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我怎樣走上“動物解放”之路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怎樣走上“動物解放”之路

作者:祖述憲


 

自由思想的人只能這樣,他不僅愛人而且也愛動物。

——阿爾貝特·施韋澤(A Schweitzer 1875-1965

一些朋友對我養狗,做起保護動物工作,很是不解。若是時光倒流十多年,我也不會料想到今天:關注動物的痛苦,翻譯《動物解放》,實行素食,並且參與動物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建立一種新的精神生活。在常人的心目中,愛護動物是些無所事事、多愁善感的女人們的事情,而我不像是這樣的人。



我畢生從事公共衛生教學和研究,可以說專心致志,至老不衰。青年時代我做過很多令動物十分痛苦的實驗,用過蟾蜍、小鼠、大鼠、家兔、狗和猴子,從不考慮動物的感受,也不憐惜他們的生命。就在我的思想發生改變之前二三年,我還在美國一所醫學院進行大鼠實驗,那裡雖有一些緩解痛苦的規定為我們所沒有,但無論如何動物實驗都是殘酷的。在對待人與動物共患的感染性疾病時,我的專業——流行病學的律令告訴我,動物是病原的宿主、傳染之源,用他們作為研究模型,開發預防疫苗或治療藥物,用處死或者粗暴的方法采取他們的組織作為標本開展調查,有時想方設法消滅他們,進行預防等,卻不反思人類自身行為種下的禍根。同時,在揭露“特異功能”、“氣功騙術”,批評保健品和其他庸醫或“科學”騙術方面,我不遺余力,顯示我對科學精神和維護社會大眾利益的執著追求。然而,在有些人看來,關注動物、敬畏生命和熱愛科學這兩種品質似乎是不能系於一身的。

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促使我走上關注動物之路。這事得從十一年前說起。一位同事的女兒要分娩,擔心家裡的小狗會影響嬰兒,於是把狗牽到我妻子的辦公室,讓她帶回家暫養。因為我們住平房,也比較寬敞;家裡有一只貓養了五六年,盡管與人一點也不親密,還有不少壞脾氣,我們都能容忍,照顧得很好。

這是一只雄性小牧羊犬,剛一歲,叫德維,是個洋名字。當時城市雖然對養狗稍有開禁,采取高收費限制的辦法,但當時卻不辦理登記。德維來家不多久,就遇上“創建文明城市”,衛生檢查不准養狗。這時原來的主人也不要他了,叫我們任意處置。我們一時找不著合適的養主,只好東躲西藏,這令我們焦慮不安。不得已,只好把他送到A市的親戚家。我回來沒過幾天,外甥來電話說,大門沒關緊,德維跑了。春寒料峭,天又下著雨,他們兩家人分頭找了半天,沒有找到。我們決定自己去找。第二天是星期六,一早我便趕汽車去了那裡。首先是發布《尋狗啟事》,但被電視廣播報紙一一拒絕,熟人後門都不行,因為原則事大。我們只好四處張貼,第二天市府“文明辦”來了電話,說是有礙市容,要立即清除。張貼確實不雅,但與那些丑陋的大小廣告相比,我們這張還算“清新脫俗”,只是尋狗犯忌。分散在大街小巷的上百張《啟事》,貼時唯恐不牢,被風雨剝脫,現在要全部揭淨,真是一種折磨。

我帶著德維的相片,在這個城市裡漫游了兩天,沒有見到他的蹤影。於是我和妻子在周末輪流踏上尋狗之路,足跡遍及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結果都是失望。在那些日子裡,我們都嘗到了好像不曾有過的食不甘味的感覺,夜間醒來也會想著此刻他在哪裡?想起林肯所說的話真是貼切(注)。我們如此堅持不懈,親戚們的努力就不用提了。在德維出走整整一個月的那天下午,狗被找到了,大家都非常激動,辛勞終於獲得報償。要是把尋找過程中的趣事寫成一篇“尋狗記”,相信讀者是不會乏味的。一次我的外甥媳婦在火車上邂逅我的一位同事,聊起這個尋狗故事,令她們一見如故,並在一些熟人中傳為笑談。

【注:有一次,林肯送朋友時看見一只小鳥跌落在地,於是他設法把小鳥送回了鳥巢,因而耽誤了朋友的行程。林肯說:“如果我讓這只無助的小東西死在地上,今夜我將無法安眠。”】

找到的第二天,我們便去把德維領回來了,但養狗的合法性依舊存在問題。讀書和追根究底的習慣促使我尋求理性的方法去解決,嘗試與當局打交道。我很清楚,除中國以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是禁狗的,而把狗從養主家裡拉走,當眾活活打死,更是絕無僅有的。我開始調查外國的養狗狀況和管理辦法,與做其他研究工作一樣,首先是檢索文獻。向國外著者發函索取抽印本或著作來收集資訊,是我過去做研究的習慣方法,基本上不會落空。這次也一樣,信發出不久便有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好幾位專家寄來有關狗的各種書刊,有生物學和生態學的,有文化和歷史的,有與人的關系和對養主健康影響的,還有管理和立法的,堆起來約一二尺厚。其中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獸醫學院的瑟普爾教授不僅寄來他的著作,而且向1997年第8屆國際人與動物關系大會組委會推薦,邀請我赴布拉格與會,並在會上作了關於中國人對動物的態度及其歷史和文化的報告。我之所以寫信給瑟普爾教授,是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曾在他那所大學的醫學院進修,上班有時穿過他們獸醫院的前庭,經常見到男人和女人們帶著貓狗前去就診,那情景就如同在兒童醫院裡父母們憐愛自己的孩子一般。我們這代人是在閉塞環境中成長的,初次到美國處處覺得新奇,人們對貓狗如此寵愛,怎不令我印象深刻呢?

建國至1980年代,我們社會對狗的敵視和嚴厲管制有其深刻的社會、文化和經濟的原因。因為,狗作為人類的伙伴雖然已有幾萬年的歷史,但狗作為家庭的親密成員則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所以,養狗長期被我們認為是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狗是地主富人的幫凶;過去流行的“階級教育”總搞“憶苦思甜”報告,講話人總要顯示曾被地主、富人的狗咬過的傷疤,弄虛作假也在所不惜。何況那年頭居住擁擠,人都勉強糊口,哪有東西給狗吃?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對待養狗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人們的態度仍是“寧左勿右”。在討論養狗的會議上,反對養狗者總是大義凜然的樣子,持容忍態度的人是很少數。我的一位朋友是市政協常委,也經常為自己的狗犯愁,我問他為什麼不在會上呼吁一下,他說那氣氛令養狗人無地自容。究其原因,一是由於長期封閉造成的社會觀念落後,二是國人的責任心差和缺乏寬容心的一種反映。由於有些養狗人不負責任,使有些不養狗或者天性厭惡狗的人感到不快,在強勢主流思想的指引下,他們就咄咄逼人,對異見不能容忍,甚至視同水火。於是,我把從國外獲得的資訊介紹給主管部門的主事人員,與他們進行溝通,他們也都通情達理,采納了我的建議,下調登記費,給在較短期限內辦理的養主以優惠。同時,我也開展“做負責任的養主”的宣傳活動,要求養主不僅對寵物負責,而且要對社區負責,與鄰裡和睦相處。

人們恨狗,或者既愛狗又怕狗的另一原因,是狗可以傳播疾病。但是,寵物的傳病危險性顯然被媒體誇大了,充滿誤解和危言聳聽,令大眾恐懼不安。澄清誤解便是我的責任。例如,養狗可以使孕婦傳染弓形蟲病導致胎兒畸形,城市家養的健康狗也帶有狂犬病毒,而且比例很高,這些廣為流傳的說法都是無稽之談。不幸的是,這些話經常出自一些專業人士或頭面人物之口。其實,任何疾病的發生都存在一定的條件,動物傳播疾病也不例外。只要養主負責任,給動物接種疫苗,請獸醫進行閹割絕育,圈養在家裡,不讓他們在外流浪,把傳播疾病的條件拒之門外,一般是很安全的。美國的一位兒科專家說:“一個兒童受其他兒童傳染的機會遠比從狗貓得來的機會大得多。”(不過真正關注動物福利的人並不主張飼養寵物,除非收容流浪動物。因為一是不宜把動物當作玩物,同時寵物在繁育、交易和運輸過程中,也受到選育、淘汰和殘酷對待,而且總有不少結局悲慘。)在薩斯病流行期間,一些地方的人們一度驚惶失措,聽信謠傳,無辜的貓狗慘遭遺棄屠殺,我的解釋通過媒體廣為傳播,對於遏止非理性行為起了一些作用。

我本是理想主義者,對身陷苦難的人們總是充滿同情和憐憫,養狗的經歷引導我把對痛苦的感受延伸到所有非人類動物,並對倫理問題進行追問。施韋澤的《敬畏生命》和辛格的《動物解放》對我的思想起了決定性影響。


彼得·辛格與豬

阿爾貝特·施韋澤是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愛因斯坦稱他為“集善和對美的渴望於一身的人”。施韋澤創立了標志西方道德進步的一個裡程碑,即敬畏生命倫理學。他身體力行,為非洲的窮苦人奉獻終身。他指出,要“在自己的生命中體驗到其他生命”,“只有當人認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聖的時候,他才是倫理的。”就是說只有當我們把所有的生命,不止對人而且對所有動物的生命都視為神聖,產生敬畏時,我們才是有道德的或善的。簡單說,善就是不傷害,不殺生,愛人並愛護一切動物。在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時,施韋澤說:民族主義在兩次大戰中起了惡劣的作用,現在“把天真的民族主義當作唯一的理想”,是各國人民相互理解的最大障礙,是危險的。只有通過人道信念超越民族主義,從倫理出發譴責戰爭,才能解決和平問題。歷史證明了他的預言。


彼得·辛格與羊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教授彼得·辛格是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倫理學家之一。他承繼英國哲學家邊沁的效用主義的道德原則,認為人類平等的基礎,是因為所有的人都能夠感受痛苦。因此,包括人在內的所有動物不分膚色、不分性別、不分族群、不分物種都應當受到一律平等的對待,否則人類的平等也就缺乏邏輯基礎。感受疼痛並做出反應的能力,是所有動物的保存生命個體,避免物種消滅的一種本能,同時也是人們考慮怎樣平等對待不同生命個體的痛苦的一個尺度,主張任何種族、性別和物種的痛苦都應當加以防止和減少。因此,他的道德哲學貫穿於他的倫理生活,致力於消除世界貧困、保護環境和提高動物的生存條件。如果平等是按人類與非人類動物劃界,就是物種歧視,應當像種族和性別歧視一樣加以反對。他的著作《動物解放》喚醒了千百萬善良的人們,對世界范圍的動物運動的興起,起了推動作用。這本書所揭露的殘酷虐待動物的現象無處不在,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發生。當我對動物與人的了解和思考越來越深入時,我的內心就越來越多地充溢著對生命的驚奇和敬畏。我越是同情痛苦的生命,自己也越是感到痛苦。“同情就是痛苦”。辛格說,素食是一種抵制行動,但我覺得也是對心靈的撫慰。


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



阿爾貝特·愛因斯坦 (1879-1955

人類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動物,但人與其他動物共同起源於一棵進化樹,有著親緣關系。早在一百多年前,達爾文就在《人類的由來》和《人與動物的情感》中對人與動物的心理能力作了詳細的描述,盡管有很大差距,但存在共同的本能:包括各種情緒、好奇心、模仿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乃至一定程度的使用工具、抽象能力、自我意識、語言、審美感覺和對神秘力量的信仰等,而且“這種差別肯定只是程度上、而非種類上的”,即不是本質的差別。現代對動物行為學的研究已經大大擴展了達爾文的這些發現,動物的認知能力和智慧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我們沒有權利主宰非人類動物,更不應該殘酷地剝奪他們。我們要善待生命,與其他生靈共享這個星球。愛因斯坦說:“我們的任務是一定要解放我們自己,這需要擴大我們同情的圈子,包容所有的生靈,擁抱美妙的大自然。”他所說的所有的生靈,我以為就是能夠感受痛苦和快樂的所有動物。只有這樣的偉大胸懷,人類的家園才能有持久的安寧。

如今我們的德維已經十三周歲了,健康而快樂地生活著。他對我們的依賴給我們帶來許多不便,使我們與遠方孩子們的團聚機會大為減少,但我們永遠不會嫌棄他,何況他給我們帶來快樂,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和人生。我欣賞作家鮑爾吉原野的詩意散文,是從“羊的樣子”這篇憐惜動物的文章開始的。他送給我一本《羊的樣子》散文集,題贈稱我是“以科學精神和愛心傳達美好的人”。我願意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注:此文原是應《新京報》編輯曹保印先生之約而寫,收集在《精神歷程——36位中國當代學人自述》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這篇文字略有修改。

200798

 

 

上一篇:通過學佛才明白我的婚姻危機都是我的因果造成的
下一篇:淨空法師:知足常樂,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