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又: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經文上前面用如來,這用諸佛。用如來,是從性上講的,明心見性。用佛,是從相上說的,你證得法身菩薩果位,天台大師稱你為分證即佛,你是真佛,你不是假佛。但是你雖然是真佛,你沒有圓滿,為什麼沒有圓滿?你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有斷干淨。四十一個位次都是這個問題,所以他們統統住實報莊嚴土,這是在事相裡頭最高的階層,這是極樂世界,我們中國古人所想像的大同,大同之治是極樂世界。這個裡面生活時間雖然長,三大阿僧只劫,你沒有煩惱,你沒有憂慮,你沒有牽掛,你說你多快樂、多自在!而且在這個期間之內,全部都在學習。極樂世界為什麼那麼好,現在我們全明白了,講經沒有中止過,學習沒有停頓過,往生就是上學,成佛就是畢業,從上學到畢業這個期間當中,學習沒有一天中斷過,所以他的進度快。壽命從哪裡來的?壽命從心想生,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我們這個世間壽命這麼短?也是從心想生,我們沒有心想長壽。都想人怎麼可能活一百歲,你肯定活不了一百歲,你自己心裡想的。極樂世界人不想,無量壽,不想壽命,所以他的壽命就無量,從心想生。我們也想,我們的壽命無量行不行?不行。為什麼不行?你造業,你造業就受業報。心想當然是可以做主,可那個業的力量很大。

  大乘教裡佛說,心、佛、眾生,這三個是平等的,心、佛、眾生,力量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我們這個心的念頭,佛陀的教誨跟我們自己造的業,如果我們這個心的力量跟佛的力量結合起來,就超越了。我們心的力量要是跟業的力量結合起來,那就很麻煩,完全被業力所支配,你做不了主。所以你把這個道理統統想通、想圓了,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的心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一定要跟佛結合,不要跟眾生業力結合,這一生就非常快樂、非常的殊勝,方老師所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離一切相,不起心、不動念就離了,在一切相裡頭,佛境界、菩薩境界、二乘境界、諸天境界、人跟三途境界,所有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這叫離一切相。不是不接觸,你說不接觸,遠離,到深山找個山洞去修行,行不行?沒有離,那山洞還是相,深山也是相,你能離得開嗎?離不開。那什麼叫離?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叫離。雖然諸相跟我在一起,我不受諸相的干擾,這叫諸佛。什麼人做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做到,這些人就是「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則見如來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見如來就是見性。這四十一個位次是離一切諸相,一切諸相對他不產生干擾。

  那我們的修行你就知道,什麼叫功夫?不受外面境界干擾叫功夫。外面境界現前,干擾產生的反應是什麼?喜怒哀樂愛惡欲,這是反應,你受它干擾了。這境界現在你面前你很喜歡,被干擾了,本來心像清水一樣如如不動,你怎麼起波動了?你起了喜歡,或者討厭它,又受干擾。喜怒哀樂叫七情,就是你受干擾的時候,肯定起這七種作用,喜怒;哀是悲哀,憐憫他,傷心了;樂,感到快樂,或者是憂,憂慮。喜怒哀樂愛惡欲,只要起這種反應,你就取相執著了,這是什麼現象?這是六道的現象。所以你有七情五欲,你出不了六道輪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最後那一剎那,念佛往生那一剎那你沒有七情五欲,你真去了;如果在那一剎那,雖然心裡念佛,還有牽掛,你就去不了,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我們念佛人唯一的目標就是希望往生,現在我們對於一切諸相要把它淡化,這個很重要,就是對它的取相執著愈來愈淡薄,我們走的時候真能放下。如果對於這些諸相還很濃厚的情執,到臨終時候佛不會來,為什麼?情執太重,情執是障礙。情執斷了跟佛才有感應,因為佛來接引,那一念是清淨心你就去了;那一念是染污的心就去不了,這就是念佛人多,往生人少。

  往生沒有障礙自在走的,他訓練的功夫到家了,也就是他真放得下。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的,這是在舊金山甘老夫人告訴我的,他的先生是甘麗初,也是抗戰的名將,我知道他當過軍長,死了以後是追贈上將。老夫人晚年住在舊金山,她告訴我,她的一個好朋友,也是個老太太,念佛,往生自在,坐著走的。把遺囑,兒子、媳婦、孫子孝服,她統統自己做的,就是後事她統統都想到,都辦好,讓他小孩不要操一點心,在外國。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什麼時候走的不知道,這是第二天早晨起來才發現她已經走了,真放得下。她見諸相非相,一絲毫情執都沒有,你看把後事自己料理准備,准備那麼好。在美國很孤單,這大家住過美國都曉得,年輕人都上班,老人在家裡,小孩小帶小孩,小孩大了送到幼稚園、送到學校去念書去了,老人就一個人在家。那一個人最好用功了,一心念佛,沒有人打閒岔;如果老人覺得這個很寂寞、很無聊,那就沒有法子了。老人真正學佛,這是求往生最殊勝的因緣。兒子把她接到美國來照顧家,固然他有他的用意,在美國請工人不容易,老太太到美國就是當工人用。老太太有智慧,這是念佛大好機緣,這是兒子真正孝順,可是兒子沒有這麼想,成就她,她真往生。

  所以平常要放下,平常不放下,到臨時很難,那個臨終的時候生離死別,這是最痛苦的一樁事情,那一痛苦就到三惡道去了,極樂世界就沒分。所以一定要曉得,這個六道裡頭沒有一樣是真的,人與人之間一定要看作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大家都是佛。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是什麼?是業報,每個人的業不一樣。我們念頭這麼一轉,問題解決了,平等心現前,全都是佛。你過得苦一點,你的業障重;他過得快樂一點,他業障輕;他修善,你造惡,統統是佛,大家平等。一家人上上下下個個都是佛,你能作如是觀,你才懂得《金剛經》的義理,你才能把《金剛經》學會,讓它在日常生活當中起作用。這些,「皆彰此無相智慧。」

  「經雲: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乃至永得解脫。即《金剛經》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妙旨」。這個話說得好!「若以無相智慧」,無相是什麼?就是前面講的,若見諸相非相,這就是無相,這是智慧。沒有智慧,你怎麼看得出來?要怎麼看?不是想的,它是事實真相。宇宙之間所有一切現象,都是一個波動的現象,這波動的速度多快?一秒鐘一千六百兆頻率,波動頻率,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它的頻率,每一次佛法叫一念。換句話說,一秒鐘當中你已經起念頭起多少?起一千六百兆個念頭,叫非相。那一念你能夠掌握得住嗎?我們講這句話的時候不止一秒鐘,所以佛給我們講事實真相,這就是事實真相。每一個念頭都是獨立的,跟前念不相關,跟後念也不相關,沒有兩個念頭完全相同。整個宇宙就是這個念頭頻率變現出來,一念就是一法界,惠能大師說「能生萬法」,萬法就是這種波動現象裡面產生的幻相,沒有一樣是真的。你能夠了解這個事實真相,你的心就平等了,清淨心是聲聞、緣覺證得的,平等心是菩薩證得的。此地所講的菩薩是法身菩薩,不是權教,他們明了,所以他心是定的,不受萬象的干擾。古大德有個比喻說,「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百花叢中就是森羅萬象,就是此地講的一切法;片葉不沾身,一絲毫沾染都沒有,干干淨淨,不沾。六道凡夫不一樣,他受影響,有時候受很大的影響,殊不知那些影響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

  「植眾德本」,這個德本在淨土裡面講就是念佛。為什麼?念佛是一切德中之德,一句佛號確確實實包括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功德,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所以叫德本。「乃至永得解脫」,究竟成佛了,這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四相放下了。但是怎麼樣?「修一切善法」,不是不修,他忏悔、改過,他修一切善法。這是為什麼?這做給別人看的,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都在表演,與他自己毫不相關,做給別人看的。為什麼做給別人看?眾生有感,他就有應。我跟他沒有感,可能你跟他有感,他應給你看的,我也看到;我們兩個人沒有感,可能別人有感。如果沒有感,他不會出現,他出現,我們大眾當中肯定有幾個人有感的,在教學裡面他是當機的,我們是旁聽的,都得到利益,得到利益都是平等的。雖然是平等利益,但是每個人善根福德不一樣,善根福德深厚的得利益多,善根福德薄的得利益少,沒有一個不得利益。這四相要知道,我、人、眾生、壽者到底什麼關系,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搞清楚、搞明白了,相處自然和睦,自然個個都是功德圓滿。你看修一切善法,都能夠得無上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菩提,如來果地上所證得的。

  「《破空論》釋曰」,蕅益大師《金剛經》的注解,這裡面說「蓋不達無我」,達是通達,在此地講一定要能做到,你自己明了做不到等於不明白,一定要做到才行,「不達無我,而修一切善法,止成人天偽果」,人天果報、福報,為什麼說假的?你要是真正了解諸法實相,你就知道是假的。世間一切法總離不開一秒鐘一千六百兆的頻率,沒辦法離開,那就是假的。沒有人能離開,連法身菩薩也不能離開,法身菩薩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在一切現象裡頭,他能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他的本事就是這個。凡夫沒有這個本事,在現象裡頭依舊起心動念,差別在此地。如果這個示現的人是諸佛如來示現的,諸佛如來不住實報土,他住常寂光,常寂光裡頭的諸佛如來也來,也常常到世間來。他到世間來應化的時候,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在表面看他跟凡夫一樣,你一點看不出來;可是心裡不一樣,他心裡干淨,一塵不染。佛菩薩,你看到他聽到不高興事情的時候,他好像也愁眉苦臉,遇到歡喜的事情他也會哈哈大笑,那是什麼?隨緣,你們歡喜,我也歡喜一下。要不然你歡喜,我不歡喜,你會見怪,你又起心動念,完全隨你們,你們搞什麼跟你一起搞什麼,快快樂樂的,你們有感觸的時候,他清淨無為,什麼都沒有,這就是人家的本事,和光同塵,一塵不染。我們學佛,說老實話就要學這個本事。

  四攝法裡,這叫什麼?同事攝,這樁事情,我們在一般講經教學上都不向深處講,為什麼?怕人會錯了意思。同事,他喜歡跳舞,好,今天陪他去跳舞去,人家去跳舞不起心、不動念,你去跳舞起心動念你墮地獄,人家回常寂光,跟你不一樣。人家正在造作的時候知道是空的,萬法皆空,一塵不染。你沒有,你把這假的全當真的,那個問題就大了,把假的當作真的是什麼?就搞六道輪回,就造三惡道的業,理太深。在境界裡頭磨煉,那是什麼人?那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入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還要到六道、到十法界來,通過考驗是不是真不起心不動念?要不是真的,他就退墮,他是假的,他不是真的。真不起心動念,他的習氣慢慢就沒有了,他們是來淘汰習氣的,希望這個習氣早一天消除。最長的時間是三大阿僧只劫,這不是固定的,有所謂根性利的,他淘汰得很快,一個阿僧只劫,他的問題解決了,他就回常寂光,最慢的三大阿僧只劫。就好像生邊地,最慢回頭的五百年,最快的可能三天、五天,他慚愧的心生出來,認錯了,我錯了,他就離開了。所以經上講的三個阿僧只劫、五百年都是底線,那是最低的底線,肯定他就回頭。

 下面說,「不修一切善法而但證我空,止成二乘小果」。這不修善法,那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他們利益大眾的心比較淡薄,自利的心比較濃,但求自利,利他是附帶的,主要是自利,這就小乘,心量小。大乘人不然,他一切是想別人,他不想自己,所以心量大,量大福大,量大的人證大果,量小的人證小果。如果在大乘經教裡面,他誤會了,他搞錯了,「妄言我法俱空」,我法真的是俱空,但是什麼?「恣行惡法」,殺盜YIN妄他無所不為,為什麼?萬法皆空,因果也沒有,隨心所欲,想干什麼就干什麼,這種人是「闡提獄種」,闡提是沒有善根,獄是地獄,他將來去的地方是阿鼻地獄、無間地獄,這種人叫撥無因果。善法、惡法的確是空不可得,真的是不可得,但是你看看菩薩法,還是斷惡修善,為什麼?斷惡是消罪業,你在沒有覺悟之前,無量劫當中你造了多少惡業,要不要消除?知道行善,行善是好事,是成就功德,行善斷惡不住相分別全是功德,那你要不做的時候,功德就沒有了。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還要用五劫修行,五劫修什麼?還不就是斷惡修善嗎?以這個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他要沒這個功德,極樂世界從哪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斷惡修善的功德究竟從哪裡來的?實際上少分是自己,多分是從眾生那邊來的。許多眾生看到,你是大家的榜樣、大家的模范,大家向你學習,跟你學習的人愈多,你功德愈大,學習的時間愈長久,你的功德愈長久,這麼來的。

  我們想想釋迦牟尼佛功德那麼大,距離我們(中國人的說法)三千零三十八年,留下來這些經典在全世界流通,多少人在學習,這就成就他的功德,這麼長的時間,這麼多人學習,都得到利益,全他功德。然後我們才曉得,好事、惡事,惡那個不善的行為、不善的念頭,這個裡頭兩句話說得好,「妄言我法俱空,恣行惡法」,這個榜樣表得不好。你在世間你有影響力,或是大富,或是大貴,或者是個有名的教授,乃至於現在所謂明星之流,模仿的人多,你要是個壞樣子,大家都學你,這學壞了,你阿鼻地獄去了,學你的人愈多,學你的時間愈長,你的罪就愈重。你要是表演個善法,好榜樣,學你的人多,學你的時間長,你在天上享福,福報大,時間長遠。所以要常常知道我們有多大的影響力,你的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這個關系太大,不能不知道。

  「惟以無我修一切善法,正所謂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上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唐朝時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師在這一句裡頭開悟的,五祖忍和尚給他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就見性了。見性見到什麼?前面所說的「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惠能大師在這一句裡頭見性了,真的見到諸相非相,他見如來了。後頭有一句「而生其心」,這是大慈大悲,生什麼心?生普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你「即得無上菩提」,這個心一發,你就證得無上菩提,無上菩提是智慧,圓滿的智慧,一點障礙都沒有。由此可知,圓滿智慧之所以被障礙,被什麼障礙?自己小心量障礙了,只圖自己不想別人,障礙你的智慧不能現前。一反過來,自己沒有了,統統是為眾生,自性的智慧立刻就出來。這就是古人講的量大福大,我再加上量大慧大,福慧多大!量小,福就小、智慧就小,智慧小,煩惱就多,福要是小,疾病就多,煩惱多,不如意的事情多,不就是這個情形嗎?全都是自己念頭在轉,與外面境界毫不相關。這些道理,你說能不懂嗎?真聽懂了,真學明白了,世間還有什麼東西比這個更可貴!功名富貴是假的,帶不走的,這種智慧、福報是可以帶得走的。假的東西應該放下,即使不放下,也不要太在意;真的東西要抓住,這個福報是稱性的。稱性的福慧真的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是你生生世世永恆的福慧。

  「兩經相較」,這兩部經,《金剛經》跟《無量壽經》做一個比較。「今經中無相智慧,遠離分別」,這《無量壽經》上講的,無相智慧,遠離分別。「即如彼經」,彼經是《金剛經》,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植眾德本,求生淨剎,趣佛菩提」,這幾句話,這本經上說的,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修一切善法」。「又當生佛剎,永得解脫」,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兩個經一對照,《無量壽經》怎麼不是般若智慧!說《無量壽經》比不上《金剛經》的,看看這一段對比,你就明白了。佛在《金剛經》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華嚴經》上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把它會通起來看就明白,事實真相就了解了。任何一部經典,裡面所講的道理它是圓融的,一切經的道理都在其中。所以《無量壽經》就是《金剛經》,《無量壽經》就是《大般若》,《無量壽經》就是《華嚴》、就是《法華》。世尊,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的奧義,統統在這部經裡頭。

  這部經,在末法時期它的分量適中,不太多,人就喜歡學。分量太大,一般人受不了;太簡單,一般人疏忽了;它這個分量適中,不多不少。淨宗總共五經一論,在八大宗派裡頭,大乘八個宗派裡頭,它的分量最少,五經一論合起來印成一本,大概恐怕比這個還要薄一點,還沒有這麼厚,淨土宗全部經論就在其中。所以這個法門能夠流傳末法九千年,有它的道理,裡面的內容,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等於說濃縮在一部裡頭。尤其是這一部注解,更明顯、更清楚,讓你歡歡喜喜去接受。有人批評我、責備我,說我只弘揚淨土,別的宗都沒有弘揚,好像看不起、輕視的樣子。我弘揚這一宗已經帶來這麼多麻煩,如果各宗都弘揚,那還得?那我在這個世間不能立足了。這什麼原因,諸位曉得嗎?老祖宗說得很清楚,叫同行相忌,我學淨土,學淨土的人嫉妒我;我再學別的,大家都嫉妒,那更不得了。學一宗,那七宗讓給別人,好,宗宗都第一,門門都第一,沒有第二的,這是世尊說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淨土大經解演義》560集

 

上一篇:如果世間小小的福報都不能如願,應該檢查我們的發心和修行方
下一篇:父親、軍人、殺豬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