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眼前有鏡不可得:從小貓之死看輪回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眼前有鏡不可得——從小貓之死看輪回
了悟子

 

看童話、學禅觀、入大乘、探本源!   
但得本,不愁末,明真心,離諸過! 

 一、小貓照鏡子——並非童話 

  一只小貓走到鏡子前,看見裡面也有一只小貓,正瞪著眼睛瞅自己。  
  “你是誰?干嗎盯著我?”  
  誰知鏡子裡的那只小貓也張大嘴,怒氣沖沖地說著什麼。 
  事情很嚴重,小貓很生氣:“你不知道我是這裡的老大嗎?!” 
  對方毫不示弱,反唇相譏。
  這下小貓氣壞了,他弓起背,瞪圓了眼,大叫著撲了過去。
  不料,對面那只小貓也模仿自己的動作撲過來,只聽 "砰"的一聲,瓜熟蒂落滿地牙。  
   小貓被碰得頭昏眼花,哭著去找媽媽。  
   媽媽聽罷,笑著說:“孩子,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就怎樣對待你。不信,你去跟鏡子裡的小伙伴友好地談談,看它會怎麼樣?”  
   小貓回到鏡子前,笑瞇瞇地說:“對不起,我錯了!”  
    咦,鏡子裡的小貓也笑瞇瞇地對它致歉。  
   小貓高興極了,忙去告訴媽媽。媽媽語重心長地對它說:  
   “寶貝,你要記住,世界就是一面鏡子,你付出什麼,就收獲什麼;如是因,如是果。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   
    六道輪回,亦復如是!

二、   眼前有鏡不可得——從小貓之死看輪回 
     
   世俗中人整日在妄想中過日子,虛生浪死,隨業流轉,著實可悲可憐。一旦善緣成熟,回心向佛,止惡向善,開始知道了妄念的害處,就想千方百計地除掉它。  
可是不幸得很,過如秋草刈難盡,心似春潮撫不平。  
我幾乎絕望了:妄難除,毋寧死!  
於是在1998年的彌陀聖誕前七日,專程到淄川的普照寺打“念佛七”。  
主七的是兩位風度灑脫、辯才無礙的年輕法師。他們畢業於南方某佛學院,弘法多年,定慧圓明,性格隨和,堪稱法門龍象。一位是上宗下敬法師,一位是上瑞下藏法師。自那次佛七分手以後,福分淺薄的我再也沒有見到兩位恩師,幾經查詢,音信全無。但其音容笑貌,栩栩如昨。不知如今兩位恩師住錫何處?起居安否?衣食豐否?道業隆否?佛緣盛否?  

   記得那年冬天很冷。我自己是帶著一件大棉衣去的,臨行前向單位請假時打了個妄語,說“回老家看望父母”——對淨宗學人來說,念佛的確是“回極樂老家,見彌陀慈父”。當時又有一首流行歌曲,喚做《快樂老家》,我一直視為淨土宗的主題歌;且又適值香港回歸,舉國同慶。上宗下敬法師說,我們今年舉行一個“感恩佛七”吧,大眾乘借回歸的強勁東風,登上阿彌陀佛的本願慈航,回歸極樂故鄉,投入母親懷抱,好嗎?  
——當然好,可是……象我這樣的罪業凡夫,能行嗎?  
——阿彌陀佛就是為了救度我們這些罪業深重的凡夫,才廣發大願,成就淨土,你不去誰去?佛不度你度誰?  
——可我妄想實在太多啊!盡管念佛多年,可仍然是“佛號與妄想齊飛,身心共地獄一色”,我沒救啦!  
——擒賊先擒王。你知道妄念何來?賊在何處嗎?  
——山賊易破,心賊難防啊。我連自己的心都管不住,哪有本事捉賊王呀!  
——你想見見賊王嗎?我跟它可是有深交呀。  
   於是,法師談起“小貓無辜累死”的故事。  
 
     瑞藏法師出家前,家裡曾養著一只精明可愛的小貓。有一次出門很久,回來後突然發現小貓死了,渾身是血,滿目創痍,似乎剛剛發生過一場驚心動魄的生死搏斗。就想:奇怪呀,門一直鎖著,屋裡又沒有其它動物,可見不是“他殺”;莫非貓兒會自尋短見?可也得需要“凶器”啊。法師四下偵察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破案線索。怎麼回事呀?師父正急得冒汗,一抬頭,猛然發現了自己的影子——原來,靠牆是一個大衣櫃,衣櫃門是兩面大鏡子。人在鏡子前梳妝打扮,即相離相,百般妙用,縱橫無礙;可是動物們卻不知眼前有鏡,不明真假,執著影像,迷頭認影,捨本逐末,自心自亂,於是麻煩就來了,攤上大事了!   
     可憐的小貓啊,它分明看見對面出現了另一只怪物,正在貓視耽耽地逼視著自己。
     哼!東風吹,戰鼓擂,這年頭兒誰怕誰?我是老大我怕誰?小樣兒,你看我干啥?不認識老子呀,那老子就讓你認識認識!……  
    於是乎,它沖上去就咬,對方也毫不示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彼此厮打起來……
     一山二虎,勢不兩立;一鏡二貓,自相殘殺。真假悟空,旗鼓相當。
   沒有人勸解,沒有人拉架,它就只能這樣打下去,直到魚死網破,同歸於盡,四面悲歌,一地雞毛。
    
   明鏡本清淨,笨貓自咬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貓看鏡子迷惑,人感到可笑;人看世界迷惑,菩薩感到可憐。
   面對阿賴耶識這面大鏡子,我們迷惑顛倒無量劫!
   面對宇宙萬相、三界幻影,我們撕咬爭斗到如今!
   我們比小貓幸運的是,我們攤上大事後,又攤上好事——得到了人身,遇到了佛法,明白了真相,歡喜信受,依教奉行,捨假歸真,背塵合覺,究竟解脫。始知:
    三界唯心如圓鏡,諸法無我有分曉。
    一超直入如來地,從此不再做傻貓!

  三、 汝身汝心,整個宇宙,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

      且看佛陀是怎樣給我們勸架解冤的——

       “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從始洎終,念念生滅,遺失真性,顛倒行事。性心失真,認物為己。輪回是中,自取流轉。”(《首楞嚴經》卷一)

   “色、心諸緣,及心所使,諸所緣法,唯心所現。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雲何汝等,遺失本妙,圓妙明心,寶明妙性;認悟中迷,晦昧為空(宇宙的起源),空晦暗中,結暗為色(物質的起源)。色雜妄想,想相為身(生命的起源)。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精神的起源)。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靈魂的起源)。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宇宙和生命的真相)。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法身)棄之,唯認一浮漚(水泡、宇宙泡)體,目為全潮,窮盡瀛渤(因小失大,聰明反被聰明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顛倒妄想,隨業輪回,愈陷愈深)。如來說為可憐愍者!"(《首楞嚴經》卷二)
  "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狂心自歇,歇即菩提!"“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知有淨土,不戀娑婆)!”(《首楞嚴經》卷四)
    

  上雲色心諸緣唯心所現。雲何所現?世尊明告:妙性本明,良由不覺,迷為頑空。頑空與無明和合,結暗為色,有器世間。礙色與頑空,二法和合,不動而動,故有色身。根身既具,識念自萌。識念既萌,不有而有,攀緣心生,故趣外奔逸。用此攀緣為心,則決定惑為色身之內。而安知色身,外洎山河大地,鹹是妙明心中所現之物。夫身心不有,妄執為實,是謂一迷。其猶背海認漚者也。於幻有身心中,重起取捨,墮YIN生怖,見相生愛,目為真心,重是一迷。其猶認漚為海,豈不為之倍迷。於垂手頃,二迷兼具,故曰等無差別。此文深奧,當細探其實,自審相應可也。不爾,則徒誇玄妙,何異說食不飽。何也?《圓覺》經曰:“雲何無明?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又雲:“彼無明者,非實有體。如夢中人,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不可得。”二文當合看。此為小乘者說唯心所現次第生起因緣。彼為菩薩直說妄認而已。此中唯心所現,則剎那不住,曾無處所。不知無處。故下文多方辨見。彼即直告:“如夢中所見,醒後不可得。”雲何不可得?如夢所見山河大地、草芥人畜,與平時無異。至於醒時,非惟夢中之境不可得,而身亦不可得。非惟身不可得,而心亦不可得。非斷之使無,非遣之使無,非修之使無,是畢竟無、本來空。以夢例覺,覺豈不然。夢本不有,覺則知無。覺如是實,夢應知有。夢不知有,覺處元虛。覺夢兩非,真心斯在。然則我輩於日用中,能如夢之獲覺不真得。如是現前身心、山河大地,畢竟是個什麼?如不相應,休教容易,虛度光陰。勉之勉之!( 《楞嚴經臆說》明 圓澄注)


    四、  用功觀照大圓鏡,即得了寤真如心  

      曼殊室利菩薩,對世尊大眾菩薩前告言:“若有一切菩薩及一切有情眾生,志求無上菩提,修持真實佛金剛聖性三摩地一切法者。一切法,即是一切有情心是也,為有情眾生心地法藏,有煩惱種性,煩惱種性則是菩提性者。有情心處,本性真淨,空無所得,是故有情心是大圓鏡智心處是也。菩薩於圓鏡智心作志求,用功觀照大圓鏡智,心性覺證寂滅,即得了寤心鏡瑩淨。瑩淨達空,即心證平等性智。證平等性智者,通寤達性本性實空,證入空中心。心心性如如性體地,名入如如智,則證妙觀察智也。得入如如性清淨聖智,獲得金剛成所作智者,證菩提性成就聖智也。是故則名四智菩提玄通觀智,入一切佛心金剛三摩地。聖智相應,則名瑜伽三密門三十支契印。加持身密十支三摩地,令身根清淨,證身體性智聖力。加持口密十支三摩地,心念觀智清淨,則聖力。加持意密寂靜十支三摩地,則意密地清淨,則如性真淨。證性印三昧不空聖智金剛喻定三摩地如來法身。成就如是秘密教者。是故令一切諸大菩薩摩诃薩及一切眾生,修學教旨,入瑜伽一切法修持佛金剛三摩地三密菩提法教。入聖性海無邊三昧法界三摩地故。 ”
     《首楞嚴經》雲:“一迷為心,決定惑為色身之內。”凡夫認為心在身體裡面(小貓以為貓在鏡子裡面),這是顛倒。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迷心逐物,則生生世世流轉生死。豈不知真心廣大無邊,包含宇宙,時時現前,可惜我們不認識。學佛的人如果不懂得心包太虛,諸法無我,即是外道。“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不但身心、四大五蘊,都是真心變現出來的,一切山河大地、六道眾生全是我們心的投影,唯心變現出來的影像。譬如夢中,亦有山河大地,芸芸眾生,一旦醒來,無影無蹤!所謂,夢裡明明有六道,覺後空空無大千!假如在夢中知道是自己在作夢,夢中一切純屬自作多情,唯心自鬧,當下覺知,當即醒來,則夢中的一切生滅苦樂煙消雲散。“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知有淨土,不戀娑婆)。”大夢醒來即淨土,花開見佛悟無生,而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至真至善的清淨法身廓然現前!

      五、  關於大圓鏡智

     大圓鏡智,謂可如實映現一切法之佛智。法相宗所說的四智之一,由轉第八識(阿賴耶識)而得。亦即在證入佛果之時,阿賴耶識捨斷一切煩惱習氣,轉依而成純粹的無漏智。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諸法,萬德圓滿,無所欠缺,猶如大圓鏡之能顯現一切色像,故稱為大圓鏡智。
    《廣釋菩提心論》卷四雲:“大圓鏡智,是智遠離我、我所相,及離能取、所取分別,不雜一切煩惱垢染,於一切所緣、所行、所知相中,不忘不愚,智影相生現種依持,彼一切智所依清淨,是即真如所緣無分別智。”

   《佛地經論》卷三雲:“大圓鏡智者,謂離一切我我所執,一切所取能取分別。所緣,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忘一切境界。不分別知境相差別。一切時方,無間無斷。永離一切煩惱障垢有漏種子。一切清淨無漏功德種子圓滿。能現能生一切境界諸智影像。一切身土影像所依。任持一切佛地功德。窮未來際,無有斷盡。如是名為大圓鏡智。”

 
    《佛地經論》卷四雲:大圓鏡智者:如依圓鏡,眾像影現;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境識,眾像影現。唯以圓鏡為譬喻者,當知圓鏡,如來智鏡平等平等。是故智鏡名圓鏡智。如大圓鏡,有樂福人,懸高勝處,無所動搖。諸有去來無量眾生,於此觀察自身得失。為欲存得捨諸失故。如是如來懸圓鏡智,處淨法界,無間斷故,無所動搖。欲令無量無數眾生,觀於染淨。為欲取淨捨諸染故。又如圓鏡,極善摩瑩,鑒淨無垢,光明遍照;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佛智上,一切煩惱所知障垢,永出離故;極善摩瑩為依止定所攝持故;鑒淨無垢,作諸眾生利樂事故;光明遍照。又如圓鏡,依緣本質,種種影像相貌生起。如是如來大圓鏡智,於一切時,依諸緣故;種種智影相貌生起。如圓鏡上非一眾多諸影像起,而圓鏡上,無諸影像;而此圓鏡,無動無作。如是如來圓鏡智上,非一眾多諸智影起,圓鏡智上,無諸智影;而此智鏡,無動無作。又如圓鏡,與眾影像,非合非離。不聚集故,現彼緣故。如是如來大圓鏡智,與眾智影,非合非離。不聚集故,不散失故。又如圓鏡,周瑩其面,於一切處,為諸影像遍起依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不斷無量眾行善瑩,為諸智影遍起依緣。謂聲聞乘諸智影像,獨一覺乘諸智影像,無上大乘諸智影像。為欲令諸聲聞乘人,依聲聞乘而出離故;獨一覺人,依獨覺乘而出離故;大乘之人,依無上乘而出離故。如圓鏡中,大影可得;所謂大地大山大樹大宮捨影。而是圓鏡,不等彼量。如是如來圓鏡智上,從極喜地,乃至佛地,智影可得;及與一切世出世法智影可得;而圓鏡智,非彼分量。又如圓鏡,非處障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惡友攝聞不正法障礙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又如圓鏡,非處暗質,影像起緣;如是如來大圓鏡智,非處樂惡愚昧眾生智影起緣。彼非器故。  如彼論四卷十頁至五卷七頁廣釋。
   
        附錄:   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離自性(大圓鏡智)
       淨空法師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我國清代彭紹升居士贊曰:“《無量壽經》者,如來稱性之圓教,眾生本具之化儀。”這幾句話非常重要。《無量壽經》乃諸佛如來,稱性之談,字字句句都是從自性流露出來的,字字句句都是圓滿的,所以稱它作圓教。一切諸佛如來的自性,跟一切眾生的自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所以佛在大乘教裡面講到自性,常常用海做比喻——“性海”。我們每一個不同的眾生,就像海裡面起的一個水泡一樣,水泡從海裡起的。如果水泡沒有破裂,水泡跟水泡好像互相對立的;水泡破了之後,全是大海。聰明的人不必等它破,就知道全是海水,每個水泡都是海水,海水就比喻自性。所以,經教裡佛常說:“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沒有一樣不相同,為什麼?你離不開自性。這句話把諸法實相一語道破,我們跟一切眾生本是一體,一個自性,你說這關系多親密!為什麼有這麼多差別?迷悟不同。悟了,就知道我們本是一體,比一家人還親,一體;迷了的時候才分自分他,才有分別、才有執著,才造業,才遭到一些冤枉的果報。六道輪回很冤枉,如夢中境界,它不是真的。真正參透了,那個夢也沒有離開自性。所以十法界依正莊嚴都不離自性,都是自性現的。

          不為境轉,是真功夫
     學佛的人要能轉境界,不要被境界所轉。學佛的人要記住佛陀的教訓:“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覺悟的人決不為物所轉,這個“物”,包括身心一切境界,就是我們常講十法界依正莊嚴。只有迷了自性的人,才被境界所轉,眼見色被色所轉,耳聞聲被聲所轉,真可憐!

   眼見色,順自己心的,就起貪心;不順自己心的,就起嗔恚心,就是被它所轉。耳聞聲,喜歡聽,多聽聽,被它所轉;不喜歡聽,聽了討厭,被它所轉。幾時能在一切音聲裡頭如如不動,聽得清清楚楚,就不為所轉。

     你要是在一切境界裡面起分別、起執著、起貪嗔癡慢,就被境界所轉。被境轉就造業,不被境轉就不造業;不造業,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淨業。

 《楞嚴經》上說,“若能轉境,則同如來”。你不被境界轉,就轉境界了。境界轉成什麼?轉成定慧。任何境界到你面前都變成定慧,你就跟如來沒有兩樣!

    修行人講功夫,什麼叫功夫?不為境轉,是真功夫。處處為境界所轉,那算什麼功夫!

   沒有定力,還會受誘惑,還有貪嗔癡慢,處處為境界所轉,沒有法子超越輪回,你憑什麼能了生死、出三界?處處為境所轉,帶業也不行。

    到你往生的時候,你還放不下,你還被境界轉,這是個大障礙,阿彌陀佛來接引,你說“我還沒有放下,還有事情沒處理”,阿彌陀佛可不等你,你還是去不成。

 

    觀照無常,心系淨土——保持24小時念佛的秘訣
     慧律法師

   經常有信徒告訴我,他們在念佛的時候,會產生兩種現象(昏沉與掉舉):

  第一、一直念佛到後來,會感到昏沉、想睡覺,提不起佛號;
  第二、一念佛號,反而妄想紛飛,煩惱不斷。這些都是因為沒有掌握念佛的要領,純粹是用意識心在念佛。

    修學念佛法門,除了在事相上用功外,還要用般若的智慧,了解自性就是我,佛就是我們的本性,然後用回光返照的功夫,不著一切境界。用不執著心,當佛號現前時,統統是全體心性的展現,大用時時現前。

    但如果用的是意識心,設定一個佛號,然後執持佛號,在事相上念佛。就初學者而言,這是對的,但工夫要純熟,就很困難。煩惱一起來,就無法念下去,所以這不是真正的工夫。

    用意識心念佛,強迫自己去接受佛號的觀念,會造成意識的對立。若是用心性念佛,念而無念,佛號自然流露。

    有這些現象(昏沉與掉舉),這表示悟得還不夠,念佛的工夫還不到家,用的不是真心。

    不用真心念佛,刻意地去尋求佛號,好像佛號在外面,去追逐佛號,而並非由本性散發出來的自性念佛,精神緊繃就會覺得很疲倦。

    要突破這種狀況,必須體悟到事相的本身就是無常,無常當下就是空,然後,煩惱就減少。

    建立空的思想以後,就沒有得失、取捨的觀念。自然對於世間的名利、男女、幻化的一切大地萬物,都可以放得下。

    放久了,佛號現前,一用起功來,就是本性念佛的工夫,這個是需要時間的。

    我自己是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從早到晚佛號不斷,心裡面就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在我的心,我的心就在極樂世界。

    何以故? 因為念念都能觀照無常,知道娑婆世界是幻化的,知道一切法苦空無常,如夢幻泡影、鏡花水月。因此,我時時都能放下,對這個世間沒有一點貪戀。 求生淨土的信念,就一直從心裡面生起,自然而然信願真切,自然就有力量。

    因為對我而言,佛法和我的生命已結合為一體,也就不會患得患失,不會只是憑著盲目和沖動,也不會在生活中失去觀照,而陷入無力感當中。  

 

 

上一篇:增強免疫力,做個“素食達人”
下一篇:淨空法師:斷惡修善最具體、最有效,最快速、最穩當的方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