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請合掌: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心歸命南無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請放掌(阿彌陀佛)。諸位法師、諸位在家菩薩,大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請放掌。
今天藉著大家念佛共修的殊勝法緣,師父來向大家報告“乘佛力念佛”。
我們每天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念佛”這二字,你是注重在“念”這個字,還是注重在“佛”這個字,看你修學淨土法門的態度。一般修學淨土法門的行者,注重在“念”這個字。很認真念佛,這當然很好,但是因為不了解名號的意義,不了解阿彌陀佛的願力,所以雖然很精進念佛,但是內心對往生一事,不敢肯定、不敢決定,所以能念之心非常不安,一直到將來臨命終,親眼目睹西方三聖真身妙相,那種不安的心,才會徹底安頓下來。在座諸位!你難道願意這樣?如果你不願意這樣,那麼念南無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現在平生可以決定,這個道理當然一定要了解。
念佛往生,機法一體憑佛力
念佛,“念”是能念之心,是眾生,“佛”是所念之佛,是彌陀,所以能念之心是機,所念之佛是法,所以“念佛”這二字有機有法。機法如果有一體,就表示念佛的人他念佛之心,與阿彌陀佛相契相應。當你叫爸爸、媽媽的時候,你跟你的爸爸、媽媽,心有沒有相應?世間法講心心相印,用普通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你的心跟你父母的心,有沒有貼心?如果你對父母是忤逆的、是不孝的,縱然你叫他爸爸、媽媽,父子之間、母女之間,也不貼心,也有代溝,對不對?有的人念佛跟阿彌陀佛很相應,但是有的人念佛不見得跟阿彌陀佛相應。如果口中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心裡想世間的五欲,請問大家:這樣的口業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有沒有跟阿彌陀佛相契相應?我認為沒有,因為口念心不念。口是心非,你的心跟阿彌陀佛是沒有相應的,因為你一心追求的,並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佛道,廣度眾生,你念佛只是隨口而發,並不是心中而起。因果審判你的時候,它是看你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因果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當你注重“念”,你的內心,或多或少就會有不安、恐懼,所以拼命的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拼命的念佛精進用功是對的,但是不安的心是應該捨掉的。阿彌陀佛要救度十方每一個眾生,以本願名號絕對的救度,對任何一個眾生都是大悲不棄的救度,三途的眾生,餓鬼、畜生、地獄的眾生,如果念佛也能夠蒙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那我們人道的眾生念佛怎麼不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救度?從名號去體會到阿彌陀佛對我們發願修行絕對救度的願力,我們念佛當然內心會越來越安心,因為你已經慢慢從注重“念”這個字,轉為注重“佛”這個字。
所以當你注重“念”,你精勤的念佛是好,但是不安的心應該捨掉;當你注重“佛”這個字,你自然而然會從淨土經論去了解阿彌陀佛名號的真實意義。為什麼鹦鹉、八哥、九官這些畜生道眾生念佛能往生?我們從《淨土聖賢錄》裡面,看到這些畜生道念佛的事實,我們從蓮池大師所編輯的《往生集》裡面,也看到畜生道念佛的事實,如果畜生道眾生念佛能往生,是牠念佛的功夫很好嗎?是牠對名號的理解深入嗎?是牠修諸福慧功德具足嗎?實在是阿彌陀佛願力絕對的救度。
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在六字洪名當中,所以畜生的眾生牠念佛,雖然不懂得名號意義,不了解名號的功德,但是牠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我們人道的眾生,反而念佛有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事實,那一定是眾生這邊出了問題,不是彌陀這邊出了問題。阿彌陀佛對十方眾生的救度,是平等沒有差別的,那麼眾生這一邊,如果貪名圖利、如果追求五欲,縱然口念彌陀也是枉然的,因為他的念佛不是真心的。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裡告訴我們淨業的行者,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實行,肯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真信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切願往生西方淨土,實行念佛成佛,那淨土三法信、願、行,通通圓滿具足了,怎麼會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所以念佛可以用自力心念佛,“自力心念佛”就是依靠自己念佛的功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許多修學淨業的行者,是停留在這一個階段,這樣修對不對?當然也對,因為你用什麼樣的心念佛,阿彌陀佛都絕對對你的救度。有的人用二力心念佛,二力心念佛,有一半靠自己念佛的功夫,一半靠阿彌陀佛願力的接引。有的人用他力心念佛,把自力心完全放下,全部以阿彌陀佛願力絕對的救度,作為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依靠。
那麼用自力心念佛,內心會比較充滿不安、恐懼、擔心,用他力心念佛,內心會充滿安心、歡喜,所以他力心的念佛,到底是什麼樣的念佛呢?你去看善導大師五部九卷的開示,你自然就知道,念佛原來可以乘佛力,因為念南無阿彌陀佛,仰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絕對的救度,使得我們安安心心、快快樂樂的念佛。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在《觀念法門》、在《法事贊》、在《往生禮贊》,跟我們開示了很多念佛乘佛力的淨土思想。
中國淨土有三大流派,第一慧遠流,第二慈愍流,第三善導流。中國淨土這三大流,慈愍流、慧遠流、善導流,都有很多淨業行者修持。那麼淨業行者,因為每個人得遇法緣不同,有的人依照慈愍流一心念佛,修行六度萬行,把念佛當正行,把六度萬行當助行,所以使得他這樣的修行,累積往生的資糧,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好!非常好。但是這種念佛為正行,六度萬行為助行,他的念佛心境還是充滿著不安,假如他很精進的用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會覺得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累積的資糧多了,所以對往生就有把握;假如他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修諸的助行功德少了,甚至念佛不多,他就會對往生沒有把握,所以不論他念佛多或少,助行修得多或少,會因為他的心起起伏伏,對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時候不安,有時候感覺又安心。
那麼善導流念佛的特色,就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善導淨土思想當中,我們看到許多聽過善導大師開示淨土教法的人,他真的非常的安心,因為唐朝初年有許多屠沽之輩,也就是從事殺業的人,接受了善導大師的教化,安心的念佛,從此改惡向善。善導大師的教化力量非常的廣大,當然祖師是阿彌陀佛示現的很了不起的人。
那麼善導大師的他力念佛思想,是他獨創的嗎?不是!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傳承自道綽禅師,道綽禅師的淨土思想,是傳承自昙鸾大師,所以善導流的念佛思想,從昙鸾大師、道綽禅師,到善導大師這一法脈,告訴我們,念佛,可以依靠阿彌陀佛的佛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那麼昙鸾大師、道綽禅師、善導大師他們念佛的淨土思想,佛力是自創的嗎?也不是!“佛力”這兩個字,在《觀經》世尊就跟我們講了二、三次。《觀經》的經文,在《觀經》定善示觀緣,有一段這樣的經文: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雲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有“佛力”這二字,韋提希夫人睹見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不是她自己修行的功德力量,是因為世尊的威神加持,使韋提希夫人平生之時,親眼目睹西方依正莊嚴,佛力啊。
在華座觀也有這樣一段經文:
時韋提希見無量壽佛已,接足作禮,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見無量壽佛及二菩薩,未來眾生,當雲何觀無量壽佛及二菩薩?”
世尊的威神功德力,令韋提希夫人睹見西方三聖。在座諸位菩薩!將來你我在臨終的時候,親眼目睹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因為我們念佛念到沒煩惱、沒妄想、沒執著,念到清淨心現前、智慧心現前、禅定心現前,念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才現前的嗎?是不是?不是!你能夠念到這般的程度,當然了不起,但是你沒有辦法念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沒有辦法念到清淨心現前、智慧心現前、禅定心現前,沒有辦法念到伏住煩惱、妄想、執著,你一心一意求生西方佛國,在你臨終之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仍然現前接引你,為什麼?為什麼?因為法藏菩薩四十八願的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誓言對十方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眾生,在臨終絕對現前接引。法藏菩薩的願力啊!願力是法藏菩薩所超發的,不是我們眾生對佛的請求拜托,在我們臨終現前來接引我們,不是啊。
法藏菩薩發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我們眾生只要做到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一生不退,我們往生之因就圓滿具足。發菩提心,發要成佛的心。為什麼我們要學佛?為什麼我們要念佛?就是為了要成佛廣度眾生,對不對?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樣的心就是菩提心。發菩提心是願,修諸功德是行,如果有願無行有沒有用?我就發願要為人助念,結果每一次有人死了,人家要叫你去助念你都不去,那這樣有用嗎?這樣叫做有願無行,你的願會產生利益眾生的力量嗎?不會。因為你從來不照你的願去行,怎麼會產生願力呢?行就是要滿足所發之願,修諸功德就是修行嘛,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修禅宗、修淨土宗、修華嚴宗、修密宗、修律宗,修很多的法門,看你相應什麼樣的法門,你去修你相應的法門,通通在“修諸功德”這一句因願文當中。
對我們修淨土的行者而言,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就是“發菩提心”;我們行住坐臥一向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修諸功德”,你只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一生不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現前接引你,接引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請問:這樣是自力還是佛力?我認為是佛力。那麼你也可以理解為自力。“師父啊!您說佛力我說自力,若沒有我發菩提心,若沒有我修諸功德,我怎麼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實在的,這樣的理解,也不能說是錯,但是我們從果去知因,我們應該能理解佛力,絕對是沒有錯的。從果報了解修因,會產生這個果報,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緣促成的,從這個角度去思惟,我們就很容易接受佛力的思想。因為佛力不是善導大師、不是道綽禅師、不是昙鸾大師獨創的,是世尊在《觀經》這部經典裡所講的。
如果父母為我們費了一個早上,煮了六菜一湯,希望子女能夠吃了之後,填飽肚子,身體健康,過得幸福美滿,當子女的認為,父母為我每天料理三餐是很正常的,我如果沒有就餐桌吃飯,我也不能肚子填飽,所以應該是自力的不是他力的,這樣的理解說實在也不能算錯,但是有一點,好像不太近人情。實在講應該要這樣想:“假如沒有父母為我料理三餐,父母的愛心疼愛我,來自於天倫至性的愛,使得我受到父母的照顧呵護,父母為我辛苦料理三餐,應該要感謝父母才對。”三餐就是父母的愛心流露,對不對啊?這樣去思維才符合人情世故。
那麼阿彌陀佛用名號救度我們,要接引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菩提,當我們還沒有修行,還沒有進入三寶門中,也還不認識有一位佛叫阿彌陀佛,也不知道有淨土世界叫西方淨土,那我們從經典裡面知道了這些事實,我們透過生命中的善知識引導我們學佛念佛。阿彌陀佛的名號,早就已經具足了,那這時候我們的念佛,是自力還是他力?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惟,當然你認為自力那就是自力心,你認為他力那就是他力心。
凡夫念佛,乘佛願力易往生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也是他力本願學說,善導流的念佛很值得大家來探討、學習跟實行,我們從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觀念法門》、《法事贊》、《往生禮贊》的開示,我們可以很肯定的知道,善導大師告訴我們靠佛願力,念佛,可以往生阿彌陀佛的清淨報土。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非常簡單,“凡夫念佛,靠佛願力,往生報土,成就菩提。”發給大家的講義,有把善導大師的著作,關於佛力念佛把它摘出來,請大家看講義。
一《觀經疏》:五教念佛乘願易往生
首先我們看第一大點,《觀經四帖疏》。《觀經四帖疏》,師父摘錄了五段疏文,從這五段疏文我們可以知道,乘佛力念佛往生的道理。首先看第一段:
一心信樂,求願往生,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往。
有沒有“乘佛願力”這一句啊?乘佛願力沒有一個不能往生。“一心信樂”是信,“求願往生”是願,“上盡一形下收十念”是行,往生信、願、行三法圓滿具足。乘阿彌陀佛的願力,沒有一個不能往生。善導大師教導我們,乘佛願力,決定往生。第二段文:
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以惡業故,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
《觀經》下品輩,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都是平生造作惡法的凡夫。因為造作惡業故,在臨終遇到善知識教導他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下品輩。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說得很明確,下品三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臨終藉善,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哦!我們從善導大師的開示就知道,為什麼《觀經》下品輩,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的惡劣凡夫能往生,是他自己修行的功夫嗎?不是。是他自己修行的功德嗎?不是。是他自己修行的本事嗎?不是。是什麼原因使逆惡的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臨終藉善,乘佛願力”。如果沒有善導大師跟我們講出來,我們還不知道這些下品輩的逆惡凡夫往生的道理。第三段文:
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
從《觀經四帖疏》這段疏文,我們也非常肯定了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九品眾生,都是乘佛願力往生去的,不是靠自己的力量。善導大師講的“同沾九品”,九品的往生都是乘佛願力。因為眾生平生所修行的因不同,不管修善或是造惡,他在平生或臨終都有修行之因,所以藉著善知識引導念佛修行,而乘著佛的願力往生,從上品上生到下品下生,都是乘佛的願力往生淨土。我們知道這個道理,我們現在還在因地,那我們要靠自己的力量,還是靠佛的力量?當然是靠佛的力量,因為靠佛的力量,你就會安心念佛。
“念佛”這兩個字,你是注重在“念”還是注重在“佛”?能念之心是機,所念之佛是法,所以你注重“念”,你就會注重念佛的功夫;你注重“佛”,你就會注重彌陀願力,心念的差別而已,所念的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六字都一樣。能念之心的心境不同,所念之佛的佛號一樣,那就看你要自力心念佛或他力心念佛了。自力心念佛,內心較會擔心;他力心念佛,內心較能安心,看你要如何對待你自己。好!第四段文:
但能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這一段話太好了。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所開示的這段話,大家把它牢記在心。跟著師父念一遍:“但能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以佛願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
“易”就是容易。善導大師說,只要上盡一形,下收十念,以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救度,沒有一個不會往生,所以念佛是易行道,念佛很容易往生,善導大師的開示,你願不願意相信?相不相信就在你啰,你如果不願意相信也是你自己的選擇。我相信,善導大師是了不起的祖師大德,我相信他的開示絕對符合佛經世尊的開示。
所以,念佛容易往生,不是我講的,善導大師講的,我只不過把善導大師所講的,講比較通俗一點,更白話一點。因為有人問我:“信願法師,你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起來都很容易,是真的那麼容易嗎?”我說:“你可能搞錯了,不是我講的,善導大師講的。”我就會把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這一段文讀給他聽,如果願意相信你就相信,你不願意相信那也沒有關系,那是你要如何去接受祖師的開示而已。我相信祖師絕對不會亂講,也絕對不會講錯。
如果善導大師開示的你不相信,那麼師父就要反問你:那現代人誰所開示的,你願意相信?現代人誰的涵養、道德、學問、修持、品格,能跟善導大師一較長短?我們不是輕視現代人,也不是贊歎古代人,而是祖師是大家公認的淨土集大成者。善導大師確實很了不起,你只要將他的傳記讀一讀,你就會對祖師非常的欽佩。善導大師的用功精進修行,是我們遠遠跟不上的。三十年從來不曾舉眼看女人,哇!太了不起了,持戒非常的精嚴。我們沒有很多時間跟大家介紹善導大師的行儀,諸位看《善導大師全集》裡面,有收錄許多善導大師的傳記,好好的去探討,你就會對祖師非常的欽佩。好!最後第五段文: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好!這是《觀經四帖疏》很有名的機法二種深信,第一深信機,第二深信法。“乘彼願力,定得往生”,乘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定往生。疏文善導大師用“定”這個字,是肯定的語氣,“定”就是一定、就是必定、就是肯定,用字沒有模糊、沒有閃爍,用字非常的肯定,乘佛願力,一定往生。
《觀經四帖疏》有這五段文,說到乘佛願力一定往生。同樣的話重復講五遍就是重點,如果我跟你談一場話,跟你把同樣的事情交代了五遍,表示說這件事情是很重要,我才會跟你交代五遍,對不對?你們當父母的,如果跟孩子叮咛,出門一定要戴安全帽,才能騎機車哦,千萬不可以騎機車不戴安全帽,那一來很危險,二來違法,讓警察捉到了要罰款的。你把這件事情,叮咛你的孩子五遍,表示你非常在意這件事情,這件事情你很關心,對不對?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同樣的話講了五遍,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啰唆,但祖師的心確實非常的悲切,告訴我們念佛靠佛力的思想,我們了解了,我們一定會很感謝祖師對我們的殷切關懷。
二、《觀念法門》:三教念佛乘佛願
好!接著看第二大點,《觀念法門》有三段文。第一段文: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願生我國,稱我名字,下至十聲,乘我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此即是願往生行人,命欲終時,願力攝得往生。
《觀念法門》這一段文太好了。有“乘我願力”這句,有沒有?最後有“願力攝得往生”這一句,有沒有啊?從這一句我們非常的肯定知道,原來我們凡夫念佛往生的道理,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使得我們往生;“願力攝得往生”,已經非常清楚明白了:我們的往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攝受。“攝受”就是救度的意思。第二段文:
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名,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扶身,坐寶華上,隨佛往生,入佛大會,證悟無生。
在座諸位女眾菩薩!你一定要把善導大師《觀念法門》這段文記起來,因為那就是在說你往生的事實。女人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請問諸位女眾菩薩!“正命終時”,這個時候是已經斷氣了或還未斷?還未斷氣哦(男眾就不用回答了)。還未斷氣。當神識離體的時候,轉女眾身為男眾身,因為女人念阿彌陀佛名號緣故。阿彌陀佛有沒有很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了。阿彌陀佛厲不厲害?太厲害了。女眾菩薩跟阿彌陀佛贊歎一下(掌聲)。
這個時候你如果再跟我講,那是自力修行的功夫,我絕對不相信。如果你自力修行的功夫,有辦法把女眾身轉為男眾身,你現在轉給師父看。沒有辦法啊,是佛號的力量,不是你修行的力量。從這樣的觀念去思維淨土微細的知見,你就會覺得:“哇!原來,是佛力的功德力成就我的,不然女眾身要怎麼轉為男眾身?”名號的威神功德力,有法藏菩薩誓言要救度女眾,使女眾脫去女眾身,成為大丈夫相,就是男子身。因為女眾身是煩惱身,女眾身跟男眾身相較,女眾身確實業障比較重,這不用爭論。阿彌陀佛的願力,使女眾轉為男眾,實在了不起。第三段文:
又如《觀經》九品雲:一一品中,所告眾生者,皆是若佛在世、若佛滅後,五濁凡夫,遇善知識,勸令生信,持戒、念佛、誦經、禮贊,決定往生。以佛願力,盡得往生。
《觀念法門》這段文也說得非常之好,“以佛願力,盡得往生”,以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個個都往生,不論持戒、不論念佛、不論誦經、不論禮贊,通通往生,所以修諸功德,或修諸念佛能往生,原來都是阿彌陀佛願力的接引。
三、《法事贊》:三教念佛乘佛願
好!看第三大點《法事贊》,善導大師開示三段文,有關以佛願力盡得往生的道理。第一段文:
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
哇!因為阿彌陀佛的願力,使得逆惡的凡夫,念佛滅罪往生西方;使得謗法闡提之人,回心轉意念佛往生。第二段文:
終時正意念彌陀,見佛慈光來照身,
乘此彌陀本願力,一念之間入寶堂。
這是《法事贊》的一首偈頌法語。乘阿彌陀佛的願力,一念之間進入西方極樂世界。第三段文:
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
直為彌陀弘誓重,致使凡夫念即生。
凡夫念佛為什麼就能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非常的殷重。
四、《往生禮贊》:三教念佛乘佛願
最後第四大點《往生禮贊》,善導大師也開示三段文,說明以佛願力容易往生的道理。第一段文:
深心即是真實信心,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一聲等,定得往生,乃至一念無有疑心,故名深心。
從這段《往生禮贊》的文,我們知道,信知阿彌陀佛的本願,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乃至只有十聲一聲,就一定能往生。哇!這話若不是善導大師所開示的,我信願不敢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