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若不念佛,聖凡永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若不念佛,聖凡永隔

下面繼續看第三個問答。

問:《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須念他佛耶?

答:由心本是佛故,令專念彼佛。《梵網戒》雲:“常須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汝心佛者,未成佛也;彌陀佛者,已成佛也。未成之佛,久沉欲海,具足煩惱,杳無出期;已成之佛,久證菩提,具足威神,能為物護。是故諸經勸令念佛,即是以己未成佛,求他已成佛而為救護耳。是故,眾生若不念佛,聖凡永隔,父子乖離,長處輪回,去佛遠矣。

第三個問答,元照大師是要說明,雖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是也要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不可以認為我們的心就是佛,執理體之名字佛、理即佛,而廢棄了事相的稱名念佛,這樣就不對了。

有的人對念佛的道理並沒有深入了解,會這樣的誤解:“我們都有佛性,我們就是佛了,何必念佛?”這樣說對不對?這樣說不對。因為我們有佛性,我們就是佛,這是天台宗六即佛所說的,第一理即佛,或者是第二名字即佛。在理上來說,我們有佛性,和阿彌陀佛的佛性,和釋迦牟尼佛的佛性,無二無別,也就是《華嚴經》所說的“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但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是已經斷惑證真的佛了,我們是還未斷惑證真的佛,所以應該說:我們有佛性,但是佛性被煩惱蒙蔽,還未將煩惱淨盡,所以是凡夫,要透過修行,將煩惱淨除,回復自性,和釋迦牟尼佛一樣,和阿彌陀佛一樣。這樣才是正確的說法。

“《觀經》雲: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須念他佛耶?”既然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必要再念阿彌陀佛呢?答說得很好:

“祇由心本是佛故,令專念彼佛”,念佛的當下心就是佛。心就是佛,就是念佛之心是佛,不是已經成佛了。念佛的心,心是現出佛的佛相,所以稱為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元照大師引用《梵網經》的經文。《梵網經》是戒經,所以在這裡簡稱《梵網戒》。“常須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這段話說得很好。我是還未成佛的佛,諸佛是已經成佛的佛,所以我們是還未成佛的佛,阿彌陀佛是已經成佛的佛。“未成之佛,久沉欲海,具足煩惱,杳無出期”,這是在說我們眾生。“已成之佛,久證菩提,具足威神,能為物護”,這是在說成佛的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諸佛。“是故諸經勸令念佛”,就是因為自己還未成佛,所以才要念他佛來救護。

所以,我們“眾生若不念佛,聖凡永隔,父子乖離”,父就是阿彌陀佛,子就是我們,所以就會“長處輪回”,去佛就很遙遠了。所以,我們的心可以作佛,要念佛嗎?要!這就是在加強“執持名號”這句話的道理。

 

上一篇:上善若水,慈悲是一種力量
下一篇:信願法師:阿彌陀佛,以名接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