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老已於公元二0一0年,七月十二日,上午五點十五分圓寂,享年九十又八歲。
靜老要回西方時開示:「依照這一本書的法意去落實,心不要忘記佛,亦持名念南無阿彌陀佛,自然可相應諸佛菩薩,及我在暗中加持的力量。」
末學李明雪 謹記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靜老簡介:
靜老因全名當中有個靜字,所以我跟家人都尊稱他為靜老。
靜老祖籍山東省,幼年時家境富裕,後因戰亂才隨軍隊來台定居。在他出生及十三歲時,父親及母親即相繼辭世,後由三位叔叔扶養長大。他父母在世時都不是修行人,父親辭世後輪為鬼道,母親輪為越南人,但都因托靜老修行之福,現都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靜老民國二年出生,表相看似六十幾歲,曾任職專科老師退休,行步快穩,說話聲音宏亮,不愛名利供養。靜老從沒有去過任何道場或寺廟,沒看過任何經書,心清淨沒有妄念,心只有佛,及一句佛號念到底,不曾更改或加入任何法門(一門深入)。
靜老小時候,當時家鄉並沒有寺廟、佛法。有天在學校下課時(靜老當時六歲),他與一大群小孩正在休息室游戲,當時不知道從那裡走過來一位和尚,出現在靜老跟前,笑笑的就把靜老抱到桌面上坐著,教他(靜老)雙手合掌,雙腳雙盤。之後和尚又走回小孩群中兩只手一邊各拉一個男同學,站立在他(靜老)身邊,一邊各站立一個,(當時同學站立在地上)。隨後和尚就跟靜老說了一句:「持名南無阿彌陀佛」,之後即哈哈大笑就不見了,(因當時年紀小又想玩,根本不會去注意和尚是往那裡走)。回家之後曾問長輩:「什麼是持名南無阿彌陀佛?」,但長輩都聽不懂他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從此他(靜老)也就不再跟任何人提起這件事情,但從那時候起,靜老就開始自己默默持名南無阿彌陀佛。
靜老事跡略說:
一、靜老小時候曾跟幾位表哥及朋友到湖邊去玩水,因為當時他不會游泳,所以便手扶著一艘小船,在湖中戲水。後來表哥們告訴他,把手放開可以玩得更盡興,但當靜老手一松開,他就立刻往湖底沉,喝了好幾口湖水。此時,靜老忽然感覺到,他的背後出現了一只比他的背還要大,且毛絨絨的手掌,將他向上一托,於是靜老就回到岸邊的淺水處了。
二、靜老來台後,有很多可以當大官將領的機會,但靜老都一一推辭了。
三、靜老自從六歲時在學校遇到那位教他念佛的和尚,即一心不亂,入一相念佛三昧的層次。
四、靜老到目前為止,已經來人世間很多次,他這趟來世間的目的,並非是用公開身份講經說法的方式幫助眾生,而是默默的在暗中護佑眾生,讓眾生的苦難減至最輕,讓眾生可以過比較安定的日子,且他亦幫助眾生,信願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序:
末學在民國七十八年開始接觸到佛法,期間雖然有在念佛,但亦曾雜修許多法門,一路跌跌撞撞。直到民國八十五年,承蒙佛、菩薩的恩惠,讓我遇到靜老,靜老視我為親人般並教導我走信願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路。但因我生性愚癡,罪業深重,至今凡夫心還是很重,但比起以前是有改善些了。
承蒙佛菩薩的恩惠,讓我遇到靜老,且教導我這麼好的教理與方法,我從民國九十一年開始,便把他老人家教導我的話(法)筆記起來,在我的心意經靜老同意之後,再出此書與大家共同分享。
(此書的所有內容,都請靜老鑒定過,且書名亦是靜老親自取的)
雖然我們現在所緣並非像正法時期那樣,可當佛身邊的弟子,但只要我們有照正確的教理及方法去調整心的質量,效果亦是相同的,即是佛弟子。
靜老的事跡原本想多敘述,讓大家多認識他。但靜老不愛名利,並一再吩咐要依法不依人。他老人家把原始的佛法,用最淺意的文字相講出來,是為了讓因忙碌沒空看書,或看經書亦難解其法意的末法眾生,也都能方便使用的文字法相。文字相雖淺,法意卻深亦穩當。希望有因緣接觸到此書的人,能用直心學習,並時常溫習與落實此書的法意,而不要以論法的心態來讀此書,如此才能「了解佛講的教理及方法去實修」,而一輩子皆落實念佛,直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末學 李明雪 謹記
南無阿彌陀佛
前言
佛法是「心」法,所以一切得要從「心地」做起。自己要往六道路走或要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路走,完全都在自己「心的品質」。我們凡夫因為八識(倉庫)存檔了很多很重貪、嗔、癡、妄想、執著、分別、我執五欲六塵…等等習氣的種子。要是沒真修行,就會永遠留在六道轉圈圈。因為凡夫心在這一條路上走得很自然,很習慣又熟悉。所以每次來到人世間雖然有離六道的機會,因為沒修行或沒修成功,才會再次往習慣熟悉的原路走(跟著自己的習氣走「隨業走」)。等輪到得人身「至少」又要等個幾百年,要是下了三惡道,那種生活是很痛苦淒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這一條路雖然我們凡夫很陌生,只要我們有真正用佛經裡面的話來行,「一方面真信願行念佛,一方面改習氣」(一門深入),今生自然即可換跑道。(往生西方,成佛之路)。只要有真信願行持名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即一切佛號,一切佛經,一切佛法的總持。
壹、(一般觀念解行篇)
一、生氣一次,要三天肉體才能恢復正常。不要生氣,才能保持元氣。(病皆從心出。心不亂想,心拿來想念佛,心清淨自然肉體就沒病)。
二、肉體雖是借用,亦要與他配合,才是真保養。心裡想的事、可以吃的東西、肉體的一切工作…等。身心所做的一切事皆要適當,皆不超出肉體的負擔才可以。
三、有病、有苦時,是提醒要真心念佛、改習氣,(幫助消業的因緣)。把心裡的垃圾去掉,慢慢自然能健康、平順。
四、肉體會癢、會痛、麻…等,是肉體自然的情形。並非「想」出來的。但肉體的感受心會知道(相入到心裡)。只要心不與相合,癢即抓,病痛即要醫治,心只管安住在佛號。癢、痛…等相雖在,但相慢慢即能不入心。(非靠意志力在撐,而是心無染到相,即能心轉境)。
五、生病有兩種原因:A、自己不小心,沒有把肉體照顧好。B、過去生,過去所造業的業障病。
若有真信願念佛、真修行(改習氣),過去生,過去所造的一切業(債),一切的冤親債主,即會因你有走到「正路」,托福沾光而得到好處,即會真消業(消債、消障)。因凡夫生生世世造的業雜重大,沒辦法靠自力伏住與清掉,所以一定要行佛法與請求佛幫助(真信願念佛),才能順利消業。業能消多少,即要看個人的信願念佛與改習氣的程度。自己有真消業,親人他人才能托福沾光而消業。
六、「念佛、改習氣」,即是幫助你身心健康,亦可以離六道的「特效藥」,切記:你走到那裡都要記得「用」。
七、人生最痛苦的是,有感受,身心卻不能做主,有真有假卻沒智慧洞見真相,總是迷失在假相裡打轉。所以不管別人說什麼,都要以念佛、改習氣為主,今生才不會不了了之,才能解脫一切「痛、苦」。
八、要影響他人容易,但要改變他人即難。因念頭、感受、習氣問題是個人自心的事情,所以必須靠自己願意改變,才能把自心的品質提升。
九、人生的心歷路程是可以由自己做選擇,才要借修行來伏住、清掉習氣,而可改變命運。(壞事不做、心不粘相、心粘佛號,即是對路)。
十、念佛的人,有一切佛、菩薩護持,邪即無法侵犯。(邪亦不親正)。
十一、目前雖是末法時期,亦有佛、菩薩住世庇佑眾生。
十二、不是每個佛菩薩都是用講經說法的方式渡眾生,有些佛、菩薩所做的事情是凡夫看不到的事情,其實看不到的力量更廣大。但是目的都是同一個(幫助眾生成佛)。
十三、有往正路走的人,自然會有一切護法來護持。
十四、學佛若有往「正路」走,家庭自然會因你的修行,而會愈來愈和樂,亦會更平順(因有佛的加持力,心與一切緣的磁場自然會改善,即使覺得不怎麼理想,也不會繼續惡化)。
十五、不管世事因緣如何都要以真感恩厚道為基本,要以念佛為主。不要怕吃虧才不會吃虧。(但不濫慈悲)。
十六、修行才是真的大孝,亦是對父母最大的利益。
十七、雖然家人是怨親債主,亦不要用怨親債主或累贅的心態來對待。今生能得人身,又有親人,讓自己有個家。又能遇到佛法,這個福報就已夠滿足了。不要太貪心,家庭和諧一家人快樂,處事、念佛才會更好。(不要只看到別人的不對,亦要自我時時反省)。
十八、在家裡好好的隨緣了緣沒事不要到處攀緣。有真正在修行的人處處皆道場。親人或他人若還未學佛,是因緣未到,不要急著要改變他。若小孩的表現有不合你意,亦不要用整他的方式對待,才能化解業障。
十九、在家中經常向小孩隨緣提「南無阿彌陀佛」,種下種子,待種子成熟後,將來亦必定會念佛。如此,當我們往生時可以放心的走,就不會有牽掛。(放下心裡一切的牽掛,靜下心來念佛,才會真無牽掛)。
二十、在日常生活中與家人或他人相處有煩惱時,不要用對付法,應不排斥、無取無捨,靜下心來念佛,才是真對治(可消業之法)。否則就有,人我眾生壽者相。將其與我們相處不愉快之人事物…等日常生活的世間相,若能視為助緣,即是覺悟與修行的好因緣(佛法不離世間日常生活中的六塵相,亦不離世間日常生活中的六塵相修行與覺悟)。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1
二一、每個人皆有佛性,因貪欲而被困住。妄想、執著、分別是了生死最大的敵人。(心不再與一切人事物、一切相斤斤計較,亦是改習氣)。
二二、看到親人或他人的好,應高興與祝福,心量要放大,不要有嫉妒的念頭。若看到親人或他人有困難時,應「隨緣」用善的、正的幫助亦祝福。幫助親人與他人,其實底子幫助的是自己,因為福、慧皆是自己的,亦是為人的本份。「從」善入流出世福,「執」善入留世間福。
二三、一切相皆要「入流」,一般人皆是「入留」,才會引來一切的痛苦與麻煩。(凡世間之事看淡一點,做過了就放掉,或當下即無心)。
二四、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入境隨俗隨緣合群,但心要自主,才對路。
二五、只要是用正當賺來的財富,再多亦不算貪,(亦要留些給別人賺)富有是好,但錢要善用才是真正好。貧窮亦要感恩,因為貧窮可以省掉很多事(可少計劃…),亦更有機會看到世間的冷暖,領悟到有情與無情眾生的偉大與無常。精神的自在非用金錢買得到的寶。有錢有閒是假的自在,放下習氣才是真自在。(從得看凡愚,從失看淨智)。
二六、財富不能了生死,不用看得太重,只要有計劃,生活過得去就好。
二七、有時候心裡的焦慮與苦惱,是因小時候或某次,被親人或他人誤解或看不起或取笑,(有時候是自己的誤解),而相應到自己內心的不舒服或自卑、不合「我」意的感受相,直執放在心裡保養著,才會帶給自己心裡的想法、感受不自在不愉快。只要把比高下、報復、不甘心、自憐的妄相放掉(不想)。把執著與定見放掉,心量自然會大,真信願念佛,即可拾回清淨的自信、自在與快樂。
二八、會覺得壓力大緊張急而累,皆因習慣性做某件事時緊張就會同時出來。亦因貪相才心與相合。心攀佛號急相自漸淡,處事自會平順快。
二九、有些人,世間的事情學得快亦做得很好,但修行的心地之事卻不會用或做不好。問題皆在被自己心裡的習氣所轉,念佛修行是要了自己的生死自利利他的大事。所以不要再執抓六塵相不放,要把信願念佛,放在日常生活的第一重要,久了即會成自然,「善根亦會增長」。
三十、每個事,每個相,每個剎那都是生滅…並非表相看到的那樣連貫相。凡事看淡點,太執著不是好事。若有遇到不好的事緣時,即要離外相,內相亦要離。若外相不能離,內相亦要離(不想事相,想念佛)。
三一、當你的「心」很煩亂,又找不到方法調整時(找不到出口),最好的錦囊妙計,就是「心回來念佛號」,苦的感受相即能慢慢消除。
三二、心煩亂、苦事出現時,若有依佛法的正知見、真實修,煩亂、苦的事相,即是過程(苦的業轉為善的、清淨的業)。反之,若無依佛法的正知見、真實修,新的「苦」業力種子,又會加份力量入八識存檔。
三三、念佛最可靠,越自然越好,修行亦是自然,不要受束縛。日常生活中與一切人事物相處,亦不要違背自然,要一切「隨緣但不攀緣」。
三四、心若不轉,走到那裡皆還痛苦。念佛最適合現代人攀緣的習性。「攀緣佛號」,以佛號清淨的念,取代妄想、不甘心…習氣,而得成就。
三五、凡夫有三種妄心:A、過去心(回憶)。B、現在心。C、將來心。
三六、心意已決,是決在清淨心念佛(執持名號),非決在自己的習氣上。
三七、心的污染放掉,心清淨即是佛法。西方世界可自由來去,即是得道。
三八、「信願行」即是心老實的,信念佛、願念佛、行念佛(一門深入)。
三九、念佛修行的過程,只要用佛的法意,一路不更改去行,一定能成功。
四十、一方面真信願念佛、一方面改習氣,一門深入。這一條路是最安全、簡單,快速的正道之路。(往生西方,成佛之路)。
四一、迷者被肉體用(其非真我,卻為他忙),悟者用肉體(借假修真)。
四二、此生緣報盡時,會不會再續走六道之路,或能走出六道之路,往淨路走,一切皆在「為人心造時」。聰明之人依入世,智慧之人依出世。人道,即是眾生換跑道的「大總站」,要好好珍惜與把握。
四三、馬有四種:A、看到鞭的影子就知道跑。B、要打到皮。C、要打到肉。D、要打到骨頭才知道跑。(你似那一種馬?)。
四四、人人都有業力,自己的業力自己承擔,他人的業力他人承擔。
四五、一切皆是行何「因」自然有何「果」。因果報不是任何「人」定出來的,是自己造出來的。不管是世間的事或修行的事,都要往正路去行。(一切起心動念、身口意造作、事相,皆不離因、緣、果、報)。
四六、五欲六塵如刀口蜜,但凡夫因無經實修或不願接受善知識的提醒與教導,即無智慧洞見其中的危險。心依然跟著由意識心作主而出來的愚癡想法,又帶著習氣迷失在六塵相中(把心的污染放掉即是實修)。
四七、難得輪來世間當人,就不要再迷迷糊糊被習氣(相)牽著走。乖乖的實在的念佛、改習氣。才是在學佛菩薩的心,與佛、菩薩走同一條路。此生緣盡之後不但可以永遠不再受一切苦了,還可以幫助眾生離苦。(能不能在活著時,就已有智慧,快樂自在過日,世緣盡時是否能往生西方,責皆在人,而不在佛法,不在佛、菩薩)。
四八、肉體是緣起無常,有一切苦的幻體(假體)。借肉體清掉習氣污染,即可回歸到永無一切苦,不生不滅的法體(真體)。即是借假修真。
四九、世事皆無常,一切相皆因緣生,因緣滅。世事一分快樂,九分苦。有何放不下?(放下並非不要日常生活,而是放下自己的一切習氣)。
五十、若平時,「心」沒有把凡世間的六塵事放掉,沒真信願念佛,即非往西方的正路走。等臨終時,還來得及換跑道的人,是少之又少。
五一、遇到正法情形有:A、「結緣種善根」。B、「相信、依法修行得成就」。六道輪回,有隔陰之迷,最好今生一定要成功。
五二、A、有些人聽到真相的話,會歡喜信受,依教奉行,感恩誠敬。B、有些人會起煩惱心。因為每個人的習氣就如雲層,厚、薄不同,感受就會不一樣。只要真心信願行念佛,自然能慢慢撥雲見日。一般人因為有「我執」,才會喜歡聽「合我意」的假話。真相的話剛聽到也許會覺得「痛」。但只要相信受用後,自然慢慢會有解脫樂(因為有了出世的智慧,能洞見生滅與不生不滅的真相,自然會快樂與自在)。
五三、有些人聽到或看到佛法時(真相的話),當時很高興,但經過二、三天後,就又退到「自己的想法」。所以不是佛號不好念,是自己的習氣在障修行道。亦是因信不純即無堅信,「善根」即無法持續增長。
五四、Α、有些人「不敢」聞真相話的原因,皆以為不聞就不會有事。
Β、有些人聞真相的話會苦,是因以為自己本沒苦,是因聞了真相的話才有苦。皆不知道「苦事」是因被自己的習氣蓋住,沒有遇苦的境界出現時,只是暫時沒有發現而已。(貪嗔癡即是意識心的無明)。
C、凡夫心因習貪六塵相,亦會把苦念頭苦受當樂,執貪著不放。只要把貪相心放下,實信念佛,心無污染有智慧,即會自在。
五五、佛是正等正覺徹知一切真相的聖人。衪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從清淨心出來的真相話(覺悟出世的話)。凡夫說出來的話,每一句話都是從妄心出來的話(迷相六道的話)。所以寧願相信佛說的一句話拿來修行用,也不願拿十億的假話來修行用。
五六、若正法如海水,只要真正實用一滴,亦是水,勝過擁有全世界的山。
五七、不要因看不到自己的習氣,就認為自己的心裡無相無習氣了。或把凡夫心的想法,當成智慧與自在。想法要「老實」,才不會往叉路走。
五八、依佛講的法,只要相信,拿來用,就可以了。修行就如學生有依老師的話去做,成績就會好,不依老師的話,而執自己的想法(非真相真理的法去做),成績就不理想。(即不知回家的路要如何走)。
五九、凡夫需要,求佛保護與照顧,才有出世的智慧與周全的力量,過快樂自在的日子,與世緣盡時又能往生西方。
六十、改掉習氣、信純真願念佛,就是在求佛幫助。
六一、修行並非是一定要選在一個人的地方或退休後才可以做的事情。心情放輕松,心不需專用在某件事時,處處皆可念佛。
六二、要知惜福感恩,才不會把福報掏空。要改造命運,得從「心地」做起,心不再起惑造業,真心念佛,命運自然慢慢會改善,亦能了生死。
六三、修行(改習氣)、信願念佛,才有機會可改造自己的業力。可以不再墮落為六道眾生,亦可以往生西方繼續修行,即可真正為西方之人。
八八2、知道方法後,就不要懷疑,應一門深入實際的去行,才會有成就。但若光靠知道是不能改變心地的品質,是要去做出來,才算是真知道。
六五、有真心修行的人會遇到善知識而得助緣,助其修行得力。若有遇到善知識,要是自己疑心重或用好高骛遠的心態,亦會錯失因緣。若今生再錯失與佛法、真善知識的教導,是不知何者善知識或無惜福之人。
六六、不要用聰明心求法,是要尊師重道(以誠信依佛經法意或善知識講的話去做出來),才能得到真善知識的助緣,更有機會與佛的法意、西方相應。知見有正見偏見邪見。法用對即能行舟,用不對即會覆舟。
六七、佛法是光明正大公開的正法,每個眾生皆可依法修行,但凡夫習慣用在沒完沒了的妄想執著分別、貪…等六塵一切妄相裡打轉。亦因沒有走過或沒有徹底走過「出世」的法。假如有機緣遇到出世法時,因不認識佛法,亦不知道用或不會用,或口信心無誠信…等不實際的信,皆是意識心的主觀習氣在造作。(要改習氣要真念佛,並非想象那樣難。而是難在不懂經書的法意、無善知識教導,而不知如何著手。)
六八、與佛法的法意是否能真相應,完全在自己「心地的品質」。要是誠信不純,即使每天接近佛法,善知識再怎樣講,自己用的還是意識心的主觀習氣在運用,所行亦是自認為是、會錯意的假佛法。若真想要出六道,就要把我執的主觀習氣放淡些,心的品質才會提升到,心甘情願的真誠信出來,而相應到佛法的法意入心,心地才有真佛法的知見想法方法去行,才能漸進的把心地的污染漸清掉,即可自在念佛了。(萬法由心生,但心還未清淨之前,還是得靠外在佛法的法意來修行,才能把心裡的污染清掉,而證到自己佛性的智慧佛法出來運用)。
六九、「我執」即是「我的」所知所想所行皆對,只要見解不合我習氣的標准,皆會認為不對,而不用,眼前所擁有的皆不願意改變亦不放下。
七十、誠信真恭敬是入法與成功的總根源。信不真,聞到正法也不能相應。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2
七一、只要有真正在實修佛經的法,說寫的一切法,皆「不離佛經」,即是真的善知識。從善入流、心地不住六塵相、清淨心念佛,即是佛法。
七二、若還沒有智慧分辨真法、假法,真、假善知識之前。自己更要小心,不要隨便攀緣亦不亂想。「唯」安下心來真信願念佛到底與改習氣到底。有佛力的加持,慢慢才會有智慧出來,即能認清楚何真、何假。若有發現之前所知所學所行,並非佛的法,即要當機立斷,從現在起,一心回歸真信願念佛到底與改習氣到底,才能出離六道輪回。
七三、若已找到佛法的一門,即更要小心,實際按部就班的一門深入…。念佛人應常提醒自己,若眼前這一秒不念佛,下一秒就無機會念佛。
七四、若在修行的過程,找不到佛法的門,入不了門,或會先正後偏的原因,皆因不知道自己「已」把佛經與善知識講法的法意會錯意了。才會表相用的是佛法,底子用的卻是自己凡夫心出來的法。佛是已到達「果地」的聖人。而我們凡夫還是在「因地」,所以還是老實點才安全。凡夫都看不到自己的習氣與隔壁之事,怎有能力看到佛、宇宙真相。凡夫只是在學佛心、佛行。並非已在用佛心、佛行。(眾生雖有佛性,是有機會成佛,若無依成佛的教導去實行,要如何成佛?)。
七五、佛菩薩徹知一切真相,會用假做真,佛、菩薩日常生活似游戲(覺悟)。凡夫一切想法、言行皆在相裡打轉(迷相)。
七六、惟佛法才能把意識心的想法去掉,而改變心的品質為善與永恆的淨。
七七、A、有人念佛時不管時間多久心皆無妄念,日常生活亦不被六塵轉。
B、有人念佛時有妄念妄想…等相,日常生活中亦會被五欲六塵…等一切相轉。如果自己還有這些東西在,更要老實用功真念佛來消業(改掉習氣,即是放掉妄心造業的力量,念佛才會真消業)。
七八、並非表相有在念佛或無接觸第二種法門,就是一門專修,而是心地無惡無是無非無雜(平等心),心老實在念佛才是一門。若光靠放下表相之相是假的放下,心不住六塵相才是真放下。(若要接觸多種或其它法門之前,要先知道自己的根性到那裡,才不會走冤枉路)。
七九、太聰明的人,見解多不誠實對修行道有障礙,即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八十、有接觸佛經,或有接觸「真善知識」說、寫的佛法時。若「心」沒有依佛經、真善知識,說寫的法意去想、去做出來,即出不了六道。
八一、破除凡夫的想法,不執著六塵一切相,淨心念佛,即是佛法的法意。
八二、「修行」,即是「依佛的教育」,來降伏與放掉自己「心」的一切習氣,而可得自己的自性佛法出來運用、清淨心念佛、永不輪回之樂。
八三、在未開悟、往生西方之前,皆還「不算是」。皆要真心念佛、實際的改習氣。(平時就要訓練不住六塵一切相、真心念佛,才最安全)。
八四、念佛是為了成佛,不念佛即無法成佛。如有人要你不要念佛而退心,將枉費生而為人,可能永遠輪回,因失人身,故難有機會再念佛。(自己心裡念佛,凡夫不會知道你心裡在做什麼)。
八五、眼前的福報,不要再拿去享五欲、六塵樂,要拿來真心念佛、修行,才是往出世的善根福德路走。(才是走正路)。
八六、念佛、改習氣,與時間長短無關。主要是佛經說的話,善知識說的話,要真正徹底明白祂的法意之後,實際的在日常生活裡用著,才能往正路上走。(往生西方之路,亦是往成佛之路)。
八七、佛、菩薩度有緣的人,有相信佛講的話(有實際在日常生活依佛經的法意修行的人),即是與佛有緣。與佛、菩薩有緣無緣或斷緣,這都是凡夫的問題,但有些人都把自己的煩惱怪到佛菩薩的身上。或一方面念佛或求佛幫助,卻又一方面疑亦不改習氣(只要得不願付出)。
八八、不是佛、菩薩不慈悲,祂們時時都沒有離開眾生,祂們用一切辦法要幫助眾生離開一切苦。是凡夫自己執迷在一切相(自己的想法與自認為是的一切習氣)太深太重,所以很難把凡夫心的「知見、想法」調整過來。若自己知見、想法肯「接受」佛法調整過來,即能離六道。
八九、佛、菩薩幫助人,好人、壞人都會幫助,但只幫助好的事情,不幫助壞的事情。(凡夫心的起心動念,佛、菩薩皆清楚)。
九十、與佛、菩薩不相應的原因是:凡夫心所想所行所求皆是自私自利,皆是貪六道的事情。佛、菩薩只會幫助人家離開六道的事情,不會幫助人家繼續往六道路走。若反之,凡夫不就會更加深加重凡夫心的妄想執著分別、貪嗔癡、傲慢、頑空、五欲…等,六塵一切習氣,那就不是佛的方法了。(有時對凡夫的幫助,是一種獎勵,目的是要凡夫更平順、更有力量、更好用功念佛、改習氣)。只要是有在純信念佛、放下習氣,不用求自然就會與佛相應。佛菩薩絕不捨一人,「所以安心做事,安心過日,安心念佛,安心改習氣,就對了」。
九一、有些人雖然很願意往生西方,且求佛、菩薩的加持也很願意去做。但對念佛、改習氣,這一方面的信願行卻不真不實際。只想要好處,而不求法意來解行,若是這樣的「願」,即要從新調整過。「要真信願行念佛、改習氣」,若真依這樣去做,持之以恆,不求即會自然如「願」。(要信真的、解對的、行正的,才有正力而證真的)。
九二、信第一,有真放下習氣即是「自力」,與有真信願念佛,即能相應「佛力」的幫助。雙力即是淨土法門。
九三、「忏悔」並非在表相,是在真心念佛、改習氣,才是真忏悔。
九四、「勇猛精進」並非在表相,而是心裡要捨得丟掉,妄想執著分別、情執、貪戀六塵相…等習氣。心離六塵相一門深入念佛,才是真精進。
九五、有些人雖然表相看起來很用功在念佛修行,很懂得佛法,又很相信佛法的樣子。但因心裡我執的自以為是的主觀習氣太重,才會走錯路了,自己都不知道。像這樣即使整天都在用功念佛,修行了幾十年,還不如用清淨心念佛人念半小時的利益。
九六、若無慧照力,心即會被相轉。若在生活中有行心不住相老實念佛,即有戒定慧,即可不再依凡夫心出來的意思再去造業,即能導正身口意的造作。(心地無非即是戒,心地不亂即是定,心地無癡即是慧)。
九七、念佛之人的目標只有一個,即是讓自己能在活著時可改掉染六塵的習氣、一心念佛、「好」往生西方。(雖有目標,但不要有目標相)。
九八、若不知知足惜福,即不能真正放下。即會進進退退,在逆境裡學,變順境就不學,光知道眼前心事,不知眼後之事,其人可憐,罪還不知要受到何時止。(凡夫心粗,然相細,不管順逆境皆要真心念佛)。
九九、如果有遇到正法,法意不入心,心即無法可轉。聞了之後再想清楚,而不加自己的意思,實際的在日常生活裡行念佛改習氣。(未行證開悟、往生西方之前,沿路皆要確認其法意,聞思修即是解行並用)。
一○○、A、不是佛號念多就是好,亦不是用功就是好,知見想法方法要用對(不離佛經的法意),才是真正好。因法意的解、行,即是用來「渡」凡夫心離六道、往生西方的工具。如果工具用不對,不但不能離六道,還會更糟糕。
B、修行人若把知見、想法(思路)、方法用錯了,不但生生世世帶來的舊習氣(業)沒有消,還會更加重加深新的習氣(業)入倉庫。
C、我們學佛是要學佛經裡面的東西,佛經沒有的都不要去用它。(心不隨六塵妄相走,心只管念佛,才是走對路。)
一○一、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而使自己身口意的言行,讓自己或與他人加重造業的力量而走上不歸路。(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
一○二、供佛的東西,在心態上,是要以真供佛的心,才是真恭敬。非是挑自家人愛不愛吃,或有所求的出發心來供佛。不然所供的不是佛,而供的是自己的貪、瞋、癡。(亦是自私自利)。
一○三、佛已是空無所空,證無上菩提的聖人,非祂要眾生恭敬。而是因佛法是從善亦清淨之法。(敬佛如佛在,不敬如泥塊)。
一○四、學佛不是麻煩的事情,而是有「出世」的智慧,很輕松自然,愉快自在的事情。士、農、工、商,在日常生活裡的忙閒、行住坐臥,心不專用在某件事時,處處皆可念佛。說沒時間念佛修行皆是借口。
一○五、順境時,是福報。逆境時,是消業。去掉妄想執著分別、貪嗔癡,看淡世事心不執六塵相,才能「自在」。(不管是合我意的相,或不合我意的相。皆隨緣應對,隨緣過日,相皆不要留在心裡)。
一○六、別小看輪來為人的福報,因六道裡只有為人時,才最有機會換跑道。可幫自己造來生的好去處,亦是利他之事。往生西方就如要移民到國外,平時心裡就不要再執貪本國之事。應真心念佛,才是往西方行。
一○七、在修行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與自己不相同的法門,自己相信不相信,用不用都是自由,一切隨緣。如果不相信就不要相信,不適合自己,就不要用它。沒有人會勉強我們,不要起煩惱,才是真自在。一切解行(知見、方法),都只是在做介紹與做修行參考,修行成功不成功,還是要靠自己才行。
一○八、︽金剛經︾是諸佛之母,修到菩薩皆還是要用︽金剛經︾的法意來修行才轉成為佛。(要往生西方、要成佛,皆是同一條路,只是層次不同而已。念佛人要有往上品上生的准備,要往生西方就更有把握)。
一○九、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修行的方法亦會不同,一切方便法只要不離正法即是好,不用做比較,因為最後皆匯歸「淨土」。(清淨心念佛)。
一一○、念佛、修行(改習氣)到什麼程度,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信不信、行不行佛的教育,亦是個人之事。(個人生死,個人了)。
一一一、真信願念佛、真改習氣的人,不必修其他法,「惡」會自然斷。
一一二、「至心信樂」,是信純,清淨心的自在樂。一心念佛,即意不顛倒。
一一三、有真信願念佛,一門深入,即能具足福德、戒定慧、一切功德受用。
一一四、真修行的人,夢很少。夢是妄心的幻境,不要當真。
一一五、遇到初學者,隨緣鼓勵其念佛,讓他人亦有機會種下念佛的種子。
一一六、正法施比財施的福報大多了。
一一七、不修行的人,大多數轉世都不能為人,而下三惡道。
一一八、在世作官貪污,下輩子輪回定做牛馬以還眾人。
一一九、凡人不知天高地厚,凡夫畏果。菩薩了知一切真相故畏因。(凡夫心因沒有出世的智慧,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否則一定不敢…)。
一二○、不管做任何大小善惡事或修行走正、偏、邪路,皆會有果報。不要因貪眼前一點小樂,而換來無限的痛苦。知錯不改,皆是貪愛面子與污染的自信在運作。今生若再不惜福往正路走,即是件最不劃算之事。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3
貳、(解行篇)
一、佛有三身:「法身」,無形無相(不動尊)。「報身」徹知一切真相,(慧身)。「化身」,隨度眾生而方便用的(色身)。(如人身、動物身、天人、鬼…等,隨類應化之身)。
二、釋迦牟尼佛出世,為的是「心即是佛」一大事因緣,學佛人應在自心上用功方合佛法的法意。
三、世尊全部放下,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非無情,是為了救大眾成就大事(演現放下,與幫助眾生了生死、成佛)。
四、釋迦佛的隨眾即聲聞眾生(大比丘僧),過去都學邪道,跟了釋迦佛之後,個個都去邪法歸正法,個個皆修成功。
五、佛在經書裡講的法,與當時衪教導衪身邊弟子的方法,全都是在教導如何改習氣(調整知見、想法、方法,才能入佛心、佛行)。
六、佛、菩薩原本都是世間的人(凡夫),祂們全都是用可以成佛、往生西方的解行,清掉凡夫心的一切污染(習氣種子)而成為佛、西方世界之『人』。只要我們老實用佛經的教導來解行,一定也會成功。
七、有些人雖然有遇到佛法的機會,但又沒有去徹底了解經書的法意,或善知識講的話,深的聽不懂,淺的又覺得很普通,或自以為懂語言文字相,就已是在修佛的法了,就不會去注意亦用不到佛法的法意往正路走。(若只看懂文字相,心地沒有在用佛法的法意去做出來,即非真懂)。凡夫不知道佛法的法意是「難解易行」之法的原因,是因佛法非是任何人設出來的,而是宇宙永不生滅的真相、真理法。因凡夫心無智慧洞見其真相,即似不懂事的小孩,亦不願意用直心學習,才會與真理法難相應(難解難行),心的品質即無智慧法可提升。
八、「依法不依人」是確認自己所遇到的是真善知識時,即可放心、不疑的心態,以誠信直心依善知識講的佛法去想去用。不依自己的習氣去衡量佛法、善知識、或只看善知識的表面、或只學到其表相之法。
九、學佛是要把凡夫心裡面八識(倉庫)的妄想執著分別、貪嗔癡、傲慢、五欲、五蘊、見思…等,六塵一切習氣種子慢慢清掉,心沒有習氣種子,心清淨即實相(心無相)。一切習氣的種子(妄心)皆是空性不是實體。只要用心不住相念佛,妄念習氣自然會在無形中消失。
十、凡夫的心雖有要成佛的想法,但並沒有成佛的方法。所以得要依佛的教育來「引導」才能改掉凡夫的習氣。若用凡夫心的知見想法來教育自己,是出不了六道的。因為凡夫心的知見想法都是從意識心出來的,皆是隨著自己的習氣在運用,皆無法讓修行者捨掉習氣純信念佛。
十一、佛法是教育我們在日常生活:習氣要消極,從善入流、念佛要積極。
A、「學做好的人」,待人要真心誠懇,不要想亦不要做損人利己與害人害己之事。修行與處事,皆要往正的計劃去行。物質飽暖即可,若過量即會是物質的奴才。與人相處好,辦事、念佛修行才會更好。B、「行善路」,自己用功修行,把家照顧好,其它雖然不刻意去做好的事(善事),亦不能自私自利。有自然遇到好的事時,皆要隨緣、量力去做。做任何好事都不要想要世間的好處,應該放到真空般若。(雖然有做善事,心不要有做善事的相,才能得出世的福報)。
C、「往離相無相的路走」,不是要學做學問、考試或表相要如何莊嚴,背多少經書,念佛數量多少睡多少,打坐多久吃多少,功課多少…等有模有樣的成就才像是在學佛。是捨掉心裡的污染才是真學佛。
十二、佛法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要如何用,才能清掉過去多生八識帶來的剛強一切習氣種子。亦是離六塵出六道的橋梁。佛法是醫眾生習氣的治方,只是方便用,並無定法。只要了解確認其法意,拿來用就好,不要把法相放在心裡直想,才不會執法相。因真法實無相。
十三、佛法有分正行與助行。執持名號(清淨心念佛)即是「正行」。雖然不用刻意去找,但只要「有遇到」善的、正的語言、法、事、物等,皆要隨緣去助他,即是「助行」。(不作一切惡業即是善。善亦無分大小)。
十四、A、若把好的、正的,語言文字、法、事、物…等,隨緣布施他人時,心不住相加念佛。即是借「善」提升為「淨」。即是去習氣即能「無我」。(即是往生西方,與佛、菩薩走同一條路)。
B、若自己得到好處都捨不得給他人分享,或借「善」要名要利,或滿足自己的欲望…等,不正的造作。皆會「善」落入為「惡」(會加重傲慢、我執…等習氣。即使念佛再多與西方極樂世界、與佛、菩薩皆不能相應,而是往六道的路走)。
十五、一般人未開悟認假為真,皆偏見。若不由正法入實修,即無正知見。
十六、佛法分無相、有相。無相受戒,即心受戒,即是真受戒。有相:有為法,亦要依佛經的法意修行才是正法。(一切有為法皆是無相法「成佛」之前的方便法)。
十七、悟有:「無相」的開悟。「有相」的開悟。「假相」的開悟。無相開悟後,有智慧洞見真與妄,遇事、一切時心皆不離正念。有相的開悟,僅是一個過程而不究竟。假相的開悟,會迷在邪知、邪見、妄相裡打轉。(一切相皆幻,不要拿幻境當進步的證明)。
十八、無相開悟後,清淨心的「實相」自然從清淨心流露出來運用,永不退轉,而不向外求。(無形無相,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十九、修行本沒有得,皆原本自己清淨心具足的真相出來的,故無所得。
二十、有走正路即可四兩撥千斤輕松自在,若走叉路就如身負千斤重擔。念佛修行,目的是在清除一切相,達到清淨心念佛。沒有其它的花樣。
二一、一切相皆無常,緣起無自性,相皆不要住心。(一切法無我)。
空:性體(法身)無形無相,卻能生出無數無量的相(真空妙有)。
二二、一切相不是真空,是緣,把心的一切相都放干淨了,才是「真空」。
二三、凡夫的肉體都有知覺,知道心的一切想法,會感受肉體的苦、痛、癢…等等。若是用自殺的方式往生,那種痛苦比活著的時候還要加無數倍,那種痛苦的期限是要非常長久(自殺的罪很重)。並非死了就一了百了。不管環境因緣如何,皆要安心知足的過日。不要直往煩惱事相直想,要把心安下來念佛才是走對路(解苦之路)。人世間的世界,日常生活的本質本就有不同觀念的人,有不同的事、物,有悲、歡、離、合。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樂。有對立…等事相。何必想不開跟自己過不去,入境隨俗過日子,安下心來念佛,等世緣盡了即要往生西方。(肉體雖非真我,但須借他才能念佛消業)。
二四、靈魂會改變,人體是人的靈魂、狗是狗的靈魂…,惟佛性不會改變。
二五、不要再想往生者,只要生者真心念佛。往生者不管在何處,皆能因你真心念佛而感應佛力加持,使往生者得到最大利益,一定可更好過。
二六、不管任何事、任何相皆不留(不住),自己無所求,只知用功,一切聽其自然不要亂想。(不住,並非逃避或不要,懈怠走頑空路)。
二七、一切苦皆從妄想起心動念出來的。心有事(有相)就有苦,心無事(無相)就不會苦。有煩惱皆自找的(麻煩痛苦,皆是心想出來的)。
二八、凡夫心(生滅心)遇到的一切好、壞境界(合我意的相、不合我意的相),皆是阻擋往生西方成佛的絆腳石(要你留在六道)。若能隨緣應對,心不住六塵一切相並真心念佛,絆腳石即轉為墊腳石(借日常生活的六塵假相過日子,然心不隨六塵相走,即是借假修真)。
二九、人生的路程難免有不如意,「苦」並非絕路,只是個過程亦是修心的跳板。不要害怕相,要老實認識自己,把心的相放下,即是智慧。
參、(深入解行篇)
一、「人」有四大(骨頭血液體溫氣息),雖然肉體有不同的體形,但每個人都有,五蘊(色受想行識),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七識。而每天人體所接觸到的皆是,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心裡的想法)。
A、凡夫肉體在日常生活六根對六塵時,總是被意識心八識的習氣牽著去愛:財情權、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中享受亦愛他人的尊敬與肯定。愛在看聽嗅吃觸心裡的感受中皆要合我的意,否則即會不舒服。愛說想是與非、念佛亦愛打妄想、心不甘寂莫愛在相中、心外求法。不愛依善知識講的解脫路行,偏好用自己往輪回的那一套去行…等習氣。
B、佛法的法意是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隨個人的因緣守本份、日常生活正常、內外壞事皆不做、從善入流,心不住六塵一切相、真信願念佛,提升心的品質,才能破除自私自利凡夫心的一切習氣。以清淨的心念佛,即是「有善根有福德的人,今生決定可往生西方」。
二、相:有分內相與外相,凡夫心即是有污染到「相」的心(染著習氣的種子)。
A、心裡的一切想法相、念頭相、感受相,例如:貪、嗔、癡、妄念、嫉妒、回憶、煩、苦、痛…等六塵相,即是「內相」。一切人、事、物,如色、聲、香、味、觸、語言、文字…等等六塵相,即是「外相」。因為凡夫心八識存檔了習氣的種子,若種子不滅干淨,緣起就會還自受。例如:當你聽到不合你意的話,或看到不喜歡的人事物時,嗔心的念頭(嗔的習氣種子),就會出來與相合。若是這樣的情形,你八識(倉庫)嗔的習氣種子,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又加了一份力量,其它一切相一切心裡的念頭感受皆是如此。
B、肉體六根所接觸到的相,色聲香味觸法(心裡的一切想法)的六塵相。只要,不管任何貪執六塵相的習氣出現時,知道就好,心不隨六塵妄相走,心隨佛號走,即可提升心的品質,佛號即會更好念。
三、一切相、煩惱與習氣,皆從凡夫心「想」出來的,(想的相,有粗亦有細),想是妄,亦是妄心的總根源。心裡有何想法出來,其它五根才會跟著起作用。如心裡想喝水,才會去拿水喝、想念佛才會念佛。「想又會執著想」,有想就會有分別、貪嗔癡…等,迷在自以為「真」的六塵一切妄相。(若是心不換跑道,生生世世皆被妄心用)。若能在未起心動念之前即念佛,即能不再起惑造業,即能斷生死根。
四、因有妄想「有想」,才會有很多…妄相,如一個…念頭、感受,例如:妄念貪瞋癡,執相幻相,煩悶、情執、回憶…等,一切皆意識心自認為真的六塵造作相出現。若要破除修行的障礙,即要去掉意識心八識總根源(想)。沒有妄想,即不會有枝枝葉葉了。心即清淨。(但還沒有開悟時,因還沒有慧照力。只要不是想「壞」的念頭,有需要時亦要「借想」方便用。但「想」結束了,心即要回來念佛號)。
五、「想出來」,一起心動念,心就會有一個…的「意思」跑出來,指揮肉體身口意去造作。所以我們要是能把心的「意思」(意根)都攝在佛號。慢慢即能不再用意識心的「意思」去造業,心慢慢即能做主,慢慢即可一心念佛。心都干淨了,即可清淨心念佛(無相念佛)。不然當念佛時,心裡同時又加了,不甘心、想某人、味道、回憶、名利、亂想…等六塵妄相在。即是心裡有念佛的念頭,亦同時有不甘心、想某人、味道、回憶、亂想…等六塵妄相在,就不是純念佛了。只要有真正信願念佛到底,與真改習氣到底。(一門深入)。即能去掉心裡的一切垃圾(六塵一切妄相)。自然會有清淨心的智慧出來應對日常生活的六塵之事,生活即會快樂,亦可往生西方、成佛。
六、凡夫若要「一點」好處,即要用到很多…的念頭來「想」辦法。凡夫「心」與「想」已習慣粘在一起。有時「想」出來,自己並無能力發現,(皆因迷在相裡,自不知)。若沒依正法入實修,「想」是去不掉的。想出來的是意識心的「相」(皆是六塵相生滅理)。清淨心出來的是真性的般若(皆是真空真理)。
七、「相」皆從意識心出來的,意識心在日常生活中皆與相合,與會一切法執。皆因攀在妄想、貪嗔癡…等六道黑暗習氣中,與自己內心「合理化」的慣性。才沒辦法超越自己的十八界(六識、六根、六塵)。
八、不捨日常生活過日,但不執著六塵之事,而執行清淨心、信願念佛,慢慢即能捨識(不再被意識心所用),清淨心的智慧自然出來隨著「真理」而行。(五蘊不用即能捨識用根,而超越十八界)。
九、從凡夫意識心出來的,皆是「想」出來的,皆是自認為是的假佛法(迷)。從自性出來的才是智慧、真相實相的真佛法(悟)。
Α、因凡夫心無佛法,才需依靠佛的教育法,來改掉凡夫的知見(觀念)、想法、方法。才能知道悔改而放掉妄想執著、貪日常生活五欲六塵…等習慣,即能止惡行善。善而不住六塵一切妄相,即是淨。
Β、要出離六道,即須依靠佛的教育,「實信、實修」,做為此岸到彼岸「沿路」的橋梁,才能去掉修行的障礙,歸到清淨之路。
C、佛「說」出來的法是語言文字相,所以不要執著法相,而是要眾生依照祂說的法意去想、去做出來(不捨法意自修自悟而得解脫,無他人可代辦)。佛說的法皆是正法,都要捨,何況非法(妄想執著、六塵一切妄相)。不修行、不用正法的人,即是不懂照顧自己的人。
十、「所知障」是心裡的知見、想法(思路)、方法不對不正。所想、所說、所行即會不對不正,即會障修行道。「真信願念佛到底、真改習氣到底」。即能慢慢破除一切障,即萬人修萬人去。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4
十一、若念佛修行很多年,妄念…等習氣沒有減輕,還在原地轉圈圈,沒有智慧,不知道往前走。是因為聞正法時,只看到語言、文字相,或用意識心「自認為是」的知見想法與方法。皆未看到佛法的法意,即無實修的般若(智慧)。(肉眼看文字,慧眼見真法)。
十二、A、當在看佛經佛書聽佛法時,不在多或少。是要把以前所知所學皆放掉,心靜下來真心甘情願的看與聽,才會有聞佛法的般若,而轉入實修的般若。(才能洞見佛法的法意,而找到你要的答案與正路。)
B、念佛時要真心甘情願的念。(才能伏住、心離六塵一切妄相,而提升心的品質,才是真消業,更有把握往生西方)。
十三、自己是否曾靜下心來仔細「想」,自己要的是什麼?每日「所忙所學」是否真正能讓自己安下心來,跟自己、家人他人相處得更和樂。是用為人本份,在真心幫助親人與他人,還是用欲望、情執在幫助。每天的精進是否有真正用一門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實修。是否能讓自己的心愈來愈干淨,更自在念佛,往回家的路走。或是在「文字」上或因著相而修出來的「幻相」上打轉,往沉淪的路走。是在「忙」著攀緣、攀相。還是在「忙」著真心念佛、改習氣(丟垃圾)。
十四、凡夫意識心修行容易,成功難的原因,皆因誤解佛法的意思而誤用(自以為心裡的知見,身口意的解行,皆已是在用佛法)。亦因凡夫容易把輪回與日常生活所遇之苦忘記,卻容易隨眼前的一點樂與自己的想法走,皆身忙心更忙。若能從今日起,不再浪費生命。而誠信一方面真信願念佛、一方面心不住六塵一切妄相,即能身忙心不忙。修行皆是「想」有智慧過自在快樂的日常生活,又「想」今生即往生西方。但意識心是麻煩心,一切問題與要成佛亦在「心」。所以今生即要下定決心捨掉貪六塵之事,才能解脫一切習氣的束縛,而可有智慧過自在快樂的日常生活,又今生即可往生西方。要把心的「品質」提升,不要像以前那樣無真願修行,或只知求福不知修道(心淨即是佛,心無境即是法,心無善即是僧。心淨念佛,心即是佛心亦是西方)。凡世間非永住之處,一切相皆非「我」的,應借假修真才不枉來。(今生人身一晃就過完,當下不了要何時了?今生不了要何生了?)
十五、凡世間的「人」,有已婚、未婚。在日常生活皆要隨自己的因緣(環境),守本份,然一切相的關系皆無常,亦是緣起性空,凡間事要看淡一點,不要太執著。應真念佛往生西方,才不糟蹋為人身的福報。
十六、「自度」即是去掉心裡的一切自私自利的習慣。(一切皆要合我意,心迷在六塵一切相,即會自私自利,即是假我)。
A、只要心沒有專用在某件事時,記得時,心裡就要把佛號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聽清楚。與心慢慢離六塵一切相,(慢慢去掉凡夫心的習氣)。慢慢即能洞見凡世間的真相,找回自己(認識凡世間的事、認識自己)。即能慢慢放掉自私自利的「假我」。
Β、心不住六塵一切相,即有高智慧洞見諸法真相,即能回歸清淨的法體「真我」。才是真「自度」。
十七、修行,不能依想象、猜測或用揣摩,或自認為是。是要先認清真佛法真善知識,才能真明白依佛法的法意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閒忙動靜待人接物中「實修」(把心的污染清掉,可清淨心念佛即是實修)。
十八、念佛不是精神寄托,或以修行的成就感做為肯定自我,或與他人比高低,或做人情。亦不是在修行的過程只要有一點小悟、小利益出現就認為「是」(自認為功歸於我的傲慢心出現,即會失去正方向)。
十九、學佛,不是要依賴崇拜佛。而是要以誠信心來學祂的法。人與人都須要感恩與尊敬,對佛亦是要更大的感恩與恭敬。因有了佛法,才使我們有機會藉念佛改習氣,從凡夫心、凡夫肉體,回歸為佛心、法體。
二十、修行者若有想要:往生西方、神通、一心不亂念佛、渡眾生、成佛、見佛、成功、開悟、平安富有、不要妄念…等目標想法出來,有目標即有相,即是不對。應用靜、淨心念佛,自然能成就一切,即是對。
二一、把六塵轉為六境即是智慧。會用方便法即是智慧的起用(真隨緣)。
二二、學術是世間用的智慧(聰明),與了生死無關系。念佛,修行(改習氣)是出世用的智慧,出世的智慧裡自然會有入世(世間)的智慧。
二三、雖然很用功在念佛、修行,但還是無智慧、不能往生西方的原因是:
A一般人都希望在有困難、臨命終時能得到佛力的幫助,但內心所想所做,卻是跟出六道,跟佛都連不上線的那一套六道法在欺騙自己。
B因不了解法意反被法相束縛。或有在用功念佛,但心裡無佛。
C見惑(妄想雜念)易斷,思惑(貪嗔癡)不易斷,念佛難入一心。
二四、雖然有在念佛,但心裡無佛(自力念佛),念一輩子也相應不到佛力的幫助。若沿路心口一致照佛說的話去想去做(心裡有佛、是佛的弟子),才會與佛力相應(不用斷盡見思惑,亦可得到佛力的幫助)。
二五、生滅心、意識心、妄心、假我、八識、倉庫等,名相雖不同,但皆是「凡夫心」的代名詞。「無心」是有經實修把心裡的污染都清干淨。
二六、六道相即是六塵相,亦是「六塵一切妄相」的代名詞。
肆、(念佛篇)
一、佛講的一切法,皆是「正」法。只是用在修行方法這方面,自己要先了解自己的根性與因緣(環境),才不會聽人家說好,自己就跟著用,或失敗在「自己的合理化」。修行是在了個人的生死,如個人吃飯個人飽,小心點才不會因小失大。
二、︽大寶積經︾: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有念佛得渡生死。
三、末法時代的眾生一定要用念佛法門(淨土)才能了生死(如穿衣服一樣,需要隨著朝代改變款式才適合)。佛在世間時是正法時期,當時的環境人心忠厚單純,適合小乘方法修行。末法時期的環境人的心適合用念佛修行,(淨土法門即大乘)。(自己可以想想古代、現代環境與人的心有何差別?)
四、修行的苦是在捨掉習氣。不要害怕苦,心捨掉六塵事,佛號即好念。
五、念佛念不好,並非你笨,不要懊惱。是因為這一條路你還不熟悉,只要時時常訓練,自然念佛修行的層次會慢慢提升。(一般初學者都是用散心念佛較多,攝心、成片、一心不亂),(如上課,一年級二年級…。但因根性不相同,入處皆不一)。
六、早晨醒來第一個念頭,與刷牙洗臉時,心裡要念佛。晚上睡覺時,身心放輕松平靜,心裡亦要默念佛。睡著前念佛,不在於念多或念少。要平靜的念,自然的睡著。不要提著一份心在念,才不會影響睡眠。(若在日常生活心不專用時,能常常把心拿來想念佛,即進步快)。
七、初學的人在日常生活裡比較會忘記念佛,沒有關系,記得時,佛號就提起來念,久之自然不會忘記。
八、念佛時,不能一心的情形有三種:A、忘記念佛。B、被自己心裡的想法轉走。C、妄念出來,心隨習氣走(口在念佛,心沒在念佛)。這三種情形是「去」。當自己發現時,又把佛號念起來是「回」。一般人都是在「去與回」之間徘徊。初學的人,都會這樣,沒關系。只要習慣念佛的種子勝過習氣的種子,即能慢慢破除一切障,最後亦會成就。
九、念佛時,有妄念出現,並非全是不好。因為有在念佛修行,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念,所以不要懊惱。只要心放在佛號,「不去管」妄念,反而可借妄念來修行。久了妄念、習氣自然會慢慢消減。(沒有念佛、沒修改習氣的一般人,不會「發現」自己的妄念、習氣)。
十、在念佛、修行的過程,會因心態的轉變,而不習慣,與因你的用功而把習氣種子逼出來。心裡的妄念、感受,將會比在未念佛、修行(改習氣)之前,妄念更多、心的感受會更苦或更亂。此階段是必經之過程,亦是修行的關鍵處,千萬別放棄或苦惱。心不要住相,只管放輕松認念佛號即真。不要亂攀相,或再加方法,才不會往叉路走。只要你是真信願念佛,佛菩薩自然會幫助你平順通過。
十一、如果心很亂時,又沒辦法伏住亂心時,就不要急著念佛或想任何事情,先讓心靜下來,等心態比較平靜時再念佛。「讓心休息一下」,這樣再處理事情自然會處理得更平順,念佛才會念得更好。(休息,非是放空。靜坐時,要念佛為主,心不要放空,才安全)。
十二、念佛時心不要急,心只有佛號,一心一意的念。「把念佛又同時在想事情的習慣丟掉不再用它」,亦不管妄念、感受…等六塵相。感受相、一切相雖皆在,但不是硬撐。而是要一切自然,如餓就吃、癢就抓冷就加衣…等。主要是內外壞事不做,心不住相,才能入一心念佛。
十三、原本用計數念佛、拜佛,可參考改用,計時間念佛、拜佛比較自然。
十四、念佛不在念多念少,主要是在用真心念佛(清淨心念佛),即使只有早晚念十口氣都可以。(很忙的人)。
十五、早晚課一作好,就覺得輕松了,那是提著一份心在作。(應付的心態)。不管是作早晚課時,或是平時念佛,都要放輕松心平靜,自在念,才不會累。(洗澡、睡覺、在不潔之處,要用默念,表恭敬)。
十六、初學的人念佛比較會昏沉,靜坐時若是深重的昏沉出現時,就等睡飽再念佛。若輕微昏沉,心裡亦要念佛,或起來拜佛,或走動一下,喝點水…等等。活動是身體在動,吃東西是嘴巴在吃東西,不須用到心走動或心吃東西,所以當時「心要真念佛」。
十七、心外的念佛聲,是提醒自己心裡要念佛的助緣,心不要去攀相。「心」要跟(粘)著自己心裡念的佛號,才是走對路。
十八、A、「只有念佛,無外加其他方法」,這是老實念佛的根本。B、「心不攀相,一心一意攝在佛號」,這是老實念佛。即是一心不亂的根本(清淨心念佛的根本)。只要有真正老實念佛,修行的程度自然會愈修愈提升(要一門深入,不要東加西改,才不會走到叉路)。
十九、佛號自然從心裡念出來時,就讓它自然念,當有覺察到心裡沒有在念佛時,自己再把佛號提起來念(接著念)。從心裡自然念出來的佛號,如有特定的節奏,即是因意識心把念佛的念提得太用力的關系,只要放輕松心平靜念佛,即會改善。
二十、只要發現妄想起時,知道就好,就不要再往下想。轉而念佛,才不會妄念「長似連續劇」。心不妄想,心念佛,心即會慢慢清淨。
二一、並非有空就要念佛,而是心不須專用在某個事相時,記得就要念佛。
二二、如果某大賣場有在舉辦三分鐘免費搬東西活動,場地的一切東西都可以自由搬回去,以那時的專心及迫切的心,拿來用在念佛,今生一定會成就。
二三、若想用看電視調整一下心態,又能在未看之前把時間定好。如要看十分鐘或…等,時間一到,不管劇情多重要,皆要離座或不看。若能這樣去看電視,即是休閒。若是因迷在劇情而看電視,或心會隨著劇情在起浮,就不要看電視,應把看電視的時間用在念佛。不然此境會障礙念佛修行,會進一退九。(等念佛能一心不亂時再看,才穩當)。
二四、走路時,心沒有在想重要事情時,一定要心念佛,眼可以看外相(任何萬物都可以看)切記:看所有外相,相皆不要住心,即是「入流」。心只有一句佛號念著,字字清楚。這樣下來效果比靜中念佛效果更好。(但行、住、坐、臥、動、靜皆要,心不須專事時,心不住相,靜、淨心念佛,不可執那一樣,而放掉其它)。
二五、心有需用到專心時,如看書、工作、講話…等,就不要念佛。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等事情做完再念佛。但是日常生活中,如做一般家事或是吃飯時,(可不需用到專心的事情時),就可表相做事心在念佛。
二六、當妄念、習氣出現時,不要用壓或用方法對付或急。而是要放輕松心平靜加念佛,即能靜提升為淨,即會有戒定慧(自力與佛力)。
二七、若「心」須用在「專用」時,例如:算錢或計劃事情時,或把修行的知見想清楚時,或把凡世間事想清楚等。只要不是在想「壞」的念頭,皆不算是妄念,而是方便用。等心不須專用時,「心就要念佛」。
二八、念佛時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聽清楚。初學的人可使用「專注」念佛,比較能專心念佛。等念佛的根基打穩了,就不需再用「專注」了。如果長久靠「專注相」才會念佛,念佛的程度比較難提升(若一直刻意用「專注相」,即是執著在意識心念佛)。
二九、「念佛號」即是在念佛,「改習氣」即是要心捨得離六塵一切妄相。若心裡有妄念…等六塵一切妄相出現,知道就好,皆要,不排斥、不取、不捨。佛號依然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聽清楚,一路念下去。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5
三十、A、每天皆要訓練心不亂想,心平靜的,佛號字字「自然」念清楚、「自然」聽清楚。不要用刻意去聽才不會「著相」。目的是可以幫助攝心,亦能破除妄想、攀一切相…等習氣,讓心能慢慢更清淨念佛。
B、內外壞事不做,日常生活正常,心不住六塵一切相。目的是可以去掉貪迷住在六道一切的習慣。以上A與B是修行成就的總根源。
三一、念佛時把意根(心)都攝在佛號即能「伏惑」(伏住妄念…等,一切習氣),即能離相念佛,入一心念佛,入清淨心念佛(無相念佛)。
三二、每日所忙所行皆是為了好過日,所以一切皆要以和為貴。修行亦是為了能消業障(改習氣)。才有智慧自利利他出六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訓練自己的心,能慢慢伏住或去掉凡夫妄心的妄想執著分別、貪嗔癡…等習氣再出來貪戀日常生活中自認為是真的,是好處的五欲六塵之事。應看淡五欲六塵一切相、真信真願意念佛,才是走對路。
三三、念佛雖然單純且成就大。但因凡夫心雜無智慧,能用到純信的人很少。所以要念佛到一心不亂很不容易。心若隨六塵相走,即會似迷路的小孩那樣回不了家。只要肯放下習氣(心不貪染六塵相),而心跟著佛號走,就可回歸到清淨的家(心)。往生西方就更有把握了。
三四、念佛時要很單純的念佛號。不要想是為了往生西方,或想…。
三五、心裡的妄相,本就會出來,所以不要害怕相出來,相出來時,只要知道就好,而不隨六塵相走。習氣久即會無趣(一個巴掌不會響)把心的習氣戒掉「非執個方法」才能提升心的品質,慢慢即可一心念佛。
三六、借六塵相過日常生活,而在日常生活中,心改掉住六塵的習氣,即是「借假修真」。妄念妄相一切生滅緣皆是「假」。心不住相心裡只有佛號念著,即是「真」。道場在心,心放下五欲六塵、心即是道場。
三七、雖然有在念佛,但不願或不真願往生西方,或習氣都不願改掉,即是「想」法不對,(走錯路)。是要做對的事,不是做自認為對的事。
三八、用聰明度不了自己與他人,自己成功有佛法有智慧,才能真渡他人。
三九、念佛時默念、出聲念、金剛念(雙唇微動),皆可,自然就好。
四十、念佛沒有規定要怎樣念,只要適合自己,「自然」就好。
伍、(改習氣、不住習氣篇)
一、修行沒成功的原因,都是因為習氣未改。修行最大的困擾亦是習氣。
二、一般人皆在習氣發作後,才發現自己的不對,若是這樣亦不要懊惱。皆因凡夫心的習氣是多生習慣。得要依真心念佛,靠佛力幫助。持之以恆,自然有能力心轉境。若無心念佛修行,即會被相轉得更深重。
三、習氣要刻意一樣一樣去改,時間要比較長。
四、只靠念佛,沒有一方面改習氣,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間要很長。
五、要往生西方、要成佛,並非用在「學」表相之事出來的。而是要「學」如何把「心裡」的習氣污染伏住或清掉(萬緣放下),而可成就一心不亂念佛的層次出來。心的品質與佛願、西方、佛,自然會相應。
六、要成佛要先學會做人,要實修改習氣可從知足感恩、常自省、認識自己與世事、愛自己尊重他人,從善入流、心不住相、真心念佛。
七、把心的習氣捨掉,心不住相而證正果,即可離六道的束縛(身在六塵中,心不染六塵相)。修行的苦是在「捨掉習氣」,不要害怕苦,今生把習氣捨掉,即可出六道得永恆的快樂。今生若不捨,即會再續輪回六道,來生即會更苦更難捨。來生亦不知可否再遇到佛法知修行?
八、修行這件事,要知道自己走到那個位子(層次),要按部就班往前行,不要好高骛遠,(要先打穩念佛的根基,才會穩當)。
九、有往正路走,是與佛走同一條路,一定會有智慧輕松自在進步快。如果不是往正路走,就會愈修愈愚癡愈痛苦。(自己可以誠實測驗)。
十、只靠自己念佛修行,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時間要很長,若有善知識教導進步就很快。若遇不到善知識教導,只要「自己有真心念佛再加心不住相來改習氣」,雙管齊下,力量就更大了。因為此方法可以使新業不入八識(倉庫),又能把八識裡面舊的雜念與雜相慢慢會在不知不覺中去掉(消業)。心愈來愈干淨了,出世的智慧自然會慢慢出來運用,自然能看破六塵的真相,自然會放下。(一般人因為沒有智慧,看不破世間的真相,才會產生很多煩惱與痛苦的事情出來)。
十一、佛法的法意是要用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閒忙動靜,應酬穿衣吃飯,身在何處皆要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心不住六塵相。(心裡有佛)。
A、若排斥一切相、執著相,會落入偏空、偏有法(往偏、邪路)。
B、一切相雖然「皆在」,一切相皆「不入、不住心」(往正路)。
C、壞事皆不做,隨緣量力用善、正事、物、法,助他(往善路)。
十二、「心不攀相、心離相、心不住相」,是指如:走路時心沒有左右的腳步相、擦地板時心沒有來去的動作相、吃飯時心沒有咀嚼相、酸甜味覺相,刷牙洗臉時心沒有刷牙洗臉的相、吃飯看電視時心沒有吃飯看電視的相、看到桌子衣服時心沒有桌子衣服的相、走路或工作時心沒有走路或工作相,念佛時心沒有在念佛的相、不管是合我意或不合我意的好壞事、一切真假相、心皆不要住動作相、聲相、節奏相、味覺相…等六塵妄相(色、聲、香、味、觸、心裡的意思)。壞事不做,生活正常,事事照做,知道就好,心不跟六塵妄相走,只管念佛,即是歷境修心。(世間日常生活中,一切人事物,所演現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妄念感受…等內外六塵相,皆是修心的助緣)。
十三、「心無住相」並非木頭人或忘恩無情或濫慈悲之人,而是有戒定慧一心不亂念佛之人。用「心不住相,沿路真心念佛」修行,一定可以往生西方,根性高的人即可上品上生,根性低的人亦可帶業往生西方。
十四、有真相信佛的修行者,自然會願意照佛說的話去行,而成就戒定慧。
十五、初學者要時時「刻意注意自己:要有感恩回報、身不做壞事、口不說惡語、不要鑽牛角尖、好壞事、一切相不要入心、念佛要入心」。等修到,心無住好壞事、無真假、無不入相的心、有在念佛而無念佛的心,習氣沒有了,戒定慧即有成就了,自然不用(不會)再刻意注意了。若能成就一分戒定慧(清淨心),自然會有一分的戒定慧出來運用。(一切辦法、方法,是方便,念佛是無上甚深微妙法,若真有沿路一門深入念佛而證入一心不亂,即萬法都明白了,亦都會用了)。
十六、凡夫以文字義理為佛法,而不知以修身淨心,滅除我相,力修戒定慧,以期斷惑證真為佛法。修行的過程若有出現,煩悶、擔心、孤單、失落感、傲慢、定相、空相、夢境、見光、幻境…等,所有一切相皆幻,不可當真。一切相都不要住心,不去管路程的風光,才不會走到叉路。心只有佛號才是真的正路。(清淨心出來的才是實相)。
十七、修行要有出離六道的心亦可思維佛法,但不可把出離心、思想當做修行。要誠信念佛、心不住六塵相,才能真改掉習氣亦是真修行。有智慧才不會常被自己的想法與一切相轉走,光靠意志力是斗不過習氣。
十八、修行不怕得少分,只怕走錯當對路走,亦要先把基礎行穩才安全。
十九、末法眾生因無福與佛同住共生活,真善知識亦難遇,無佛在身邊時時教育著。不知何為修行?不知何為習氣?習氣如何改?習氣亦難改,即無智慧洞見六塵真相,所以末法眾生修行難成就。佛的教育法雖然有多種,皆是「不離」念佛、改習氣。(心不住相念佛,習氣即會自然改)。不要再用相中、心外求法,不然成就出來亦還是六道眾生。今生有幸得人身,應用佛的法意修行,證法身,即是真有智慧的人。
二十、念佛又有加心不住相來改習氣之人,即使習氣今生沒能全清干淨,但要比有念佛而無改習氣之人,要往生善道、往生西方的機會大多了。
二一、凡夫皆有幫助他人或需他人幫助的因緣出現,必要時皆要用善、正的亦要用感恩心去行與接受。然命運是否能改善、提升心的品質。皆在自己願不願意去實行,無他人可代辦。凡夫因被習氣(無明)蓋住,看不到自己的妄想、習氣,才會在相裡打轉,自不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須以智慧為前導,才會輕松自在。只要真心念佛改習氣,習氣去掉一分,即是破除一分無明,智慧即會出來一分。
二二、習氣都不改(非真念佛),即使整天念佛,念一輩子也枉然。
二三、有在用功但又覺得不踏實的原因,是因不了解法意、正法意無入心。
二四、把心裡的習氣放下,「放下」就是方法,不要再找個什麼方法來放下、來改習氣。「求生西方」:是把貪六塵的事放下,而真信願念佛。
二五、心無相、心不住相,即是「心清淨」。不要再去找一個無相、不住相的方法「相」來修行。真性、自性、佛性名相雖不同,但法意一樣。
二六、改掉一切習氣,放下一切相,心不住一切相,離六道一切相,去掉心裡污染,名相雖不同,皆是「不住六塵一切妄相」的代名詞。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6
陸、(念佛解行篇)
一、經書裡面有很多名相不同,亦反復的說法、比喻等,但意思卻是相同的。皆因凡夫習性(個性)不同,又怕凡夫不懂而誤用,才會設出來的方便法。然正法實無相。只要是說出來與寫出來的皆稱為「法」(領眾生把凡夫的想法與方式,轉為行佛法提升到佛心的方便工具)。
二、研讀經典要花很多時間,修行時間亦會延長。若無真修行,看經書誤解法意,增長慢心反而障修行道(若與他人說錯法即害己亦誤他)。
三、講錯法,會傷害眾人的智慧眼,故不可隨便講經,有時為一句話,而負大因果。
四、慎防口業的例子:十八羅漢中之一位,其過去世為一小和尚,見一位老和尚吃東西像牛吃草就笑他,小和尚後來後悔,雖不必下地獄但亦轉世為牛,後其成羅漢,吃東西時亦像牛吃草。後來釋迦佛就特別讓天人來供養這位羅漢,因為天人有神通,得知因緣,故不會笑他。(要注意自己的身、口、意)。
五、若邊念佛又邊看經書,初學者:可參考看︽阿彌陀經︾,等過一段時間,念佛的底子打穩了,再參考看︽心經︾。等真正開悟後,可參考看一些般若經書:如︽金剛經︾、︽楞嚴經︾等。看經書,要一本看完再看另一本。早晚課,平時,要以一心念佛為主,看經書的時間,不需要刻意安排,平時有空再看即可。真正能一經通徹底,其它一切經書不看亦都全部通。
六、一方面修行,一方面念經,若念不出清淨心或經的意義不清楚,即不易成就,還不如念佛號。
七、念佛念到成就時,三藏十二部經自然全包括在心中。(過去修行大德有人本不識字,修到後來不但能看經書、能說法亦會寫字)。
八、持名念佛是釋迦佛與阿彌陀佛為了要救渡我們末法時期眾生能脫離六道輪回之苦,而合作出來的最特別方法。(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想想六道裡各道的日常生活是…你還會想要嗎?)
九、︽阿彌陀經︾所講皆為信、願、行念佛。是佛唯一的自說經(念佛是無上甚深微妙法,不要小看這一句佛號,而再加其它方法,才覺得更有效果,這是不對的想法)。
十、念佛須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真言,持之以恆。
十一、清淨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是西方極樂世界。
十二、自己念佛時最好加「南無」表恭敬,隨眾念時則隨緣。
十三、十方世界佛之老師皆為阿彌陀佛。(無量壽,無量光佛)。
十四、所有一切語言文字,一切相皆是生滅相(方便用的假相)。唯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不是假相。
十五、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已代表一切諸佛都念到了。(一切佛號中之總持)。有真心念佛的人,則一切諸佛,菩薩皆會助念其人。其它法門皆須信、願、行、師,皆是自力,「沒有佛力護念」。
十六、念佛名義上是「淨土法門」,其實即為「心地法門」,念佛修心。佛號即「各經的總持」。
十七、持名念佛不是在八萬四千法門(方法)之內,卻包涵八萬四千法門,是最殊勝,安全、易懂,簡單,快速,上中下根都適合用的方法。
十八、修行人應要發菩提心,做佛事。(信願念佛,放下六塵一切相,才能開悟有智慧,去迷相見實相,覺即是菩提心(佛心))。
十九、過去的高僧大德,其修行成就的方法不一定是淨土,但為了不退其正等正覺(不會退轉),亦老實念佛。
二十、妄心攀緣(攀相)習慣了,心裡攀著這一句佛號,唯有此路最適合世間人。有真信願念佛,一門深入,即是真佛弟子(皈依佛)。
二一、順境時不可執相,逆境時更不可執相,好壞念頭習氣出現,皆是可使修行人八識的污染借修行的力量清掉。修行人要有決心與耐心,不要急或嫌無聊,應一路不更改的一門深入再深入,在活著時能到一心不亂念佛,今生才更有把握回家(回歸清淨心法體、往生西方淨土)。
二二、一般人最痛苦惶恐害怕有:失去擁有的一切(包括肉體與自己的想法)。身心歷死亡境時。死後會如何?這三大件事若能破除,即能「無我能忍」。(事事放下心不粘相、信願行念佛扎實,就能到)。
柒、(往生西方、西方篇)
一、要往生西方這件事,不可馬虎或當兒戲,「亦要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否有往正路行」,才不會造業亦走冤枉路。有證到正路的人,自然不會再被五蘊所用,而得心不住相(離相)、一心不亂念佛的層次。人生短暫,不要再為某事自誤,應用有限的時間拿來賺取無限的利益。
二、要往生西方,並非「想」願意去即可以去,而西方亦非用「去」的。是要靠佛講的真實意,與自己願意實信、實修,才能把凡夫心的偏見、愚癡,轉(提升)為正知見、有智慧,才能伏住心裡「造業的力量」,亦才能清掉心裡的污染,而得真消業。(迷者用求生西方,智者修智慧淨心念佛。因心淨,智慧佛性即現,西方即可來去自由了)。
三、佛對每個眾生皆不忘,但眾生心卻無佛(只顧迷戀六塵之事)。會忘記念佛,是因為沒有把佛當你最重要的『人』,心裡才會把祂忘了。
四、不趁「人身」修行,等於白來一趟,若再輪回六道,須經長久的時間才再可得「人身」,才有機會聞「佛法」。
五、平時若沒有真念佛、沒真改習氣,到臨終時能用清淨心念佛的人,是少之又少,要把真念佛當平時最習慣之事,到時候才比較有把握。
六、真正的修行人,尚未修成就時,就往生,不會墮落三惡道,會直接輪回人身繼續修行。
七、人到走時,心不淨就要重修,故修行人有時要修好幾世(要在活著的時候就成功,往生時才更有把握)。
八、業清淨的修行人往生時自己可以做主,就如同入定。一般人往生時自己不能做主,就如同做夢。大善大惡之人往生時沒有中陰身直接升天或下地獄。(真心念佛的修行人,不會在睡著時或沒念佛時往生。)
九、如果還沒有修好,壽命已盡,自會讓真念佛的人延壽。如果不能再延壽,佛、菩薩也會幫助。
十、有些人想:我念佛少沒關系,因為可以帶業往生西方。有些人想:我沒做壞事又有在做善事,我拼命用功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反而把自己搞到不像學佛樣。(要真心念佛,也要去掉凡夫心的習氣才對)。
十一、有些人雖然妄念減輕了,但還是執著相,所以還是退了。(直造新業,今生的業是不能帶著往生西方)。
十二、過去生、過去之事皆不重要,都不要再去想。重要的是現在自己在做什麼?自己在造那一條來生路?(此世緣盡你要往生何處?)
十三、不要再執迷六道流浪受苦,要今生就回真正的家(往生西方)。
十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走,兒孫自有兒孫福,自己安守本分,以真信願行念佛為主。往生時切記捨親情與捨六塵之相,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放不下。對其子女一點幫助都沒有,卻障礙自己的往生。(自己修行成功,一切親人、朋友…等,自然都會受益,即是真正做大功德)。
十五、如有願想去西方極樂世界,臨終時心中祇有念佛的念,遠離世間的一切,祇要一點留戀就到不了。故必須真正將六塵的一切相撇得干干淨淨,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後,以菩薩身再來娑婆世界行菩薩道,推行佛的道。
十六、用持名念佛,只要念佛人具有真正「信、願、行」,有恆心的勇往直前精進一路念下去,「如果無法念到一心不亂或實相現前者」,一樣可帶業往生西方,到凡聖同居土再修行,進步就更快。
十七、臨終只要念佛能伏住自己的一切習氣(造六道業的力量),心即能不與六塵相合,即能帶業往生西方。(即不用等到八識的習氣種子都清除干淨)。
十八、A、今生的業不能帶著往生西方,今生的業要今生了。過去的已經過去。從現在起,「只要」能伏住妄念與一切習氣,不讓其(舊)習氣出來再造新業,即是在了今生的業。(戒掉貪迷五欲六塵的習慣)。
B、到臨終時只要真能伏住妄念與一切習氣,一心攝在佛號,即可帶著舊業(過去生的業)往生西方。
C、臨終時妄念與習氣能伏住多少或能不能全部伏住,皆要靠個人平時的修行。
D、要伏住妄念與一切習氣,平時就要多多訓練,臨終才有把握。
E、「只要」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切過去生的業全部都消清了,決不會再退轉。而過去生的業能了多少,是在品位的高低。
十九、「人到臨終,修行未入道者,因還沒有能力分辨真假的真相」,往生時見佛不要跟著走(多為冤親債主變幻而成)。最好什麼都不要管,心只管攝在佛號才能與佛相應,才會有佛菩薩的安排,這樣最安全。
二十、修行成就的人,想去西方極樂世界,其他佛國,其他世界,平時即可以來去自由,並非要等到往生之後才可以去。
二一、西方極樂世界的蓮花不是蓮藕所生,是沒有體質的,念佛人在娑婆世界(世間)有真信精進念佛修行,極樂世界就會生出一朵其修行人的蓮花,待其人往生時所屬之蓮花。如果信不真,念佛退心了,其蓮花亦會枯萎。
二二、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看似肉體一樣,但並非肉體。有些人還背著自己的宮殿走路(可縮小可放大),地面是金黃色。
二三、西方極樂世界裡的『人』,日常生活與環境的美妙,莊嚴,一切的好,一切功德受用,是沒有辦法拿世間的一切語言文字,世間的一切相可形容出來的。(可看︽阿彌陀經︾做參考)最好的辦法是自己親自去到那裡就一切都知道了。
二四、凡人修行進進退退,到了極樂世界就不會,一世即可成功,不用二世。所謂極樂世界的一天較娑婆世界長很多,但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長短之分(完全在心的感受)。
二五、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會成佛,即可三不退,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
二六、西方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是在同一層(第十三層)。往生的時候不管你處在何處,當時臨終者只要用清淨心念一句或十句佛號,此處剎那就轉換成西方極樂世界。(要是當時你是坐在你家的客廳或廚房,你家的客廳、廚房一剎那就轉換成西方極樂世界)。其它一切處皆是如此,只是空間不同而已。(生一定生,去實不去)。
二七、往生西方等成佛了即可隨自己的願,想要繼續留在那裡或到其他佛國,任何地方都可由自己決定(心想事成)。如果想來世間當凡夫亦可,要當男生,女生,在那一家出生,環境,日常生活要如何過日子…要來游戲人間或隨緣度眾生,所有一切事相都可由自己先選擇好再來,(決定不會有差錯)。表相不管示現在家人或出家人,日常生活與凡夫都是一樣,不同的是其人身、口、意的造作一定不會是往六道路走,(因為其人的心非凡夫心)。等來世間的緣盡了,不管其修行程度到何等,即可往生回去西方極樂世界,恢復到祂本來的身份地位。
二八、世間人要出門旅行須帶著外相疲憊的肉體、護照、錢衣服…等日常用品,內心又要帶著,對家人的情執,或花錢打電話回家、擔心工作、怕家遭小偷、人事物是否有安全。旅途若有不合我意的安排,又會起嗔癡,若有合我意的亦會起貪執,沿路皆帶著妄想分別…等心裡的污染物品。要往生西方,就什麼一切內、外物品皆不用帶,只要帶著心裡的一句佛號就夠了。回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即無肉體(假體),而是「換」永無一切苦、永有一切功德受用、永不生滅的法體(真我)。那裡的環境非常莊嚴美妙,還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一切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人』皆是佛、菩薩,當你想世間的家人時,亦可當下(比電話響一聲還要快的速度),不用花錢即可看到世間或他方的一切人事物,想要回世間或他方一游,當下即可想到那裡就到那裡。亦可玩到那裡,就在那裡自在愉快的幫助眾生,要換地方時,想走即走,功德受用無盡,才是真有智慧亦可改變一切環境之『人』。
在六道輪回,即似與家人失散在外流浪受苦的小孩。今生有幸遇到念佛法門,即是遇到永不嫌棄、永不捨棄我們的淨身父母(法身父母),讓我們有機會回去最幸福最安全永無一切苦的家。我們應用知足感恩放心的心情來念佛,並非整天念佛才是,「心不須專事時」,心即要乖乖回來跟著自己心裡的佛號往回家路走。內心亦不要急或嫌無聊,或擔心害怕起懷疑,心裡雜念又多,念佛又念不好,我回得了嗎…等妄想的雜念。要回西方極樂之家,不需要我們帶世間的任何內、外物品,只要心裡帶著一句佛號,即已是具足可回西方的一切資糧了。
二九、來生之體有那種體比法體好?來生之家有那個家比西方之家「好」?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7
捌、(觀念解行篇)
一、修行若有一下很用功,一下又要放松來回報自己剛剛用功的辛勞,或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又執相造業加重習氣,或執意自己有沒有功夫之事,即是走錯路。在實踐的過程,若能把過去在日常生活中會妄念執相造業的耐心與習氣都放掉不用。從現在起,把耐心與一切習氣都轉為念佛的耐心與習氣,久之即能去妄心,真心顯,即有般若(智慧)。
二、要趁人身依佛法了輪回,不要再用身心的習氣又加重習氣沉淪,亦不是用逃避壓制、自我合理化。是要在日常生活六根對六塵,心與佛法的真實義要實踐(捨識用根、心不住相、淨心念佛,即能斷見思惑),才不會說時則有,用時則無(有理解、無事證,不能真換跑道)。
三、我們本都有佛性(法體、真我),因為有了妄念而污染,再經累世以來的造業,使本來澄澈純淨的法體,變成了污濁的肉體,肉體是有生滅的,肉體死後腐化就不存在了。只剩妄念、習氣(業障,造業的力量),再帶著去換上另一個肉體。但我們的佛性並不會因這些生滅輪回而損失或消滅,因為佛性是清淨沒有形體,是跟宇宙相通的,是不生不滅實相、實體。法體的一切智慧、一切自然自由之樂、一切功德受用,不是凡夫的知見、肉體所能理解的。
因為對人生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每個人追求有所不同,或對生命無常轉眼成空的真相,體驗認知不同,所以對追求真正的生命與對了生死心的迫切也就有了差別。
『佛』是從凡夫經過修行而恢復到法體、佛性的『人』,祂把要如何走才能從凡夫轉而恢復到與祂一樣的法體、佛性,告訴了我們。雖然祂講了很多方法,但唯「念佛」這一條路最簡易安全,亦因有佛的四十八願與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佛的正覺果體好依靠(仗佛慈力幫助)。即使今生來不及成佛也沒關系,只要我們不再用六塵一切妄相(意識心的產物)再續造輪回的因。心不須專事時,把每個起心動念的內容(因)都拿來念佛。因念佛,果自然是成佛、往生西方。(行住坐臥心不住相,即是禅定。「因」的著手處真,才能真換跑道)。
對自己最愛的人事物,因感情最深厚,亦最放不下最會想他,工作時吃飯時,行住坐臥思思念念「想」的都是他。若能把這樣的感情放在「想」念佛這個位子,自然就不會忘記念佛了。若生氣、煩悶心酸的時候雖然也是有在念佛,但生氣、煩的心情還是在,這樣念佛的效果就比較不理想。應把「生氣、心酸的心情」放掉,念佛的心情純淨,才能往專心(全心)念佛的方向前進。(若還不能到清淨心,入世出世的所有一切念頭,有那個念頭比念佛這一念還要好?)
初學的人當妄念出來時,用壓或用轉移或用專注、觀照、想…等有相的前方便有為法來對治,只要自己適合好用就好。但念佛的基礎打穩了,就須把這些用妄相治妄的工具捨掉,才能往淨念相繼的方向前進。真心念這句佛號時,就已是在佛的懷抱了,所以要放心放輕松念佛,不要再貪行心不離六塵相,應行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才是走對路。
修行是要離妄心離相,到清淨心念佛。並非用一個方法放在心裡用來用去。佛法是無相無為法,應不立一法、不著一相,即是戒定慧。
前段結語
壹、要今生決定成就,往生西方的因緣福報,就要從根部做起(壞事不做、生活正常、心不住六塵一切相、信願念佛),不但能順快亦穩當。
Α、會隨著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妄想執著分別的相、貪嗔癡的相、眼看到的相、耳聽到的相、鼻子嗅到的相、舌頭覺味的相、身觸到的相、心想出來的意思相、五蘊、五欲…等六塵一切妄相。即是意識心八識存檔的習氣。習氣如樹根,是怎樣的樹根(樹頭),就會造作出來怎樣的枝枝葉葉(心貪戀在六塵事,六根所造作的,皆是住在六道輪回之事)。老實認識自己,把心的污染清掉,六根即清淨。
Β、要戒掉意識心八識存檔的習氣。就要放下妄想執著分別,六塵相之根,才能真改掉造業的力量。只要從現在起,「能」伏住或去掉妄想執著分別,不但身口意不會再直執往六塵相造新業,還可去掉八識(倉庫)存檔的舊業。就不會在六塵一切妄相中不停的轉圈圈。有依佛的教育,放下六塵一切妄相的人,雖然沒有離開六塵一切妄相過日常生活,但「心」已不住一切相,身口意所造作皆是出六道的業。
C、因為,要伏住、清掉生生世世俱來八識裡六塵的習氣(習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深信切願念這一句佛號加改習氣,才能把意識心妄想執著分別根部的污染清掉。只要能伏住、清掉一切六塵相,即有戒定慧,即可在世時自在快樂,亦能往生西方。
貳、若不老實念佛改習氣,只想老死見佛或想最好有一個方法,能聽一次就能得戒定慧,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若有這樣的心態,即是好高骛遠。雖然理可頓悟,但事須漸修,才不會又迷失在認妄相為真,總是墮入自己合理化的主觀迷陣自不知。念佛主要在一門深入再深入,亦不能一曝十寒,才能把心的污染去掉,入一心不亂的層次。
「人」即是迷失沉淪在日常生活中六塵一切妄相的凡夫,而且意識心愛攀一切六塵相,心與物相合認假為真的慣性,並非今生才學的,而是多生的累積。所以要回歸清淨心要往生西方,就得要從日常生活的六塵妄相中,學習如何捨掉貪六塵妄相頑強的習氣、真信願念佛。有自力與佛力的加持,才能沿路觀照(看到)自己的污染,要勇敢老實的面對自己內心的污染,亦不要用「刻意」往內觀照妄念、感受或往外觀照物相或逃避。而是在真心念佛的同時與過程,自然就會有觀照妄念、習氣的力量在,雖然有看到自己內心的念頭、感受、習氣時,「知道就好,不要隨相走」。只管念佛,才是往心不住六塵相、一心不亂念佛的方向前進,亦才能降伏、斷除妄念、迷戀六塵妄相、生老病死…等習氣輪回問題。習氣能伏、斷除到怎樣的程度,就是開發智慧、正知正見到怎樣的程度。心若如瓶子,由髒瓶子出來的東西,即是不好的東西(妄念執著、貪嗔癡…等),若由干淨瓶子出來的東西,即是清淨的東西(有智慧有佛法,有能力渡眾生亦可改變環境)。
參、人生的路程並不長,但並不好走,所以必須步步依靠佛講的話(佛法的法意)與自己的心「同時」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實修),才能治好因被「意識心的那一套想法」主導著自己的身口意又在日常生活中再去造更多更重貪嗔癡…等,會讓自己迷失在六道輪回之病。妄念、執著、分別、貪嗔癡、情執、善惡、無記、傲慢、生老病死…等輕、重習氣問題,不管是富有、貧窮、任何國籍、任何體形之人皆有。亦是生生世世「心」迷戀在日常生活的六塵事與認假為真而造成的。習氣的根基雖然剛強頑固,但它「原」是自己心裡的虛妄相在作用,但感受卻很真實。而且一切妄念、貪嗔癡、生老病死…等習氣與一切煩惱皆是隨著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所以「現在」要斷除妄念、生老病死…等習氣與一切煩惱問題,還是得從日常生活的一切妄念、習氣、六塵事著手。躲避、靠意志力壓制、自我合理化的方法與道理,是絕對無用的。唯誠信念佛與改習氣,才有戒定慧破除日常生活的一切煩惱與輪回之事。在實踐念佛與改習氣的過程會有如:波濤洶湧、排山倒海的妄念、感受出現時,並非絕路,只是必經之過程。與日常生活一切六塵相「相處」時,不管合我意的相、不合我意的相,皆要看淡而不入心,日常生活正常,壞事不做、事事照做而從善入流,「心不專事」時,只管沿路「心粘」住佛號(若心有雜相不去管它亦不用它,心不離佛,佛不離心。綿綿密密順順的念佛號),佛號自然字字念清楚、自然字字聽清楚,一次一次的修練再修練,深入再深入。除掉習氣的力量愈修練愈大,自然能把習氣的根基慢慢松動、拔掉,由重轉輕、大轉小、長時轉短時、刻意改轉自然改。念佛的根基與層次自然會由刻意念、自然念、專心念、成片念、一心不亂淨念相繼。(每個人的根性不同,妄念、習氣的輕重亦不相同,入處亦會不同,或用散心念的程度亦不相同。只要心裡沒有妄念、無住相,只有佛號即是真老實念佛,亦是清淨心念佛)。修行所用的「解路與行程」對不對,即是會往沉淪路或可往提升路走的大關鍵,行何因就是何果。只要對佛有至誠信與有在淨念相繼念佛,「到時」不想往生西方也難。
「心」身、口、意行惡,會有惡報,會下三惡道(畜牲、餓鬼、地獄)。
「心」身、口、意行善,會有善報,會往三善道(天人、修羅、世人)。
「心」身、口、意行善,心不住相,會有清淨報(出六道的人)。
「心」清淨、心念佛,會有往生西方的報(西方極樂世界的人)。
口信心不信 口信心無佛
西方到不了 心淨即西方
習氣真漸放 念佛即有效
信佛真念佛 西方即有份
識情煩惱起 淨業斷煩惱
淨心本無識 念佛見淨土
六塵非我處 借用勿當真
聖號引歸路 直直勿繞行
佛號照光明 指路歸家鄉
如影隨形處 何須覓覓尋
凡心自是自對想 自造自縛不知曉
依佛教育慧力現 即可得駛清淨船
貪戀六塵墮輪回 念佛即是西方路
家鄉已在汝眼前 過門不入自尋苦
來此一回莫虛行 執持名號正路行
放下包袱輕松行 自在消遙西方行
六道旅程莫依戀 入境隨俗凡緣了
今生決行西方道 來生即是自願來
天空雲彩飄何處 後院花香鳥兒鳴
春夏秋冬任其在 雷音停在何山谷
勸勉信函篇
李小姐:
余不套,茲將念佛法門︽淨土︾略述,請作參考。
淨土一法乃如來一代時教,最玄最妙,至圓至頓之法門。一法具一切法、名圓,即生修,即生證、名頓。我們凡夫亦能入此法中,一切菩薩不能出此法外,實在是上聖下凡速成佛道之一條快速道路。信願持名,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所以持名念佛,乃是即事即理,即淺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門也。
念佛之樂,唯真念佛者自知,然必須懇切,攝心而念,不可著外境相。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者,念到相應時,雖常念佛,了無起心動念之相,雖不起心動念,而一句佛號常常稱念,或憶念,故雲念而無念,無念而念也。無念不可認做不念,無念而念,謂無起心動念之念相,而復念念無間。此境殊不易得,這對修行人很重要,請特別注意。
以上是我的一知半解,敬請指教。不多陳。
敬祝 近好
靜老 敬啟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8
李小姐:
承囑之事,實不知如何說好,茲將我一點心得略述,以供參考。
菩薩無相、亦無所得,學人若處處著相,處處求得,則其心念不能與無相菩提相應,如求福報,報盡還墮,枉費辛勤。惟以無相為本,視一切有相皆是虛妄,自然大雄無畏,勇猛直前,至誠不二,自可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不求得而自得,無法相亦無非法相,度一切眾生,亦無所度之心念,如此乃是,即相離相,心無相即菩薩。
學人應在心念上用功,心念清淨,則超凡入聖。心念不清淨則起惑造業,即是凡夫,故凡聖之分,只在心念而已。以念佛心破除一切妄念種子,待知見不生,妄念已清,自然真心現前,自佛他佛一體相應。
其他以後再談,不多敘
敬祝 道安
靜老 敬上
李小姐:
今將大勢至菩薩修行之法提出,供參考。
大勢至菩薩說我就是「以念佛心,入無生法忍」,沒有靠別的方法,就從這個念佛的心入無生法忍了。大勢至菩薩就在這個娑婆世界,攝受一切念佛的人,都回歸到淨土,所以我們念佛就得到大勢至菩薩加持攝受。念一句佛號,就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齊攝在佛號中了,一齊都清淨了。一心專誠念佛一聲接一聲,於是念佛的淨念自然相繼,就是入「三摩地」的第一圓通之法。這裡所說的「三摩地」不是通常的正定、正受,而是首楞嚴大定。它在果性叫做「大佛頂」,在因性叫做「首楞嚴」,修首楞嚴者叫做菩薩,證大佛頂者即是如來。大勢至菩薩說:「欲入楞嚴大定,念佛法門最為第一」,可見用眾生的凡心信願持名,即可得無生法忍與首楞嚴大定的無上妙果,所以說持名念佛是方便中第一方便。
嗣後我說的話,請作為個人參考資料,不可向外言說,恐擾學者淨心之罪,拜托,拜托! 敬佳 指教 不多陳
此祝 道安
靜老 敬上
李小姐:
學佛至見性以後,並非就算功行圓滿,仍需仗慧照力量,逐步掃蕩習氣,因為種種煩惱皆我練心之處,種種艱巨皆我練智練力之處。也只有在塵勞憂患之中,方能提高警愓,激發志氣。要堅毅奮發,自強不息,一心化除自己習氣。見惑為我執,解而空之;思惑為我愛,轉而疏之。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常與自己逆,於有礙中忍得過,方能進功。在修而得力時,中途必將發生心思格外紛亂現象或欲念橫發,或心生煩惱,這是由於第八識中所含藏的過去許多習氣種子,被功夫迫急翻動出來,這正是進步的時候,切勿懷疑。只要知道它是本空,不取不捨,沈著應付,翻動愈烈,則去泥愈多,經過百千次的翻騰上下,自然證入不動。
因為我們的煩惱習氣,根深柢固,仗自力是不夠的,須靠佛力。唯有一個最簡捷,最圓頓的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攝心專注而念,歡喜也念,煩惱也念,作不用心事也念。初行不免打失,要記得即念,不勞分別考究,只貴淨念相繼,老實行持,久久念頭澄澈,證入一心不亂。一般人往往以念佛為迷信,那裡知道一句佛號,正是念念打破自己貪、嗔、癡、迷妄的有效辦法。迷妄若去,智慧自照,它的妙用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在已學佛的人們中,又往往以念佛為淺近,不知佛法本來平等圓融,就在極平常處見功。若好高鹜遠,正是知見未忘。實際上,真能念佛念念無住,即是精進;一心不亂,即是禅定;明明歷歷,即是智慧。一句佛號不是大徹大悟的人,不能全提。但能蓦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全身受用。︽大集經︾說:「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況且參禅修觀,全仗自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斷盡見思煩惱,方能解脫六道流轉的分段生死。而且在修持過程中,常有種種境界發生,變化莫測,若不是真具道眼,難免不被調弄,而枉用功夫。念佛則因自力、佛力配合,只要一句頂一句,執持不失,妄念無處潛身,自然一路平穩,沒有障難。念佛的妙用確是不可思議,各部經論一致贊揚,希望初學者能加注意。若能因此生信,將終身受用不盡。
以上是我的一知半解,擾亂學者的淨心,罪過、罪過!
靜老 敬啟
般若篇 (般若實相)
第一章
一、欲求往生,當放下此世間,並放下過分之狂妄心。如同菩薩在生死中度脫眾生,此須自己是菩薩始得。若自己尚是凡夫,便欲擔任此事,不但不能度人,且不能自度。世間多少善知識,皆受此病。尚謂之有菩提心,須知此心,先求往生,則有益。以此不求往生,須是菩薩則可,否則為害不淺。過分之狂妄心,為真修行者之一大障礙,不可不知。
二、心跳惡夢,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然現境雖有善惡,轉變在乎自己,惡業現而專心念佛,則惡因緣即轉為善因緣。應把宿世之惡業,翻為今世之導師。惜世人多被業縛,不能轉變,遂成落井下石,苦上加苦矣。
三、法界之內,事與理原不相礙,無法何以渡人。人若執取非法相是空執,而偏於無法,即與泥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一般。豈能使真
性空明方便應現呢?此即無智慧者,如何得成佛道?人心不可取相如此,該把這兩頭見執,直須截斷。不應執取有法而泥於言說,亦不應執取非有法而淪於頑空。當知我與你們所說的法,未明性時不可無言,於明性後亦須忘相。如渡水之船,人未渡時須用以渡,既登彼岸,此船即棄之不用矣。有法尚應該捨去,何況本非有法?未信患其不能信,即信又患其不能捨,若著相以求,失之遠矣。
四、萬法皆空。若執為有法,而悟性虛靈莫測,可以說有,固非是有法。然真空不空,若執無法而悟性隨感即應,何可說無。亦是非是,非有法也,有法無法都不是,從此得一是處,方是真法。所以為是處者何在?無上菩提之法,皆我自然覺性,不假人為,乃無為法也。自古以來,一切賢如菩薩、聖如諸佛,皆都以這無為法而得正果,及其成功,同一無為,此如來之法,所以無可得,無定說也。
第二章
一、無我能忍的菩薩,做世間種種福德,所做福德,都歸般若真空,全不著相,只是利益無量眾生,而並不知道是利益眾生,自然沒有貪戀執著的心。
二、「萬緣俱絕者,即一切法性空是也,法性空者,即一切處無心是,若得一切處無心時,即無有一相可得。何以故,為自性空故,無一相可得。無一相可得者,即是實相。實相者,即是如來妙色身相也。」
三、如來度眾生,以悟真性,只一個空無所空之心法也。將一此法為實相也。而真體空寂無形可觀,無相可見,而妙用無方,時時呈露,處處周圓,亦無虛也。所以人不可著相求法,不著相處,即為自性如來。
四、念者,即一切處無心。得無念時,自然解脫。何名見無所見,見一切色時不起染著,不起愛憎心,即名見無所見也。若得無所見時,即名佛眼。若見一切色時起愛憎者,即名有所見,即是眾生眼。乃至諸根亦復如是。
五、經雲:「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雲何是淨心?一切處無心是淨,得淨之時不得作淨想,即是無淨也。
六、修道者以何為證?於外不染色聲等,於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即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即名無證也。
七、雲何是解脫心?無解脫心,亦無無解脫心,即名真解脫也。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9
第三章
一、萬法本空,若於法有得,是為執相;若於覺有證,是為有我。人、法兩空,則順菩提。
二、佛說無可得,因為如果有法可得菩提心,便要受法所束縛。而無法可得,乃通萬法,終得解脫。
三、聲聞人久著法相,執有為解,不了諸法本空,忽聞經雲,諸相不生,言下成佛。
四、無明者,無所明了,不明圓覺真心,不明諸法幻相,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故曰:無明。
妄惑空,名為永斷無名。
法身顯,方成佛道。
第四章
一、佛法講空義。
空是宇宙萬法之本體,覺性也、理體也、法性也、真性也、實相也、無生法也、無為法也、清淨心也、一塵不染也、清淨法身也。
空是真如理體,真如境界。非世智辯聰之所能知,非意識分別之所能到,亦非思考推理,亦非見聞覺知。無取無捨,離言語名字心緣等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平等一如,寂靜一味,體同虛空,量周法界,無漏無為,無量無邊,即是如如本源覺性,畢竟空中六通自在,智慧普見,妙用無盡。以上說明般若空義。
二、心法之妙,非言語所可說,佛化眾生,未嘗不以言語,不知都是借來的比方。若認定言語就是真法,便是指人影子,說是真形,反把真形瞥眼失之。要知所說法,正在那非說處,方是佛之真性也。
真性中本來無法可說,惟不著諸相,心無所住,即名為說法。蓋無說之說,乃是真說也。
第五章
一、學道的菩薩於所行之法,應無所住。所謂目不住著在色上而為運用之布施,耳不住著在聲上,鼻不住著在香上,舌不住著在味上,身不住著在觸上,意不住著在法上,而為運用之布施。學道的菩薩應不住著於六塵之相。學道的菩薩不住著在色相上運用布施,則是能悟真空。自得無上菩提之道,具福慧道德無有窮極,不是人心所可思想測量的。
二、我們在世間,而事事出以無心,祇是真性運用,即在世,而出世也。
三、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門,外有五門,內有意門,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心身存,性去心身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四、凡夫業障深重,不知五蘊本空。若是具大智慧的人,則當下脫體無依,五蘊空而諸苦消滅,一真顯而萬德圓彰矣。
第六章
一、「靈性」是最靈妙的知覺性,並不是一般人所說的靈魂,靈魂是常常會改變的,靈性是永遠不變的。知覺性是眾生本來有的性,有了這個性,才有知覺,沒有這個性就同木、石一樣。人往生了,他的靈性還在,才能再投生做人。
二、眼見色愛色
既與色合而成相
耳聞聲而愛聲
既與聲合而成相
凡夫與一切法皆合相
菩薩與一切法皆不合而散
蓋合即起生滅
散即解脫不生不滅
三、法身乃我之清淨本性。
此心包括太虛,周藏世界。無相無形,無可比量。學道的菩薩應離去一切塵相,不應住著在色相上生心,不應住著在聲音上,香、臭味上、感觸上,道法上生種種塵心。若住塵生心,便被污染,鮮能清淨矣。要令心時時發現而生其明覺之心,如明鏡當前,物來悉照,物去即空,自然十分清淨。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10
第七章
一、無住行施,因深也,無相見佛,果深也,因果具深,真性自現。
二、無為法,即是無上菩提、即是涅盤、即是如來,即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後學往往把「無為」兩字,認作空寂,可見菩提所得與不得,責在人而不在法。如來所謂佛者,乃心之全體,所謂法者乃心之大用,是真佛真法也,真佛無形,真法無名。
三、如如之理,乃真實見解,如者,自在也。性體常住,無有變更。我相乃諸相之根,我相既無,何相可有,則尚有何法可得乎,尚有眾生可度乎,尚有土可嚴乎。以此降伏無降伏相,以此安住無安住相,直至空無所空,又何可容其思議哉,名真菩薩,自當受記成佛矣。
四、經雲:眾生相即是非相,一悟即空,覺諸相空,心自實念,念起自覺,覺之即無,修行妙門,惟在此矣。
第八章
一、凡夫有生則有滅,滅者不能不生,是故凡夫生滅,如身中影,出入相隨,無有盡時。
聖賢有生亦有滅,滅者歸於真空。聖賢生滅,如空中雷,自發自止,不累於物。世人不知生滅之如此,而以生滅為煩惱大患,蓋不自覺也。
二、世間法為妄因果,出世間法為真因果。殊不知佛法警人,因果為最,大則三世循環,小則一言一動,無適而非因果所在。所以人當隨處修省。不然,人生幾何,因緣果報之說,有關世道人心也。深信因果者
,終必大明心性也。
三、佛說的法乃是真空本性,無相無住,非有非無之妙法。其精微處,不可以心去思,以言去議。人若以此修行,所得之正果報,應以有不可心思言議者,以其能照破諸相,洞見性源,斬斷輪回根本,真登諸佛彼岸也。
第九章
一、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可以說是空不空,無我便是空,慈悲便是不空。雖知無我,而不斷慈悲,故空而不空。雖行慈悲,而不執有我,故不空而空。
那有我的慈悲不是真慈悲,要無我的慈悲才是真的慈悲。
二、如來所說身相,原是幻形,即非真實身相。凡世間所有色相,皆是虛而不實,妄而不真,不能常住也。人若識見破了諸般色相,都非真實之相,則色相空時,真體即此呈露,不待推測,自能回光返照,而見色身中有法身自性之如來矣。何必泥區區形相之末,始為見如來也。
三、慧眼即般若智觀也,慧眼了知空,得慧眼,則見諸法皆空矣。
四、般若實相,乃妙明本性也。如太虛空,即是非有相可見。但就無相中能生照心,如來說,這便為實相,無相之相乃真相也。如果人能脫離諸般的形相,其心空寂即到覺地,就可名為諸佛出世了。
第十章
一、如來以法為身。但應觀法性,法性者,所謂空性也,此即諸佛第一義身。若能內觀返照,即此而修,見無所見,聞無所聞,知無所知,證無所證,諸相具空,方得見法身自性之如來。如來豈是可以相觀哉。要知佛所說的真理,無上正等正覺,深妙難言,隨人證入,無有一定的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以方便法,引導眾生真性,都是因病下藥。
二、佛說人、法、空三相。分說合說,合而分,分而復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叮咛反復,勸戒兼深,讀者當潛心玩索。
三、要人知佛所說法,全在自悟,不在言語文字尋取,連名目都是假的。般若之法,只在人自性中,須人自悟,直下無開口處。佛不是不說,實無處所可說。
四、關於解脫生死的事,必須從自性中做起。無論何時,念念不忘要自淨其心,自修其行。要見到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見到了自性佛,這才可以自度,才不虛來此一行。
五、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閒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臥,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淨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此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六、法身、報身、及化身三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薩因。性中各自離五欲,見性剎那即是真。說法渡人,但隨緣利益,不知我能說,不知人聽說,不知法可說,是謂不住相。不住相,斯不住塵矣。須知斷惑之人,便無凡情,既無凡情,何有生死。
第十一章
一、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
二、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能照破諸相,洞見性源,直紹天人師種。如如之理,乃真實見解,如者,自在也,性體常住,無有變更。
三、一切處無心,即是自性空,即是實相,實相者即是如來妙色身相也。︽金剛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四、佛法之要,不在文字,而亦不離於文字,不必多讀,祇︽金剛經︾一卷足矣。
五、若欲學解,從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諸法無不當學。若欲學行,當擇其契理契機之一法,專精致力,方能速證實益,否則經劫至劫尚難出離。所謂契理契機之法,無過信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
六、所謂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就是心隨佛走,不隨妄跑。如果作到妄盡、覺滿,便得到正等正覺了。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11
般若篇 (淨土)
第一章
一、眾生根器不一,如來慈悲無量,果能真實至誠恭敬念佛,到臨終時,自有不期然而然者。若對有真信切願者說,則為有益,對稍種善根未能專修者說,則彼以為生西無我分,從此便打退堂鼓。說法不投機,便是閒言語也。
二、聰明人則禅淨雙修,而必以淨土為主。若普通人,則亦不必令其偏研深經奧論。但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可。此人不廢居家業,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議。良以愚夫愚婦專以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比大聰明人之卜度思量,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為益多多也。愚夫愚婦念佛易得益。參禅一法,非現今人所宜學,縱學亦只成文字知見,決不能頓明自心,親見自性。何以故,一則無善知識提持決擇,二則學者不知禅之所以名為參禅,實為誤會。
三、末世之人,心之下劣,都受此病。請以力修淨土法門自勉,則將來決定獲大利益矣。
四、「念佛」亦養氣調神之法,亦參本來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時紛亂,若至誠念佛,則一切雜念妄想,悉皆漸漸消滅。消滅則心歸一,歸一則神氣自然充暢。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試念之,則覺得心中種種妄念皆現,若念之久久,自無此種妄念。
第二章
一、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念佛方法: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意根)。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舌根)。耳中要聽得清清楚楚,(耳根)。意、舌、耳三根,一一攝於佛號,則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嗅別種氣味,身也不會懶惰懈怠,名為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雖不能全無妄念,校彼不攝者,則心中清淨多矣,故名淨念。如果常常不間斷,淺之則得一心,深之則得三昧。就是三摩地。就是正定。
二、如何念佛得無間斷?一信之後,不疑無雜念持續清淨心,即是不間斷。
三、吾人持名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了不可得,即是止。能念所念,歷歷明明,即是觀。當知,正歷歷明明時,當體了不可得,正了不可得時,而卻歷歷明明,當下即止即觀,即觀即止。止觀雙修,即定慧均等之無量光壽。如能以淨土念佛法門而修止觀,現前當來決定成佛。
四、至心念佛,即意業善行。
稱佛名號,即口業善行。
合掌禮佛,即身業善行。
由此三業善行,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第三章
一、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二、至誠心念佛即是信願行念佛(用清淨心念佛),即得往生西方。
三、既有真信切願,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等等便利,總不離此六字洪名,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待至臨終,生上上品,可謂極修持之能事也。
第四章
一、佛度人,雖不捨一人,但要真相信佛與佛有緣的人才能得度。
二、有放掉習氣有真心念佛的人,即是真相信佛亦與佛有緣的人。
三、念佛的時候,心不必向外跑,不會有危險,不會做錯事情,不會說錯話,一切事都安全,但是要有真心才可以成功。
四、要了解人的生死,靠念佛就可以知道,念到一心不亂就成功了。
五、佛法包羅一切,日常生活人事物無所不包。只要到一心不亂念佛,就得到無所不知。
六、念佛時只有念佛之心,其他一無所思,即是一心。(用此方法念佛,習氣自然會消失)。
七、心沒有妄念即是不亂(念佛信得真,妄念自然減少)。
八、念佛一法,乃背塵合覺,返本歸元之第一妙法。於在家人分上更為親切,在家人身在世間,事務多端,唯念佛一法,最為方便,早晚於佛前禮拜持念,回向發願。除此之外,行住坐臥、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好念。但於潔淨處,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淨處,宜默念,不宜出聲,默念功德,與常時一樣。
九、淨土宗之妙,在不離佛法而行世法,不廢世法而證佛法。
捨離一切執著,成就無量功德,曠無他念,無有憂思,自然無為。
2005年11月4日 晴朗 星期五
12
總結
念佛法門,以吾人一念心性,猶如虛空,常恆不變,雖常不變,而復念念隨緣。不隨佛界之緣,便隨九界之緣,由其緣之染淨不同,致其報之苦樂迥異。雖於本體了無改變,而其相用固已天淵懸殊矣。譬如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雖虛空之本體,不因雲日而為增減,而其顯現障蔽之相,固不可以同年而語也。如來以是義故,普令眾生緣念於佛,故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又說,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心想佛時,此心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偏知海,從心想生,夫隨佛界之緣,則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矣,若隨眾生各界之緣,則是心作眾生,是心是眾生矣,了此而不念佛者未之有也。
念佛一法,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此萬德洪名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以果地覺,為因地心,故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其功能力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念佛法門自力佛力二皆具足,已斷惑業者、帶業往生者,其法極其平常,雖愚夫愚婦亦能得其利益。而復極其玄妙,縱等覺菩薩不能出其范圍,故無一人不填修,亦無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固不可,以通教理而為論判也。末法眾生,福薄慧淺,障厚業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斷惑證真,以了生死、往生西方,則萬難,萬難。
回 向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此冊到此結束,供讀者參考。
歡迎翻印,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