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雅量 包容和大局觀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狀。說寺裡的僧人把偷偷把常住的錢拿出去蓋廟。老和尚就跟告狀的弟子說:他干嘛不多拿些錢去,能多蓋幾個廟?
大修行者的心量,是包容,是大局。禅宗為什麼如此興盛?中國佛教為什麼能如此興盛?這個和叢林制度是分不開的。叢林制度就是包容,任何人只要不犯根本戒,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來寺院掛單常住。所以說,一個寺院,魚龍混雜,有聖人,也有凡夫僧。那後來的千僧齋,更是體現了佛門的平等和包容。只要是出家人,不管那個寺院,都可以來應供,甚至菩薩還示現沒有威儀甚至破戒的出家人形象來說法。所以說,佛教的平等和包容,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那修行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一家廟,一個組織,而是全部,是全體。叫做顧全大局。我記得我恩師定恆師父,講話時常會講到“方方面面都要顧及”。這句話給我很大加持力。在這個社會中修行,不是自己好了就好了,不做自了漢。要顧及大局。你看佛源老和尚,他難道不知道弟子在蓋廟嗎?知道的。只是不說。而那個告狀的人,他卻罵他。可見修行人的眼光,不是凡夫來衡量的。
古人講的,有容乃大。我帶隊朝拜後,也常在想這個問題,就是要接受各種各樣的人,哪怕習氣很重,抽煙喝酒的。只要跟我們一起朝拜,如果如何,他們有佛的善根,都要贊歎。這樣團隊才能做大。所以,參加法華團活動,不要求太多,只要肯去朝拜,我們都接受。那以後做企業,也是一樣的,企業能做大,要有大度的心。
唐朝時的窺基大師,他原來是三車和尚,他本來是阿羅漢,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時,看到他,就叫他去長安投胎。他一投胎,就有了隔陰之謎,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他投胎後做了公子哥,喝酒吃肉。玄奘大師從印度取經回來,就找到他,要他出家,他不出家。那玄奘大師就請皇帝下聖旨讓他出家。他也提出要求,要一車酒,一車肉,一車宮女,才能去出家。玄奘大師竟然也同意。你想看,玄奘大師的雅量。還好他三車載到寺院,聽到鐘鼓聲音,也想到,自己原來前輩子是個和尚。就放下了三車,去出家了。
以前出家的人中,有土匪出家的,也有將軍出家的,平生作惡多端,遇到佛法後,改惡向善,就出家了。那他出家,就要有師父給他剃度,收他做徒弟。這也可見,佛門的平等,寬容和大度。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