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索達吉堪布:若對上師無敬信得不到加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哲貢炯巴仁波切曾說:“上師四身雪山上,敬信之日若未升,不降加持之水流,故當勤修敬信心。”

  意思是,上師是四身——化身、報身、法身、本性身的總集體,這一總集體好比一座雪山,而弟子對上師的恭敬與信心,好比日輪。如果日輪沒有升起並照射雪山,雪就不會融化,水也就不會流淌下來。同樣,如果對上師沒有真誠的恭敬,沒有清淨的信心,那也不可能感應到上師的加持之流入於心田。因此,想要修行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首先精勤地提升自己對上師的恭敬與信心。

  這種敬信心,其實是內心謙卑、調柔的狀態,傲慢的人是做不到的。有些人說:“我是很傲慢,不想恭敬誰,誰都看不慣……”但是你誰都看不慣的話,大德們再有加持,佛法再有加持,你也是得不到的。

  有些人對個別有名氣的上師,還比較恭敬,但其他的,即使有法恩,也只是聞法時有點恭敬,平常就不放在眼裡。其實這是錯的,是人格上的一種缺失。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不論你在誰那裡聽過佛法,如果能對他終生保持恭敬,那你的相續中自然會流入加持,這是規律。

  而一旦得到上師加持以後,修行是不難的,違緣也會自然遣除。因此,修行人一定要恭敬上師、祈禱上師。

  其實不說修行,常常念上師瑜伽、持上師心咒的人,一定感受過一種力量——令心靈平靜的力量。在我感到心情煩亂、不太舒服時,會放下手中的事務,供上香、念念課誦,然後祈禱上師。這樣慢慢地,煩心事就消失了,心也入於佛法的境界中了。

  至尊讓熱日巴說:“若不祈禱上師尊,求無分別之智慧,如朝北洞中待日,彼無境心融合時。”

  如果不祈禱上師,想求得無分別智慧,以及種種功德與成就,是不可能的。就像一個洞口朝北的山洞,太陽從東升到西落,光始終照射不進去。同樣,一個對上師沒有信心、不祈禱上師的人,即使精通五部大論乃至十明,甚至顯密法要都倒背如流,但那種外境與心識融匯一體的修行境界,在這種人的相續中,是永遠也不可能現前的。

  其實,這種修行境界,是顯密佛法中共同希求的究竟目標。當境、心融匯為一時,山河大地乃至萬事萬物,也都成了覺性的妙用,都成了開悟心的顯相。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記得《補續高僧傳》裡,有一位小壽禅師,五代時期人,本名洪壽。他與永明延壽禅師是師兄弟,為了將他與師兄區別開來,人稱小壽禅師。禅宗大德開悟時,多半都因為一件事,小壽禅師也不例外。一次擔柴時,柴落到地上,他當下開悟。

  開悟後他作了一偈:“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意思是,掉落地上的並非他物,天地間不論橫的豎的,也不是外境中真實的塵埃,山河大地乃至一切的一切無非自性妙用,而所顯露的,也全都是法王之身,與明覺法身無二無別。證悟之後,德韶國師(他的上師)為其印證。

  當然,在得到這種境心融為一體的開悟之前,對上師的祈禱是不能離開的。而且在你的祈禱中,一定要視師如佛。

  漢傳佛教中,有些人始終有點疑惑:“‘四皈依’到底是怎麼來的?‘視師如佛’只是密宗的說法吧?”

  其實不是。最近我在看《佛說瑜伽大教王經》。這是一部非常殊勝的經典,內容與《大幻化網》等密續一致,是大遍照金剛如來對阿閦佛、大寶生佛、無量壽佛、不空成就佛,以及無量菩薩等眷屬宣說的經典。

  經雲:“佛言,善男子汝今谛聽,此阿阇梨,所有十方諸佛及諸菩薩現在說法者,一日三時來詣阿阇梨所,獻大供養如佛無異。”

  “彼諸如來所有三業積聚無量福德,是等阿阇梨一毛孔福德。”

  “此金剛阿阇梨,即是一切如來。”

  這個道理,值得思維!如果你覺得上師與佛陀有差別,可以翻翻這些漢譯經典。翻閱之後,你一定會相信:上師,尤其是作灌頂及傳授教言的上師,的確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不承認經典另當別論,承認的話,這不僅是藏傳佛教有,漢傳經典中也有。

  我剛才講的《佛說瑜伽大教王經》,蕅益大師的《閱藏知津》裡有一個提綱,你們沒有時間的話,簡單看一下這個也可以。

  還有,《華嚴經》中也說:“善知識者即是如來,善知識者一切法雲,善知識者諸功德藏……”

  總之,上師善知識就是佛、法、僧三寶的總集,而無偽實相的證悟,也唯有依靠以恭敬誠信之心修上師瑜伽,才可以在自相續中生起。除此之外,依靠其他任何方法都無法證悟。

 

上一篇:約翰布列特:怎樣給孩子講解佛法?
下一篇:慈成加參仁波切:智慧與意識的區別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