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 德行不能提升,都是孝道有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蔡禮旭老師:德行不能提升,都是孝道有虧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形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呂刑雲。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我們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核心是倫常,而五倫當中,父子有親它是一個原點,愛人這個愛的原點,就是從父母跟子女的天性自然啟發的。再從這個對父母的愛心延伸到對兄弟,對家人、親族,再延伸到對鄰裡鄉黨跟社會大眾,再延伸到不同的民族國家。所以「忠臣出於孝子之門」,他孝順,他的真誠愛心就引發出來,他以後治理老百姓他就懂得愛護。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他愛父母出於真心,他一看到別人父母他的尊重就起來;他愛自己的兄弟,他看到別人的兄弟也是感同身受。所以一個真正愛護、親愛自己父母的人,他的愛心起來,決定不敢厭惡別人,厭惡他人。因為他有愛心,怎麼可能會去厭惡別人,尤其看到人家的父母,他怎麼可能去輕慢、厭惡。因為人家一介紹:這是我爸、我媽。他馬上那個感覺,就想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倍加恭敬,他怎麼會去厭惡!

  而且一個真正孝順父母的人,都知道父母最歡喜的是他有好的德行。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德行,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有德之後,能去利益更多的人、利益社會,他覺得這是最光榮的事情,「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當然哪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在他還在世的時候就能顯親、揚名,當然父母歡喜。所以父母很重視孩子的德行,孩子可以感覺得到,這個時候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要讓父母安心,不能讓父母擔憂,所以他重視他的身體健康,重視他的德行提升。他不敢罵人,他一罵人這個事傳出去,傳到他父母耳裡:我兒子怎麼這麼沒修養?還得罪人。你看父母要擔憂多少時間?假如都是跟一切人和睦相處,這個情況傳到父母那裡:我這一輩子不用擔心。所以今天假如厭惡他人這德行有損,父母知道了多難過。

  『愛親者』,決定不敢讓父母再多擔心他,『不敢惡於人』,從同理心來講,從戒慎恐懼修養德行來講,他都「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能夠尊敬自己的父母,他本性裡面的恭敬也引發出來。所以他恭敬了,他也不敢去對其他的人傲慢、怠慢,尤其對人家的父母也是恭恭敬敬。我們自己在家裡面都是恭敬、侍奉父母,也不可能對人家的父母以及對他人不恭敬。而且對他人不恭敬就是隨順習氣,就是忽略自己的道德,那這父母又要擔心我們;所以我們早一天成就道德,父母就早一天不用擔心。一個人進德修業決定是自動自發,假如不能自動自發,孝心還沒有真正發出來。所以德行不能提升,都是孝道有虧,都是慈悲心有虧,習氣做主,總要看清自己的不足,在這個根本當中下功夫。真正用心,用至誠的心來孝養父母,在奉養父母過程,時時看自己的心地,有哪些偏頗,有沒有對父母不耐煩?有沒有對父母不恭敬?一發現痛定思痛趕緊要對治。而假如一個天子,能把愛親、敬親的態度來對待一切的人、一切的百姓,那他就是老百姓最好的榜樣。

  『而德教加於百姓』,他這崇高的道德,就給人民很好的身教,就達到教化百姓的效果。『刑於四海』,「刑」就是榜樣,就成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我們看帝王他只要是孝子,當時候的整個社會就特別重視孝道。大家注意去翻我們《德育故事》裡面,二十四孝最多孝子的朝代,就是漢朝,漢朝以孝治天下,所有的天子都加一個孝。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都加一個孝字,而且他也不是只有提倡,他們自己做到。我們看「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那文帝做到了,他侍奉他的母親是至孝。所以確實《孝經》裡面講的道理,在歷史當中都可以印證。

  而現在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團體,他們也在學習傳統文化,也在力行,以前員工歲末大會就是吃,唱一些流行歌曲,好像狂歡一下就過去了。現在在這個大會當中,都請到員工的父母來一起參與,公司也感激員工家人、父母的支持。甚至這個老板把自己的父母請到現場,親自給父母跪拜,給父母洗腳,那種真情流露,當下整個員工大會,大家都是感動得流眼淚。他是企業的老板,他能這麼樣愛敬、孝養父母,他的德教也會加於他的員工,員工是打從內心佩服他的德行,他也是「刑於四海」,刑於他的公司。所以《孝經》每一個領導者最好的聖典。

  所以這裡講到,『蓋天子之孝也』,這就是天子行的孝道,天子的孝道不只是奉養自己父母,還能夠以自己的身教讓天下人都懂得孝,他才盡到孝道。所以今天我們在哪個身分、哪個角色,我們假如沒有能敦倫盡分就是不孝,因為我們的德行有虧。我們今天當公務員,沒有能做人民跟政府最好的橋梁,那我們父母知道了多難過,那我們不是白領國家的俸祿了嗎?我們今天在學校教書,對下一代負責任,假如我們不盡心教導孩子,那我們的父母覺得很丟臉:怎麼當老師領國家的俸祿,還不盡心盡力教育下一代?不敦倫盡分,鐵定孝道有損。所以天子有他的本分代天行化,所以這叫「蓋天子之孝也」。《孝經》每一章都談到每個身分,他如何盡孝,如何盡他的本分職責講得很詳細。之後還有「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我們每個角色都能圓滿落實孝道。其他的句子,大家可以再找到《孝經》,好好深入,學習要主動。

  『呂刑雲』,也就是指《尚書》這一章,「呂刑」跟「甫刑」是同一章。『一人有慶兆民賴之』,「有慶」就是有真實德行,天子有真實的德行、善行,天下萬民「賴之」,就非常信賴他,因為他值得依靠,他帶領老百姓走向國家的長治久安,走向幸福人生。天子如此,我們身為父母也好,身為領導者,或者是老師也好,也要帶著我們的孩子、學生、員工,走向幸福人生,這樣我們也是落實,「一人有慶兆民賴之」的精神。

資料摘自: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一)—家和萬事興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集)  2007/10/13  台灣中坜善果林  檔名:52-247-0004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成佛的條件是要發菩提心
下一篇:你今天檢討自己了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