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自述年譜(十五)
(白話圖文參見:《雲中吹箫人》(虛雲老和尚畫傳)http://www.suyuan.org/tpbd/ShowPhoto.asp?PhotoID=120)
譯者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輯
四月二十七日
有一件事要囑咐各位的。近日各處來信問本寺是否傳戒。大家知道的。我在這裡是住茅蓬。各位有緣。所以共住在一塊。現在要響應政府號召。自給自食。若人多了。一時生產不及。糧食就買不到。各位向外通信。切不要說這裡傳戒。因為這裡不能多住人。本寺的新戒曾要求我說戒。我看時節因緣。或在這裡說方便戒是可以的。但不能招集諸方新戒。若人過多。食住都成問題。現在農事忙到了不得。幸而秧已插了。但還有很多事要忙的。天天要吃。若不預為計劃。就沒有得吃。老鼠都有來年糧。我們也要有打算。時光迅速。又快到夏至了。夏至後日漸短。夜漸長。陽氣收了。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動靜。行住坐臥。要順時調護。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勿被動轉。靜勿被靜轉。定是體。慧是用。真是靜。俗是動。二谛圓融。與天地之氣一般。修行辦道。無非調停動靜而已。動靜如法。隨心所安。動靜不如法。被境所遷。歡樂苦日短。憂愁歎日長。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昔日有一禅和子在鼓山掛單。有一生癞病僧。別人看見都討厭他。這禅和子年紀纔二十多歲。很慈悲細心招呼病僧。病僧好了。與禅和子一同起單。病僧曰。“我多謝你的照顧。病纔醫好。否則我早就死了。你和我一齊到我小廟去住住吧。”禅和子說。“我先朝五台。將來再到你小廟去。”禅和子朝完五台。回到鼓山。訪那病僧。那病僧就在一金絲明亮的寺門邊迎接他說。“等你很久了。這麼遲到。”便倒一杯開水他喝。禅和子說。“路上未吃飯呢。”病僧說。“請稍等一下。飯就送來。”病僧便去牽牛。犁田。播種。拔秧。插秧。薅草。割稻子。碾米。作飯。不知怎樣攪的。頃刻間飯就弄好了。飯吃完之後。禅和子想告假去。病僧請留一宿。迨天明下山。則江山依舊。人事全非。已改朝換代過了很多年了。我們苦惱交煎。日子非常難過。他上山住一日夜。吃一頓飯下山。就改了朝代。過了很多年月。羅浮山沙門慧常。因采茶入山洞。見金字榜羅漢聖寺。居中三日而出。乃在茅山。人間五年矣。你看時間長短。是不是唯心所造呢。只要你能定慧圓融。二谛融通。深入三昧。一念無生。則見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行住坐臥。不要心外見法。每天不被境轉。任你暑去寒來。與我不相干。如如不動。念念無生。這就不被境轉。修行就不錯過時光了。
四月二十八日
同參道友們來問話。不要客氣。直道些好。本來諸方叢林問話的規矩。要恭恭敬敬。搭衣持具頂禮後。問訊長跪。纔請開示的。這裡是茅蓬境界。不講究這些。什麼道理呢。我現在一天到晚在煩惱中過日。你們多禮。我就更麻煩了。隨便隨時。那裡都可以問。可以說。禅和子在巷裡牽牛直來直去。譬如說點燈。用的是香油。就說是香油。是洋油就說是洋油。你用功是念佛就談念佛。是參禅就談參禅。有那樣便說那樣。灑灑脫脫的好。若說我樣樣都不曉得。請你慈悲開示。這就是虛偽了。如德山隔江招手。他也知你的長短。本來法法都是了生死的。參禅。念佛。看經。禮拜。種種法門。對機而說。你是什麼機。對你說什麼法。“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君臣藥配合妥當。吃了出一身大汗。病就好了。病好了。藥就不要了。古人說。“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凡夫心盡。當下是佛。不用向外馳求。向外馳求。即是外道。心外一無所得。自心是佛。凡夫心。就是執著心。生氣。生歡喜。毀譽動心。貪色。貪財。穿好。吃好。偷懶。打無明。不上殿等等習氣毛病。甚至想成佛。都是凡夫心。若能凡聖雙忘。一切處如如不動。不向外求。則見自心是佛。辭親割愛。以參禅念佛等法門除此等凡心。說以毒攻毒。病去藥除。同參們請開示。常說妄想多。這不要緊。不參禅。不念佛。你還不知有妄想。因為用功回光返照。就知道有妄想。識得妄。你不要理會他。如如不動。若生心動念。就見鬼了。日久功深。水滴石穿。口誦心惟。自然歸一。參禅可以悟道。念佛忘了我也能悟道。一念不生。直下承當。這裡正好用功。希望各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四月二十九日
講起辦道。諸佛菩薩只叫除習氣。有習氣就是眾生。無習氣就是聖賢。聖賢的妙用。識得則煩惱是菩提。識不得則菩提成煩惱。煩惱與菩提。如反掌覆掌。這些話說是容易。行就為難。所以鳥窠禅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虛雲慚愧萬分。習氣深了。不能回頭。不能放下。到這裡住茅蓬。本想楖栗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的。常住的事不要我理。理了就是多管閒事。從前當過兩天家。習氣難除。至今放不下。事情看不過去的偏愛講。當家說過。今早不出坡。我還叫出坡。有人說我這就是封建。是多管。這件事公說公有理。婆說理更多。當家說大眾太辛苦了。休息一下是對的。但國家號召我們努力生產。我們借了政府幾萬斤米。怎能不響應號召努力生產呢。雖然要大家吃苦。這是有理由的。我要開腔多嘴。是怕下半年買不到米。因為我們每人每日買米一斤半。現在木匠買米已節約減了三兩。我看我們也快要滅的。米少了又不增產就不夠食。若今天休息。明天是初一又休息。後天若下雨。那就一連休息三天不出坡。豈不誤了生產。有此原因。你們說我封建就封建。但我封建中有不封建。專制中有不專制。和有強權無公理的不同。現在春雨土松。若不趁此時候多辛苦一點。請問下半年吃什麼呢。雖說辛苦。但我們比山下的老百姓已經好得多了。他們這幾天幫我們插秧纔有大米飯吃。每天光頭淋雨還不敢躲懶。一懶我們就不用他。所以這麼苦。他們還要做。我們沒他們這麼苦何以還說苦呢。
端午
今天端午節。本是世俗的紀念日。佛門不在這裡執著。虛雲以前也隨順世情。住近城市也有人送粽子。常住也隨俗過節。現在雲居山沒有人送粽子來。粽子本來是給鬼吃的。我們何必要包粽子。包粽子費工夫。所以只煮糯米飯應節算了。人生世上。總宜流芳千古。切勿遺臭萬年。國家所重的是忠義節烈。佛門弟子。一念無生。認識本來面目。誰管他什麼吉凶禍福。但未見無生的。就逃不出吉凶禍福。這幾天鬧水災。去年鬧水災也在這幾天。今年水災怕比去年更壞。我放不下。跑出山口看看。只見山下一片汪洋大海。田裡青苗比去年損失更多。人民糧食不知如何。我們買糧也成問題。而且買糧的錢也沒有。所以要大家刻苦度過難關。這次沒有米賣。幸蒙政府照顧。買到谷子。以前買米每人每天一斤半。現已減了四兩。只能買二十兩米。以谷折米。要打七折八折。一百斤谷子作七十斤米。要多買也不行。買谷比買米吃虧。買麥面一擔二十幾元。一擔面粉等於兩擔米錢。更化得多了。但不買又不行。所以要和大家商量節約省吃。從此不吃干飯。只吃稀飯。買谷怕買不到。自己種的又未長成。先收些洋芋摻在粥內吃。洋芋每斤一角二分。價比米貴。好在洋芋是自己種的。不化本錢。拿它頂米度過難關。我們要得過且過。
五月十五日
叢林布薩。一個月內黑月白月兩回。梵網經。四分戒本。每月本來都要誦兩次。今只半月誦梵網經。半月誦四分戒本。已省略了。梵語布薩。華言淨住。善宿。又曰長養。謂每月集眾說戒經。使比丘住於淨戒中能長養善法也。佛觀一切眾生苦惱輪回。背覺合塵。習氣除不了。故方便制戒。使眾生斷除習氣。背塵合覺。律所說的戒律。梵語稱毗奈耶。華言曰滅。或曰律。新譯曰調伏。戒律滅諸過非。故曰滅。如世間之律法斷決輕重之罪者。故雲律。調和身語意之作業。制伏諸惡行。故雲調伏。戒律條文多少。怕你忘記。所以每月二戒都要誦二次。菩薩戒是體。比丘戒是用。內外一如。則身心自在。誦戒不是過口文章。要說到行到。講到持戒也實在為難。稍一彷佛就犯了戒。持戒這事。如頭上頂一碗油似的。稍一不慎。油便漏落。戒就犯了。半月誦戒。誦完要記得。口誦心惟。遇境逢緣。就不犯戒。不起十惡。佛制半月誦戒之意在此。初發心的格外要慎重。很多人年老還靠不住。果能一生直到進化身窯。那時都不犯律儀。纔算是個清淨比丘。戒律雖有大小性遮之分。皆要絲毫不犯。持戒清淨如滿月。實不容易。不可不小心。未曾受戒的。別人誦戒不能往聽。只能誦戒前在齋堂聽和尚囑咐。不要忘記出家根本。論到出家。表相不難。不比過去要剃發。現在很多俗人都是光頭的。出家只穿上大領衣就名僧人。但誰是真的僧人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務望各自精進。
五月十六日
昨夜說的黑月白月誦兩重戒法。這是世尊金口所宣。佛將涅盤時。阿難尊者問佛。未來比丘以何為師。佛曰。《汝等比丘。於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波羅提木叉。華言別解脫。謂身口七非五篇等戒。不犯則能解脫。以波羅提木叉為師即以戒為師也。戒條既多。怕會忘記。故黑月白月都要誦戒。以便記持不犯。曾受某戒。許誦某戒。聽某戒。未曾受過的戒。不許誦。不許聽。未受而誦而聽就不合法。故誦戒法師在誦菩薩戒前問曰。“未受菩薩戒者出否。”維那答曰。“此中無有未受菩薩戒者。”誦比丘戒也要這樣問。佛門弟子共有七眾。一。比丘。二。比丘尼。這是男女之受具足戒者。三。式叉摩那。此雲學戒女。習學六法故。四。沙彌。五。沙彌尼。這是男女之受十戒者。六。優婆塞。七。優婆夷。此是男女之受五戒者。沙彌不許聽誦比丘戒。怕沙彌見比丘犯戒而生我慢貢高。輕視比丘。故誦戒之前。沙彌進齋堂。頂禮長跪。上座撫尺雲。“諸沙彌谛聽。人身難得。戒法難聞。時光易度。道業難成。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沙彌答曰。“依教奉行。”上座又說。“既能依教奉行。作禮而退。”沙彌一拜起。問訊出堂。沙彌出堂之後。纔開始誦戒。受了佛戒。當下即得清淨戒體。即得解脫。即入佛位。位同大覺。是真佛子。受佛戒。是難得希有之事。所以受戒後。要謹慎護戒。寧可有戒而死。不可無戒而生。僧祇律雲。《波羅脂國有二比丘共伴來詣捨衛。問訊世尊。中路口渴無水。前到一井。一比丘汲水便飲。一比丘看水見蟲不飲。飲水比丘問言。汝何不飲。答言。世尊制戒。不得飲蟲水故。彼復勸言。長老但飲。勿自渴死。不得見佛。答言。我寧傷身。不毀佛戒。遂便渴死。即生忉利天上。天身具足。是夜先到佛所。禮足聞法。得法眼淨。飲水比丘。後日乃到佛所。佛知而故問。汝從何來。為有伴否。彼即以上事答。佛言。癡人。汝不見我。謂得見我。彼死比丘。已先見我。若比丘。放逸懈怠。不攝諸根。雖共我一處。彼離我遠。彼雖見我。我不見彼。若有比丘。於海彼岸。能不放逸。精進不懈。斂攝諸根。雖去我遠。我常見彼。彼常近我》。和這位持戒比丘比較一下。我們是一天到晚烏煙瘴氣。和豬八戒一般。那裡像佛的弟子呢。佛制。比丘喝水。要用濾水囊。把水濾過纔喝。中國現在誰用濾水囊呢。佛又方便。喝水時只許用肉眼觀水。不許用天眼觀水。因為用天眼觀。則水中蟲多。皆喝不得。勉強喝了又犯戒故也。所以不管你看見水有蟲無蟲。照毗尼日用規定。凡飲水都要持偈念咒。偈曰。《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咒曰。《唵悉波羅摩尼莎诃》。時光易度者。一日十二時辰。晝六時。夜六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四刻。一刻十五分鐘。一分六十秒。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你們沙彌。自出娘胎至今。轉眼就二三十歲。你看時光是不是易過。道業難成。初出家的道心都好。日子久了。就懈怠起來。所以說。“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二年。佛在西天。出家三年。問佛要錢。”既道心不長。道業就難成了。露水般的道心。怎能了生死呢。所以最後就囑咐你們說。《汝等各淨身口意。勤學經律論。謹慎莫放逸》。勤者精進不後退。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分晝夜。行住坐臥。朝於斯。夕於斯。磨煉身心。清淨三業。經者。徑也。即了生脫死之路徑。律者。戒律。即五戒十戒比丘菩薩等戒也。論者。佛大弟子發揚經律之妙義的著作。汝等沙彌。既發心為道。就要勤學經律論。勿空過日。
五月十七日
昔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還可趣向也無。”泉曰。“擬向即乖。”州曰。“不擬爭知是道。”泉曰。“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豈可強是非耶。”州於言下悟理。我們說古人的空話。說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見得他是道呢。只要識得平常心。則一切處都是道。不識這平常心。就顛顛倒倒了。何故呢。我們不能回光返照。向外馳求。背覺合塵。朝朝暮暮。隨境遷流。背道而馳。摸不著自己的臉孔。怎樣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長遠。一年到頭。一生到死。
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飯。沒有擺布安排。這樣的招待。可以長遠。就是平常。如有貴客到了。弄幾碗好菜。這就是不平常的。只能招待十天八天。家無常禮。故不平常的招待。是不能長久的。修心人能心無造作。無安排。無改變。無花言巧語等。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場的意思。六祖謂智隍禅師曰。“汝但心如虛空。不著空見。應用無礙。動靜無心。凡聖情忘。能所俱泯。性相如如。無不定時也。”這些話。也是說的平常心。與這些話不相應的。是在鬼窟裡作活計。就不平常了。昨夜說戒律。初發心的初生信心。歸依三寶。求受五戒。再進步的。知人生是苦。而捨俗出家。入山修道。知比丘尊貴。而受具足戒。又發大心。而受菩薩戒。在戒堂聽引禮師苦口叮咛。說到“寒心而生慚愧。”那時怕六道受苦而發道心。聞法淚下。問某戒能持否。都答曰能持。但受戒完了。過些時候。老毛病復發。就退道心。就不平常。反以貪瞋癡為平常了。明道的人。動靜無心。善惡無念。性空即無心。無心即道。初出家人。不知佛法如何。規矩如何。修行如何。須知欲了生死。先要循規蹈矩。如孔子之制禮作樂。亦無非教人規矩。與佛戒律無異。執身即除習氣。身得自由。則心有依處。古人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的偈語曰。“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游。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回施半展眸。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作比丘。”以冰清玉潔的音聲。稱念諸佛聖說。這是念佛法門。進一步問念佛的是誰。就是參禅了。若不回光返照。只口念佛而心打妄想。隨念遷流。這樣念佛就無用。念佛要口念心惟。以智觀照。聲音不緩不急。如水慢流。口念耳聽。不打妄想。念念流入薩婆若海。一聲佛號有無量功德。只此一聲佛號就能渡無量眾生。誦經或照經文直誦。或背誦。或跪誦。或端坐而誦。或默念皆可。隨文觀想。看經中說的什麼道理。行道即經行。一步一步不亂。不東歪西倒。如空中雁行有次序。一個跟一個。不緊不疏的行。一切處都是用功。合掌兩手不空心。十指緊密。不偏不倒。如捧水一般。若一偏側。水就傾瀉了。站如松。兩腳八字。前寬八寸。後寬二寸。身直。頭不偏不倚。後頸靠衣領。如頂一碗油在頭上一般。不正則油瀉了。行如風。要照顧前後。輕輕移步。鞋不拖地。行樓板不要響。生草不踏。愛護生物。開眼看東西。只展半眼。所看不過三五七尺遠。行住坐臥。能具威儀。使人一望生敬。若不先自檢責。何以化導群機。既自治之行可觀。則攝化之門不墜。有道無道。舉止如何。別人一看便知。心能平常則始終不變。經歷風波險阻。此心如如不動。如憨山老人者。就是我們的模范。他老人家生於明朝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十月十二日。十二歲請於母出家。禮南京報恩西林和尚為師。受具戒於無極和尚。二十歲西林和尚寂後。房門大小事。眾皆聽憨山決之。後從雲谷大師在天界坐禅。二十八歲游五台。見憨山甚佳。因以為號。二十九歲閱肇論。悟不遷義。妙峰謂之曰。“且喜有住山本錢矣。”三十歲發悟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澈。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自披剃至七十一歲冬。游雙徑。上堂說法。啟口數千言。不吃一字。侍前傳錄。疲於奔命。日不暇給。其詳細史實。具載年譜中。他老人家一生歷史。數十年中。環境千變萬化。千辛萬苦而道心始終不變。這就是平常心。長遠心。就是我們的模范。他遣戍雷陽時。作軍中吟雲。“缁衣脫卻換戎裝。始信隨緣是道場。縱使炎天如烈火。難消冰雪冷心腸。”把他自己堅固不變的心都吐露出來。佛法到今日更衰微。起過不少風波。解放前。全國僧尼還有八十萬。去年只余七萬多。還俗的十占其九。這就是無長遠心。無堅固心。烈火一燒。就站不住腳。若是真佛弟子。就要立志。具鐵石心腸。先學威儀。循規蹈矩。不怕人說你腦筋不醒。要死心崇奉佛的教誡。由於多劫種下善根。此生纔得入佛門。就要努力求道去習氣。不入名利場。不當國王差。把心中的習氣。一點一點的除去。即是大修行人。得入理體。堅固心歷久不變。平常心動靜一如。
五月十八日
禅門日誦上。載有憨山大師費閒歌十首。講十件難事。這十件事辦不到。就是空費力。就是閒無用。故曰費閒歌。若把這十事做到。就了生死。十件難事是。體道難。守規難。遇師難。出塵難。實心難。悟道難。守關難。信心難。敬心難。解經難。我與古人一比。自知慚愧。不敢多舂殼子。別人把我當古董看待。以為我有道德。我不敢多說話。別人認為我裝憨。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並非我客氣。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內心的慚愧誰能知道呢。我騙佛飯吃。比你們多幾年。你們不相信苦惱業障。我的苦惱又說不出。現在只吃空飯。講話也講不好。講的又不是自己的。只是前人的典章。或諸方的口水。都是眼見耳聞的。自己肚裡一點也沒有。古聖先賢。千佛萬佛。傳一心印。不說一語。佛祖相傳。無非如此。古人說得到行得到。別人不知我的苦惱。還以為我了不得。明眼人會說我。你何不自己講講自己。前天杭洲某人來一封隱名信指責我說。“抑其有以宗匠自命者。鹹多墨守偏空。縱有滿腹知解。對本分上一點不能相應。阿附權貴。廣收門徒。雖名喧一時。亦不足重。故有秘戒不許濫傳於不道不明不聖不賢之人。若遇其人而不傳。則必受其殃。若傳非其人。亦受其殃。未審大師遇有應傳而不傳。不應傳而傳者之事否。按傳者傳法也一。和尚蓄須。沙門敗類。開千古破戒之風。留後人饑諷之玷。二。雲門罹難。不明事機。徒以宿業果報而自慰。造成三僧失蹤。一僧身亡空前未有之慘聞。有此二事。足以證明大師功過深淺矣。孔子說。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這封信指責我。就是我的善知識。我很感謝他。可惜他的信不署名。又沒有回信地址。他說。“蓋以大師之神明。當可知也。倘有緣分。請一回示為禱。”因此我寫信到杭州托心文法師打聽這封信是誰寫的。想和他通個信。他說我以宗匠自命。又說就學人所知者。其能行解相應作法門之龍象。不愧為人天眼目者。捨大師其誰能當之等語。他最初責我以宗匠自命。我何嘗敢以宗匠自命。繼又贊歎我捨大師其誰能當之。這些話我實不敢當。問我傳法之事。我自己應不應得法也不知。那裡敢說傳不傳呢。談到和尚蓄須這件事。旁人對我是不清楚的。我初出家時。誤學頭陀留須發帶金箍。那時不明教理。早就錯了。後來被善知識一罵就剃了。以後每年剃一次頭。每逢除夕洗一次腳。平生不洗澡。既然一年纔剃一次頭。平常不剃頭就不剃胡子。我不是有意養胡子的。照佛制度。應該剃除須發。中土風俗。以須眉男子為大丈夫相。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以中土祖師亦有順俗留胡子的。說到雲門罹難。責我不明事機。這事亦與我無干。誰失蹤。誰身亡。我也不知。古來酬還夙業果報而罹難的祖師很多。以上的話。由於我放不下而說的。平常會說古人的話來勸人。遇到境界。自己就打不開。真所謂能信不行空費力。空空論說也徒然。我長年害病。無力行持。不能如古人那樣要死就死。要活就活。來去自由。初發心同參們。不要提我的虛名。不要聽我的空話。要各人自己努力。自不努力。向外求人。都靠不住的。行持不限出家在家。都是一樣。講個典章你們聽。雲南有一位秤錘祖師。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東門外。父母去世。遺下財產田園。生活過得很好。勤儉勞動。自種菜蔬出賣作零用。妻年輕貌美。好吃懶作。和野漢子私通。蔡雖明知此事也不說她。日子久了。她更膽大。天天和野漢子私通。毫無顧懼了。有一天。蔡很早就出門賣菜。預計野漢尚未離家。就買好酒肉帶回家。這時野漢尚未離去。只好躲在床下。蔡入廚弄飯菜。妻覺得不好意思。就去洗臉並幫丈夫弄飯菜。飯菜弄好了。蔡叫她擺碗筷。她擺了兩套碗筷。蔡叫她擺三套。我今天請客。她擺好了。蔡叫她請客出來喝酒。她說。“客在那裡。”蔡曰。“在房裡。”她說。“你不要說鬼話。房裡那裡有客。”蔡說。“不要緊。不要害怕。你請他出來好了。若不出來。我就給他一刀。”妻不得已。就叫野漢子出來。蔡請野漢子上座。向他敬酒。野漢子以為有毒不敢喝。蔡先喝了再請他喝。野漢子纔放心。酒菜吃飽了。蔡向野漢子叩頭三拜。說今天好姻緣。我妻年輕。無人招呼。得你照顧很好。我的家財和我的妻。都交給你。請你收下吧。妻和野漢子都不肯。蔡持刀說。你們不答應。我就要你們的命。二人沒法。只好答應下來。蔡於是只身空手出門。往長松山西林庵出家。一面修行。一面種菜。後來用功有了見地。再說野漢子財色兼收以後。好吃懶做。老婆天天挨打挨罵。吃不消。她悔恨了。跑到西林庵請蔡回家。想重尋舊好。蔡不理她。後來野漢子把家財吃光了。弄到她討飯無路。她想起蔡的恩情。想報答他。蔡平常好吃昆陽的金絲鯉魚。她弄好了一盤金絲鯉魚。送到西林庵給蔡吃。蔡收下說。“我領了你的情了。這些魚我拿去放生。”妻曰。“魚已煮熟了。不能放生。”蔡即將魚放在水裡。魚都活了。直到現在。昆明黑龍潭古跡。還有這種魚。蔡是俗人。對妻財子祿能放得下。所以修道能成功。奉勸各位。都把萬緣放下。努力修行。期成聖果吧。
五月二十日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叫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眾生無量劫來。被物所轉。都是心外見法。不知自性。本來無一物。萬法了不可得。妄執心外有法。成邪知邪見。既然說識得心無寸土。那就算了。何必還說許多名堂。什麼三歸五戒。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等等。說這多法門。無非對治眾生的心而已。眾生習氣毛病。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就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麼病。就給你什麼藥。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眾生無量劫來。被無明煩惱污染了真心。妄認四大為自身相。不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今欲返本還原。要先調身。斷除習氣。把粗心變為細心。從有為到無為。在自性清淨身上用功。行住坐臥。一天到晚。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小心謹慎。斷除習氣。膽要大。心要細。膽大包身。不被境轉。心細則氣細。否則粗心浮氣。這種情形。可以自己檢查。一般人在勞苦奔波忙忙碌碌時。就氣喘息粗。有定力功夫的人。再忙也不喘氣。一天到晚。總是心平氣和的。一心不亂就是定。妄無本體。有定就無妄。就能復本心源。功夫從外頭做起。先講威儀教相。行住坐臥都有威儀。不要說忙得要死。還講什麼威儀。既然作如來之弟子。先聖之宗親。出入於金門之下。行藏於寶殿之中。就要做到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假使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怎能因為忙了就不講威儀呢。昔日浮山遠錄公謂其首座曰。“所以治心。須求妙悟。悟則神和氣靜。容敬色莊。妄想情慮。皆融為真心矣。”“以此治心。心自靈妙。然後導物。孰不從化。”所以有眼的人。看你一舉一動。威儀怎樣。就知你有道無道。佛在世時。捨利弗初為婆羅門。路逢馬勝比丘。見他威儀很好。心生恭敬。從之問法。馬勝比丘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捨利弗聞偈得法眼淨。歸與親友目連宣說偈言。亦得法眼淨。實時各將弟子一百。往詣竹園求願出家。佛呼善來比丘。須發自落。袈裟被身。即成沙門。你看馬勝比丘只是行路威儀好。便成如此功德。這就是以威儀導物。孰不從化的例子。初發心的同參們。要向古人習學。一心觀照自己。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若不如此。不守本分隨妄流轉。何異俗人。雖說出家辦道。都是空話。各人留心。
五月二十一日
楞嚴經上佛說。《如我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我們和佛就如此不同。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范。全經著重說YIN字。由這YIN字。說出很多文章來。最初由阿難示現。因乞食次。經歷YIN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毘迦羅。先梵天咒。攝入YIN席。YIN躬撫摩。將毀戒體。如來知彼YIN術所加。齋畢旋歸。王及大臣。長者居士。俱來隨佛。願聞法要。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啟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佛應阿難之請。就說出一部楞嚴經來。阿難遇摩登伽女。並非做不得主。這是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捨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YIN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回YIN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為道。有不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如經所說。《南閻浮提眾生。以財為命》。人的投生。起首由於YIN欲。及至出生後。就以財為主。廣慧和尚勸人疏於財利。謂“一切罪業。皆因財寶所生。”所以五欲第一個字就是財。人有了錢財。纔有衣食住。纔想女色娶妻妾。人若無財。什麼事都辦不成。可見財的厲害了。世人總以有財為樂。無財為苦。無財想有財。少財想多財。有了白銀。又想黃金。不會知足的。既為自己打算。又為子孫打算。一生辛苦都為錢忙。不知有錢難買子孫賢。無常一到。分文都帶不去。極少能把錢財看穿的。從前有三個乞丐。一人手上拿一條蛇。一人手上拿一個蓮華落。一人手上拿一個糞袋。同時行路。看見地上一文錢。頭一個乞丐看見就拾起這文錢。第二個說。“我先看見的。這文錢應該歸我。”第三個也說。“我先看見的。這文錢應該歸我。”三個乞丐就為這一文錢。在路上打起來。衙門差人經過。看見他們打得凶。恐怕打出人命。就把三人帶進衙門見官。判斷是非。官坐堂上。問明原由。便說道。“這一文錢作不得什麼用。不要爭了。”三人都說。“我窮到一文錢都沒有。對此一文怎能不爭。”官說。“你們各自說出窮的情形。待我看那個最窮。就判這文錢歸那個。”第一個說。“我最窮了。無溜見青天。衣破無線聯。枕的是土磚。蓋的是草墊。”第二個說。“我比他更窮。青天是我屋。衣裳無半幅。枕的是拳頭。蓋的是筋骨。”第三個說。“他們都不如我這樣窮。我一餓數十天。一睡大半年。死得不閉眼。只為這文錢。”官聽了大笑。這出戲是譏貪官污吏的。世尊說法。講錢迷人的多得無比。出家也很多被錢迷的。從前是錢。現在是紙。便累死了。離了它就不能過日。你要生產就要工具。沒有錢買不到工具。就種不出東西。我們整天忙。是不是也為這文錢呢。世人衣食足了之後。又貪色。這個色字不知害了多少人。古來帝王由於貪色而致亡國的也不少。昔夏桀伐有施。得妹喜為妻。由此荒YIN無道。為商湯所滅。商朝的纣王愛妲己。嗜酒好色。暴虐無道。周武王伐之。兵敗自焚死。古時沒有電話電報。邊方告警。則舉烽燧。其法。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頭上有籠。中置薪草。有寇即舉火燃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積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煙。曰燧。晝則燔燧。夜乃舉烽。此台烽燧既作。鄰台即相繼遞舉。以告戍守之兵。周幽王寵褒姒。不好笑。王百計悅之。仍不笑。王乃舉烽火以征諸侯。諸侯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後西夷犬戎入寇。王舉火征兵。諸侯不至。犬戎遂弒王於骊山之下。並執褒姒以去。這事叫烽火戲諸侯。貪色之禍。無量無邊。說不完了。利和名是相連的。名有好有壞。或是流芳百世。或是遺臭萬年。三皇五帝。是聖君賢王的典型。禹受治水之命。八年於外勞心焦思。三過家門而不敢入。開九州島。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遂竟全功。及定九州島之貢賦。立五服之制。四夷賓服。湯王出。見羅者方祝曰。“從天下者。從地出者。四方來者。皆入吾羅。”湯曰。“嘻。盡之矣。”乃命解其三面。留其一面。而告之曰。“欲左者左。欲右者右。不用命者。乃入吾網。”這就是聖君賢王流芳百世的德澤。王莽曹操秦桧等就遺臭萬年。諸佛菩薩。諸大祖師。有真道德。雖不求名而名留千古。善星比丘。寶蓮香比丘尼。生墮地獄。罪業深重。自然遺臭萬年。這個名真害人。說你好。有道德。難行能行就歡喜。就是好名。被罵不高興。也是為名。說好不好。總被名轉。眼前槍易躲。背後箭難防。從前禅堂午後吃了點心粥。有禮佛的。有到監值寮開茶話會的。說你的功夫用得好。就生歡喜。說不好。臉就放下來了。講小座也是一樣。說你好就歡喜。說你不好就不願意。也是被名轉。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饑。心定菜根香。如潭州龍山和尚那樣。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余。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屋入深居。世人貪食。專在酸甜苦辣鹹淡甘辛裡打滾。務求珍馐美味。肆意傷生害命以資口腹。也有吃素的人。弄齋菜還叫葷菜名。什麼捆雞。油肉丸等等名目。這是習氣不忘。殺心還在。雖不是真吃葷也犯了戒了。好好丑丑。到肚都變為屎。何必貪求美味。爭奪不休呢。好的吃得多。屁也多屎也多。有什麼好處呢。睡覺更了不得了。貪睡的人更多了。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天二十四小時。白天做事。夜裡睡覺。平均一年睡了一百八十天。可見睡覺這事。浪費不少光陰。真害死人。真修行人愛惜光陰。依佛遺教經說。《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故有睡用圓枕及不倒單等法克服睡魔的。不發道心。不知慚愧。好吃懶做的人。特別貪睡。左邊睡醒了又右邊睡。而且日以繼夜的睡。看經聽法。坐香念佛都睡。把大好光陰全都浪費了。究竟出家所為何事呢。古德雲。“聞鐘臥不起。護法善神瞋。現世減福慧。死後墮蛇身。”沩山老人雲。“如斯之見。蓋謂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疏野。”又說。“感傷歎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希望有心求道。願出生死的人。切勿再被五欲七情所轉。努力勤修。莫空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