心,不是佛所獨有的,是我們一切眾生所同有的;不過佛在覺中完全是一片真心,眾生在迷中真心被妄心蒙住了,不能發現出來。但是雖被妄心蒙住不能發現,然而那真心依舊是完全無缺;不但人是這般,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也是這般。所以一切眾生雖在六道輪回裡面隨業輪轉,那真心仍是永遠不會磨滅的;只要有一天能夠妄心去盡,把真心完全發現出來,那就叫作成佛。





怎樣叫做妄心呢?只因妙明真心不守自性,一念不覺,無明妄動,真妄和合,就發生了一種阿賴耶識;此識又名藏識,即第八識。這阿賴耶識,執持一切善惡種子,便是情欲的荄苗,惑業的根本。阿賴耶識一念之動,妄有所見,隨之流轉,又生出了末那識;此識又名傳送識,即第七識。末那識妄執八識見分為我;由著而轉入第六識,此識名意識。遂大起分別。前五識的眼、耳、鼻、舌、身,都被這六識的分別力轉變,遂貪著那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發生出一切情欲,起惑造業,這就叫做妄心。這妄心既是從八識田中流露出來的,就我看來,既名為識,即不是心,實在是識神在那裡用事;現在的人都把識神錯當作了心。譬如說:我心裡想要吃飯,我心裡想要穿衣;要曉得:想吃飯想穿衣,都是我的識神,並不是我的心;把他來當作我的心,那就大錯而特錯了。世人只因錯認妄心為心,不知道去尋自己的妙明真心,以致沉淪生死,永不出頭,真是可憫可歎。祖師有詩雲:‘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認作本來人。’所以列位要趕緊放下了妄心,去尋那真心才好。





真心與妄心本是一件東西,迷了真心就成妄心,去盡妄心便現真心;所以起信論種種發明:‘妄心無體,以真心為體。’修行的人要尋自己的真心,只須在除妄上用工夫,不必另外馳求。譬如一面明鏡,就是真心,被塵垢蒙住了,就是妄心;去掉塵垢明鏡自現,去掉妄心真心自現。但是明鏡要拭得淨,不可留一點塵垢痕跡;妄心要除得淨,不可留一點情見渣滓。真心中有了一點凡情聖見渣滓,便是根本無明,便不能超出生死輪回,要緊要緊!
 

上一篇:三毒是害人的魁首
下一篇:助人為樂、知足長樂、自得其樂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