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輕松學佛法摘要:佛學篇 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常樂我淨
  常樂我淨稱為「四淨德」。「常」是永恆不變,「樂」是離一切苦。世間人講的苦樂是相對的。常樂我淨之「樂」,是所有相對的苦樂皆斷盡。「我」是主宰、自在之意,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一塵不染,心地空寂。真心裡不能有一物,惠能大師講得很好,「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若在其中加進一物,就錯了。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菩薩
  「菩薩」是印度話,有兩種翻譯,古譯是「大道心眾生」;玄奘法師譯為「覺有情」,即覺悟的有情眾生。佛在《華嚴經》上說,《華嚴經》應當傳授給大心凡夫,也就是大道心凡夫,大心凡夫就是菩薩。只要發大心就是菩薩。
  「覺有情」,我們是有感情的眾生,感情是煩惱,雖有煩惱但覺悟了。覺悟就是方向對了,雖然還沒有入佛的境界,但是心行、方向確實是成佛的方向。像航海、航空一樣,羅盤對得很准確,雖然還看不見彼岸,但是知道決定可以達到彼岸。菩薩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如果對於一切人事物清楚明白,知其業因果報,就稱之為「菩薩」。對人事物都不了解,就是凡夫。菩薩是明白人,凡夫是糊塗人。地藏菩薩的名號簡單介紹到此。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何謂經
  「經」是通題。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皆尊稱為經。這種稱呼是順著中國人的習慣,佛法未傳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誨都稱為「經」;儒家有《十三經》,道家有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佛法傳到中國之後,中國人對佛法尊敬,同樣也稱之為經。「經」,梵文是「修多羅」。
  修多羅有五義:
  一、「湧泉」,像泉水往外湧,指佛經義趣無窮,富有攝受力,愈讀愈有味道。二、「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善法,讀佛經之後,心善、行善,將性德引發出來。三、「繩墨」,就是標准,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之標准。四、「顯示」,能顯示真理。五、「結鬘」,結鬘是貫穿諸法。現在講科判、章句之學,文字組織自始至終一脈相承,有條不紊,結構嚴謹,思想體系清楚明了。
  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中,對經有十種解釋。通常以「貫攝常法」來解釋「經」的意思。「貫」是貫穿,就是結鬘之意。佛的說法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有條不紊。「攝」是攝受,就是湧泉之意,法味無窮,能攝受人心,令人讀到之後欲罷不能。「常」,所講的理論、方法永遠不變,超越時空。三千年前的古人,遵循這些理論、方法修學得以成就;三千年後的今人,遵循這些理論、方法,同樣能成就。古時印度人用此方法能成就,現在中國人用此方法也能成就。佛法超越時空。超時空的作品,當然是真理。「法」是法則、規矩,依照此方法修行決定成功。經典具足貫攝常法四意。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般若與智慧
  般若與智慧,意思有時是相同的,但也有差別。「般若」,依《般若經》所說,是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前面的大智慧,解作戒定慧之慧。慧必定包括戒、定;戒不一定有定、慧;但是有定一定有戒,此是「定共戒」。有定的人不會犯過。有慧的人是「道共戒」,持戒就更高明。實相般若是體,實相無相,於一切法清楚、明白,沒有分別。分別尚且沒有,何來執著?是故稱為實相般若。實相就是真相,徹底究竟明了宇宙人生之真相。
  實相般若起作用,有兩種:「一是自受用;一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觀照般若;他受用是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就是過高等智慧的生活,或者像果地上的法身大士,過圓滿智慧的生活,與光明雲相應。我們凡夫懂得觀照,方能過高等智慧的生活。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是觀照的總綱領。所以,對於一切法相,不分別、不執著,隨緣而不攀緣。什麼都好、什麼都自在,每天生活清淨,快樂無比!隨遇而安。富貴有富貴的快樂,貧賤有貧賤的快樂;富貴、貧賤是事相,快樂是平等的,都生活得圓滿。
  觀照般若,是對自己的受用。文字般若,文字包括言語,是利他的,是幫助別人的。觀照般若是身教,文字般若是言教,實相般若是意教,身、語、意都是教化一切眾生,都是在幫助一切眾生。實相雖說是意教,然沒有意的念頭,有意的念頭就不是真實般若智慧。般若是即相離相,離即同時,方能破除一切迷惑。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福報
  大菩提、大涅槃,以及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是我們應該要得到的,與諸佛果地之智慧、功德,無二無別。若見了性,自性智慧、福報方能現前。那時,福報就像泉水一樣往外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是稱性的福報。未見性之前,生生世世的福報是修得的,修得的福報用得盡。譬如我們有家產,家有金礦儲量非常豐富,生生世世用不盡。可是現在金礦被土巖石掩埋,沒有開采。我們身無分文,要去打工,賺一點錢過生活,雖有億萬家財卻得不到受用。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功德、財寶,就像金礦沒有開采一樣,所以現在很苦。
  真正覺悟的人,只想今天一天的受用,決不會想明天,想明天就是妄想、分別、執著。今天生活所需有多余的,布施給別人,有福與一切眾生共享。明天怎麼辦?明天會有更多財富。何以會有更多?種福,福報永遠增長,不會消失。我們看到世間有財富的人拼命積蓄財富,不肯做社會福利事業,不肯幫助貧苦的人,過不了幾年,就家破人亡,財產都失去了。這種現象,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皈依
  「大皈依」,回歸自性。此句就是皈依三寶的理論依據。一、「皈依佛」,佛是自性覺。自性周遍法界,故以光明雲顯示。凡夫迷失自性,招來無量無邊的災難。性雖無相,然能現一切相,所現之相是自性的相分,性相是一不是二。眾生不知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而生妄想、分別、執著,這就是病。自己身體有毛病,自己受苦。所以,眾生受苦,佛受苦;眾生得樂,佛得樂,實為一體之故。
  阿彌陀佛是誰?自性彌陀!毘盧遮那是誰?自性毘盧遮那,正是自己!如果我們醒悟過來,懂得虛空法界都是自己,大慈大悲全體顯露,對於任何人事物自自然然都愛護。愛憐之心、關懷之心、幫助之心,油然而生。分什麼彼此!你恭敬、贊歎我,我愛護、幫助你。你毀謗、糟蹋、侮辱我,我依然愛護你、幫助你。為什麼?你迷,我不迷。迷的人分自、分他,悟的人不分你我,同體關懷。
  諸佛如來贊歎釋迦佛在五濁惡世出現,教化剛強難化的眾生,此話意義甚深。剛強難化的眾生,迷惑顛倒,墮地獄、變餓鬼,是自作自受。佛能夠幫助的是教誨、開導,說明事實真相。我們自己要覺悟,要回頭,回頭是岸。
  皈是回頭,依是依靠,要依靠性德。性德,本經用「光明雲」來表,《華嚴經》用「大方廣」來表。諸位要明了此段十句光明雲含攝全部《華嚴經》,《華嚴經》含攝全部佛法。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講無量無邊的法門,全部含攝在十種光明雲之中,一法不漏。我們要能體會此段之深意。
  二、「皈依法」,法是自性正。自性正是自性本具之般若智慧。自性覺是根本智,自性正是後得智、權智。我們在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付諸實踐,那就契入佛的境界。入佛境界,就超越十法界。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法身大士無二無別,我們並沒有證得法身,可是與法身大士真的是惟妙惟肖,這就是《華嚴經》講的大心凡夫。大心凡夫念佛往生,決定生實報莊嚴土。四土、三輩、九品,我們統統有分。善導大師之前的古大德常說,上三品都是菩薩往生的,凡夫沒分。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說「九品往生都在遇緣不同」,此話說得好。我們是凡夫,遇到的緣殊勝就能上品上生。菩薩若是未遇此殊勝緣,可能是中下品。「都在遇緣不同」,真是平等法。
  要解決現前的社會問題,解決眾生無量無邊人為的災難、自然的災害,就要從心理上做一個重大的轉變。就是一定要愛世人,把愛護自己的心擴大,愛護一切眾生。果然如此,所有一切災難就都消除了。迷惑顛倒之人,只知道自己沒有別人,甚至於做損人利己之事。真正明白人知道損人決定不利己,損人是損己,利人才是真正利自己。佛法首先要把我們的心量拓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才是真正皈依正。自性本具的正知正見,乃是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一切生活的依據。
  三、「皈依僧」,僧是淨。用現代話說,僧是社團、團體。佛法裡四個人稱為眾,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工作,就是一個小團體。這個團體的人都能修「六和敬」,就叫做僧團、僧眾。人人修六和敬,人人心地清淨圓滿,這個僧團是天上、人間一切團體裡最值得人尊敬的。團體再大,人眾再多,意見不和,就不是僧團。有意見都是妄想、分別、執著,自性之中本來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檀那
  「檀那」是梵語,意為布施。布施有三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世尊為一切眾生講經說法,三種布施具足。講經說法用智慧、體力,這是內財布施。所說的理論與方法,是法布施。眾生依法修行,能離一切憂悲、苦惱,知道脫離輪回的道路,則是無畏布施。以上是諸佛菩薩所做的三種布施。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啟請
  當年,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成佛之後就要教化眾生。然教化眾生須有人啟請,若無人啟請,佛就無能為力。世人誰認識釋迦牟尼佛!誰知道佛是大智慧的人、人天大導師!世間無人啟請,佛就要入般涅槃。淨居天人見到了,立刻啟請,所以佛才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三百余會,因此我們要感激淨居天人。他們也很慈悲,憐憫一切苦難的眾生,所以啟請如來說法。
  (節錄自《地藏經講記》14-12)

佛教是教育,非宗教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三十歲開悟,開悟之後開始教學,現在講辦班教學。七十九歲圓寂,教學四十九年,辦班三百多屆。這個班有長有短,有的二、三年,有的二、三天,長短不定。佛一生樂此不疲,快樂無比,教化了多少眾生!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是常隨弟子,佛走到哪裡跟到哪裡;而臨時來的人數,比常隨眾多很多。釋迦牟尼佛沒有學校,在什麼地方上課?山林樹下、河邊,大家坐在地上,這樣教!四十九年如一日,快樂無比。所以,佛教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學,它跟宗教不相干,這是我們必須要認識的。用今天宗教這個定義來看佛教,佛教跟它不相應。因為宗教有一個造物主、有一個真神,佛教沒有。佛教中,佛陀、菩薩、阿羅漢都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這些名詞都是梵語音譯過來的,是佛陀教學裡頭學位的名稱。最高的學位稱為「佛陀」,像我們今天學校的博士學位;第二個學位是「菩薩」,好比是碩士;第三個學位是阿羅漢,好比是學士。你修行到某一個階段,你就拿到學位了。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述《淨土大經科注》(第五四九集)2012/10/6

八相成道
  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降生在印度,示現八相成道,絕對不是釋迦牟尼佛是個普通修行人,真的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成佛了。世尊在《梵網經》裡面告訴我們,他到娑婆世界來示現作佛,就是像這種八相成道的表演,這一次是第八千次,由此可知,世尊久遠劫就已經圓成佛道了。
釋迦牟尼佛一生表演給我們看,八相成道是演,講經說法是說,他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人人都學釋迦牟尼佛,佛法則久住世間。
  八相成道:降兜率、入胎、生為太子、捨俗出家、降魔、成道、說法、涅槃
   文摘恭錄自淨空老和尚主講之《大乘無量壽經》 02-034-0121、136

放下是為自己,提起是為眾生
在中國南宋,跟岳飛同時代,有一位布袋和尚,《高僧傳》上有此記載。但是他姓什麼沒有人知道,從哪裡來的也不曉得。這個和尚每天背個大布袋到處去化緣、去游化,人家供養他的東西就往布袋裡一放,背著就走了。
有人向他請教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放下,表示一切放下,大家看了就懂得了。放下之後怎麼辦?他把布袋拿起來,背了就走了。這個含意很深,放下之後要提得起,放下之後提不起來,那沒用處。所以,放下是為自己,提起是為眾生。
他圓寂的時候告訴大家,他是彌勒菩薩化身來的。他把自己身分暴露之後,真走了。
文摘恭錄自02-037淨土大經科注

佛陀是覺悟的人
  釋迦牟尼佛不是神、不是天使,他是人。
  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印度人稱他為佛陀,佛陀翻譯成中國意思是覺悟的人,跟中國聖人的意思一樣。聖的意思是明白人,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這叫聖人,印度人稱為佛陀。菩薩也是明白人,但還沒有達到圓滿,不是究竟圓滿,究竟圓滿才稱佛陀。
  現在許多信佛的這些佛教徒,把佛菩薩當作神明看待就錯了,這就是章嘉大師講的,你走錯路了。許多人迷信,不了解事實真相,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供奉、膜拜,不知道佛門裡面這些佛像是表法的,不是叫你放在那裡去燒香拜拜的。
  寺院就好像現在的博物館,它是教學的,佛法是教室、課堂跟博物館融合在一起,用現在的話說,是藝術的教學。
  淨空老和尚法語 文摘恭錄自—淨土大經科注(第一一七集)

佛教是什麼?佛陀教育
佛的教誨叫佛的教育,終極的目標就是教我們回到自性。回到自性叫成佛。成佛,成就究竟圓滿,智慧圓滿了,福德圓滿了,相好圓滿了,一切都圓滿了,這叫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佛教終極目標在此地。我們了解之後,向這個目標去邁進。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現在佛教變成宗教,自自然然隨著產生很多很多的誤會。
佛教是什麼?佛陀的教育。名不正,言就不順了。我搞清楚、搞明白了,老師(章嘉大師)勸我出家,我出家之後在台灣,第一樁事情向中國佛教會上書請求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我們自己要把這個名字搞清楚,佛教是什麼?佛陀教育,我用這個名稱。中國自古喜歡簡單,佛陀教育簡稱為佛教,但是現在佛教被人誤會,不得不加兩個字進去,佛陀教育,不要讓人誤會。
寺廟是學校,本來是學校。寺這個名詞從哪來的,很多人不知道。寺是政府辦事的機關,這個機關很特別,直接歸皇上管的稱寺,歸宰相管的稱部。所以部有尚書,尚書就是部長,有侍郎,侍郎就是次長,宰相底下六個部。皇帝下面直接歸皇帝指揮的,辦事的機構,有九個單位,叫九寺。
寺是永遠不能撤銷的,永久設施的叫寺,部是可以撤銷的,可以增,可以減,那不是永久的,寺是永久的,政府辦事機關,寺的長官稱卿。你看古時候,三公九卿,三公是皇上的顧問,那是國事顧問,地位最高的,九卿是他下面,九個辦事機構的首長,長官。
佛稱寺,佛教到中國來了,皇上成立一個新的,就是佛寺,白馬寺,在第一個。這個裡面主管的人不稱卿,稱住持,稱方丈。所以它是教學機構。佛教傳到寺干什麼?它干兩樁事情,第一個,翻譯經典,就是國立的編譯館;第二樁事情,講解經典,培養師資。因為是直接歸皇上管的,所以佛教的傳播超過儒,儒家書院沒有佛教寺廟這麼多,皇上管的。
皇上管的它跟皇家關系密切,屬於皇家的一個單位,所以它的建築可以用宮殿式的。這就是國家對於佛陀教育的重視,對佛陀教育的禮遇。它是從外國傳進來的,佛教確確實實把儒道大幅度的向上提升,這是它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今天講傳統,儒釋道缺一不可,像鼎之三足,缺一個,它就不能成立。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473集 2013/10/12

佛跟眾生是一不是二
《華嚴經》上,《華嚴》是釋迦牟尼佛成道第一次宣講的大經,內容是什麼?佛在畢缽羅樹下入定,真正徹底放下了,放下什麼?放下一切的煩惱、習氣、障礙,那麼這些東西障礙我們的真如本性,換句話說,障礙我們自己的真心。人人都有個真心,真心從來沒有失掉,這個真心就叫本性,也就是真佛,真心真佛。
佛是什麼意思?佛是智慧,是覺悟,印度人把覺悟跟智慧稱之為佛陀。這個智慧、覺悟是本有的,不是從外學來的,外面沒有,叫自性覺,自性本覺。我們中國老祖宗懂,不是不懂,中國老祖宗說「本性本善」,這個覺就是善的意思,智也是善的意思,統能講得通,自己本來有的。
本來有的現在為什麼沒有?現在叫迷了,為什麼會迷?因為煩惱、習氣,這個東西把我們的真心迷了。迷了之後,從真心變現出一個妄心來。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作用不一樣。作用,真心在覺,它是無所不知,無量智慧,無所不能,這麼大的作用。
迷了之後,一無所知,雖有,它不起作用,所以佛叫它做無明。無明是什麼?它不明了了,本來是明了,現在不明了了,叫無明。無明是所有煩惱的根源,煩惱都是從這生的。所以一旦覺悟了,煩惱全沒有了。煩惱是假的,不是真的,像個陰影,光明一照,它就不見了,黑暗就沒有了,明暗兩面,明是覺,暗是不覺。
我們今天在不覺,不覺的時間太久了,不覺就是迷得太深了,真正回不了頭來。這時虧得釋迦牟尼佛明白了,怎麼明白的?從禅定當中明白的。所以戒定慧叫三學,不止是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他告訴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教人破迷開悟,回歸自性,都用這個方法,沒有例外的,就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學的終極目標是要開智慧,那麼定是手段,不是目的,心定了,他才能智慧就現前。
所以佛法裡面用水表法,水在寧靜的時候不起波浪,沒有染污,把它比作真心、比作本性,這個本性本善,水像一面鏡子一樣,外面山河大地統統照在裡頭,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它的作用。真心能照全宇宙,不但照全宇宙,還照過去、未來,沒有照不見的,不但能見、能聞、能嗅、能知,見聞覺知四個字全起作用,本能。所以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是你的本來面目,你現在把這些作用喪失掉了,叫你做凡夫,凡夫跟佛沒有兩樣,凡夫覺悟了叫做佛陀,自性迷了叫做凡夫,就這麼一回事情。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459集2013/10/01

佛法裡頭有真正的喜樂
佛法常說,學佛沒有前後眼,你也得不到佛法。所謂前後眼,你能看到過去,你能看到未來,你才知道我學的這部經,我學的這個法門,我怎樣用它,不但幫助我解決這一生生活上的問題,讓我得自在、得安樂,而且真正幫助我提升,指出我一條光明的道路,我將來一定會到達。這個學佛就有樂趣,嘗到法味。孔子也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是快樂,快樂不是名聞利養裡頭來的,不是外面刺激來的,內心生出來的。內心什麼?喜悅,就是智慧、德行,快樂從這來的。傳統文化裡頭有,有這種喜樂,佛法裡頭更殊勝。
如果沒有真正的喜樂,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要做不到這一點,自古至今那麼多人學佛,就不可能!誰不希望生活在快樂的環境裡?沒有真正的喜樂,決定不能長久。所以從這個地方我們證實,古聖先賢跟佛法,它有它的價值存在。那現在人疏忽了,把它看成迷信,對它了不了解?不了解,不認識,人雲亦雲,不去研究它,不去了解它,這叫當面錯過。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458集2013/9/30

身體是假的
佛法的真假有標准,這個現象是有生有滅就是假的。六道有生有滅,十法界有生有滅,為什麼?阿賴耶變現出來的。阿賴耶就是有生有滅,前念滅了後念生。前念跟後念不是一念,要是一念那就是相續,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都是從起心動念產生的。
所以經上告訴我們,它是相似相續,不是念念相續,念念相續是相同的,它不同,它接近,就是相似相續,不是完全相同。我們看侷限在我們的現前的見分,我們看到這個房子,看到我們居住的環境,好像昨天跟今天是一樣的,其實不相同。
科學家告訴我們,每一天我們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新陳代謝就是生滅法。老的細胞死了,被排洩出去了,包括流汗,流汗都是排洩出去,細胞排洩出去,新生的細胞代替舊的細胞。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我們死去的細胞有多少?科學家告訴我們,七千億,單位是億,七千億。
那麼每天新生的新細胞也有七千億,補充它的位子。所以這身體新陳代謝,它是生滅法。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身體大概有多少細胞組成,有六十兆,有這麼多。每一天新陳代謝七千億,佛法裡面講每七年是一個周期,我們所有的細胞統統都換掉了,舊的一個都沒有了,七年是個周期。所以它是假的,不是真的,在肉身裡頭找不到我,沒有我。
可是我們除這個身體之外,這身體假身體之外,有一個不生不滅的靈性,靈性不生不滅。一般人叫靈魂,它實在不靈,它迷惑顛倒。等到它靈了,靈了就不叫做靈魂了,靈了是什麼?靈了就叫它做佛性了。沒有覺悟,它不穩定,它有妄念,它有分別,它有執著,所以它在六道裡頭搞輪回,這個身壞了,它又去找一個身,這叫投胎,去找身體。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不斷,這是佛菩薩看到苦,真正苦。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481集2013/10/18

我是個障礙
念佛是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修禅定,得到禅定叫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語,意思就是禅定,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達到禅定。為什麼達不到?沒放下。首先要把我放下,對六道眾生來講,這最困難的事情。為什麼要把我放下?我是個障礙。
障礙什麼?障礙你明心見性,我裡頭有自私自利,我裡頭有四大煩惱常相隨。我是什麼?大乘經上說,第一個是我見,我見就是執著有我;第二個是我愛,我愛就是貪;我慢,慢是傲慢瞋恚;我癡,這四個特性。
我,從我連帶產生我愛、我慢、我癡,就是貪瞋癡。所以貪瞋癡從哪裡來的?有我那個時候就有它,這叫根本煩惱,叫俱生煩惱,不是學來的。貪瞋癡的反面就是戒定慧,戒定慧是性德;換句話說,自性裡頭本來有戒定慧,戒定慧並沒有失掉,迷了之後戒定慧變成貪瞋癡。
大乘教裡面教我們修行,沒有別的,「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個東西要在一切人事物裡頭斷掉。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491集2013/10/26

以為身是自己,這個認知是錯誤的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是什麼意思?生滅法,它不是常住的。我們愛惜這身,身是自己嗎?以為身是自己,這個認知是錯誤的。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我們身體,這個物質身體是細胞組成的。一個人身體大概有多少細胞?科學家告訴我們,大概有六十兆,單位是兆。這六十兆個細胞,它們壽命長短不一樣,有的細胞只有幾個小時,有的細胞三、四天,也有三、四個月,也有少數超過一年的。
最長的是腦神經細胞,它的壽命最長,大概可以活一百五十年,我們人的壽命都沒那麼長。每一天新陳代謝,就是老的細胞死了,被排出去,排出體外,新的細胞產生,填補它的空缺。每天有多少?有七千億,每一天七千億個細胞新陳代謝。
佛經上告訴我們,七年是個周期,七年,舊的細胞全部沒有了,統統都換掉了。佛經上講得籠統,科學上說得很詳細,它一個器官一個器官來告訴你,細胞壽命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有長有短。所以這個現象是相似相續,不是真的,無常,是生滅相。
既是生滅相,在佛法裡講,它就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不生不滅。心,真心不生不滅,妄心有生有滅,真心不生不滅。妄心的體就是真心,所以真妄不二。不能在這上面有真正的認知,他的慈悲心生不出來。慈悲心生不出來,就是告訴你,真心不能現前。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491集2013/10/26

萬緣放下才能明心見性
直徹心源,就是禅宗講的明心見性;朗然大覺,大徹大悟,這兩句是因。怎麼個修法?直徹心源的修法是萬緣放下,有一樁沒放下就是障礙。所以要放得干干淨淨,連放下這個念頭也要放下。我什麼都放下了,我什麼都放下這一句沒放下,它會造成障礙。
所以佛說,佛氏門中,一法不立,一切都放下了還是一法,有這一法,錯了,這一法成了障礙。所以到最後連佛法也沒有,佛法是假立的,因緣生法。直徹心源,佛法就沒有了,你才見到佛法是從心源裡頭流出來的,這才真正是大覺。
大覺是什麼樣子?本然清淨,頓契法身。這裡所說的本然清淨,就是惠能大師所說的本自清淨,從來沒有染污過,頓契法身就是融入常寂光了。常寂光是法身,法身無相,法身無不相,無相是講法身的體,無不相是講法身的作用。法身作用能生萬法,雖生萬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萬法不是真實的。
萬法有生有滅,有生有滅是假相,不是真相,真相不生不滅。我們在大乘經天天在薰習,薰習太重要了,所以經一生不能放下,天天薰習,薰成非常堅固強而有力的信心,決定不會改變的。像諸佛菩薩一樣,他為什麼不能改變,因為他直徹心源,朗然大覺,所以他永遠不會改變。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注第489集2013/10/24

 

 

 

上一篇:輕松學佛法摘要:佛學篇 二
下一篇:輕松學佛法摘要:佛學篇 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