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們看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沒有所謂的苦苦、壞苦、行苦這三種的對立,所以有資格稱為極樂。
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我們在了解淨土,請大家不要用一般業果的思想來思惟,因為它不是業報身。
如果你能夠思惟印光大師說的這句話──即眾生心,投大覺海,你順著這句話去了解,你就會知道淨土法門是怎麼一回事──
是我們凡夫去受用佛陀法身的功德。
所以《智度論》上說:佛陀的法身,他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受用;智慧善根是不能共享的。
所以,娑婆世界是業報身,極樂世界叫做意生身。
業報身它的問題點在哪裡?
它的果報體是對立的,有得有失,所以我們娑婆世界一般性的思考是對立的。
你看我們講快樂:諸欲求時苦,得時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
你看你追求一個功德,你壓力很大,患得患失:得到以後,你心中也感到很怖畏,隨時怕失掉;失掉的時候,憂愁苦惱。所以我們不是得就是失、不是失就是得,你得到也是憂愁恐怖、失掉也是痛苦。
極樂世界的果報體,身為佛的法身,他的相貌叫做一真法界,照《華嚴經》說,他是沒有對立的。
所以你到極樂世界,你看到黃金鋪地、看到宮殿樓閣,你沒有產生好壞的差別:哦,這宮殿很漂亮!你絕對沒有這種想法,你的思考是離開對立的,因為他那個果報體非是業力所感。
我們一般是有所得的心,不是造善、就是造惡,所以你得果報的時候也是對立的思考,所以我們娑婆世界是二分法。
我們現在的苦惱,是因為我們很難跳脫二分法那個強大的業力,你因地的時候也是二分法,你要嘛做、要嘛不做,這個是善、這個是惡,我們凡夫很難安住在中道的,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很難有這種大乘的中道思想,去成就一個無漏國土,很難!
我們一般的因地思考是二分的:做比較好、不做比較不好,或者做、要嘛不做,得到這個、放棄那個,你因地的時候是這個想法,你得果報的時候也是二分法,你很難跳脫這二分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形成一個強大的苦惱跟憂愁的力量。
所以我們在研究國土的時候,娑婆世界是業感的果報,是二分法;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它是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在研究苦樂的時候,就是說你在極樂世界看到美好的東西,你不會說這個東西很漂亮,你不會生起這個念頭,它不會讓你起這個念頭,一真法界哪有什麼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