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輕松學佛法摘要:宗教篇 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十六、王道治世 武裝護法

  西方的文化是希臘文化、羅馬文化、基督教文化、猶太教文化、伊斯蘭文化,這就是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即《華嚴經》講的「眾生差別智」,差別智再多,就像一棵樹的樹干再多,樹枝再多,樹葉再多,根本是一個。所以,多元幾時能融歸到一元,天下就太平,所有一切斗爭都沒有了。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一定要歸到一元才辦得到。一元的認知理念,多元的善美,善跟美是多元的,這個世界才美好。

  《大方廣佛華嚴經》展現的就是這個境界。《華嚴經》上,有那麼多團體、族群,彼此都能夠融洽,原因是他們知道都是同一個根,所謂「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理是真理。《華嚴經》雲:「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同一個根。但是十法界依正莊嚴,色相千差萬別,無量無邊,沒有一個不善的,沒有一個不美的。從真善美裡生出來的是真實智慧,這樣生活就圓滿、美好,這是法身大士、諸佛如來的境界。

  西方多元文化至今還不能統一,原因為何?他們的認知深度不夠。像一棵大樹一樣,他們沒有看到根本,只看到枝葉,所以不曉得許多的枝是同一個干。因此,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經藏。每個宗教深入自己的經藏,才會發現原來是同一個根。所有不同的文化,如果深入探討,也會找到同一個根源。然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道並行而不相悖」。這就是真善美慧,一切眾生才能真正過幸福美好的生活,這是文化終極的目標。

  然而,大智大覺的聖人找到了根本,但還有多數人沒有找到根本,執著在枝干,於是發生嚴重的沖突。譬如釋迦牟尼佛這一族,在中世紀就被消滅了,釋迦族消滅了,對釋迦佛毫無損傷,可是對世間人損失太大了。這麼好的教化斷滅了,沒有聖賢來教誨,世間人又不知要迷惑多久,要受多少苦難。為什麼別人要把他消滅?就是因為不了解,執著這個枝干,所以產生敵對。這些事情在歷史上發生的次數太多了,將來還會不會發生?不能說不可能。這個世界上有些野心分子主張霸道,總是想用武力來統治世界,而他確實能達到目的,但是人類就要遭受不幸。王道統治世界是用教育教學,用仁慈道義,讓一切眾生覺悟,決定不用武力。

  於是我們就想到,佛家講護法很有道理。我們一進寺廟大門,第一個是天王殿護法,四大天王都是武裝。這就說明了必須用武裝來護法,武裝不是侵略占有別人的,目的是護法。如果沒有這些武力來護法,恐怕彌勒菩薩早就被打倒了,仁慈博愛也行不通。所以王道也不能不講求軍備,而這個軍備是護法的,決定不是侵略別人的。這是我們從歷史、文化、佛法裡,得出來的結論。其實佛早就教導我們,是我們疏忽沒有留意。

  眾生由於生活環境不相同,特別是在過去,交通不發達,信息尚未發明,人與人之間往來受到山川的阻隔,生活的空間很小,許多人生活在一個地區,一生連鄰近的地區都沒有去過,所謂是「老死不相往來」,於是每個地區語言不相同、生活習慣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宗教信仰不相同,這才造成多元文化。中國文化雖然是多元,但被融化成為一元,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文字的統一。在中國,語言雖然不統一,各地的方言都不同,但是文字大家都懂。而現在西方許多國家,文字還沒有統一,所以要達到多元融會成一元,還有相當的距離。

  (節錄自《華嚴經》第12-17-0347卷)

十七、禮敬諸佛

  我們聽巴哈伊教朱先生的簡介,了解到這個宗教的一般理論與修學方法,其中許多都是佛法裡說到的。但講得精微、透徹,無過於佛法。今日佛法之所以衰微,不是衰在法,是衰在我們這些佛弟子沒有能夠依教奉行。普賢菩薩教我們要「禮敬諸佛」,我們就沒有做到。古人所謂「聽其言而觀其行」,你說的沒錯,但做的不是所說的,這就是夾雜不善。佛度一切眾生,教化眾生,從本身做起。我們學佛,最重要的也要從本身做起。

  試問問:我們走進基督教堂,見到耶稣的像會不會去拜祂?走進印度教,看到印度教供的大梵天王,供的神像,有沒有去拜祂?沒有,那你所講的話就不算。「禮敬諸佛」,諸佛是什麼?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所有不同宗教裡的神聖,全是未來佛,也可能是過去佛、或現在佛應化的,這是我們不懂,所以沒有做到。我們對祂行禮,不是要用佛教的禮節,而是要入境隨俗,他們教徒用什麼禮節對教主致敬,我們也要學習。這是在形式上,而內心決定是平等的恭敬。世出世間教學第一課就是「敬」,《禮記菁華錄》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普賢十願第一條「禮敬諸佛」,從哪裡學起?人與人的交往,人與一切物的交往,就是敬。這一條沒有做到,其他都是空話。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認真去學習,這是善法。不但是善法,是大善。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第19-14-27卷)

十八、幫助非洲窮苦病人

  聽說天主教有一個醫療隊,要到非洲去幫助一些窮苦的病人。非洲那邊的苦難人非常之多,他們派一些義務的醫生、護士到那裡去義診。我通知他們說:「我們要幫助他們一點醫藥費。」其實,他們做跟我們做是一樣的,不能說「那是天主教、基督教做的,我們不應該幫助」,這種想法決定錯誤。不管哪個宗教、哪個團體,真正做好事,我們就要盡心盡力的幫助,沒有能力也要贊歎。我們只看他做的是不是善事,這樣我們的心行永遠是圓滿的,這是經上講的「令諸善法念念增長」。

  (節錄自《十善業道經》第19-14-28卷)

十九、如何講《玫瑰經》

  天主教的特莉薩修女正式邀請我到他們的教堂裡去講《玫瑰經》,《玫瑰經》是天主教主修的一部經典,這部經典分量不多。過去我們讀四書,四書是儒家典籍,蕅益大師有四書的批注,他老人家講的四書全是佛法。「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蕅益大師解釋「大」的意思,跟《大方廣佛華嚴經》是一個解釋。文字雖是儒家的四書,一個字沒有改動,但講解的字字句句全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跟儒家傳統的講解不一樣,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所以,天主教請我去講經,我講的是什麼?《玫瑰經》的學習報告。我們佛弟子學習《玫瑰經》的心得報告,提供給他們做參考,給他們做一個比較。

  我們也贊美天主,禮敬天主。他們說天主是唯一的真神,是宇宙的創造者,我們接受。他們說這個神沒有形相,也可以說有形相,這在佛法裡都講的通。沒有形相是法身、自性。虛空法界是誰造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識是能造、能現、能變,宇宙萬物一切眾生是所造、所現、所變。從理上講,上帝、神在佛法裡稱之為「心」、「性」,它能現相。神現相,你們稱他作上帝,我們稱他作毘盧遮那如來、盧捨那佛,名稱雖不一樣,是一個人不是兩個人。譬如這尊佛在此地,我們稱作佛;在你們那裡,稱作上帝,是同一個人。若能夠融通,世出世間一切法是一不是二。從這個地方才建立真正的平等觀,平等才能和睦,沒有高下。說佛大眾生小,這是眾生錯誤的觀念,其實佛與眾生一樣大。

  神在哪裡?無處不在。他們講神的賜予,我們講佛的加持,也是一個意思。我們這個身體如果沒有法性,這個身體就是死的;在他們講,如果身體裡沒有神,這個身體是死的。所以,神無處而不在,即使動物、植物、礦物,都有神在其中;如果沒有神在其中,這個物質就不能現前。因此,小而微塵,都充滿了心性。宗門開悟之後,老師問學生:「你會麼?」就是你有沒有體會到性在哪裡?隨拈一物就是。「性在相中,性相不二」,這個道理很難懂,所以祖師大德用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裡?金器太多了,隨拈一個就是,並不是指定金磚是金,首飾就不是金,器器皆金。你見性了,虛空法界一切萬物無一不是自性變的,隨拈一物都是。

  (節錄自《華嚴經》第12-17-0349卷)

二十、唯有教育才能達成世界和平

  我們參加澳洲的「多元文化論壇」,看到許多不同的宗教領袖,在一起交談,討論如何才能使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不少宗教家們都有這個共同的願望,但是信心不足,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這個態度相當客觀。自從地球上有人類以來,哪一天有過真正的和平?人類有歷史至今,能夠考證的也不過六、七千年。中國歷史的記載,也只有四、五千年,可以考察的還不到三千年。在這麼長的歲月中,所見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爭執。所以,要想達到全面的安定和平,談何容易!可是我們的願望能不能落實?答案是肯定的。學佛的人有信心,明白這個道理。

  《華嚴經》上,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比我們這個世界不知道要大多少億萬倍,那個地方落實了。由此可知,諸佛淨土可以落實,我們這個地區應該也能落實。而現在為什麼不能落實?真正問題何在?在方法。我們仔細觀察,諸佛淨土之所以能落實,原因在「教化」,正是《禮記》所講的「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是天經地義的真理。歷史上許多興旺的家族,綿延幾百年,家道不衰,就是靠良好的教育。這一點我們決定不能疏忽。

  孔老夫子的教化,代代相傳,一直到今天,他的家道仍不衰,所謂是「家學的淵源」。宋朝范仲淹先生的後人,至今將近九百年,也仍然不衰,也是靠家學。「家學」,是上一輩對下一輩認真的教導,上一輩表演給下一輩看,心正、言正、行正。子孫看在眼裡,天天在這個環境中熏修,自然培養他的德行,所以他們一家和睦,所謂是「家和萬事興」。再看佛門古代道場,歷代祖師代代相傳,也是靠教學。

  釋迦牟尼佛的理想、願望,用現在話說是「世界大同」。世尊在世時,印度社會非常復雜,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宗教信仰,彼此都能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同創造安定和平、繁榮興旺的居住環境。釋迦牟尼佛用什麼方法做到?用教學。他知道用政治是達不到的,所以他放棄政治,從事於義務社會教育工作。他一生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做這個工作。我們研究佛經,要有宏觀的眼光,若拘束在宗教的框架之中,就無法了解釋迦牟尼佛,也不能了解佛經所說的真實義。所以,教育是世出世間聖賢所重視的,正是諺語所說:「英雄所見,大略相同」。我們了解這個事實真相,要想促進世界和平,社會安定,教育是唯一的方法。我們以真誠、平等、清淨的愛心,無私、無條件的布施,借著高科技,來幫助一切眾生,就不難做到。

  世尊那個時代,科學技術尚未發明,教化靠言語、音聲的傳達,很難全面普及。那時,國家沒有形成,所謂是部落時代,中國亦如是。中國從堯、舜、禹、湯,一直到周朝、春秋、戰國,都沒有統一。史書記載,大國方圓百裡;小國是二、三十裡,就像現在的小鄉鎮,小鄉鎮的酋長就是諸侯。周朝有八百多諸侯,就是八百多個國家,疆域大約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與現在中國的版圖來比,是很小的一部分。當時印度的情況,與中國一樣。而釋迦牟尼佛是迦毘羅衛國淨飯王的兒子,迦毘羅衛國就像現在一個很小的縣。所以,教化一個國家,就好像教化一個鄉鎮,面積、人口並不多。

  秦統一中國之後,八百諸侯變成一家,才設有郡、縣,將這些小國合起來成一個縣,幾個縣再設一個郡,郡就相當於現在的省,這時國家的形象逐漸出現了。地域大了,教學當然就困難。真正熱心教學而無私的老師少,因為世間畢竟覺悟的人少,迷惑的人多。覺悟的人要教導迷惑的人,幫助他們破迷開悟,沒有科學技術的設施,自然感到困難。特別在中國這個地區,面積廣大,平原不多,丘陵地帶占全國面積約四分之三,加上交通不便,所以鄉村與鄉村之間,彼此語言有隔閡。我少年時候,在福建住了六年。福建是個丘陵地帶,城裡人跟城外人說話就不一樣,雖相差二、三十裡,語言就不相同,所以福建有幾十種語言,這是交通不便造成的。有許多人一生當中,生活的范圍就是這個小圈圈,與鄰近的縣市,真的是「老死不相往來」。

  現在交通便捷,信息發達,旅游全球是很容易的事。過去各個族群很少接觸,所接觸的都是國家的使節,人民很少接觸。而現在不是國家與國家的接觸,是人民與人民的接觸。人民與人民的互相了解,了解得愈清楚,誤會、磨擦、矛盾就愈少,就更能接近和平安定的目標。所以,我勸勉各個宗教領袖,發大慈悲心,具大智慧,以宗教教學,以宏觀的心量,以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理想,解釋經典,教化信眾。我相信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繁榮,是做得到的,這不僅是一個理想,是可以落實的事實。我們期望全世界每個宗教家,中國人所謂的「志士仁人」,佛法所說的菩薩、善知識,來引導眾生、教化眾生。

  「多元文化論壇」使每一個宗教的領袖,常常在一起交換意見,化解一切矛盾,這個功能非常之大。以佛法來說,這是一樁大功德。我對澳洲政府這種促進種族和諧的做法,深感佩服與贊揚,並且衷心的擁護。我期望澳洲能辦一個多元文化大學,或在大學裡增設多元文化學院,或是多元文化學系,來培養一些志士仁人,專心做團結全世界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事業。我的建議得到了很好的回響。

  這種教學能消除世間的天災人禍,這在佛經裡有非常詳盡的說明。人禍可以抑制,天災也可以消除,這才真正能使一切眾生,得到真正的和平幸福美滿,中國人講的「止於至善」。這是教育,特別是佛陀教育、宗教教育理想的目標,希望有志之士共同提倡、共同促進、共同努力。

二一、入境隨俗

  我們聽印度教的講演,談到印度教的生活及修學狀況,從中得到了一些知識。世間法教我們與大眾相處,要遵守世間的風俗習慣禮節。譬如與印度人往來,不可用左手拿東西送人,一定要用右手,用左手是很不禮貌的,這都屬於威儀。你送紅包,一定要有個零頭,不能送一個整數。譬如你送人家一千塊錢,一千塊後頭是零,就是空了,要送一千零一塊才行。每個地區都有其風俗習慣,我們都要懂得、要遵守,不犯威儀,入境要隨俗。一定要隨順遵守他們國家的法律、地方上的法令規章及道德風俗習慣,才能跟他們打成一片,沒有分別、執著,才能出得了三界。我們就用這些去供養,勸他們「修諸善根」。所以,度眾生的首要條件,一定要讓眾生喜歡跟你親近,你說話他才會聽。

  (節錄自《華嚴經》第12-17-0363卷)

二二、徹法底源

  必須認識現代人的根性,尤其認識現代社會的危機。在所有宗教裡面,體現、認識時代危機的,巴哈伊教算第一。他們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在全世界有如此規模的發展,就是因為契機。人一接觸,真的衷心歡迎。他講到整個世界和平,全人類的團結、互助合作。而佛教講的不是一個地球,而是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星球、一切眾生,團結合作,比他的范圍更大。他們邀請我去講演,我會將《華嚴經》的思想介紹給他們,拓開他們的心量。一個地球太小了,既使全世界團結在一起,以後還有星際戰爭,還是不安全。如果我們拓展到整個星際都能夠和平合作,這才得到真正的安穩。

  不但佛教內部的所有一切經論不分彼此,我看其他宗教的經典也都不分彼此,我都能夠講。現在有些宗教跟我接觸,希望我去講他們的經典,天主教請我去講《玫瑰經》,香港的巴哈伊教也請我去講經。這決定沒有矛盾,沒有沖突,為什麼?我知道根,根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根。你要是真正把這個根找到了,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就圓融了,所謂「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找到根就圓了,只找到枝葉還不圓,因為這個枝與那個枝對立,還有矛盾,一定要徹法底源。真正找到底源,世出世間法都通了;都是一體,哪有不通的道理?我去講基督教的《新舊約》,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巴哈伊教請我去講經,也是《大方廣佛華嚴》,是一不是二。你們看不出來,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自私自利沒有放下,起心動念還有個「我」。「我」是頭一個障礙,只要有「我」在,就是有自私自利。還有絲毫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就還在佛門外,沒有進門,這是實話。

  希望下一次我們再邀請印度教,來為我們講六道輪回。六道輪回這個說法非常古老,最初是婆羅門教(即印度教)說的,不是佛教說的。他們怎麼知道有六道輪回?印度教的修行人都修禅定,這是佛法裡面講的世間的四禅八定。他在定中,親眼見到六道輪回的狀況,所以他明了,但他不知道六道輪回是怎麼來的。這是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理,而世尊出現於世,就是說明六道輪回的來源,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節錄自《華嚴經》第12-17-0363卷)

二三、和平共存共榮

  我在澳洲參加兩個會議,一是澳洲政府辦的「多元文化論壇」,另一是世界性的「世界宗教和平組織」,總共有三十多個宗教團體參加。我們接觸之後,知道大家都有共同的理念,真是非常難得。各個宗教現在都覺悟了,知道這個世間災難頻繁,而且非常嚴重,都希求大家居住在這個地球上,能和睦相處,互助合作。他們提出來,希望每個宗教團體在宣揚自己教義的時候,不要攻擊其他宗教。

  我聽了也很受感動,可是這個理念雖好,很不容易落實。大家多年來都在研究討論,如何將這個願望徹底實現,這是真正的學問,真實的功夫。但如果只是幾個宗教領袖在一起談論,依舊無濟於事。因此,我向「世界宗教和平組織」建議,如果真正想達到和平共存共榮的目的,第一需要財力來推動這個事業,所以我建議他們設立基金會籌募基金。並加強「世界宗教和平組織」,希望它是個強有力的組織,是全世界宗教的大團結、大同盟,以此來推動和平共存共榮的理想,成就這個事業。

  有了財力,有了強有力的組織,接著就必須要有很好的教育。所以,我建議他們,一定要辦一所「多元文化大學」,來培養專業人才,將我們共同的理念,向全世界人民宣揚,消除一切錯誤的分別、執著,這樣全世界人民才能和睦相處。所以,應該創辦一個衛星傳播公司,來做這個工作。由各宗教的領袖、傳教師,對全世界人民講經說法,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喚醒大家的意識,這個理想就能實現。

  我的建議他們都表示贊同,我也全心全力幫助他們推動。我與他們建立了良好的友誼關系,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我們這個做法,實在講就是大乘佛法的落實。我告訴與會的大眾,各個宗教都是第一,沒有第二;佛教第一,基督教也第一,天主教也第一,伊斯蘭教也第一。佛所講的法第一,《新舊約》也第一,《古蘭經》也第一。大家都第一,就沒有爭執了。我們看《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用五十三位善知識,來代表我們現實社會的各行各業,個個都第一,沒有第二。這樣才能生起真誠的恭敬心,實踐普賢菩薩的教誨:「禮敬諸佛」(這是真平等)、「稱贊如來」,這兩句經文就落實了。

  我們學習《華嚴》,一定要平等禮敬一切諸佛,這是基礎;連禮敬都無法落實,其他的都不必談了。諸佛是誰?一切眾生就是諸佛。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而一切眾生是未來佛,這個說法是方便說法,不是真實說法。佛在《華嚴經》、《圓覺經》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才是真實說法。

  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而現在不是佛,因為現在有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的佛性蒙蔽、遮蓋了。雖然蒙蔽、遮蓋,你的佛性並沒有失去,所以你還是佛。諸佛眼中看大家都是佛,而我們凡夫見到諸佛,不承認他是佛,這正是經上講的「相隨心轉」。你是佛心,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你是菩薩心,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你是凡夫,看佛菩薩也是凡夫。這是「境隨心轉」,其中的道理很深廣,永遠說之不盡,一定要自己去悟入。

  有一次,我參觀澳洲的廣播電台,見到他們的經理與員工一團和氣,任何時候見面都很親切的打招呼,我們非常贊歎!他告訴我:「我們不重視階級觀念,在這裡,每個人的工作都第一。你做衛生,衛生第一;你站服務台,服務台第一;你做經理,經理第一,每個人都是第一。做清潔衛生的地位與經理平等,都是第一。我將分內事情做得很好,就是第一。」這是《華嚴》的理念。真正明白之後,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都是第一,佛第一,我也第一,我與佛一樣平等。

  我們沒有想到澳洲人有這種觀念,所以我們把大乘佛法介紹給他,他很容易理解,這是澳洲人有福。這個電台是多元文化的電台,規模不算很大,是普通的廣播公司。但它每天以六十四種語言播出,特別照顧少數民族。我去參觀之後,他要求我介紹佛法,他每天給我們十分鐘,希望我們提供節目給他。我也同意,這是一樁好事。

  今天大家若能捨棄自己,為社會整體福祉來著想,為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共存共榮來設想,這個世界還是有救的,還是有前途的,不至於是世界末日。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遇到這些真實智慧的老師,見到現前社會動亂,確實會感到前途一片茫然。所以,我們遇到的,以佛法來說,都是真正的菩薩。新加坡的李木源居士,真正是個菩薩,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都是為社會、為國家、為整個世界眾生著想。我遇到這些人,心裡非常歡喜,我願意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們。我一無所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一樣都不要。佛祖告訴我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這句話是針對自己而說的;對眾生,我們要全心全力熱誠服務,雖然熱誠服務,心地還是清淨不染。

二四、訪興都教後感

  「興都教」,也稱印度教。印度教與佛教的關系非常密切,它是古印度婆羅門教與佛教混合成為的一個新教,許多教義都是采取佛教的,自己並沒有明文的經典。他們崇奉的三位大神:大梵天王、那羅延天王、大自在天王,我們在《華嚴經》上都讀過。他們認為梵天是宇宙的創造神,就是基督教所講的造物主;認為那羅延是守護神;而大自在天王主管世界的成住壞空,相當於現代國務院的總理,一般講的總務。他們相信這三位是一體的,而真實說,不僅這三位是一體,一切眾生都是一體。

  我講經時,常用樹來做比喻,如果你會觀樹,就會開悟。我們將樹上每片葉子,比喻作一個眾生。一枝樹梢有幾片樹葉,如果你見到樹梢,就會知道這幾片樹葉是一枝樹梢生的,是一家人。再往下觀察,原來這幾枝樹梢有同一個樹枝,於是才知道原來這麼多的樹梢(就是這麼多的家庭),是共同發源於一枝。像中國人族姓這麼多,皆是炎黃子孫,幾千年傳下來,傳了許多支派。然後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一家人,共同一個祖先,這是找到樹枝了。再往下去找,原來這幾個枝是生在一個干上,是同一個根源。再去追究,它有一個本。

  從這個比喻細心去體會就能知道,佛說的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是同一個根,同一個體,這個體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唯有佛法找到了根,找到根,虛空法界的問題才得到整體的解決。真正把問題解決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再也沒有對立與排斥了。

  不但釋迦牟尼佛是如此教導我們,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也是如此教化眾生。換言之,就是教我們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人生是我們本人。對於事實真相徹底了解,講經說法就契理了,不管是長說、短說、橫說、豎說、深說、淺說,都不違背事實真相。第二契機,他的程度能理解多少,就為他講多少,譬如一棵大樹,若他只理解樹梢,你就為他講樹梢,他聽了歡喜;他能理解樹枝,你就為他講樹枝;他能理解樹干,你就為他講樹干,如此才叫契機。

  我們也參觀了印度教的老人院、孤兒院,在世界許多地方,我們也曾經參觀過這些場所,像美國的老人公寓,香港稱為安老院,新加坡稱為老人院,澳洲稱作退休村。他們的醫療設備,及對老人的物質生活供應,都相當完善。少數的還辦音樂會提供老人娛樂,有時一年有幾次表演,有的一個月辦一次。實在講,人到老年,這些娛樂縱然擺在面前,已經沒有興趣了,老年人關心的是明天。明天是講來世,這一世已經走到盡頭了,來世的狀況如何?如果有人時常能為他講三世因果,為他講來世,他會有興趣。對老年人的精神教育,我們即使是以歌舞、戲劇來供養,內容也是講來世,讓他明了怎樣悔改,求得來世美滿幸福,這是真正圓滿的養老。

  六道輪回是古印度宗教普遍承認的,印度有很多宗教的修行人,修禅定有相當深的定功,在禅定境界裡見到這個事實。我們現在了解,六道是六個不同的空間,其實不同的空間很多,不只六個。現在科學家講時空的維次,我們現在居住在三度空間,見不到四度、五度、六度,乃至無限度空間。佛說空間的維次是從妄想、分別、執著裡變現出來的,原本沒有,原本的時空就是一個,即佛家講的一真法界。現在科學家幾乎承認,至少有十一度空間存在,但是還無法進入。

  我們見到一些書上寫,也聽人家常講,幾百年前、幾千年前古老的預言家,能知道現今社會上發生的事。假若你有四度空間的能力,將界限突破了,就能知道過去、現在、未來。我們見不到過去、未來,這是障礙。佛說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就能突破空間。妄想、分別、執著無量無邊,你能斷一部分,你就能突破幾個層次。經上講,佛的能力是圓滿的,因為他全部突破了。菩薩的能力不如佛,還有一些層次不能突破,也就是他的定功還沒有達到圓滿。阿羅漢的能力就更差了,阿羅漢的天眼只能見到一個大千世界。

  從前我們認為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個銀河系,若是依照黃念祖居士所說的,范圍就更大了。黃老居士認為一個銀河系是經上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所以一個大千世界就有十億個銀河系。今日科學家用科學儀器,連娑婆世界的邊際都無法達到。而佛說不必用儀器,只要定功把產生時空維次的因素消滅,我們的本能就恢復了。

  但大家不要誤以為修禅定就是每天盤腿面壁打坐,那是修禅定的樣子。因為一個人行住坐臥中,坐的時候很定,是用這個形象來提示,不是教你裝模作樣。惠能大師在《壇經》裡為我們解釋坐禅:「外不著相謂之禅,內不動心謂之坐。」我們在《壇經》裡讀到,能大師天天舂米、劈柴,這也是坐禅,因為沒有動心,沒有著相。

  能大師這兩句話,來自《金剛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佛教大家修學的總綱領。無論你修學任何宗派,任何法門,佛家常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總綱領就是這兩句話。「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用現在話說,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不必離開外面境界相,只要不受誘惑就是不著相。「內不動心」,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貪瞋癡慢,不起是非人我,就是「坐」。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坐禅。念佛是坐禅,持戒是坐禅,研經是坐禅,持咒也是坐禅,這是佛門的幾種修行方法。

  再擴展開來,《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一行業不是坐禅。只要你明白「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的道理,就是真用功,就是真功夫。這個功夫成就了,就能把時空界限突破,我們本有的智慧能力就恢復。修學要知道原理、方法,才能深入,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為別人說法,一定要知道觀機。像那些老人,我們照顧他物質上的生活起居,這是雞毛蒜皮,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將來生到善處,這個功德無量無邊。

  現今是天下大亂,倫理道德沒有了,善心善意沒有了,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沒有道義,因此社會不安定,世界沒有和平。我們要挽救世道人心,要抓住重點,不能說廢話,因為沒有時間了,而且大家也沒有真實智慧去思惟、思考。所以,在今天對大家講法,愈簡單扼要愈好,一定要掌握重點。

  我教導大家,只要將「五戒十善」做好,將一句「阿彌陀佛」念好,你就得救了。五戒十善若捨棄了,說個不好聽的話,來生決定墮三惡道。所以,最基本的五戒十善,自己要認真修學。「五戒十善」詳細講解,在《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一定要多讀。而勸導大眾只講淨土殊勝,勸人念佛求生淨土,其他的都不必談。若是討論教理,對佛學院的學生可以談,對大眾則無一點用處。你講得再好,都不契機,現在救命要緊,大家沒有時間聽其他多余的。我們自己這樣修學,自己得度;我們幫助別人,別人也能得度,這就是功德圓滿。

二五、如何落實多元文化

  科學技術的發達,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接觸層面廣了,生活空間大了,因此,與不同文化、族類、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人們,生活在一起,如何才能和睦相處,這就得落實佛陀教育。

  學習佛教育絕不只是一種精神享受,若如此認為,學佛只能得到一半的利益,甚至一半還不到。佛陀教育是整體的、全面的,包括了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所以,必須將佛陀教學落實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使我們整個生活就是大乘佛法,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此次細講《華嚴經》,目的也在於此。希望諸位用心體會、學習,才能真正幫助人們,都能過著真實幸福美滿的生活。幸福美滿不僅是這一世,而是生生世世永遠幸福美滿,這才是佛陀教育的目的。

  落實的原則、方法,就是「四悉檀」、「四攝法」,《華嚴經》乃至所有大乘經教,幾乎無一句、無一字離開這個原則。所以,以四悉檀、四攝法,就能將整個佛陀教育落實,使一切眾生如同在華藏世界、極樂世界那樣和睦、快樂。方法、原則有了,手段是教育。佛知道這個道理,而且佛應用得如此圓滿,使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因此,只要能認真實行,這個時代一定承平,人民一定幸福,國家一定富強;若疏忽了這一點,則社會動亂,國家衰微,人民痛苦;這就是《禮記》所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我在澳洲參加了兩個會議:昆士蘭的「多元文化論壇」,和悉尼的「世界宗教和平組織會議」。他們的理念都值得贊歎、佩服,但是仍無法落實。昆士蘭的「多元文化論壇」,從九六年開始邀請我參加,我親自參加過四次,而且每個月我都派代表參加。可是至今仍在原地踏步,進展非常緩慢。直到不久前,主持論壇的尤裡先生告訴我:他與格裡菲斯大學合作,成立一個「多元文化活動中心」。現在澳洲政府、教育界都非常重視這樁事,我也全心全力贊助、推動。

  這次的「世界宗教和平組織會議」,我是第一次接受邀請參加;這個組織是世界性的,已成立多年,有三十多個宗教團體參加,他們共同的理念,就是希求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有不少宗教家提出,傳播教義時,不要批評、攻擊其他宗教,這是多元文化落實的一個起點,但這樣做還不夠。若只是半年開會一次,聚在一起談談,永遠不能落實。

  他們對我很重視,會議只有兩小時,每個宗教團體的發言大概五分鐘,而他們給我三十分鐘。我告訴大家: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基督教也是教育;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基督教是上帝的教育,天主教是神的教育,伊斯蘭教是阿拉的教育。唯有突破宗教框架,走上教育的途徑,才能落實多元文化,幫助苦難眾生,進入幸福美滿的生活。

  任何宗教都希望人民生活幸福。「神愛世人」,這個世人是不分族群、宗教的,這才是博愛。其實,佛告訴我們,虛空法界是一個整體,若明白此理,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是一個共同的生命體。佛家講「平等真法界」,佛教第一,基督教也第一,天主教也第一,各個宗教都第一,才能和睦相處,如果有高下,就不平等,必須要知道這個道理。

  我們自己的身體就是多元文化的共同體,眼是一個族群,耳是一個族群,鼻是一個族群,個個都第一;眼見第一,耳聽第一,鼻嗅第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所以身體才健康。若說眼第一,眼不要耳,這個人就生病了。身體是整個宇宙的一個濃縮模型,宇宙的復雜與我們身體的復雜是相等的。身體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與大宇宙沒有兩樣。

  《華嚴經》告訴我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同』是共同一個生命體,如身體是同;眼能見不能聽,耳能聽不能見,這是『異』。「同不礙異,異不礙同」,這顯示出多元文化的融合,彼此沒有沖突、矛盾,確實做到和睦共處,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這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就是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這不是佛的意思,當然更不是我的意思。佛說法四十九年,所講的全是事實真相,絕沒有摻雜一句自己的意思在其中,這就是「無說而說,說而無說」。

  如果把這些原理與事實真相參透了,你就能肯定,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一念自性,一念自性就是我們自己。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我們也有三身。法身是體,報身、應身是作用,有體、有用。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法身,你能認知這個事實,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通達明了,這個智慧就是報身,報身是自受用。然後我們這個身體,才會真正無條件的為一切眾生服務,這是應化身,應化身是他受用。現這個身是為一切眾生服務,沒有任何條件,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無緣』,就是無條件;為善人服務無條件,為惡人服務也無條件,佛菩薩度人天無條件,度餓鬼、畜生、地獄也無條件,心地永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就是報身。《華嚴經》所說的圓滿報身、清淨法身、千百億化身,是說我們為大眾服務,這只有真正認知才能落實。因此,要讓全民認知,除了教育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

  我在大會上建議,要加強組織,設立基金會籌募基金,並辦一所多元文化大學,各個宗教的領袖、傳教師,就是大學的老師。沒有組織,不能推動教育,有完整的組織,會議的決定才有機構來執行、推動,有組織、有錢、有人才就一定會成功。我相信全世界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都需要接受這個教育,這個教育所教的就是三樁事: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關系都處理好了,在此世間行道就一帆風順,正如《華嚴經》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不從教育下手,永遠不能推展,理想變成了妄想,最後不能實現。

  要挽救世間的劫難,化解自然災害,就要推動全民教育。人心向善,環境就變好了,佛法講「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是有科學理論做依據。「世界和平組織」,終極的目標,要有一個衛星傳播公司,二十四小時將我們共同的理念、教學,利用科學技術,傳送到全世界每個家庭。這是世界全民教學,推動整個世界的社會安定,世界和平,化解歧視、誤會、爭執,如此理想才能落實。這是我們在這一世紀中,弘揚佛法主要的理念,我們講經說法都是圍繞這個理念,佛法就活了,「活學活用」。換言之,全世界任何一個宗教,他們的理論、經典、修行方式,都應當要活學活用,普遍的利益一切眾生。

  我們很幸運的能參與這項工作,這是濟世度人的工作,參與這個工作者,在佛法就稱之為「佛菩薩」。釋迦牟尼佛就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知道釋迦牟尼佛是這樣的人,我們對他的敬仰之心就生起了,就很樂意的向他學習,也很樂意參與這項工作。我們與釋迦牟尼佛的地位是平等的,大乘佛法永遠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我們推動清淨、平等,平是和平,等是等同;從事、推動這項教育工作,我們這一生就過得有意義、有價值。

  然而要與世間一切族群和合,首先家要和,中國人常講「家和萬事興」,先從一家和睦做起。所以,一定要懂四悉檀、四攝法,這是佛陀善巧方便到了極處。把四悉檀、四攝法落實,家就和了。你治理一家公司行號,這家公司行號就和了;若治理一個國家,國家也和了;我們教育全世界的人民,世界人民就和睦了。如此,佛陀教育就落實了。

二六、密切往來 建立友誼

  香港亞視來訪問,問我:「佛法的理念與其他宗教如何結合?可不可能?」我說:「這是可能的。」世間所有宗教的根本都是仁慈博愛,宗教就是愛的教育,其目的在求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所有的宗教有共同的根本,只是教學的方法、儀式有別,正是佛法講的「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都歸結到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怎麼不能團結?

  新加坡外交部的政務次長,曾和我交換意見,他提出很重要的建言:宗教與宗教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要密切交往,經常不斷的往來,建立友誼,時時在一起互相討論、學習,增長智能、學問、見識,我們所希求的目的決定能實現。他對新加坡每個宗教的領導人,非常贊歎,認為他們都有廣大的心胸,能接納不同的宗教。所以,新加坡雖是小國,足以給全世界做個好榜樣,這是他們引以為榮的。

二七、入不二法門

  我們接受伊斯蘭教「皈依協會」的邀請,與他們討論了許多問題。大乘經的最高原則,就是「入不二法門」,不二法門就是《法華經》講的「佛知佛見」,宗門講的「明心見性」。若伊斯蘭教與佛教是二,你就不能入門;世出世間是二,也不能入門;我與人是二,也不能入門。不二就是一,稱為「一真法界」。所以,有「二」這個妄想、分別、執著,就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的法界。若能回歸到「不二」,回歸到「一」,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是入佛位,佛與眾生的差別在此。因此,修學掌握到原則,進步很快,違背原則就不得其門而入。佛講性相不二、因果不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宇宙人生一切萬法皆是不二,這就是原理原則。

  伊斯蘭教的總結,就是兩句話:「順從真主,和睦待人」。佛法講「隨順性德」,性德就是真主,只有自性是真的。「主」是主宰,主宰是什麼?就是《華嚴經》講的能現能變,「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都是心性變現的。佛家稱「心性」,他們稱「真主」,名稱不同,意思一樣。

  虛空法界有多少不同的族類,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全是心現識變的。佛在大經上講,離開性識,無有一法可得。法相宗講唯識,「唯」是獨一;他們說「唯一的真神」,法相宗說「唯一的性識」,這不是一樁事情嗎?

  至於不同的部分,是因為生活習慣不相同,居住的地理環境不相同,譬如新加坡人住在熱帶,西伯利亞人住在寒帶,所以這個地方穿得單薄,那個地方穿皮衣。地理環境、生活方式與歷史文化不相同,差異在此。不同的只是小節,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教我們生活過得舒適、幸福。所以,教法、手段不相同,是有原因的。

  學佛就是要求開智慧,徹底明了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經》講的「諸法實相」。真正通達、明了的人,就稱之為佛陀,稱之為菩薩;其他宗教稱為神,稱為聖人,稱為神的使者,名稱不相同,實質沒有兩樣。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所以佛法與其他宗教很容易溝通。智慧開了就圓融,《楞嚴經》上二十五位菩薩修行證果叫「圓通」,個個都證圓通,個個第一,沒有第二。通很重要,圓通就更妙了。

二八、仁慈博愛落實在生活中

  猶太教是一個古老的宗教,我們聽了他們的簡報之後,知道他們最主要的經典是《舊約》,有四千多年歷史;而天主教是《新舊約》都采納,基督教則偏重在《新約》。他們所崇奉的是一個神,其差別在基督教偏重在耶稣,天主教偏重在聖母,猶太教肯定上帝就是真理,宇宙之間的大能。這個概念很好、很正確,確實能被現代人所接受。佛弟子廣學多聞,尤其是出家肩負教化眾生的使命,對眾生的機宜不能不知,弘法利生才能真正做到契機契理。

  此次我們邀請各個宗教來傳道,每次都留有錄相帶,英語的部分要做成中文字幕,我們用心學習,在不同宗教裡找到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大家所公認的真理。佛陀的本意是智慧、覺悟,他們說真理、大能,與佛講的大智大覺是同一個意義。宗教如何真正利益世人?必須將這個真理落實在生活中。

  真理表現在外面就是仁慈博愛。佛法的中心理念,就是五句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不僅是佛法的精義,也可說是世間所有宗教的精華之所在。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佛菩薩大慈大悲,上帝、神、佛菩薩是什麼?就是當人自性本具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它的大用就是慈悲、博愛,不分國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仁民愛物。一般宗教只說愛人,而佛經講的范圍更廣大,《華嚴經》雲:「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對植物、礦物也同樣充滿了愛心與善意,何況對有情眾生?果然能對情與無情充滿真誠、清淨、平等的愛心與善意,這個人在佛法就稱之為「佛陀」,稱之為「菩薩」。若還夾雜著不善、惡意,就造作惡業,變現出三途苦報。佛說的標准是十善業道,猶太教的標准是摩西十誡,其內容相同,所以十善業道是所有宗教信徒所應遵守的,離開這個基本教學,就不善了。

  學佛從哪裡學?古來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從根本修。根本是念頭,念頭要善、要清淨、要平等。在大眾中,覺得自己身分特殊,地位與別人不同,這是不善。世出世間的聖哲,世間法以孔老夫子為代表,夫子一生的行誼,處世待人的態度,「自卑而尊人」,這是聖人為我們做模范。自以為比別人高一等,這是凡夫,其念頭、行為,以佛法而言,這是深重的業障習氣。做為佛的弟子,就要把佛法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做出來給大家看,這是教化眾生。自己真正做到是自受用,做給別人看是化他。

  各個宗教的信徒,也要通達、深明其經典的「義趣」;義是道理、義理,趣是方向、目標。明了之後,將這些大道理落實在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中,念念為社會造福,給眾生做好樣子,遠離名聞利養,捨棄五欲六塵;一般宗教說,這個人才得救。誰救你?自己救自己。大乘佛法說,自己度自己。諸佛菩薩、一切神聖為我們做自救、自度的增上緣,我們必須要知道。

  「人命無常,國土危脆」,要想長久,這是妄想,癡人說夢話!六道決定不長久,佛說真相是「剎那變化」,有智慧的人掌握現在。現在這一剎那,掌握住了就成功,忽略現在就一定墮落。佛家講「常樂我淨」,常樂我淨從自性裡見到。自性是無形無相的,橫遍十方三際,這裡有真常、有真我,具足常樂我淨四種淨德。現相裡沒有,相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能把這一點看清楚,相可以受用,不可分別、執著;遠離分別、執著,就見到諸法實相。見到諸法實相的人,在佛法稱為「佛陀」、「如來」。

  因此,學佛要知道從哪裡學,從哪裡下手,如何才有成就。日常生活充滿真誠、清淨、平等,處事待人接物充滿大慈大悲,這個人真正離苦得樂。苦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他離開了。樂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一個真誠、清淨、平等的總體。這個理念、受用,無時無處不圓滿,得大自在,這是真的,除此之外都是虛妄的。所以,學佛就是學習圓滿周遍的愛心,佛家講的大慈大悲,顯現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皆是大圓滿,受用是大自在。學習佛法能得這個受用,所有宗教如果也如理如法修學,都能達到同樣的境界,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門」不局限於佛教的法門,旁通世出世間所有一切法。這正是大乘所說的,「圓人說法,無法不圓」,圓悟、圓修、圓證。在一切法裡,確實大乘講得透徹,我們要在這裡下功夫。

  下功夫不僅是在研教,要解行相應,解幫助行,行幫助解,解與行相輔相成,把我們提升到無上道。有解無行,該怎麼墮落還是怎麼墮落,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無濟於事,不能解決問題。《華嚴經疏鈔》雲:「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教導我們解行要相應,這是正法,這是正教。偏在一邊,就邪了。我們要有能力辨別邪正,要清楚自己走什麼道路,這一生才不會空過。

二九、教育是通往和平的唯一之道

  最近聽說聯合國要召開一個「世界宗教會議」,這是一樁好事。人類祈求和平、祈求上蒼保佑,已經有千萬年了,可是和平一直沒有到來。相反的,天災人禍、戰爭斗亂,一次比一次嚴重,傷亡的生命財產無以估計。從近代來看,有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唯恐將來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所以和平的希望太渺茫了。

  有這些不幸的現象,古聖先賢雖然也祈求上蒼,祈求神祇,但是並不完全依靠,還是要依聖賢人的教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儒教、佛教、道教三教鼎立;「教」並非宗教,而是教學、教育。換言之,這是三大學派,各有千秋,如同雍正皇帝在《十善業道經》「上谕」所說的,「三教之覺民於海內也」,這三種教育都是教導人民覺悟;「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雍正皇帝的話完全正確。

  世界許多的宗教,可以說理都是出於一源。什麼理?我們總結佛的教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理。「道並行而不悖」,「道」是愛人。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都講:「上帝愛世人」、「神愛世人」;而佛教講,佛菩薩一片慈悲。伊斯蘭教的經典展開,每一段首句是「阿拉確實是仁慈的」。所以,世間宗教再多,都是以真誠、清淨、平等、智慧、仁慈、博愛為根本。而且教學的目標,都教人互相尊重、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不分國家、不分族類。任何宗教傳教時,沒有限制:「你不是我國家的人,你不是我這一族的人,你不可以信我的教。」因此,每個宗教都傳遍全世界,確實是平等的。唯有教育才能達到和平。

  宗教原本都是教學,都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心胸都是廣大的,佛家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哪一個宗教不如是?現在宗教人士心量變得這麼窄小,只有自己,貶抑別人,那不是神的意思,不是宗教教義所言,那是個人。我們不講其他宗教,單講佛教,我們沒有依照佛的經典去做,甚至道場之間還互相排斥,贊歎自己,毀謗別人,這是極大的錯誤。這是《菩薩戒經》講的「自贊毀他」,這是菩薩重戒。佛怎麼教導我們的?《華嚴經》講,自己謙虛,尊重別人,抬舉別人。

  因此,唯有「道並行而不悖」,世界才有和平。佛說,世出世間一切法是平等的,個個第一,如果有第一、第二,就不能和睦相處,平等才能和睦相處。和為貴是我們希求的,「和」從哪裡來?從「平」來。不平等就決定沒有和平,所以一切宗教都是教人平等。

  世間為什麼有這麼多宗教?古代交通不發達,人與人之間,老死不相往來,但要與大眾和睦相處,必須有聖賢教育。由於居住環境不相同,文化不相同,歷史背景不相同,所以聖賢設教,建立教化,這才形成許多宗教。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印度有一百多個宗教,用現在話說,就是一百多種教學,教化整個印度所有不同族群、不同國土的居民。宗教是這麼來的。

  中國宗教不發達,原因是中國在秦朝時代就統一了。佛教還沒傳到中國之前,以儒家為正宗,這個教育理念一直綿延到滿清都未改變。兩千年以來,改朝換代許多次,政治制度也有革新,但是教育政策與方針沒有變,蒙古人入主中國也沒有變更,滿清人入主中國也沒有變更。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到漢武帝制定教育政策,采取儒釋道三家,逐漸形成三家教育。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接受這三家的教導,所以有深厚的善根。

  中國是和平的民族,接受聖賢教育,不會侵略別人,只是愛護別人,以德服人,不以力服人。歷代帝王都是修養自己的道德,附近的國家來「歸順」中國,尊中國為老大,這是他們的尊敬,不是中國對他的要求。他們對中國朝貢,就是現在講的送禮,而中國的回禮比他的更厚。從中國歷史來看就曉得,中國是厚待小國、尊重小國。

  滿清中葉以後,逐漸遠離古聖先賢的教誨,於是煩惱習氣現行,自私自利、貪瞋癡慢,敗壞社會風氣。而中國人自古重視文字,不重視武力,因此加上外國人的洋槍大炮侵略,中國幾乎被列強瓜分,受了兩百多年的苦難。於是中國人對古老的道德文化產生懷疑:「我們講道德,人家講武力。我們打不過別人,就受人欺負,所謂是好人被人欺。」因此,中國開始著重軍備,發展新武器,但這不是侵略別人,而是為了嚇阻外國人,這是屬於自衛。若沒有一點武力,只講道德仁義,還是會被人家消滅,釋迦族就是個例子。釋迦族何以在印度被消滅?因為沒有武力,完全講道德仁義,人家一侵略就毀滅了。所以,要以武裝保護和平。

  我們向全世界推行和平的理念,和平要如何達到?教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這是根基。家庭是社會的基礎,而家庭的核心是夫婦,夫妻不和就會天下大亂,所以儒釋道都重視家庭教育。佛家教人根本的理念:「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儒家教人「五倫八德」,都是從家庭做起。家庭教育是根本,其次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精神教育,教導你超凡入聖,將你的仁慈博愛發揮到極處,愛護世出世間一切眾生,真誠的愛心用宗教教育將之擴大。這四種教育落實了,世界有永久的和平安定,人與人之間懂得互相尊敬,互相敬愛,互助合作,共存共榮。若沒有這四種教育做基礎,決定不能落實。

  現今家庭教育沒有了,所以子女不聽父母的話;學校教育沒有了,學生不聽老師的話;社會教育沒有了,報紙、雜志、電視、電影都教導殺盜YIN妄;宗教教育完全流於形式,經會念,不懂意思。這四種教育都沒有了,天下焉能不亂?世界上有些志士仁人,要想挽救世間的劫運,必須恢復這四大教育。

  有沒有必要再建立新宗教?沒必要。自古以來,宗教的內容太豐富了,我們能夠做到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世界和平都有希望,不需要新興宗教。再搞新興宗教,就是畫蛇添足,毫無意義,只不過是擾亂秩序而已。全世界承認的六大宗教,新加坡的九大宗教,經典、教義都好。如何將之融會貫通,認真學習,發揚光大,挽救社會,挽救劫運,落實世界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幸福,這是當前迫切的問題。七十年代英國湯恩比博士說:「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說得很有道理。對一切眾生的教學,這兩家說得具體而透徹,是值得我們認真努力學習、發揚光大的。

三十、萬法一體

  巴哈伊教為我們做簡介,我們聽了之後就會明了。我們應多接觸一些宗教,多了解這個世間,特別是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國土,許多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我們可以從宗教裡體會到生活的意義與價值觀,回過頭來,再聽佛經是怎麼說法,就能融會貫通,斷疑生信,堅定自己的信願,長養自己的道心,這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助別人,所以一定要多接觸、多了解。

三十一、宗教回到教育

基督教的精神、宗旨何在?其實跟佛教是一樣的。佛教教學的宗旨是希望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基督教耶稣教人的重點是教人不要造罪業。離苦得樂是從果上講,不造罪業是從因上講的,是一不是二。佛家講大慈大悲,上帝說神愛世人。

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佛菩薩慈悲,都是抽象的,如何愛法?必須神職人員、教徒們把上帝愛世人的那個愛,從自己身上去愛一切眾生。用這個愛,我們可以團結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宗教可以變成一家人。希望宗教回到教育,宗教互相學習,自然就團結在一起,化解社會上一切沖突,帶給世界永遠的安樂和平,這個宗教就有意義價值。

宗教的教育是團結的基礎,一定要把教育恢復起來。原本創教的祖師統統是教學,釋迦牟尼佛教學四十九年,一生教學,穆罕默德教學二十多年,耶稣教學三年,他若沒有被人害死,也是終生教學。所以創教的人都是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都以教學為第一手段來落實他的理念。

文摘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四二五集02-040-0425


 

上一篇:輕松學佛法摘要:宗教篇 一
下一篇:往事不堪回首,邪YIN惡習使我事事不如意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