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出離心的功德:末世眾生缺乏出離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困苦貧極不捨家——末世眾生缺乏出離心!
《月燈三昧經》卷六雲:
 當於來世法末時  不能捨彼貧賤家
 杻械枷鎖困苦者  於此勝法不生信
 雖被枷系杖策罰  罵詈毀辱百千種
 王力多迫悉能忍  困苦貧極不捨家
 資財乏少壽短促  徒勞辛苦無福報
 愚癡不學諸伎能  是人常居凡俗地
 迫脅無義頑暴惡  貪惜自富奪人財
 調戲笑弄毀善人  自稱已發菩提心
 愛他人妻奪資產  悭嫉狡猾多縱逸
 離悲愍心趣惡道  亦自稱言我作佛
 見他苦惱生欣悅  破戒暴虐懷惡心
 不念恩報破壞他  大德為我說法行
 聞他說彼菩提行  反於其人生嗔恚
 若見法師少過失  增長加說百千種
 童子汝今聞我說  於此人輩勿親近
 若欲求證菩提道  乃至夢中莫往返


全體出家誰供養?佛經中早有說明:

《大寶積經》
卷第八十九
元魏優禅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摩诃迦葉會第二十三之二
              一切三千界, 珍寶滿其中,
    以此珍寶聚, 在家施諸佛。
    若以無惱心, 知於在家過,
    學諸佛如來, 出家求智慧。
    既求出家已, 遠離諸欲火,
    舉足行七步, 勝以三千施,
    三千之功德, 不如此一分。
    是故出家者, 如來之所贊,
    成就大智慧, 遠離諸系縛,
    離一切諸著, 乃證無上道。
“迦葉,時彼童子說此偈時,四天下中,無一眾生樂在家者,皆悉發心願求出家。迦葉,時妙華如來知諸眾生心信清淨求出家已,妙華如來於四天下一切城邑村落,悉作化佛及比丘僧。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無有一人住在家者,以淨信心離於欲火,悉得出家。彼諸眾生既出家已,不須種植,其地自然生諸粳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

《月燈三昧經》卷六雲: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捨譯
 時閻浮提有一王  號堅固德為人主
 彼王具足五百子  調柔端正學伎能
 其國豐熟甚安隱  無有諸過常勝樂
 地皆布散諸香花  與彼天宮無差別
    牟尼法-王於彼時  宣暢如是寂滅定
 說諸有道猶如夢  無有初生及終沒
 眾生壽人不可得  一切諸法悉虛妄
 譬如虛空電幻化  又如野馬水中月
 無有此世生滅法  亦無趣向他世者
 曾所作業不失壞  三者黑白報不亡
 堅固德王爾時聞     兩足世尊說是定
 與八十億那由眾  歡喜信敬詣佛所
 時王頂禮人中雄  以大信心恭敬佛
 受教退住在一面  瞻仰敬心合指掌
 佛知彼王淳淨行  根識自在到彼岸
 世尊應其心樂欲  為說如是勝三昧
 是王聞說第一義  廣發歡善聖信樂
 棄捨一切四天下  離五欲樂而出家
 彼王因是出家已  於佛決定深愛樂
 時閻浮提一切人  鹹皆捨欲而出家
 比丘及尼樂習定  如來徒眾廣無量
 粳糧自然從地出  諸天悉來而給侍
 袈裟法服從樹生  無垢清淨甚可愛
 割截縫治依量法  彼佛功德威力故
 童子汝當觀彼王  捨家出家棄天下
 觀彼三界如機關  為求廣大菩提樂

月燈三昧經  http://fjyw.foxue.org/2007/543_0223/89514.html

出離心和念佛心本身就有很大功德!
    
      一切法門都需要出離心和信願心,淨土法門更是如此——信願具足,必生淨土。祖師大德經常說,只要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念佛求往生,萬修萬人去。阿彌陀佛十八願雲:“若有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凡夫往生佛國淨土,橫超六道輪回,居然如此容易?以前很是疑惑。深入經典,才知道,出離心與念佛心本身就有很大功德,遠遠超過以金銀七寶布施的功德!而我們凡夫通常執著的所謂人民幣布施,與念佛相比更是微不足道。難怪有的大施主臨終往生沒有把握,而一些窮鄉僻壤的齋公齋婆卻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甚至動物也能往生淨土。是何緣故?在艱難的生活環境中,較容易生出強烈的出離心和往生極樂心,猶如窮子思鄉,死囚出獄,念念欣厭具足,這本身就有無量功德;再加上至心念佛求佛,歸心似箭,彌陀接引,剎那往生,有願必成,志在必得! 
    少說廢話,多讀經典——


一、厭離娑婆,其福最勝
  娑婆,意為堪忍(不堪忍受),娑婆世界就是我們所處的宇宙世界,此界眾生能夠忍受十惡三毒之苦和各種煩惱,而不願出離,故名堪忍世界。
   《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雲:  “ ……如上布施,及受三歸福,復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滿具,其福勝也。如上布施及受三歸五戒福,復不如彈指頃慈念眾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歸五戒、慈念眾生福,復不如起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福。所以然者,起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福,能令行者滅生死苦,終成佛道,故其福最勝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雲:

  慈氏(彌勒菩薩)白言:“雲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淨土?”
  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淨土),何免輪回?!”
  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離三界獄。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捨離,常處輪回,而不自在。汝見愚癡之人,不種善根,但(只)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雲何出離生死大難?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回,終不能得。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淨,遠離分別,求生淨剎(淨土佛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大般涅槃經》雲:
      汝等於此行苦生死大海,勤修淨心,莫失念慧,疾求正智,速出諸有。三界受身,苦輪無際。無明郎主,恩愛魔王,役使身心,策為僮僕。遍緣境界,造生死業,貪恚狂癡,念念傷害。無量劫來,常受苦惱。何有智者,不反斯原?汝等當知,我曠劫來已入大寂,無陰、界、入,永斷諸有。金剛寶藏,常樂我淨。我今於此顯難思議現方便力,入大涅盤,示同世法。欲令眾生知身如電,生戀慕心。生死瀑河,漂流速疾。諸行輪轉,法應如是。如來涅盤甚深甚深不可思議,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一切行苦,彌滿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無明所起。……阿難。當知皆因無明,增長三界生死大樹,飄沒愛河,眾苦長夜,黑暗崖下,繞生死柱。六識為枝,妄念為本。無明波浪,心識策使,游戲六塵,種苦惱芽,無能制者。自在如王。是故我言。無明郎主,念念傷害,眾生不覺,輪轉生死。阿難。一切眾生,為此無明,起諸愛結。我見覆蔽,八萬四千煩惱郎主,役使其身。身心破裂,不得自在。阿難。無明若滅,三界都盡。以是因緣,名出世人。
《法華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


二、一念念佛,功德無邊
   《大般涅槃經》雲:“假使一月,常以衣食,供養一切眾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鍛金為人,車馬運載,乃至眾寶各滿百數,以用布施,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假使有人以大象車,盡載大國中種種珍寶,及以璎珞,數各滿百,以用布施,猶亦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若以四事(飲食、醫藥、衣服、臥具)供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猶亦不如發心向佛舉足一步,所得功德無量無邊!”
《善生經》雲:若人受三自歸,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受三歸(歸依佛法僧)者其福過彼,不可勝計。
  《校量功德經》雲:四大洲中滿二乘果,有人盡形供養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歸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以諸福中唯三寶勝故。若起謗毀,獲罪無邊。以善惡例同故。
   《經》雲:“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涅槃經》雲:“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聲,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大悲經》雲:“ 一稱佛名,以是多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增一阿含經》雲: “四事(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閻浮提(地球)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搆擠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 
《大智度論》:“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裡,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其福勝彼。”

《華嚴經》卷二雲:
      牟尼殊特尊,眾德皆圓滿,見者心清淨,回向大菩提。 
  如來興出世,寂靜大慈悲,普轉妙法-輪,利益諸含識。 
  佛於無量劫,勤苦為眾生,雲何諸眾生,能報大師恩? 
  何故於惡道,而無厭離心?由見於法-王,智慧常增長。 
  見佛自在力,能除一切苦,得入諸如來,甚深智境界。 
  若得見佛時,滅除諸惡趣,增長福智芽,必獲菩提果。 
  眾生若見佛,能破種種疑,世出世間樂,所願皆圓滿。 


三、淨土法門,諸佛贊歎
《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經》雲:“捨利弗,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秘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谒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陀字八萬諸聖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觀無量壽經》雲:“念阿彌陀佛即念十方諸佛,見阿彌陀佛即見十方諸佛。”
《大經》雲:“一一花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萬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般舟三昧經》雲:“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得成正覺。” 
《楞伽經》雲:“十方諸剎土,眾生菩薩中,法身及報身,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月燈三昧經》雲:“十方三世佛,現在過未來,皆以念佛因,得成無上覺。” 

  
四、念佛是最大的幸運和福報
    淨土法門是橫超三界、圓頓絕妙之捷徑; 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本師本佛之妙體。 
   淨土法門為世間出世間最勝利益,為無上大利,一念即可橫超。阿彌陀佛是三世諸佛的本師本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眾生稱念,必蒙救度!

  佛視一切眾生,猶如親子,絕無分別。我們要體會和把握這平等的大慈。可惜眾生為業力所牽、為煩惱所逼,在生死海中,作輪回大夢,如喪家之犬,不但不信釋迦如來的真實教誨,也不信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哪裡知道佛的慈悲?! 
    可憐的眾生,當思彌陀慈父為我們發了48大願,莊嚴成就了極樂世界,是極可欣樂的家鄉,我們是多麼幸運和幸福啊! 
  念佛時,心要懇切,像嬰兒求乳,病人求醫,墜崖求救,死囚求活,一心求佛,如饑似渴,這樣念佛才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緣”;凡夫因地的心念佛,與如來果地的覺,契合徹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個念佛因緣,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 
  彌陀大願,信者必成;極樂世界,發願必生;若生彼國,即永出輪回,超凡入聖,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就永不退道心和果位,可得一生補處佛位。——世上有什麼利益比這還大呢?我們於此善根福德因緣的大事,能不銘心刻骨地老實念佛麼? 
      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求,非愚即狂。
      極樂世界,萬聖同歸,不生淨土,難免輪回!


附錄:《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為阿那邠邸長者說:過去久遠,有梵志名毗羅摩,饒財多寶。若布施時,用八萬四千金缽盛滿碎銀,八萬四千銀缽盛滿碎金,復以八萬四千金銀澡罐。復以八萬四千牛,皆以金銀覆角。復以八萬四千玉女莊嚴具足。復以八萬四千臥具眾彩自覆。復以八萬四千衣裳。復以八萬四千象馬,皆以金銀鞍勒。復以八萬四千房捨布施。復於四城門中布施,隨其所欲,皆悉與之。復以一房捨施招提僧。
   如上施福,不如受三自歸。所以然者。受三歸者,施一切眾生無畏。是故歸佛法僧,其福不可計量也。
   如上布施,及受三歸福,復不如受五戒福。受五戒者,功德滿具,其福勝也。如上布施及受三歸五戒福,復不如彈指頃慈念眾生福也。如上布施及受三歸五戒、慈念眾生福,復不如起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福。所以然者,起一切世間不可樂想福,能令行者滅生死苦,終成佛道,故其福最勝也。
  爾時長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藏經\阿含部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別譯雜阿含經》摘錄: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毘羅衛國尼拘陀林。爾時,釋摩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此迦毘羅人民熾盛,安隱豐樂。我常在中,每自思惟:若有狂象、奔車、逸馬、狂走之人,來觸於我。我於爾時,或當忘失念佛之心,或復忘失念法僧心。復自念言:若當忘失三寶心者,命終之時,當生何處?入何趣中?受何果報?” 

   佛告之曰: “汝當爾時,勿生怖畏。命終之後,生於善處,不墮惡趣,不受惡報。譬如大樹,初生長時,恆常東靡(傾斜)。若有斫伐,當向何方,然後墜落?當知此樹必東向倒。汝亦如是,長夜修善,若墮惡趣,受惡報者,無有是處。”
    時釋摩男,聞佛所說,頂禮佛足,還其所止。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簡譯】釋摩男問世尊,我經常思考,如果有狂象或快速奔跑的車等,撞到我了,而我被撞的時候,忘失了念佛的心,或又忘記了念法念僧的心。我想,如果忘失了佛法僧三寶的心,命終的時候,會生在何處呢? 
    佛告訴釋摩男說,你即使遇到橫死,也不用害怕恐懼,命終之後,會生到善處,不會墮到三惡道。比如大樹的初期在生長的時候經常向東方傾斜,當砍伐這棵大樹時,會倒向哪個方向呢?當知必然倒向東方!同樣的道理,常修善法的人,如果墮到惡道受各種惡報,是不可能的。 
《大般涅盤經》摘錄:
     佛告迦葉菩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業,捨命之時,雖有親族取其屍骸,或以火燒,或投大水,或棄冢間。狐狼禽獸,競共食啖。然心意識即生善道。而是心法,實無去來,亦無所至。真是前後相似相續,相貌不異。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簡譯】佛告訴迦葉菩薩:“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常修治身口意業,命終的時候,即使有親人把亡者的屍體,或用火燒,或投到水裡,或丟棄在荒野,被各種禽獸吃掉,然後必定會隨以前的善業立即生到善道......”
    啟示:平時種種甚至微小的善行,都回向往生西方淨土,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臨終不管怎麼死,都會隨你平時的意願往生淨土!

 

上一篇:一行禅師: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發願持守五戒
下一篇:果卿居士:《四清淨明誨》之不殺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