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做功德記名字,是福報,沒有功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空法師: 做功德記名字,是福報,沒有功德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219集   2012年2月29日講於香港
  在這個社會,史無前例的動蕩當中,倫理道德、古聖先賢的教育可以說全面崩壞,我們要想積善累德是真不容易啊,這樣的人是真正有福的人。
  早年李老師常常提醒我們,聰明人要有前後眼,這什麼意思呢?前後眼就是能看到古人、能看到未來,吸取古聖先賢的教誨、經驗,認真修行,創造美好的將來,這個人才算是聰明人。決定要相信因果報應,善人決定得善果,惡人決定得惡報,善惡果報絲毫都不差了,千萬不要看錯了。
  惡人今天他享福,好像因果是假的;那個善人人心地善良,可是他非常清苦,這好像是跟因果講的完全相違背,這什麼原因呢?我們只有現前看到現在,沒有看到過去,也沒有看到未來,只是很狹窄的這麼一段被我們看到了。
  這個人過去生中修的大福報,這一生所做的惡業很多,他現在享受的是過去的福報還沒享完,繼續在享受,這一世所造的惡沒報啊,這我們明白了。這一世造的這個業因來世報,因果通三世。
  這一世造善業沒有得善果,但是他要能夠堅持,再苦再難還是要積善修德,好啊!過去生中沒有修福報、沒有善行,沒有福報,這一生得到的苦報。但是這一生行善,來生的果報好啊,善果在來世。一定要懂得,要不然為什麼這個世間有人富貴、有人貧賤?好像老天待人不平等,這個事情實際上與老天不相干,都是眾生自作自受,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那命裡頭有多大的因,享多大的果報,善惡都出不了這個原理。明白這個道理,最好修福,不受福報,自己的生活能過得去就好。不受無福報,這個福報就累積了,累積到十世二十世,那個福報就大了。那個如果要是聞到佛法,會成佛、成菩薩,他有那麼大的福報。
  福報大了,智慧也會生,中國古人說“福至心靈”。福報到了,那個心好像特別聰明,“福至心靈”,有連帶的關系。只要我們沒有貪嗔癡慢,福報裡頭就有智慧;如果有貪嗔癡慢,那福報裡頭沒有智慧,那個福報也很容易享盡的。因為貪嗔癡慢是不善的心,縱然修福、積德也不是圓滿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無論是世法是佛法,都應該把貪嗔癡慢疑放下,我們修世出世法,都能夠得到真實的果報,這叫“二谛”。
  “《金剛經》曰: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依真谛門,即無四相也。”
  “離四相”是真的、是佛法,這個不是世間法。與這四句相應,這是依真谛門。你看“無我”,不著我相;“無人”,不著人相;“無眾生”,不著法相;“無壽者”,不著時間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是大乘教。離相修一切善,當然他不執著一切善。經教裡面所說的“三輪體空”,這個善是真善。為什麼?與性德圓滿相應。做到極處的時候,心地清淨,一念不生,作而無作,做一切善等於沒做一樣,他沒有起心動念。
  行布施,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皆不著相。我,這是能施的人,不著我相。不以為我做了好事,這個是什麼?應該做的。遇到緣,應該做。做,不著相。施給需要的人,給他了,也不執著他,不執著人相。無論施著的是錢財、是物品,也不執著這個相。
    現在人做功德要把功德記下來。道場也一樣啊!這政府要業績,你這一年做了多少好事,一樁一樁的記下來,著相啊!這世間法,這個著相。他著相,我們修布施的人千萬別著相。更有甚者,我們去參觀這一個建築物,你看這個建築物裡頭有柱子,哎呀!某某人捐獻的;那個梁,是某某人捐獻的。名字都刻在上面,心裡確實有這個相呢,這就是修的福,不是功德,是福德。著相的福德,果報來生人天,出不了三界,念佛往生修這種福不能幫助你提升品位。我們自己想想,離相好還是著相好?著相有煩惱、有牽掛,有常常想著這些。離相好啊,心地純淨純善。做什麼好事,沒做。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沒有痕跡,沒有業跡,好啊!
  沒有業跡是什麼?你沒造業,善業惡業都沒造,這是真谛門。修善不著修善的相,造惡不著造惡的相。 


淨空法師:梁武帝在佛門中布施那麼多,為何晚年還遭不幸
 
  出自淨空法師《地藏經講義》
  有許多人自己以為,我在佛門裡面種福修善很大了,為什麼不得福?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梁武帝,梁武帝一生所修的布施誰能比得上?他當時以他的權力、以他的威勢護持佛法,建造寺院,歷史上記載四百八十座。平常我們佛家常講,建一座塔、塑一尊佛像,福報就不可思議,何況他建造四百八十座寺院,你就想到他造佛像有多少;一個寺院裡頭總不能說供一尊佛像,他造的佛像、菩薩像多少。布施供養出家人,他是非常喜歡人出家,人出家了,他一定布施供養,書本裡頭記載幾十萬人,這個福報多大!為什麼在晚年還遭遇種種不幸,好像跟經上講的不一樣。福報決定是有,他的業力沒能轉得過來,這是什麼原因?心量不大,沒有智慧,這是佛家常講的修福不修慧,他修的是財布施,法布施好像也有,但是總是缺乏智慧,心量不夠大。
  所以達摩祖師見他的時候,他的態度用現在的話來講值得驕傲,他在佛門當中做這麼多好事值得驕傲,誇耀他自己所做的這些事業,問達摩祖師: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跟他說‘並無功德’。達摩祖師說的真話,為什麼並無功德?你有驕慢的態度,功德就沒有了,這個道理要懂。布施真的是有功德,一傲慢就完了,功德就沒有,驕慢是火燒功德林。達摩是了不起的一個人,跟梁武帝談話不投機,梁武帝不護持他,所以他離開之後到少林寺去面壁,沒有人知道;這樣一位祖師大德到中國來,沒有人認識、沒有人護持。面壁九年,還算不錯等到一個慧可,傳他的法。如果當年梁武帝就護持他,禅宗發揚光大就早了,就不至於到第六代的惠能,早就發揚光大了。沒有人認識,這是沒有慧眼,梁武帝不認識人,真正種大福德的機會錯過,沒有能夠護持達摩祖師,機緣錯過了;關鍵就在謙虛恭敬,心量廣大,這都是智慧的表現。所以從梁武帝的態度上來看,他沒有智慧,心量很小,這是做許許多多的事、布施,得福不大,原因在此地。
梁武帝與達摩祖師
在印度,禅宗第二十八代祖菩提達摩大師,出家前是南印度香至國的三王子,像釋迦佛一樣也是太子,後來隨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出家修行。般若多羅圓寂前囑咐達摩說,吾滅度後67年,要將正法眼藏和衣缽傳到震旦(中國),那裡弘揚佛法的機緣就成熟了。當般若多羅祖師說這番話的時候,達摩已經50多歲了,師父竟然告訴他67年以後,也就是當達摩120多歲時到中國去弘揚佛法。當然,一般人好像很難理解和接受,誰知道自己哪天死啊?!67年後,120多歲的達摩祖師來到中國。梁武帝得知來了一位印度高僧,非常敬仰,就派人專程迎接達摩祖師到金陵(南京)弘揚佛法。
  一次,梁武帝與達摩祖師之間有如是問答。
  梁武帝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說:“並無功德。”(注:有為之心所做功德並非實有。)
  梁武帝又問:“何以無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說:“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梁武帝再問:“如何是真功德?”
  達摩祖師回答說:“淨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注:空寂就是離相。)
  梁武帝接著問:“如何是聖谛第一義?”
  達摩祖師回答說:“廓然無聖。”(注:廓然,指第一義的空寂、涅槃,此中無聖無凡。)
  梁武帝最後問:“對朕者誰?”
  達摩祖師回答說:“不識。”(注:“我”即無有,何言是誰?!)
  達摩祖師所答一一契合實相,只可惜梁武帝聽不懂真正的佛法,反倒以為達摩祖師根本不懂佛法。見不應機,達摩祖師就一葦渡江北上,到了少林寺,於後山洞中面壁禅修,一坐九年,等待機緣成熟。後來,梁武帝問國師,達摩祖師所答到底是什麼含義,明白後,梁武帝當然很後悔,竟然見到聖人卻不“認識”,派人去請,卻再也沒請回來。

 

上一篇:素食健康:常吃四種蔬果讓您年輕10歲
下一篇:覺受是悟,悟道是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