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處事要禮讓、要忍讓、要謙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子路為蒲令”,這個蒲是縣城,魏國的一個縣城。“備水患”,那個時候有水災。子路不簡單,防微杜漸,然後居安思危就趕緊要防止水患。“與民春修溝渎”,修整這些溝渠才能夠防止水患。“為人煩苦”,為了人民煩勞辛苦。不只他辛苦,老百姓在做這個事情也是非常的辛勞,他感覺到老百姓很辛苦。“故予人一箪食,一壺漿”,他心很軟,趕緊賜給這些人民,箪是圓形盛飯的竹器,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水喝,一壺漿。“孔子聞之”,孔子知道這個事。“使子貢復之”,交代子貢去把子路煮飯的那些器具把它給推倒,傾覆掉。結果“子路忿然不悅”,子路就很生氣了,“往見夫子曰”。他們都很難得,不高興歸不高興,還是要去問個明白,不會跟夫子鬧情緒。“哼,不理你了”,不會這樣。“往見夫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老師,我是因為暴雨要來了,害怕有水災。“故與人修溝渎以備之”,跟老百姓趕緊做好准備。“而民多匮於食”,匮就是匮乏,沒飯吃。所以“故與人一箪食一壺漿,而夫子使賜止之”,卻叫端木賜來制止我這個事。“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不是止住我仁慈的行為嗎?為人民著想的行為嗎。“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仁也,由也不受”,夫子你每天都在強調仁慈、仁德的教誨,結果我行仁德你還阻止我,那這我接受不了。子路這一點特別可愛。他很直率,有不理解的他不會悶著,直接表達。

“子曰:爾以民為餓”,你覺得人民很餓是很對的,你能感同身受。“何不告於君”,你為什麼不跟你的君王講呢?“發倉廪以給食之”,這個倉是裝谷的倉庫,廪是裝米的。你何不讓君王開這些糧食去給人民赈災。“而以爾私饋之”,你卻已你私自的名義給了人民。“是汝不明君之惠,見汝之德義也”。你這麼做是讓人民不知道他的國君仁慈,可以給他們恩惠。就只知道你這個大人很得意,就你有德行,你的國君沒德行。“速已則可矣”,趕緊收一收,還是讓你的國君來開倉赈糧,赈災。“否則爾之受罪不久矣”。不然你功高震主,你麻煩就來了。“子路心服而退也”。告訴我們推展中華文化,“讓功於上,讓民於上”,要會權變。我們做的是大好事,怎麼會遇到障礙呢?還是自己人情事理不敏感,不通權達變,“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個處事當中,“溫良恭儉讓”。這個讓字太重要了,要禮讓、要忍讓、要謙讓。“讓民於上”,上面的人有美名他好做事,人民對他有信心。你要那名干啥呢?“讓功於眾”,一件事情做成了,都能看到眾人的功勞,大家很受鼓舞,齊心協力去做好事。好事做完了,都不說別人有功,就自己功最大,這個都不妥當。“讓位於賢”,真的有賢德之人,趕緊把更好的位子,甚至讓他坐在我們上面都沒關系。鮑叔牙推薦管仲,管仲變成他的上司,這是真正明理的人。

“讓食於幼”,為什麼“讓食於幼”?可是《弟子規》又說,“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請問大家,有沒有矛盾?你看我們剛剛講,依義不依語。義在哪?懂這義理沒有?“長者先,幼者後”是讓孩子養成一個恭敬長輩的心。可是這個讓食是寫……(麥克風突然沒有聲音)。大家要尊重麥克風,它很有感應,它知道時間到了,都不出聲給我講了。這是代表什麼?長輩的慈愛。什麼時候讓食於幼?就是剛好那個年齡是長身體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營養不夠了,可能他體質一輩子都不好。所以你看我們的記憶當中,父母寧可少吃,甚至於很多媽媽都裝著吃飽了,都給孩子吃。孩子後來知道了,非常非常的感激這些長輩父母的恩德。現在這個時代,物質都比較豐沛,所以還是“長者先,幼者後”,這個機會會比較多。貧苦,了解孩子在成長,這個就很重要。

 

上一篇:蔡禮旭:在公司團隊中對能力不足的人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扶持他
下一篇:蔡禮旭:君子易事而難說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