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是覺悟空性。
如果我們的了解只是在因果的有相分別,我們會感到心是非常躁動不安的,因為你都是在善惡的對立、得失當中打轉;所以我們了解因果以後,開始修習我空觀,觀察生命的本質是無常生滅的,在生滅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自我,所謂的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比如說:你前生是一只螞蟻,今生變成一個人。你前生做螞蟻的時候,你前生有螞蟻的色身外表、有螞蟻的心態;由於這個業力的熏習,你今生變成一個人的色身、人的心態:這二個果報體,我們看不出有什麼東西是不變的,完全改變了,因為前生的你跟今生的你是完全不同的。
你前生做螞蟻的時候,是很卑賤的,整天就是工作;你今生做人的時候,有不同的想法:所以,我們不應該在生命的流動當中,有一個恆常住、不變異的自我──這是我們心中的妄想,是錯誤的。
所以我們透過無常、無我智慧的觀察,知道生命的本質是剎那剎那生滅的,在整個生滅變化當中,沒有一個不變化的東西,沒有。
這個時候,我們觀察到我空真理的時候,我們內心開始產生一種寂靜的力量,這個時候就慢慢趨向於涅槃的境界。
這是我們應該了解的第二層真理,就是空性的真理。
因果的道理是有相的,空性的道理是無相的,在大乘佛法來說都是偏一邊的,所以我們第三個要了解的是真如的道理──
中道的實相。
我們開始了解到,其實整個法界的緣起,是我們一念心所創造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內心的本性是空性的,但是它一動就是十法界的因緣,這個時候我們觀察到整個生命,在我們內心當中,是觀察現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你看到整個生命的流動,每一個點都是即空、即假、即中,這個時候,你就同時觀照到有相的因果跟無相的空性,這樣子我們就開始趨向於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菩薩道。
這個就是在整個佛法當中,我們必須覺悟的三層道理:
業果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真如的道理,這個就是佛法不共外道的地方。
外道也做慈善事業、佛弟子也做慈善事業,外道做慈善事業只是仰仗一分的信心,我們在信心當中,還多一層智慧,這個就是覺。
這個覺悟是佛的總相。
這個地方的佛有他的別相,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本經》是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
這個地方是說明能說之人。
彌陀經導讀--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